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拉萨经济技术开发区促进西藏外贸高质量发展的功能、问题及对策研究

2023-07-15孔少华朱红艳

西藏研究 2023年1期
关键词:开区拉萨外贸

孔少华 朱红艳

在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新时代,园区经济作为经济发展的“桥头堡”,已成为地方经济的主要发展平台,经济园区化、园区产业化、产业集聚化已成为当前经济发展的新趋势。(1)向世聪:《园区经济理论述评》,《吉首大学学报》2006年第3期,第97—103页。园区经济兼具物流集散、出口加工、国际贸易等诸多功能,加快园区经济的发展,对于促进外贸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苏运友、夏咏:《提升乌鲁木齐经济园区外贸功能的对策研究》,《国际商务研究》2015年第3期,第35—44页。学界关于园区经济的研究始于改革开放后出现的园区经济现象调查,主要包括开发区、科技园区、工业园区、物流园区等典型经济园区,重点对园区经济的内涵、(3)张亚瑛、张亮亮:《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张家口市园区经济发展的再思考》,《宏观经济管理》2017年第S1期,第124—125页。功能定位、(4)张晓莉、丁文龙:《西藏民族文化产业园区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西藏发展论坛》2017年第1期,第46—48页。发展水平测度、(5)解蕾、姚扬、但智钢等:《基于物质流和能量流分析的典型工业园区循环经济发展评价》,《环境工程技术学报》2021年第3期,第609—616页。产业转型升级、(6)陈文晖、王婧倩:《产业园区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思考》,《宏观经济管理》2021年第4期,第46—48页。发展路径(7)常凌翀:《媒介融合视野下西藏文化产业的创意发展路径》,《西藏大学学报》2012年第2期,第55—60页。等内容进行探讨,研究方法集中于回归分析、(8)董纪昌、侯洁琼、张奇:《经济技术开发区对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管理评论》2021年第9期,第16—24页;郑智、叶尔肯·吾扎提、梁宜等:《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对中国经济格局的影响》,《经济地理》2019年第6期,第26—35页。聚类分析法(9)徐维祥、方亮:《华东地区高新技术园区创新对区域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研究》,《经济地理》2015年第2期,第30—36页。等定量研究方法,缺乏调研基础和质性研究。目前对于园区经济和外贸二者关系的研究多从自由贸易区这一领域去探究。刘伟丽在其研究中提出产品质量阶梯和产业质量阶梯的概念,认为当前情况下发展加工贸易可以促进出口和产品质量升级。(10)刘伟丽、陈勇:《中国制造业的产业质量阶梯研究》,《中国工业经济》2012年第11期,第58—70页。李子联也认为自贸区建设对提升贸易质量、带动社会投资及激发创新能力等方面都具有积极作用。(11)李子联、刘丹:《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的“质量效应”研究》,《经济学家》2021年第9期,第58—68页。从理论上看,虽然对园区经济和对外贸易这两大主体的研究由来己久,但是目前对园区经济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某个方面,且西藏方面的已有成果主要体现在对某一园区的现状分析,(12)杨亚波:《拉萨经济技术开发区调研分析》,《西藏研究》2010年第2期,第107—112页;何永占:《青藏铁路那曲物流园区建设的探讨》,《铁道运输与经济》2009年第4期,第86—88页。从功能视角分析园区经济促进西藏外贸发展的研究成果比较少。

西藏作为我国面向南亚开放的窗口,拥有毗邻南亚国家的优势,是中国面向南亚发展对外贸易的重要门户,《西藏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推动西藏面向南亚开放,深化与周边国家毗邻地区合作,打造全面开放新格局”。(13)《西藏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http://drc.xizang.gov.cn/xwzx/daod/202103/t20210329_197641.html,访问时期:2021年3月29日。随着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并实施,西藏将继续在外贸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当前,西藏已建成多个重点开发园区以及多个中小型园区,且综合性保税区已建成,园区经济发展整体呈现出集聚耦合态势,以拉萨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拉萨经开区”)为龙头,各地各类园区均呈现出各自产业特色和发展优势,在推动全区高质量发展中具有示范引领作用。如何在新发展阶段构建新发展格局,发挥园区经济促进西藏外贸高质量发展的作用,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新问题。因此本研究运用实地调查法和深度访谈法,以较具代表性的拉萨经开区为例,深入研究其促进外贸高质量发展的功能和不足,以期基于该典型园区的结论,可以在一定意义上指导西藏经济园区外贸发展,从而促进园区经济发展壮大,形成推动西藏外贸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抓手。

一、拉萨经开区促进外贸高质量发展的功能及优势分析

拉萨经开区于2001年获批成立,经过20多年的发展,实现了从一片荒滩到现代新城、从末尾园区到全国百强、(14)“西藏拉萨经济技术开发区基本情况”,在商务部对全国219家国家级经开区综合展水平考核中,拉萨经开区2017年、2018年连续两年排名全国前80位,因此称为全国百强。从封闭洼地到开放高地、从小康水平到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跨越。

(一)拉萨经开区外贸发展的功能分析

拉萨经开区围绕“四件大事”,提出“六个新经开”(15)“六个新经开”是指党建坚强、经济繁荣、全面开放、生态优美、平安和谐、幸福共享。工作思路,坚持不懈强党建、抓招商、建项目、优环境、提服务、促转型、惠民生、保稳定,推动园区转型升级、创新发展,经过多年的积累和发展,拉萨经开区具有引领外贸高质量发展、促进外贸结构优化和集聚外贸流通企业的潜在功能。

1.引领外贸高质量发展的功能

拉萨经开区的规模效应具有促进外向型经济发展的功能。2021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71.66亿元,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29.02亿元,占全市产业园区工业总产值近70%,这说明拉萨经开区具有较好的规模效应。2016—2019年拉萨经开区的进出口额呈波动上升趋势,并且在拉萨市的占比也呈波动上升趋势,同时2016—2018年,拉萨经开区的出口额远远小于进口额,到2019年,出口额反超进口额,说明拉萨经开区的规模效应有利于促进外向型经济的发展,且外向型经济发展开始步入良好态势(见表1)。

表1: 2016—2020年拉萨经开区进出口贸易额在拉萨市进出口贸易额的占比

企业活跃度是衡量市场环境的“风向标”,也是经济先行的重要指标之一,2021年1—11月,八廓海关辖区外贸活跃企业72家,进出口额近25亿元,西藏外贸活跃企业92家,排名前50名企业的进出口总额近26亿元。同期,拉萨经开区外贸活跃企业有19家,进出口额达17亿元,占八廓海关辖区外贸活跃企业进出口额的68%,在西藏外贸前50名企业进出口额的占比达65%,说明拉萨经开区拥有促进外贸高质量发展的市场环境。

各项数据表明,规模效应和企业的高集中度、高活跃度使得拉萨经开区具有引领外贸高质量发展的功能。

2.促进外贸结构优化的潜在功能

面对当前出口商品附加值低、需求和供给不平衡不充分、区域结构失调等问题,拉萨经开区作为区域经济的核心增长极,具备集聚耦合优势,具有促进外贸结构优化的潜在功能。

从出口总额来看,拉萨主要的出口市场是近邻国家(地区),2020年和2019年拉萨出口最多的两个国家是南亚的尼泊尔和东南亚的印度尼西亚,香港地区作为世界的转口贸易中心,也是拉萨的主要出口市场。拉萨出口商品主要以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品为主,出口市场整体呈现商品供给竞争力弱、国际市场认可度有限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拉萨经开区作为拉萨的核心增长极,可以充分发挥集聚优势和科技优势,增加出口产品附加值,优化商品结构,提高出口竞争力。

从进口总额来看,拉萨进口贸易往来主要的区域有南美洲(秘鲁、刚果)、亚洲(韩国、日本、吉尔吉斯斯坦)、欧洲(法国、俄罗斯)、北美洲(美国),整体呈散布形态,客观反映了市场需求、市场供给和产业结构不平衡不充分的情况。因此,拉萨经开区可以集中资源优势,发展高原特色优势产业,优化产业结构,进而促进外贸结构优化。

从进出口总额来看,拉萨最大的贸易伙伴是尼泊尔,2019年、2020年与尼泊尔的进出口贸易额占总贸易额比重达68%、56%(见表2)。因此,拉萨经开区可以以推进拉萨综合保税区、藏中药材国际交易城、中尼友谊工业园区建设和鼓励园区企业积极参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建设为主线,推动建设“面向南亚开放大通道”平台,进一步优化外贸国别结构。

表2: 2019、2020年拉萨进出口贸易国家(地区)分布表

3.集聚外贸流通企业的功能

拉萨经开区具有促进外贸企业在园区内集聚,形成集聚效应,进而助推企业进出口贸易发展的功能。2017—2021年,在西藏自治区进出口贸易排名前十的外贸企业中,位于拉萨经开区的外贸企业逐年增多。2017年、2018年、2019年拉萨经开区只有1家外贸企业,其进出口额在整个西藏自治区外贸企业进出口额中排名前十;2020年有3家排名前五;2021年有4家排名前十,其中西藏航空有限公司、西藏旭捷商贸有限公司、西藏旭达通贸易有限公司在整个西藏外贸企业进出口额中排名前三。(16)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八廓海关提供的数据测算所得。优势贸易型企业的集中,反映了拉萨经开区在西藏外贸流通链中的重要地位,体现了外贸流通企业在拉萨经开区的集聚效应,足以影响未来拉萨综合保税区的产业布局。

(二)拉萨经开区外贸高质量发展的优势分析

近年来,受新冠感染疫情叠加世界经济衰退影响,外贸实现稳中提质面临挑战。但应看到,拉萨经开区拥有各类要素汇聚的先天优势、“一核一圈”(17)“一核一圈”:西藏十四五规划提出“一核一圈两带三区”的区域新发展格局,“一核”指做大做强拉萨这一核心增长极,“一圈”指三小时经济圈。的决策优势、“两带三区”(18)“两带三区”:“两带”指铁路经济带和边境沿线发展带,“三区”指藏中南重点开发区、藏东清洁能源开发区、藏西北生态涵养区。的汇集优势、便捷的区位交通优势、独特的援藏政策优势,拥有较好的发展条件、物质保障,为西藏外贸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1.各类要素汇集的先天优势

拉萨经开区是在西藏成立时间早,发展底子好,是劳动力、资本、技术、知识、创新、政策等要素的汇集之地,是有效集聚人力、资本等社会资源和改善民生的主要抓手。2021年,拉萨经开区承载了拉萨市近8.5亿元的在建超亿元项目,集聚了6733家企业,转移了周边劳动力,解决了1.9万人的就业问题;是西藏对外开放、招商引资的排头兵,2020年完成招商引资到位资金57.02亿元,2021年1—6月完成进出口总额14.75亿元;是知识积累和科技创新的主要平台和窗口,目前已集聚26家高新技术企业、52家科技创新型企业,“双创”中心已成功建成,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和“阿里云创新中心”成功落户;享有中央和自治区出台的各项丰富多样的财税、金融、招商引资、人才等方面的优惠政策,《产业扶持专项资金管理规定》的出台和自治区的高原特色产业综合扶持政策的制定,为健全精准扶持实体经济的“1+N”全方位政策体系,确保各项政策的贯彻落实和兑现发挥了重要作用。

2.“一核一圈”的决策优势

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引擎,发展壮大拉萨这一核心增长极需要依托拉萨经开区,“一核”战略决策进一步凸显了拉萨经开区在拉萨市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一个地方的增长极具备区位经济、规模经济和外部经济,拉萨经开区反过来依托拉萨这一核心增长极将获得更大的发展优势。三小时经济圈的打造将为拉萨经开区加强设施联通、产业协同、要素流动带来更大的便利。

3.“两带三区”的汇集优势

青藏铁路、拉日铁路、拉林铁路的贯通,可有效推动拉萨经开区的人流、物流、信息流在铁路沿线地区流动和融合,加速与周边省市的内循环。借助边境沿线发展带的地缘优势,有利于扩大边境互市贸易额,促进拉萨经开区与南亚各国的外循环;凭借位于藏中南重点开发区的地理位置优势,可有效推动要素和产业集聚,助力生物医药、金融、商贸物流、高新数字等特色产业发展。

4.便捷的区位交通优势

一方面,西藏独特的地理位置为拉萨经开区与南亚各国的经贸合作提供便利,作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也能够以推进拉萨综合保税区、中尼友谊工业园区建设和鼓励企业积极参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建设为主线,搭建建设“面向南亚开放大通道”平台。另一方面,较高的交通通达度也为拉萨经开区外贸发展奠定了基础,目前,拉萨经开区的陆空交通网络体系日益完善,基本形成了“一环四射”的交通骨干网络和航空、铁路、公路、管道为一体的立体化运输网络。

5.独特的援藏政策优势

从1980年到2020年,中央先后召开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从西藏实际出发,站位高、把脉准,制定和实施了一系列援藏政策。随着援藏政策的精准深入,援藏主体逐渐增多,从一开始的7省市扩大到17省市;援助方式更加丰富,从以财力、物力、人力等面上为主到财力、物力、人力、技术、管理、项目等点面结合为主。拉萨经开区通过依靠中央和援藏省市的支持,积极开展与对口援藏省市在园区人才、技术、资金、管理经验等方面的交流合作,有效保障了各项事业的全面发展。

二、拉萨经开区促进西藏外贸高质量发展的功能不足问题

2019年国务院颁发了《关于推进贸易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指导意见》将实践经验上升至理论高度,是新时代实现外贸高质量发展的具体指引。因此,文章依据《指导意见》,采用质性研究法,论述西藏外贸高质量发展的不足之处。

(一)对外贸易竞争的新优势方面

加快创新驱动,培育贸易竞争新优势是外贸高质量发展的主要路径,但现阶段拉萨经开区在产业、行业和区位三大方面所呈现出来的竞争优势不足等问题已逐渐成为影响外贸高质量发展的重大阻碍。

1.产业竞争优势不明显

以自治区第十次党的代表大会确定的推进八项特色产业发展为例,除边贸物流业外,其余七项鲜见在各功能园区发挥外贸促进作用,且布局分散、市场方向单一、产业水平尚不均衡。在对外贸易方面,以拉萨经开区为例,具有影响力的产业主要是绿色工业和高原生物产业,而作为拳头产品的天然饮用水出口优势也不明显。

2.行业竞争态势不显著

以作为外贸配套的现代物流和金融保险行业为例,其良性竞争意识并不乐观。现代物流业竞争较多集中于渠道垄断,在提供仓储、集拼、多式联运等服务方面,开拓意识不足。金融保险行业较多关注自身资本安全和行业整体盈利能力、政策补贴兑现方面,对于服务实体,切实转化政策意图,服务外贸经营主体降低融资成本、扩大经营规模等方面的主观动能不显著,差异化安排不显著。

3.区位竞争形势不乐观

一是区内核心优势面对较大竞争压力。随着“两带三区”相关项目陆续实施,传统“一核一圈”优势产业将面临转移、溢出和重组等多重考验。二是周边合作态势存在较多不确定性。尼泊尔市场需求水平有限、关键领域政策不稳定,印度市场传统观念作祟、合作意愿不强等因素,对园区的外贸布局造成较多负面影响。

(二)对外贸易结构的均衡性方面

在专业化分工链条上向具有高附加值的技术密集型等环节和阶段升级,实现区域结构、进出口结构等方面的均衡是优化贸易结构,提高贸易发展质量和效益的主要途径。当前,拉萨经开区主要存在区域结构、进出口结构和产业结构等贸易结构不均衡问题。

1.区域结构不合理

拉萨经开区的主要贸易伙伴大多是南亚国家,从近几年的市场分布情况来看,出口贸易主要与尼泊尔开展,相比其他省份,开放度及市场化程度不高。过高的集中度导致贸易的抗风险能力低、国际市场和资源利用不足,严重制约外贸发展。因此,推动外贸高质量发展,需要积极开拓新兴市场,减轻对传统市场的依赖度,打造更加多元平衡的海外市场布局格局。(19)马林静:《外贸高质量发展:内涵、路径及对策》,《现代经济探讨》2020年第7期,第84—91页。

2.贸易结构不均衡

一是进出口结构不均衡。除去西藏航空有限公司的大型装备进口规模,拉萨经开区排名前十的外贸企业呈现一边倒的出口态势和商贸型业态,进口需求和生产型业态存在感不强。二是贸易渠道结构不合理。进出口贸易方式以一般贸易和边境小额贸易为主,加工贸易则不足。

3.产业结构不完善

一是服务贸易占比仍较低。2021年1—6月,拉萨经开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9.76亿元,其中第二产业增加值9.59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20.17亿元。(20)《西藏拉萨经济技术开发区基本情况》,https://lsda.lasa.gov.cn/jkq/yqjs/201908/995e351a7d064b0eaaf5ae6911ed7769.shtml,访问日期:2022年7月25日。虽呈现第一产业增加值<第二产业增加值<第三产业增加值的特征,产业结构也正向服务业主导转型,但与货物贸易相比,服务贸易起步晚,地位低,在推动外贸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仍要提高服务贸易比重,促进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协调均衡发展。二是进出口商品附加值低。商品结构是外贸发展结构的基本改造,但通过访谈企业了解到,拉萨经开区出口产品以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商品为主,高质量、高技术、高附加值产品占比小。进口集中于农作物产品和资源性产品,科技带动性弱。近年来,拉萨经开区正逐步顺应国内外发展形势,努力调整、提升产业结构,但仍未改变西藏进出口商品结构层次整体偏低局面。现有外贸结构在民生和基础保障能力方面偏弱,仍需通过完善口岸功能、加强民生领域有效投资等方式完善。

(三)对外贸易的可持续发展方面

促进产业均衡协调、推动贸易可持续发展是外贸高质量发展的必要条件。然而,拉萨经开区在优势产业、研发创新和绿色理念可持续发展方面存在发展后劲不足、发展驱动不力和发展根植不强等问题,是阻碍外贸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1.优势产业可持续发展后劲不足

外贸产业集聚度较低,生产型外贸企业少。在调研中,拉萨经开区管委会人员反映园区内尚未形成稳定且成熟的优势产业集群,产业关联度、区间协同度、本地供需依赖程度较低。“十三五”以来,西藏的产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七大特色优势产业正在快速发展。但是,拉萨经开区乃至整个西藏的外贸企业处在全球价值链低端,本地特色产品出口规模小、数量少,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业极为匮乏,较难保持现有特色优势。

2.研发创新可持续发展驱动不力

在党中央坚强领导和自治区政府大力支持下,西藏的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但是,园区企业自主技术创新和自主知识产权积累慢,高科技人才不足,难以支撑产业创新发展更上一层楼。以拉萨经开区为例,一是国家级的企业研发平台仅一家,在调研过程中,笔者发现企业在产品和技术创新研发方面比较依赖其他省市和地区,企业研发体系、研发投入和研发团队的主要阵地也在区外。二是企业产业链上游核心供应商主要来自区外,本地产品生产的上下游保障能力不足,例如,“西藏好水”除了“水”本身,从灌装设备、包装设备到检测技术,全部依赖区外甚至国外技术。医疗领域关键技术、机器设备大部分从国外进口或从国内其他省市引进,更新周期长。

3.绿色理念可持续发展根植不强

高质量的外贸发展是指将以往依靠资源消耗实现增长的模式改变为依靠技术创新、制度创新、模式创新和劳动力素质提升实现贸易增长,实现新旧动力的转换。(21)曲维玺、崔艳新、马林静等:《我国外贸高质量发展的评价与对策》,《国际贸易》2019年第12期,第4—11页。通过调研了解到,拉萨经开区生产型外贸企业的经营领域集中在藏医药、青稞酒、纺织品等与西藏独特的资源相关联的产品,出口主要是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性产品,对传统要素依赖强、资源消耗多、环境污染大、缺少高科技支撑,不符合绿色发展理念要求。

(四)对外贸易发展的新动能方面

培育新业态,增添贸易发展新动能是外贸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之一。然而,拉萨经开区在利用技术进步推动对外贸易的平台化、数字化和智能化发展以及积极培育以跨境电商为代表的贸易新业态上存在认识不强、运用不深和开发不足等问题。

1.新业态动能认识不强

加快发展外贸新业态新模式,有利于推动贸易高质量发展,培育国际竞争新优势。跨境电商作为我国三大外贸创新业态之一,拉萨经开区存在利用跨境电商不足、企业贸易数字化和智能化管理能力较弱的问题。配套的运营主体、物流配送机制与拉萨综合保税区产业布局等的协同推进力度不够,主要原因在于跨境电商方面的领军人才缺乏、中小企业融资能力弱以及兼具互联网和外贸专业知识的人才储备不足。

2.新手段动能运用不深

贸易数字化水平有待提高。数字贸易是数字经济的内循环形式,已成为中国贸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因素。(22)余淼杰、郭兰滨:《数字贸易推动中国贸易高质量发展》,《华南师范大学学报》2022年第1期,第93—100页。通过调研发现,拉萨经开区数字贸易核心技术自给率低,主要依赖引进;“东数西算”缺乏落脚点,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人才匮乏,尤其是高级技术人才,拉萨经开区在外贸数字化发展方面的硬件和软件目前无法支撑西藏外贸高质量的发展。

3.新平台动能开发不足

近年来,西藏自治区政府以实施品牌战略作为经济发展的战略选择,积极推广“地球第三极”、“西藏好水”、农牧特色优势产品、藏医药、旅游文化、民族手工业等系列品牌,区域品牌的培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拉萨经开区在品牌培育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一方面,拉萨经开区总体产业基础薄弱,市场体系尚不完整,经济实力相对其他省市较弱,品牌培育方面人才不足,在这种背景下广泛的培育品牌难度较大;另一方面,园区内的集群企业较为关注自身的发展,对构建区域品牌的意愿不强,专业化协作水平不高。

(五)对外贸易发展的组织保障方面

加强协调指导,制定行动计划,增强组织保障是外贸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因素。但是,通过调研发现,拉萨经开区在上层设计保障、配套服务保障、规范标准保障等三方面仍然存在短板,是当前影响其外贸功能发挥的主要因素。

1.上层设计保障乏力

拉萨经开区的氛围与环境营造不够浓厚,其主要体现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建设不规范,入驻企业杂乱。当前存在园区建设不规范,在审批事项、环节、时间上处理不一,园区规划散乱,对申请入驻者门槛较低。二是体制机制不健全,存在园区没有成立管委会或者管委会人员权责方面不相匹配的问题,开展工作前仍需考虑管不管、谁来管、能否管的情况。

2.配套服务保障不够

自“十三五”规划实施以来,拉萨经开区的公共服务体系不断健全,但服务水平质量较低。一是西藏整体交通通达度相对其他省市较低,运输成本高,不利于提升对外开放水平。二是政务服务水平较低,社会中介服务体系不健全,不同主体融资难度差异化明显。三是园区基础设施配套有待提升,特别是道路、电力、排水、排污等配套还达不到“七通一平”配套标准,无法满足招商企业项目落地实际需求。四是高端人才匮乏,受经济发展水平和地理位置制约,园区吸引资本、技术、人才等高端要素聚集较为困难。

3.产品标准化程度低

拉萨经开区出口的产品大多是资源密集型产品和低附加值产品,产品质量不高,部分工艺流程缺失、工艺标准缺失、质量水平参差不齐,缺乏国际市场竞争力,较难得到国际市场普遍认可和准入。

(六)“一带一路”经贸合作方面

坚持共商共建共享,深化“一带一路”经贸合作,促进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是外贸高质量发展的维度之一。然而,西藏自治区与周边国家特别是印度的“信任赤字”问题及口岸功能不足问题已成为影响拉萨经开区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及发展外向型经济的主要制约因素。

1.“一带一路”合作中的限制性因素

“一带一路”合作的深入推进,为拉萨经开区发展外向型经济带来了机遇,拉萨经开区将在建设“面向南亚开放大通道”中发挥无可替代的作用。近几年,西藏在对外互联互通方面加大开放力度,吉隆、亚东、普兰等系列口岸逐渐开放,在拉萨市设立了综合保税区,并完善了外贸特殊优惠政策,以此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为外贸、外资等外向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力。然而,拉萨经开区的外贸呈现出区域极不平衡问题,同沿线国家经济交往主要集中于尼泊尔,与印度及周边其他国家的合作有待加强,印度政府和印度智库对“一带一路”合作持排斥态度,这些都为拉萨经开区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产生了制约。

2.口岸功能建设不足

西藏边境口岸,目前仅停留在通道经济,一方面做贸易代理,另一方面做边境贸易。由于国际航线少,缺乏顺畅的进出口渠道,西藏自治区有3个一类边境口岸(樟木口岸、吉隆口岸和普兰口岸),一个航空口岸(贡嘎机场),但仅通航尼泊尔首都加德满都,其运力、商品来源、出口市场容量有限。同时,与西藏自治区口岸相对的领国边境地区大多基础设施薄弱,经济发展水较低,居民购买力较弱,这对拉萨经开区开拓国际市场也有一定影响。

三、促进西藏园区经济外贸高质量发展的措施

拉萨经开区在外贸高质量发展中所面临的突出和典型问题是西藏外贸发展问题的一个缩影。基于拉萨经开区所面临的问题,结合新形势下贸易转向高质量发展的形式,以园区为抓手推动西藏贸易高质量发展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转变政府管理理念,优化营商环境

坚持“四个明确”,(23)明确放松的范围、明确管理的底线、明确服务的标准、明确优化的目标。转变政府管理理念,持续打造市场化、法制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活力,推动园区经济外贸高质量发展。

1.明确放松的范围

一是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行政管理理念。破除区域分割和地方保护等不合理限制,健全更加开放透明、规范高效的市场主体准入和退出机制。达成园区经济是重要的外贸发展推动力量,同时园区经济不是唯一的外贸发展推动力量的共识,形成外贸主体迁移自由、进退自由、生产经营自主的整体外部环境。二是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经济体制。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推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落地成长和壮大。减少因外贸主体性质不同造成区别对待和政策歧视,坚持凭企业实力和行业前景说话,形成“重点在园,布局在区”的拓扑格局。三是充分发挥非政府行业组织作用。支持贸促会、外经贸协会、边贸合作组织、行业协会、物流协会等在贸易促进、商务对接、调研反馈、行业自律等方面开展活动发挥作用,减少经贸活动中的行政色彩,适当培育和发展新生非政府组织。

2.明确管理的底线

一是维护公平竞争秩序。坚持对各类市场主体一视同仁、同等对待,防止因政策因素造成的园区内市场垄断、抢地盘、强迫交易等局部“托拉斯”现象,减少因市场主体性质、企业规模等因素造成的门槛差异,维护市场的公平正义。二是进一步加强和创新监管。依托园区经济有限边界特点,优先开展实施创新监管探索和事前事中事后全链条全流程的监管机制,共建共享监督管理平台,减轻园区入驻市场主体负担。三是构建公正公开的管理体系。完善优化自治区工业园区发展政策措施,修订完善《西藏自治区工业园区管理暂行办法》,努力做到各地各类园区均能参照执行,统一管理统一评价。建立园区经济和外贸高质量发展的绩效评估体系,为园区经济发展壮大提供客观指标和评价依据。

3.明确服务的标准

一是更好支持市场主体创新发展。以绿色工业、现代服务业为重点,发展绿色矿业、天然饮用水、民族手工业和研发设计、金融保险、节能环保等行业,在园区试点负面清单,用足用好外经贸发展专项资金,优化资金支出结构,完善细化支持方向、实施细则、申报指南,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和绩效,完善西藏自用物资进口关税返还政策,达成园区普惠的目标。二是持续提升有效投资和项目建设数量与质量。项目是点、产业是线、园区经济是整体经济的一个反映面,要以“高度重视有效投资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为衡量标准,构建入出园区评价体系,建立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针对性开展奖励惩戒,逐步提高园区入驻企业和项目质量。三是优化经常性涉企服务。加快建立健全高效便捷、优质普惠的市场主体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建立健全常态化政企沟通机制,充分运用“互联网+”、日常上门走访、政策集中宣讲、异常反馈沟通等方式加强政企协调联系。按时足额兑现承诺入驻企业的惠企政策,及时帮助入驻企业纾解困难稳增长。

4.明确优化的目标

一是引导“睁开眼、站起来、走出去”的工作作风,明确专业机构和主管部门在园区经济发展中的话语地位。避免“山大王、井底蛙”的惯有思维,改变蜻蜓点水式的调研作风,切实尊重行业、企业意见,拓展眼界,了解国内国际解决相关问题的方案经验。主动引入和听取专业机构、行业主管部门的研究成果和意见建议。二是持续提升跨境贸易便利化水平,明确外贸产业在园区经济中的顶层地位。外贸产业是双循环格局下两个市场的弄潮儿,以高标准建设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在外贸产业基础较好的园区加快推动“单一窗口”服务功能由单一的口岸单位通关服务向园区企业管理、统计信息共享、园区行政执法单位共建方面拓展。在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内探索开展简化相关手续,便利分类监管的方案方法,将来之不易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打造成园区经济发展的新标杆。三是提升拓展口岸基础和功能建设,明确外贸产业配套在园区配套建设中的优先地位。重点研究考虑园区经济在全区扩大开放中的优先地位,将提升拉萨航空口岸功能,昆莎航空口岸建设,里孜、陈塘、日屋口岸开放和吉隆边境经济合作区建设的红利,以点带面、统筹规划、加强配套,优先辐射到园区。通过不同园区间的协作发展、互补共赢,分享扩大开放带来的产业分工和经济发展机遇。

(二)优化园区产业布局,完善产业链条

通过产业布局的优化,在“各美其美”的基础上,统筹协调、因地制宜,发挥比较优势,实现“美美与共”。

1.在园区设立地方民生保障亟需、基础保障的“平行班”

园区建设发展,需要基础产业的配套支撑,如商砼、钢构、玻璃等建材产业;产业工人吃穿用度的餐饮、住宿、娱乐等商业;地方配套扩展的电力、交通、生活设施等服务业,可以说园区经济发展的前提是这些基础的保障产业,其应对的是国内大循环挑战。考虑到西藏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性,需结合投资主体的公益性和社会性,大力发展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完善园区基础配套设施建设。

2.在园区设立西藏产业布局明确、重点发展的“试验班”

自治区党的第十次代表大会明确加强八项特色产业发展,结合西藏区域发展新格局,各园区无须求全求广普遍撒网。以拉萨经开区为例,可以重点在文化旅游产业、绿色工业、现代服务业、藏药产业、高新数字产业等方面集中优势加强产业布局。自治区层面重点破解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加强协调统筹,减少因地方利益纷争形成的政策洼地,将符合藏中南重点开发、藏东清洁能源和藏西北生态涵养需求的优势产业优先布局到各地市,走出地市园区有重点、有托底、有优势的共同发展之路。

3.在园区设立地方经济优势带动、引领示范的“提高班”

西藏除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文化景观之外,各地市、各园区也在逐步形成各具特色和社会认可的产业发展品牌。例如拉萨经开区的上市产业集群、山南市的“一圈”配套产业集群、昌都市的农产品深加工转化集群,等等,但惟有拉萨经开发区走出了自身的引领示范之路。这就要求地方政府和主管部门深入思考资源配置的集约性和配比问题,突出产业重点,优先在汇聚了政策、资源、人才优势的园区发展上下大力气,以达到以点带面的经济发展示范引领作用。

4.在园区设立多类型多条线共建、珠联璧合的“协作班”

单打独斗很难形成齐头并进的共同发展目标,园区经济发展同样离不开“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指导。根据西藏各园区的发展现状,只有“穿珠成串”,才能实现一加一大于二的价值提升。结合拉萨经开区的比较优势和劣势,可以探索市内“经开+柳梧”研发生产链、“经开(综保)+铁路枢纽”的物流保障链,区内“经开(综保)+边合”的边贸物流链、“经开+藏青”的飞地经济链,区外“中央援藏”的人才协作链、“地方对口”的资金经营链,等等。

(三)深化供给侧结构性结构,服务新发展格局

面向新发展格局,推动需求侧管理与供给侧改革有效协同,形成供给与需求动态平衡,解决外贸流通卡脖子问题,无论从经济治理实践看,还是从经济学理论发展看,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创新意义。

1.解决进口需求侧消费不旺盛问题

对于自然人,尝试通过跨境电商等直购、备货模式刺激消费,作为国内大循环的补充给予本地居民一定的消费额度优惠、流通环节补贴等,同时对边境游、自驾游等形式进藏抵边的游客给予一定方式的毗邻国家进口商品的物流补贴、返程托运补贴等形式刺激文旅产业和边贸产业发展;对于企业和非企业法人,继续强化各园区的特殊优惠政策兑现能力;在综合保税区、边境经济合作区等园区、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等,鼓励采购医疗卫生、生产生活、节能环保领域国内大循环暂无法有效供应的进口设备,拓宽西藏需求侧消费统计口径。

2.解决出口供给侧产业不给力问题

西藏特色产品出口一直存在产品趋同、品牌优势弱、标准化规模化生产能力弱等问题,严重制约本地特色产品走出国门,严重影响出口创汇能力,建议尝试通过建立园区特色产业链、强化开发地区特色产品、强化培育“地球第三极”品牌核心竞争力、丰富平台经营模式、主动建立对标国际同时符合特色产品特点的地方标准等方式,改善供给侧问题。

3.解决外贸流通环节卡脖子问题

西藏在流通环节的先天劣势正通过国家基础设施规划建设进行改善,交通设施的硬件问题正在国家支持下得到跨越式发展。但与此同时,流通环节尤其是外贸领域的软配套问题,却还未得相关方面的关注和重视。拉萨经开区范围内的拉萨综保区有关发展规划,尚未得到国家级的反馈,地方政府应加紧推进。例如,进口汽车整车口岸审批、药品指定口岸建设等都是可以推进园区经济大跨步发展的重要机遇;拉萨航空口岸对港航线投运、拉萨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建设与拉萨综保区的协同发展问题等都能极大拓展园区外向型经济发展的广度和深度。

西藏作为我国面向南亚的大通道和“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支点,其外贸实现高质量发展是促进西藏长治久安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之一。而拉萨经开区作为西藏区域经济发展的核心增长极,具有引领外贸高质量发展功能和发展外向型经济的先天优势。因此,研究经开区的外贸功能及发展措施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然而,拉萨经开区外贸发展当前面临的结构性问题、可持续发展不足和产品低附加值等问题仍然是制约西藏外贸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因素。拉萨经开区的外贸发展问题也是整个西藏对外贸易发展所面临的问题的缩影。总而言之,西藏外贸高质量发展的实现依然任重而道远,需要政府、社会、企业的共同努力。

猜你喜欢

开区拉萨外贸
宁乡经开区“万名工人学党史”
宁乡经开区“万名工人学党史”
徐州经开区打造“三个一”安全监管模式
拉萨舰,入列
两栖“大拿”跑外贸
70年外贸大事记
拉萨姑娘美
拉萨设施月季白粉病的发生与防治
数字看重庆2015年前2月外贸
经开区:进一步健全自主创新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