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碳目标下黑龙江省低碳农业发展探究
2023-07-14仲典孙鸿雁
仲典,孙鸿雁
(哈尔滨师范大学,黑龙江哈尔滨 150000)
2021 年11 月1日,黑龙江省生态环境厅办公室印发《关于2021—2023 年度推动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滚动实施方案》,为当地扎实开展减污降碳工作,助力实现双碳目标提供了依据。2022 年2 月8日,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公开《2022 年政府工作报告》,总结了2021 年工作成果情况,表明当地低碳农业发展进程推进显著。2022 年3 月5 日召开的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重点提出,政府要牵头加快落实“双碳”目标,先立后破,稳步前行。
1 发展低碳农业的意义
1.1 转变农业经济发展模式,实现“碳达峰、碳中和”
发展低碳农业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途径。通过使用畜牧业和养殖业的生产废弃物进行生物质能源的转化,促进黑龙江省农业种养结合良性循环发展,能够有效降低单位产量的碳排放指数,提高生产效率和资源利用率,实现农业生产的碳减排。发展低碳农业要求系统性完善低碳农业产业链的建设,实现先进科技物流体系的现代化,以减少农产品加工过程中的损耗,减少运输成本,间接减少碳排放。黑龙江省有肥沃的黑土地,推进粮食主产区政策,建设高质量农田,实现秸秆还田,能够有效增加耕地土壤的有机物含量,增强草地和农田的固碳增汇能力[1]。
1.2 优化现代化农业布局,落实乡村振兴战略
发展低碳农业,有助于优化现代化农业布局,加快实现乡村振兴。在现有的农业模式上改革升级,形成高效绿色生产模式,提高全要素绿色生产导向机制生产率,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推进打造特色品牌化效应布局目标的实现进程,进而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产量[2]。低碳农业能够促进农业数字化发展,助力有关农产品加工制造类企业的物联网化,实现管理转型升级,真正实现以产业振兴带动乡村繁荣发展。低碳农业以保护生态环境和资源的循环利用为前提,有利于加快“绿色生态”“可持续性”农业技术的应用。
2 黑龙江省农业碳排放特征
2010 —2020 年黑龙江省农业碳排放量如图1 所示。2010—2020年,黑龙江省农业碳排放量整体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黑龙江省碳排放量由2010 年的340.51 万t 增加到2015 年的398.54 万t,主要有以下2 方面的原因。1)黑龙江省加大了惠农政策的实施力度,粮食种植面积持续上涨,导致化肥、农膜、农药的使用量增加,碳排放量增加。2)随着农业机械化水平稳步提高,化石能源的使用也导致了黑龙江省农业碳排放量的增加。2016—2020年,黑龙江省碳排放总量呈现下降趋势,这说明近几年黑龙江省实施的农业污染防治措施发挥了作用,农业碳排量逐年减少。
图1 2010—2020 年黑龙江省农业碳排放量
从环比增长率来看,2010—2012 年黑龙江省农业碳排放增长幅度较大。由于“两减免,三补贴”政策的实施,农民大面积开展机械化农业生产的积极性提升,碳排放量增速加快[3]。2013—2014 年黑龙江省农业碳排放增速缓慢,这是由于黑龙江省实施“两大平原”现代化农业综合配套改革实验,深化农业供给侧共享改革,大力发展节约型农业,助力了绿色农业发展,对实现农业的碳减排起到了积极作用。2015—2020 年黑龙江省农业碳排放环比增长率减少,主要是为响应国家发展绿色农业的要求,黑龙江省积极落实推广低碳农业生产,降低了农用化学品的使用密度,高效使用先进机械化设备,减少碳排放[4]。
3 黑龙江省发展低碳农业的优势
截至2022年,黑龙江省农业人口总数为1 191万,农业人口比例高达45.8%。黑龙江省有典型黑土耕地面积1 040 万hm2,占东北典型黑土区耕地面积的56.1%。为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减少碳排放量,实现农业的绿色转型、发展低碳农业成为必然[5]。黑龙江省耕地平坦,集中连片,有利于集约化生产经营、发展低碳农业。目前,黑龙江省还处于发展低碳农业的探索阶段,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温室气体的排放。《黑龙江省节约能源条例》的出台,为黑龙江省加快建设农村沼气工程和广泛利用生物质能源提供了条件。《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的颁布,为黑龙江省进一步发展低碳农业提供了保障。由于耕地相对集中,黑龙江省大力推进农业规模化经营生产,解决了农户分散经营的弊端,降低了平均生产成本,取得更大的经济效益,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和农业劳动生产率,为发展低碳农业奠定了基础。
4 黑龙江省发展低碳农业所面临的问题
4.1 技术水平不高
技术水平是决定低碳农业发展空间的重要因素,但目前黑龙江省农业低碳技术创新水平较低,应用前景不容乐观。黑龙江省第一产业比重较高,但农业机械化水平不高,导致生产效率低,浪费大量人力物力,影响了黑龙江省农产品结构的优化和产出率[6]。黑龙江省农业科技评价体系不够健全,影响了科研人员的创新动力和黑龙江省农业低碳技术水平的提高。黑龙江省地处边陲,受气候环境较差和经济发展水平落后的影响,人才流失严重,加之农业科技人才的教育培养工作不到位、效果不理想,导致农业技术高水平人才十分欠缺,进一步影响了黑龙江省农业低碳技术水平的提高。
4.2 绿色金融政策支持不到位
利用绿色金融工具是支持节能减排和农业经济协调发展的主要措施,绿色金融工具包括绿色信贷、绿色基金、碳金融等。目前,黑龙江省农业信贷部门设立主要以邮政储蓄银行、农村信用社、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为低碳农业发展提供部分资金来源,但可提供资金较少,并且设置了较高的贷款门槛,限制了农民对金融资本的使用。而低碳农业的快速发展对资金有着巨大的需求,现有的大多数金融产品和服务数量少,可提供的金额小,作用不大[7]。对于低碳农业的支持仅仅停留在政策表面,没有落到实处,没有充分发挥出所设立金融机构对于低碳农业的支撑作用,对低碳农业所提供的资金数量并不能满足现状。只有极个别金融机构开发了针对低碳农业的金融服务和产品。
4.3 农民普遍低碳意识薄弱
黑龙江省农业人口存在老龄化现象,他们习惯“高耗能、高排放”的传统种植生产模式,化肥农药过度使用,大量资源被浪费。受限于内外部条件,黑龙江省农民普遍低碳意识薄弱,对于低碳农业生产方式接受度不高。此外,农民普遍没有意识到发展低碳农业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并且很少关注相关政策,一直保持着“高污染、高排放”的农业生产习惯。
5 双碳目标下推动低碳农业发展的对策
5.1 加强低碳农业技术创新发展
为推动低碳农业发展、提高黑龙江省低碳农业技术水平,政府应加大投入,保证农业技术创新不断层。例如,黑龙江省农业农村部门应加强与国内外农业部门的交流合作,学习先进经验,加强技术引进,合理评估后制定低碳农业技术的创新性和实用性标准,建立健全黑龙江省农业技术创新体系,激发科研人员的创新动力。黑龙江省政府应加大资金投入,加强低碳农业技术创新发展;积极尝试创建基金会等形式,确保科研人员相关资金充足;出台人才引进优惠政策,并加强教育培训工作,利用好内外部薪酬奖励,引进并留住高端技术人才[8]。
5.2 加大农业金融支持力度
黑龙江省政府应明确低碳农业发展的优化路径,加大农业金融支持力度,推动低碳农业发展。例如,出台相关措施,给银行提供更多担保,确保银行能降低农业贷款门槛,增加贷款金额,为农业碳减排活动提供更多金融产品和服务;结合低碳农业发展要求,发行绿色证券期货等金融衍生品,拓宽融资渠道;合理发行债券股票以增加对低碳农业相关产业的投资,通过融资方式加强对低碳农业产业金融方面的支持;促进保险公司为低碳农业项目分散风险、增强安全保障、聚集资金;通过低碳农业财政政策支持有关部门开发绿色清洁新能源技术,推动黑龙江省低碳农业发展[9]。
5.3 加强低碳农业理念培训和宣传
为加快低碳农业发展,农业农村部门应针对农民开展多层次、多样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宣传培训活动,增强其发展低碳农业的意识。就线下方式而言,农业部门可邀请有经验的相关人员或专家等来农村传授实践经验,提高农民和基层干部对相关政策的认知,强调过度使用化肥农药、焚烧秸秆废弃物等高碳排放行为的破坏性,以及落实低碳责任的必要性,积极引导农民参与低碳农业发展。此外,农业农村部门也可通过树立典型等方式,由点到面地全方位宣传普及低碳农业,形成农村低碳技术推广新局面,创建以农民为主体的低碳农业新型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