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云冈石窟山顶清代墓地明堂的发现与研究

2023-07-16

文物季刊 2023年2期
关键词:明堂墓地

吴 娇

(云冈研究院)

2021 年5 月,云冈研究院工程车于山顶东部取堆砌的建筑石材时,发现暴露在外、直径约50厘米的洞口,遂由云冈研究院考古所对此进行了清理,发现清代砖砌墓地明堂一处,出土各类器物近百件。

一、明堂遗迹

明堂遗迹位于云冈石窟山顶,现景区拓跋珪雕塑东30 米,北纬40°6′52″,东经113°7′57″,方向北偏西41°。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南北落差约0.2 米,东西落差约0.3 米。考古清理以明堂为中心,布3.5×3.5 米探方。

探方内地层堆积共三层,以探方北壁为例说明。第①层为耕土层,土色偏黑,厚0.16~0.22 米;第②层为明清层,土质较细密,呈深黄色,厚0.23 米;第③层夹杂有大量料姜石,灰色土,厚约0.5~1.0 米。探方西北角第①层下可见圆形坑,坑内填土为沙土(图一)。明堂开口于第②层下。

明堂为平面呈多边形的坑状结构,坑口上方倒扣一红陶盆,坑口外径0.75、深0.6 米(图二)。明堂为长条砖垒砌,共10 层,用砖53 块,分上、下两层,上层为6 块长条砖错缝垒砌,叠涩收顶,共9 层,砖层之间未抹砌白灰;下层呈八边形,正北方向竖立一方砖,朝向洞内的砖面发黑,方砖边长30.3、厚5.3 厘米(图六,1),其余为长条砖横向竖砌围合而成(图三),长条砖长30、宽13、厚5.3 厘米,方砖与长条砖砖面上均有朱砂题字,其中一块长条砖上题字隐约可辨识为“福”字(图六,2)。

图三 明堂平、剖面图

出土遗物集中在明堂下层,分层放置,由上而下可分为三层,第一层在方砖两侧发现两个铁犁铧,尖部朝向方砖,两个铁犁铧之间放置黑釉小瓷瓶,其中西侧铁犁铧下部叠压八棱木棒,木棒上有朱砂题字,南部偏西放置一双耳罐,罐内为食物腐殖质(图四,1、2);第二层在方砖前发现砚台,砚台上方两侧斜向下摆放两条石墨块,明堂正中放置一面铜镜,铜镜南部摆放两块鹅卵石(图四,3);第三层方砖两侧放置两铁犁头,尖部朝向洞内,南部偏东出土一小香炉(图四,4、5)。以上每层填土中均散布有大量铜钱(图四,6)。

图四 明堂各层遗物出土状况

二、出土遗物

明堂内出土器物按质地可以分为陶器、瓷器、铜器、铁器、木器等,共97 件,具体包括平沿陶盆1 件、四足香炉1 件、黑釉小盏1 件、黑釉小瓶1 件、酱釉双耳罐1 件、铜钱84 枚、铜镜1 件、铜铃铛1 件、铁犁铧2 件、铁犁头2 件、砚台1 件、木棒1 件及石墨块若干。

(一)陶器 2 件。

平沿陶盆 1 件。泥质红陶,沿面较宽,口沿下方有凸棱,敞口,方唇,斜腹,平底,腹部可见旋坯痕。口径56、底径29、高17.4 厘米(图五,1;图六,3)。

图五 明堂出土遗物

图六 明堂出土遗物

四足香炉 1 件。泥质红陶,表面刷白色荧光材料。四方形制,口部为规整的长方形。高9.2、口部长8.9、宽5.6 厘米(图五,5;图六,4)。

(二)瓷器3 件。盏、瓶、罐各1件。

黑釉小盏 1 件。敞口,弧壁,内底平,圈足,璧形底。黄褐胎,黑釉,内施满釉,外部施釉不及底。口径5.3、底径3.1、通高2.2 厘米(图五,2;图六,5)。

黑釉小瓶 1 件。侈口,圆唇,束颈,溜肩,鼓腹,平底。黄褐胎,黑釉,内施满釉,外不及底。口径2.6、底径2.6、高5.2 厘米。瓶内灌满沙土,土中有黑色植物外壳(图五,3;图六,6)。

酱釉双耳罐 1 件。直口,圆唇,溜肩,肩部有对称双耳,耳上部有凹坑。鼓腹,腹部饰多道凹弦纹,圈足不平。黄褐胎,内施满釉,外不及底。口径12.4、腹径15、底径9、通高14.6 厘米。出土时罐内为食物腐殖质(图五,4;图六,7)。

(三)铜器 86 件。包括铜钱、铜镜和铜铃铛。

1.铜钱 84 枚。其中秦“半两”1 枚,皇宋通宝1 枚,正隆元宝1 枚,雍正通宝41 枚,康熙通宝40 枚。

“半两” 1 枚。圆形方穿,无郭,正面铸“半两”钱文,篆书,对读。直径2.3、穿宽0.8、肉厚0.1 厘米(图七,1;图八,1、2)。

图七 明堂出土铜钱拓片

图八 明堂出土铜钱

皇宋通宝 1 枚。圆形方穿,正背面均有圆郭,光背无文,正面铸“皇宋通宝”钱文,楷书,对读。直径2.5、穿宽0.7、郭宽0.25、肉厚0.15 厘米(图七,2;图八,3、4)。

正隆元宝 1 枚。圆形方穿,正背面有圆郭,光背无文,正面铸“正隆元宝”钱文,楷书,旋读。直径2.5、穿宽1.1、郭宽0.2、肉厚0.1 厘米(图七,3;图八,5、6)。

雍正通宝 41 枚。圆形方穿,正背面有圆郭,光背无文,正面铸“雍正通宝”钱文,楷书,对读,背面铸满文。直径2.1、穿宽0.6、郭宽0.5、肉厚0.1厘米(图七,4、5;图八,7、8)。

康熙通宝 40 枚。圆形方穿,正背面有圆郭,正面铸“康熙通宝”钱文,对读,背面铸满文,其中一件为满文+“宁”字。按钱币大小规格可分为三类:第一类直径2.6、穿宽1.0、郭宽0.4~0.5、肉厚0.1 厘米,此类数量较多,共38 枚(图七,7;图九,1、2);第二类直径2.85、穿宽0.65、郭宽0.5、肉厚0.1 厘米,仅1 枚(图七,6;图九,3、4);第三类尺寸较小,直径2.6、穿宽0.5、郭宽0.35、肉厚0.1 厘米,仅1 枚(图七,8;图九,5、6)。

图九 明堂出土“康熙通宝”铜钱

2.铜镜 1 件。素面,圆形。直径10.5、厚0.1厘米(图一〇,1)。

图一〇 明堂出土铜器与铁器

3.铜铃铛 1 颗。球形,中空。上部穿环,穿环断裂,下部有两个小圆孔,腹内有一物,晃动作响。直径1.5 厘米(图一〇,2)。

(四)铁器 4 件。

铁犁铧 2 件。形制相似,大小相近。侧翼较平缓,犁头部分两翼凸出,内部中空。长19.5、宽20.5、厚8.5 厘米(图一〇,3、4)。

铁犁头 2 件。形制相似,大小相近。侧翼陡直,内部中空。长15.5、宽11、厚5.5 厘米(图一〇,5、6)。

(五)砚台 1 件。方形,石质坚实细腻。长10.4、宽5.6、厚0.7 厘米(图六,8)。

(六)八棱木棒 1 件。柏木,木棍底部呈尖状,与地面相接棱面腐烂严重,高30.5、边长1.5 厘米。其中三个棱面上部绘八卦符号,下部为朱砂题字,内容为:“天辅杜门回阴招轻四绿星徐州奎角立夏,天英景门□阴天乙九紫星扬州翼紫夏至,天芮死门土阴拝提二黑星荆州□□□□”(图一一)。

图一一 明堂出土八棱木棒朱砂题字

三、初步认识

根据遗存形制及坑内出土遗物,结合文献记载判定该遗存为清代墓地明堂。文献中明堂亦称位心、地心,考古发现多称之为砖穴或龟镇坑,是墓地进行斩草仪式时用于祭祀诸神、埋放买地券的场所。墓地明堂的位置应与该墓地内墓葬的排布紧密相关,明堂内遗物分层放置可能与当时的活动过程密切相关。明确记载明堂的文献见于宋金以后的堪舆著作,相关的记载还见于唐五代的敦煌写本葬书,考古发现的明堂集中分布在北京、河北、山西、河南等地,多数为明清时期的明堂。

(一)文献记载

目前,对墓地明堂记述较早的文献资料是宋仁宗景祐年间(1034-1038)官方编修的堪舆著作《重校正地理新书》,其中卷14“三灵七分擘四十九穴图”记述“凡葬不立三灵七分四十九穴名曰暗葬,凶,亡魂不宁。既得吉地,多少皆以七分分之,令作四十九分,用揲六十四枚,正中一分名曰地心明堂,祭神之所。”“明堂祭坛法”:“遁甲经云‘取六丙为之明堂’。丙者,火也。炳然明照,从外视内,神无隐塞,纳于至诚,故曰明堂也。其中不以葬,自王侯至于庶人,若不祭明堂者,皆大凶,葬必置明堂,祭后土诸神,则亡魂安青。乌子云:不立明堂,名曰盗葬,大凶。凡葬法二十四路七十二标;三灵七分六十四标;明堂八标;诸侯长一丈八尺,卿大夫至于庶人长一丈五尺,其地心为明堂。”“斩草忌龙虎符入墓年月”条记述埋放买地券仪式时,也多次提到明堂,《鬼律》云:“葬不斩草,买地不立券者,大凶。凡斩草日必丹书铁券埋地心。”[1]由此可见,明堂是丧葬活动中墓地规划的产物,墓地以明堂为中心来进行穴位尊卑的排列。《重校正地理新书》明确了“明堂”一词的由来,并以“地心”直观表明了明堂在墓地的中心位置,即在地心设置明堂,用于祭祀后土诸神,斩草仪式结束后要将其中一枚买地券埋入明堂(图一二)。

图一二 祭坛立标图(采自《重校正地理新书》)

元代《茔原总录》中“立明堂法篇第九”记载:“凡火成数有七,相偶即四十九数成矣,兼炳乃阳,乃之门冢神号令,故中心一分神居之地,后土居之,称明堂,祭神之所,此一方不可葬。凡王公侯伯,下及士庶,卜宅兆须得具玉帛牲劳、□彩信币告祭后土以及诸神,使亡魂□附山宅,使后裔久长安吉。既得吉地,□□多寡,皆须以七分分之,令作四十九分,正中一分名曰地心,是明堂□□之所。”“卜立宅兆破上祭仪篇第十”:“斩草日,必以朱书铁券二枚埋地心后土位。”“券式”:“券立二本,一本付后土,一本乞付墓中。”[2]《茔原总录》是在宋代堪舆著作的基础上形成的,关于明堂的记述与《重校正地理新书》基本相同。

明代柳洪泉《三元总录》关于明堂的记载最为丰富,“明堂者,丙火炳阳德之称,故为明堂。自天子至庶人不可不立,不可不祭。天子为皇堂,大夫为享堂,庶人为明堂……坟地不论大小,取地心中为中央至诚之所祭祀,设立明堂。大葬明堂,安八角,应八门。若用六角,主子孙瘫患。先王明堂用玉石三百六十枚,诸侯伯用砖一百二十枚,卿大夫六十四枚,士庶人四十九枚,僧道二十四枚,中央立券,明镜悬,镇物以方安之。按洛书八卦奇遇布之。葬后,用砖四枚,朱书:乾天圆、坤地方、巽律令、艮九章。埋四句深三尺,则吉。”“坛内纸张明堂件”列出五十余件明堂内放置的物件,并新增“砌明堂口诀条”将明堂内的物件比作人体的器官,明确了各物件的摆放位置,具体如下:“地心明堂里用砖,六十四卦按先天。砚瓦似面墨似眉,大重似角小重肩。匙为舌头鸡子眼,腰石筋丝筋为胁。钱似骨枯绢袋肠,铜镜胸膛锦为肉。白纸似皮笔为尾,玉石金银为宝器。经书全备子孙需,男女孝顺世贤良。明灯一盏万年吉,神曲五谷发福余。清香雄黄押凶恶,面前两边比目鱼。车辐安左铃丝右,香炉南方瓶北居。中央戊己擎天柱,一尺二寸按伏義。鹿牢纸马塞地户,桑弓柳箭射鬼路。有人晓得明堂理,出在洪泉秘诀书。”[3]《三元总录》首次明确了砖砌明堂的结构,详细记述堂内所置物件,但对墓地整体规划逐渐淡化。

(二)考古发现

目前考古发现的墓地明堂百余座,其中年代最早的为金明昌六年(1195)山西汾阳东龙观M5 王立墓明堂,在M5 墓道东南发现一处活土小坑,坑内出土买地券、地心砖、陶罐、泥钱、墨块、澄泥砚等。买地券与地心砖相对盖压在陶罐上,陶罐内装大小泥钱、墨块等(图一三,1)。买地券方形,边长33、厚5 厘米,正面用朱砂书写,其内容与M5 墓室中买地券内容完全一致[4],符合《重校正地理新书》中“铁券一枚,埋地心…其一券葬时埋于墓中柩前”,其墓地内各墓葬埋葬顺序亦与《重校正地理新书》中“坐穴次序”一致。汾阳东龙观M5 金代明堂为土坑明堂,以地心砖来表示明堂在墓地的中心位置,而河南发现的宋代明堂多有砖砌结构[5],说明宋金时期两种类型的明堂并存,因地区差异而呈现不同的特点。

图一三 考古发现的明堂

近年来,在山西盂县后元吉元代(1324)墓M1、M2 之间也发现了一座墓地明堂,明堂平面呈方形,边长1 米,底部距现地表1.16 米。坑内无地心砖、买地券。其构筑方式为先下挖一个带有生土二层台的小坑,坑内中心放置陶罐1件,二层台上四面正中各侧立两块并列条砖,条砖上压三层平砖,叠涩收顶,最上一层平面为四块条砖围合而成的正方形。在第二层叠涩砖的西南及东南砖面上各置铁犁铧1 件,南侧坑壁与叠涩砖之间置陶球2 件,分处侧立条砖的两侧[6](图一三,2)。盂县后元吉元代墓地明堂下部为十字交错结构,上部为方形,整体呈现放射状,体现了宋金以后龟形砖砌明堂的部分特点。元代砖砌明堂还见于河北南皮齐屯子遗址,其龟形结构较盂县后元吉元代墓地明堂相对清晰。

明清之后,墓地明堂数量大增,主要见于北京、河北、山西、河南等地。北京发现的明清墓地明堂数量最多,多数腹腔呈六边形,用单砖竖砌突出部分表示龟的四肢、头、尾,整体呈放射状[7](图一三,3),同时也发现了十字交错砌筑的明堂,用单砖竖砌表示四肢[8](图一三,4)。在山东寿光侯镇刘家官庄墓群[9](图一三,5)、河北省邯郸市海棠湾工地等地发现的明堂同样为龟形砖砌,采用条砖平砌与竖砌相结合的方式,但仅以突出的条砖表现出头部。

以上各地发现的砖砌墓地明堂,整体结构相似,均为龟形放射状,且各明堂内出土遗物大同小异。但各地发现的明堂在形制上均有差异,具体垒砌方式各不相同,反映出明堂的时代性与地域性及其所代表的风水流派的不同。值得注意的是,明堂及买地券只在新辟墓地时才会出现,若葬于祖茔则无需买地,《三元总录》有明确记载,“凡人家创立新坟,预先开山斩草,破土立券”,故非所有墓地内均设置明堂。

(三)云冈石窟山顶清代墓地明堂

云冈石窟山顶发现的清代墓地明堂采用叠涩内收的结构,这种结构既与山西地区元代墓地明堂砌筑方式存在一定差异,也不同于同时期其它地区龟形放射状墓地明堂的形制,具有一定的独特性。

云冈石窟山顶发现的清代墓地明堂与明代《三元总录》的记载最为贴近,明堂用砖53 枚,低于“卿大夫六十四枚”,高于“士庶人四十九枚”,推测墓地家族身份可能为士庶之人。下部八边形的结构符合“大葬明堂,安八角,应八门”,砌砖上的朱砂题字虽涣漫不清,但依稀可辨识出“福”字,应表示“明堂安券图”中的“福门”(图一四)。考古发现的墓地明堂多数如文献记载,内有地心砖或买地券,云冈石窟山顶发现的清代墓地明堂正中所砌方砖的题字,可能与买地券有一定关系。

图一四 云冈石窟山顶清代明堂条砖上的“福”字

明堂内遗物基本按“砌明堂口诀”放置,将堂内遗物比作身体的器官,砚台两侧斜向摆放两根石墨棒,体现“砚瓦似面墨似眉”,除砚台外,铜钱、铜镜、灯盏、五谷、铜铃、香炉、瓶等应有尽有,其中香炉与黑釉小瓶的出土位置关系与口诀中“香炉南方瓶北方”完全一致(图一五;图四)。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明堂底部正中出土的八棱木棍,木棍底部呈尖状,说明其原应竖插于明堂之中,为“砌明堂口诀”中“中央戊己擎天柱,一尺二寸按伏義”,木棍八棱面所残留的朱书文字,为洛书八卦奇遇的内容,古人利用八卦奇遇占测事物关系、性状、动向,选择吉时吉方进行祭祀活动。

图一五 明堂遗物出土位置

云冈石窟山顶发现的墓地明堂是山西地区最完整的清代墓地明堂,不仅为了解山西地区金元以来墓地明堂形制的发展演变提供了重要的材料,而且丰富了明清时期周边地区墓地明堂的结构类型,对深入认识大同地区明清时期丧葬习俗具有重要意义。

[1](北宋)王洙编著,(金)毕履道、张谦辑校:《重校正地理新书·卷十四》(第五本),金刊影印本,第59~65 页。

[2](宋)杨惟德:《茔原总录》(元刻本),北京图书馆藏,第103~108 页。

[3](明)柳洪泉著,(清)王道亨编撰:《三元总录》,中医古籍出版社,2010 年,第126~170 页。

[4]山西省考古研究所、汾阳市文物旅游局:《2008 年山西汾阳东龙观宋金墓地发掘简报》,《文物》2010 年第2期。.

[5]张新斌:《河南新乡市宋金墓》,《考古》1996 年第1期。

[6]山西省考古研究院、阳泉市文物局、孟县文物管理所:《山西盂县后元吉元代纪年墓发掘简报》,《文物》2020 年第7 期。

[7]宋大川主编:《北京考古工作报告·延庆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 年,第42 页。

[8]北京市文物研究所:《昌平沙河》,科学出版社,2012年,图版二五七。

[9]潍坊市博物馆、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寿光刘家官庄墓群发掘报告》,《海岱考古(第十二辑)》,科学出版社,2019 年,第277~301 页。

猜你喜欢

明堂墓地
探访明堂天堂
无天于上2035 第4话 新任务
寻找大象墓地
一垄地
明堂与明堂风水(上)
明堂与明堂风水(上)
张明堂救“仇敌”战日军
最大坟场
莫斯科墓地拟覆盖免费WIFI方便扫墓者
中国人的“墓地进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