从美新版《核态势评估报告》透视拜登政府核策略
2023-07-16廖龙文
曾 鹏 廖龙文
冷战以来,历届美国政府均会根据自身对国际安全形势和战略格局的认识发布《核态势评估报告》,评估美国核政策并调整核武器发展。自1994年克林顿政府发布首份《核态势评估报告》以来,小布什政府(2002年)、奥巴马政府(2010年)、特朗普政府(2018年)基本也都在执政次年发布了各自的《核态势评估报告》。拜登政府上台后,于2021年7月正式启动核态势评估进程,2022年3月,向国会提交了机密版《核态势评估报告》,并在2022年10月发布公开版《核态势评估报告》(以下简称《报告》)。
新版《报告》虽然充满“一体化威慑”等隐晦或含糊的表述,但依然无法掩盖美国本届政府继续维护其核霸权的真实意图。《报告》将重点放在中国和俄罗斯身上,并明确将中、俄、朝、伊四国列为潜在的核对手,将中国定义为“步步紧逼的挑战”;并一再重申美国对盟友和伙伴的承诺,为此没有采纳“不首先使用核武器”以及“唯一目标”两项核武器使用政策。对于未来,《报告》称美国将减少核武器在国家安全战略中的作用,并谋求一个没有核武器的世界。
美新版《核态势评估报告》不变的基点
核武器作用:效果独有、地位突出。《报告》认为“在可预见的未来,核武器将继续为美国提供无法替代且独特的威慑效果”,尤其是在使用核武器威慑和应对一些非核威胁方面能力独特。
《报告》重申当前及未来美国核武器主要有三种作用:威慑战略攻击;为盟国和伙伴提供核安全保证;在威慑失败时助力美国达成目标。这种定义类似于奥巴马政府的表述,但后者还认为“美国的常规军事优势使核武器在美国家安全和美军事战略中的作用已大大减少”,新版《报告》缺乏这种认识。而特朗普政府认为“美国核力量应优先考虑威慑潜在敌人不发动任何规模的核袭击,对盟国和伙伴提供保障,当威慑失败时,仍可以为不确定的未来规避风险”,新版《报告》更像是对此表述婉转的重申。可以预见,美国核武器将在今后很长一段时期内保持这三种作用,持续为其军事霸权提供独有的威慑能力。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新版《报告》称美国正在“采取措施减少对核武器的依赖”,但首先需要一定的“安全、政治和技术条件”,而俄罗斯和中国“对减少核武器的依赖兴趣似乎不大”。因此,美国防部目前肯定不会考虑“减少对核武器的依赖”。
核武器使用:舍弃承诺、模糊界限。对于核武器的使用,拜登在上台前曾表示积极推动美国实行“不首先使用核武器”和“唯一目的”两项政策。其中“唯一目的”政策是指美国核武器的唯一目的是阻止敌人对美国及其盟友和伙伴使用核武器,并在必要时做出反应。这两项政策是核武国家减少对核武器依赖的一个基本要素。但拜登政府最终未采纳这两项政策,也明确拒绝现在和未来很长时间内采取这两项政策,认为上述两项政策会“导致不可接受的风险”。这表明美国将延续“先发制人核打击政策”,也为美国可能在冲突中首先使用核武器预留了充足空间,降低了核武器使用门槛,加剧了核冲突风险。
F-35A正在进行B61-12投弹试验
《报告》声称“美国只有在为保护美国或盟友、伙伴的重大利益的极端情况下,考虑使用核武器”。美国会对核武器的使用设置“非常高的标准”,且“不会对《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缔约国和遵守其核不扩散义务的无核武器国家使用或威胁使用核武器。”这一政策可以说延续了源自冷战时期的延伸威慑战略,强调“核保护伞”在管控盟友和推进地缘战略目标中的特殊作用,但对“极端情况”缺乏明确界定。
核力量发展:实战化、有序推进替换。新版《报告》几乎全盘延续了前两届政府启动的耗资巨大的“三位一体”核力量、核指控与通信系统以及核军工基础设施现代化计划。《报告》明确表示美国“将继续部署‘三位一体’核力量,并全力致力于在今后几年陆续部署现代化系统”,随着美国现有核力量逐渐达到预期寿命,相应“替换计划正在有序进行。”同时,美国将增强核力量“对网络、太空和电磁脉冲威胁的防护;加强综合战术预警和攻击评估;改善指挥所和通信联系;提供先进的决策支持技术”。
《报告》支持已部署的W76-2海基低当量核弹头。W76-2弹头在2018年特朗普政府《报告》中作为一项新的要求被提出,并在2019年迅速开发和部署。新版《报告》中称W76-2弹头提供了一个“阻止有限核使用的重要手段”,并明确表示该型弹头可用于针对中、俄,是明目张胆的“核讹诈”。此外,《报告》还支持研发同样由特朗普政府提出的W93新型核弹头,并会为哨兵洲际弹道导弹计划和W87-1弹头提供资金。
在发展核武器方面,新版《报告》也与特朗普政府保持一致,完全放弃了奥巴马政府名义上的“不发展新核武器”的承诺。美国核武器相关国家实验室充分利用这一机会,通过各种手段增强美国核武器的作战能力。目前,美国核武库正在进行大量的“改型”和“延寿”,将现有核武器的使用寿命延长几十年,同时赋予其新的军事能力。美国核武器现代化计划完全违背了《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防止“纵向核扩散”的精神。这表明拜登政府延续了倚重核武器的老路,甚至希望通过发展小当量核武器来提高核武器的实战性、确保核威慑的可靠性,实现核武器威慑作用最大化。
核武器综合体现代化:保持弹性、恢复生产能力。为与核力量现代化配套,《报告》明确提出要建设“具有弹性和适应性的核安全综合体”,尤其是要加强对“生产基础设施、科学技术和工业基础现代化”等核安全综合体的投资,“确保其能够及时应对安全环境的变化或美国核力量发展中出现的挑战”。拜登政府明确要求国家核安全管理局“制定基于生产的恢复计划,确保核安全综合体能具备全面生产能力”,允许“定期和及时纳入先进技术,以提高核武器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随着核武库寿命逐步到期和新技术被引入核武器,美国核力量现代化已进入“移花接木”的关键时期。
钚弹芯的生产是核武器综合体的核心任务之一。目前,美国计划在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和萨凡纳河场地两个地点建设钚弹芯生产厂,使两个厂互为备份,计划“2030年前达到每年至少生产80枚新钚弹芯的能力”。
核主导作战环境
核试验态度:保持开放、发展能力。《报告》表示“美国维持一个核爆炸试验准备计划,以应对技术不确定情况。美国不打算也不希望恢复核爆炸试验。只有在总统明确指示下才会恢复核试验。”这一说法与特朗普政府“美国除非是为了保证美国核武器库的安全与有效性,否则不会恢复核爆炸实验”如出一辙,也与奥巴马政府明确表示“美国将不再进行核试验”的承诺有天渊之别。
美国的确一直保持着在24个月内恢复全面核试验的能力。从《报告》看,美国是否恢复核试验主要取决于美国核力量现代化过程中是否会遇到难以解决的技术问题,而随着美国钚弹芯生产能力的恢复和扩大,其设计可能会与经过传统核试验检验的设计有较大差异,这些都增大了美国恢复核试验的可能。
核与非核武器的关系:核常结合一体化威慑。新版《报告》贯彻了美《国家安全战略》中“一体化威慑”的要求,认为“中国和俄罗斯正致力于通过包括网络、太空、信息和先进常规打击能力在内更广泛的军事能力来增强其日益增长的核力量”,因此美国需要通过一体化威慑实现“联合部队以互补的方式整合核与非核能力,利用多域部队的独特能力,在可信的核威慑力量的支持下实现一系列威慑方案”,保证“联合部队能够在化学、生物、放射性和核污染的环境中作战并取得胜利。”
尽管多年来美国一直努力将核能力和常规能力整合到战略威慑规划中,但《报告》试图进一步深化这种整合,使美国的军事威慑更加灵活,还可以使美国的盟国和伙伴更深入整合到美国的军事行动中。不过战略威慑中更深层次的“核常一体化”容易模糊核战争和常规战争间的界限,使美国在常规作战中增加可能动用核武器的信号,达到核胁迫的目的。
延伸核威慑:强化地区存在、核武前沿部署。《报告》认为美国“向盟友和伙伴提供可信的延伸核威慑是美国家安全和国防战略的核心”。美国新《国家安全战略》和《国防战略》都提出要美国建立一个最强大、最广泛的国家联盟和关系网络,而“延伸核威慑是这个网络的基础”,也是“区域安全架构的支柱”,同时,公然推出美国在欧洲和印太部署战略力量的详细计划。
对于欧洲,《报告》承认北约是一个核联盟,美国致力于在欧洲实现核武器和运载系统现代化和维持前沿部署,包括部署新的F-35A联合攻击机和B61-12核炸弹。
对印太地区,《报告》要求美国在印太地区部署强大和可信的核威慑,以应对中国的核能力和导弹发展,以及来自朝鲜和俄罗斯的持续威胁。《报告》强调了与该地区盟国的合作,“重要目标是确定三边(美、日、韩)或四边(美、日、韩、澳)信息共享和对话”,并就继续扩大威慑进行磋商,包括向该地区前沿部署战略轰炸机、核常两用战斗机和其他核武器的能力。近年来,日本也抛出了与美国进行“核共享”的主张,并表示强烈支持新版美《核态势评估报告》。
美新版《核态势评估报告》变化
美国地下核试验准备
将国际态势定位为“决定性的十年”。新版《国家安全战略》中,拜登政府认为美国正处于“决定性的十年”。新版《报告》与《国家安全战略》一脉相承,认为美国的“竞争对手和潜在对手正在大量投资于新的核武器。到21世纪30年代,美国将首次需要威慑两个主要核大国,这两个大国都将部署现代化、多样化的全球和地区核力量。”这种提法可谓比特朗普政府所宣称的“美国正面临着一个前所未有的、更加多样化和先进的核威胁环境”更为明确。而且《报告》宣称美国“将在一定程度上依靠核武器来应对这一风险”。
在美国所设想的“三极世界”中,由于害怕“渔翁得利”,各方误判可能性增大且战略决策必然复杂化,美国实现核威慑和核保证都将更加艰难。
对中国威胁提升,进行“明火执仗”核讹诈。《报告》指责中国正在对核力量进行雄心勃勃地扩张、现代化和多样化改造,将建立一套新的“三位一体”核力量,并在2030年拥有至少1000枚弹头。未来,中国“可以在危机或冲突之前和期间拥有更多核作战选项,利用核武器达到核胁迫目的,甚至对美国在该地区的盟友和伙伴进行军事挑衅”。
《报告》明确表示将利用“W76-2低当量潜射弹道导弹弹头、战略轰炸机、核常两用战斗机和空射巡航导弹”等核力量反制中国的核威慑,以免中国“错误地认为可以通过使用核武器获得优势”。
美国核武库发展里程碑
美国内华达试验场地面弹坑
《报告》还表示:尽管中国不愿参与,但美国有必要与中国就一系列战略问题进行接触,重点是在军事上消除冲突与通信危机、信息共享、保持克制、减少风险、加强新兴技术和核军备控制等。如果说美国政府对中国的态度从奥巴马政府时期的诚恳到特朗普政府的傲慢和指责已经算是巨大的倒退,那拜登政府在《报告》中将对抗中国的核力量明火执仗地“摆到桌面上”的行为更是走上了对中国进行核讹诈的歧途。
视俄罗斯为竞争对手。《报告》对俄罗斯的核力量发展进行了严厉的指责,特别是围绕其入侵乌克兰的行为,称俄罗斯将核武器作为“对邻国进行无理侵略的挡箭牌”。《报告》认为俄继续在其战略中强调核武器的作用,使其核力量现代化和扩大,并“使美国本土、盟国和伙伴处于危险之中。”
《报告》明确表示:美国“不会允许俄罗斯或任何国家使用或威胁使用核武器来实现其目标”,将利用“配备B61-12炸弹的F-35A核常两用战斗机;W76-2弹头;以及远程防区外导弹等武器”应对俄罗斯多样化的核力量,避免俄罗斯“发动针对北约的常规战争和考虑在此类冲突中使用非战略核武器”。
对朝继续施压、防止伊朗拥核。对于朝鲜,拜登政府将延续持续施压的政策。《报告》称朝鲜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带来“持续和不断增长的危险”,并明确指出“朝鲜对美国或其盟国和伙伴的任何核攻击都是不可接受的,将导致该政权的终结”,赤裸裸的威胁跃然纸上。
对于伊朗,《报告》认为“伊朗目前并不拥有核武器,而且美国当前也认为它并不追求核武器”,但对伊朗正在采取的、此前受《伊核协议》限制的动作表示关切。《报告》重申美国将与盟国合作,防止伊朗获得核武器。
演习中试射民兵-3导弹
在军控与裁军上,考虑《新削减战略武器条约》后续行动。由于军控和核裁军一直是美国合法探析其他有核国家核能力和打击“核门槛”国家的有力武器,因此美国政府历来对此态度积极,拜登政府这次也做出了一些积极的表态。
《报告》承认仅靠威慑不能减少核危险,并重申了美国对军控、减少风险和防核扩散的承诺,并将2026年到期的《新削减战略武器条约》的后续行动列为最高优先级。但俄罗斯曾在2021年延期《新削减战略武器条约》时明确表示,除非美国接受对其导弹防御系统的限制,否则它不会进一步削减其战略武器库。
《报告》重申了美国对《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和《裂变材料禁产条约》的承诺,但并未像奥巴马政府一般许诺“寻求《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获批”。《报告》还对《禁止核武器条约》持否定态度,指出美国并不“认为《禁止核武器条约》是解决导致各国保留或寻求核武器的基本安全冲突的有效工具。”
取消新导弹研发、退役B83-1核炸弹。相较于特朗普政府,新版《报告》对美国核武库规划最主要的变化仅体现在取消了“未始即终”的海基核巡航导弹研发,并退役“行将就木”的B83-1核炸弹。
海基核巡航导弹研发计划由特朗普政府倡议启动,其目的是在亚洲和其他地方保持核存在,而不必要求盟友托管核武器,预计成本300多亿美元。目前看来,该计划甚至还没有开始认真研发,因此该计划还不是一种真正的核能力。
B83-1核炸弹是美国当前核武库中当量最大的核武器,也是美国现存仅有的百万吨级核武器。拜登政府认为B83-1炸弹的能力受到越来越多的限制,且随着寿命增加维护成本也在上升,因此决定将其退役,但没有提供具体的时间表。后续,美国计划用B61-12核炸弹替换B83-1核炸弹。当前B61-12延寿已进入全面生产阶段,且原定于2023年春季交付的第一批B61-12炸弹已提前到2022年12月交付,加快了在欧洲部署B61-12的步伐。
值得注意的是,《报告》认为随着B83-1炸弹退役,为了应对坚硬和深埋目标,美国将在近期内利用现有的能力增强对这种目标的打击,或暗示美将发展一种新武器。
结 语
虽然美新版《报告》承认“核战争打不赢也打不得”,但拜登政府的实际做法却与之南辕北辙,继续大力推动美国核武器现代化,力图保持“先发制人核打击政策”的同时降低核武器使用门槛。可以说新版《报告》只是对美国的核武器政策进行了“细枝末节”的调整,“以核谋霸”的核心思维没有任何改变。更严重的是,美国把这种冷战思维加倍投射到中美关系上,对中国的核讹诈已“图穷匕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