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踔厉奋发创一流 风正帆满再启航

2023-07-14姜国峰刘保中

职业 2023年12期
关键词:聊城产教学院

姜国峰 刘保中

编者按

作为国家级重点技工院校、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近年来,聊城市技师学院围绕“争创一流、走在前列”的目标定位,坚持以党建为引领,全面加强内涵建设,各项工作取得了新成绩、新突破。2022年,聊城市技师学院有24项工作取得了创新和突破,其中有9项工作走在了全国职业院校的前列,其余15项也都走在了全省前列。

如今,在聊城市技师学院(以下简称学院)的校园里,处处洋溢着青春热情的澎湃活力,形成了干事创业的浓厚氛围。“聊城经济的增长点在哪里,学院办学的着力点就在哪里。”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刘德云说。学院党委团结带领广大教职工紧紧围绕“争创一流、走在前列”的目标定位,以服务聊城经济社会发展为己任,以提高技能人才培养质量为重点,走出了一条高质量发展的道路。

坚持党建领航,实现党建与业务融合发展

2022年8月19日,世界职业技术教育发展大会在天津举行,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刘德云应邀出席此次大会。在大会“职业教育助推全球减贫进程论坛”上,刘德云作了题为《践行孔繁森精神 “雨露计划”赋技减贫》的演讲,成为山东省职业院校在大会上作主题演讲的唯一代表。

刘德云在演讲中从“加强组织领导,为职教扶贫扶智工作开展提供保障”“积极统筹协调,做好‘雨露计划政策宣传与申报工作”和“关心关爱学生,培养‘德技并修高素质技能人才”三个方面,就学院在“雨露计划”赋技减贫工作中的经验、做法与同行进行了分享。他还详细介绍了学院以职业教育赋能脱贫攻坚的工作方法和实绩实效,为世界职业教育扶贫减贫提供了有温度、有亮度的“中国聊城范式”,获得了现场参会代表的一致好评。

“职业教育是促进就业和消除贫困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学院将全面贯彻落实本次论坛精神,继续探索职业教育扶贫减贫新模式,为世界减贫理论与实践作出新贡献!”刘德云掷地有声的话语,引来现场阵阵掌声。

这是学院建校60余年以来首次参加国际性会议,不仅代表着学院形象“踏浪出海”,从此步入国际视野;更标志着鲁西大地职业教育“乘风破浪”,在世界上发出了响亮的“聊城声音”。

职业教育大有可为、大有作为。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党建工作的领航。近年来,学院坚定不移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坚持党建引领,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以服务聊城经济社会发展为己任,以提高技能人才培养质量为重点,坚持走高质量发展道路,为建设“六个新聊城”积极贡献职教力量。

学院实施党建引领工程,开展“党建+N”行动,推动党建与教育教学等业务工作有机融合,努力打造“践行孔繁森精神,担当奉献育匠才”的党建品牌,营造干事创业的浓厚氛围。

坚持项目为王,争创标志性教育教学成果

2022年的暑假,是学院教职工最为忙碌的一个暑假。8月中旬,学院先后承办了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职组中的“焊接技术”和“建筑装饰技能”两个赛项。

2022年8月19日,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职组“焊接技术”比赛圆满落幕,学院参赛学生褚天亮以综合得分第三名的优异成绩,斩获该赛项一等奖,他的指导教师金胜举也荣获优秀指导教师奖。

在国家级职业技能大赛中获奖,并非偶然事件。学院历年技能竞赛获奖情况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学院刚刚搬入新校区时,获奖数量仅为1项,而到了2022年,年度获奖数量已经达到202项,累计获奖数量更是达到947项,可谓“火箭”式攀升。

同样取得突飞猛进的工作,还有学院的科研立项情况、结题课题情况、教科成果获奖情况以及编著教材、获得专利、發表论文情况。2013年,学院的科研立项数量为1项,而2022年,年度科研立项数量达到42项,累计科研立项达到308项。2013年,学院的结题课题数量为2项,而2022年,年度结题课题数量达到41项,累计结题课题数量达到228项。2013年,学院的教科成果获奖数量为6项,而2022年,年度教科成果获奖数量达到8项,累计教科成果获奖数量达到112项。2013年,学院编著教材2本、获得专利3项、发表论文21篇,而2022年,年度发表论文数量共达到42篇,累计编著教材122本、获得专利149项、发表论文达到463篇。

2022年,学院以实施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为契机,先后启动了17个部省共建和29个教育部提质培优项目的培育工作,已入选山东省首批高水平学校等16项建设项目。通过项目建设,加快学院内涵发展,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为激励广大教职工冲锋在前、勇挑重担、竞相出彩,学院不断完善激励机制,落实相关政策体现多劳多得、优劳优酬,重在“优”上。在绩效分配方面,处室系部年终考核分为4个等级,教师授课质量、班级管理考核分为4个等级。在评模选优方面,注重文化引导,开展孔繁森式的优秀党员、优秀教师、模范班主任、教育工作者等评选活动。

坚持产教融合,打造校企命运共同体

2022年7月29日,学院组织召开了职业教育赋能轴承产业特色乡镇发展推进会,聊城5个轴承产业特色乡镇党委书记带领50余名企业负责人来学院调研,政行企校精准对接,共商轴承产业发展大计。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的基本办学模式。长期以来,学院以服务聊城发展为己任,不断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

一是政校合作,服务县域经济发展。近年来,学院先后与高新区、开发区、临清市等签订政校合作协议,与高新区高端智能装备产业园、临清市智造小镇轴承工业园等全面开展校企合作,校企联合招生招工,选派骨干教师参与企业科研攻关、新产品开发,成立了由22名中青年专业教师和11名企业技术骨干组成的博源科技自动化技术研究院、轴承高端制造研究院等4个研究院。

二是成立行业产教联盟,探索联盟育人机制。学院牵头120余家企业,成立了聊城市智能制造产教联盟、装配式建筑产教联盟、互联网产教创新联盟3个产教联盟。产教联盟成立后,联盟各成员单位按照“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原则,紧紧围绕聊城区域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在招生就业、专业建设、课程开发、资源共享、职工培训、文化传承等方面展开合作,为企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产教联盟按照“校企双制,工学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促进了“专业+产业”“教学+研发”“培养+就业”有机衔接,解决了人才培养和产业需求“两张皮”的问题。

三是共建混合制二级学院,按准员工培养企业急需人才。遵循职业教育规律和市场规律,学院先后与企业共建了“北方汽车学院”“诺伯特智能制造学院”“新时代电商学院”和“云创BIM学院”4个混合制二级学院,坚持工学结合,将企业文化、企业标准等引入教学,形成了“四化八共”的协同育人机制,企业投入教学实训设备等4 000余万元,校企共同培养工业机器人、BIM等专业紧缺技能人才。

坚持德技并行,深化“三全育人”综合改革

“三全育人”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中提出的坚持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简称“三全育人”)的要求。

学院坚定不移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深化“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形成了融入“孔繁森精神”“工匠精神”的育人特色。

学院构建了具有职教特色的全员全过程全方位“三全育人”工作体系,党委班子成员带头育人,深入课堂、学生宿舍、餐厅,现场倾听学生呼声;中层干部轮流住校、24小时值班,及时解决学生的学习生活困难;打造专业化班主任队伍,其中,2名教师在全国职业院校班主任能力大赛上获奖,1人获省赛一等奖。

学院注重学生养成教育,将劳动精神、工匠精神融入育人全过程,推行“六个一”工程,引导学生“善思、善言、善行”。加强社团建设,让每个学生至少加入一个社团,培养一项终身受益的爱好。

2021年4月,聊城市职业院校“三全育人”综合改革现场推进会在学院召开,学院75个社团5 000余名学生参与展示,赢得教育部、山东省教育厅等与会领导的一致好评。2021年,学院“艺筑梦”剪纸社团参加了“技能中国行2021走进新疆”全国乡村振兴职业技能大赛技能展示活动。2022年,学院德育案例《学生综合素质星级评价改革》入选教育部德育案例16强,并于7月23日在中国教育电视台展播。

坚持“三教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在职业教育这条赛道上,不仅要培养专业技能人才,还要打通就业渠道。学院坚持人才强校战略,实施教师“四航”工程,培育出1名全国优秀指导教师,2个省级教学创新团队,27名齐鲁首席技师、省技术技能大师、青年技能名师等。

学院推进“岗课赛证”融合育人,将企业典型工作任务、技能大赛项目融入日常教学。聚焦课堂“主阵地”,践行“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对接合作企业岗位、典型工作任务。全面推行“做中学、做中教”的项目化教学,通过项目化教学改革,改变了课堂教学现状,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内驱力,让课堂活了起来。

学院积极实施订单培养模式,与日发纺机、博源节能科技、中通客车、浪潮集团、青岛海尔等市内外160余家企业签订订单培养协议,确定订单培养8 000余人,建立了专业链与产业链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的协同育人机制,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建设课程体系,实行校企双导师制,积极推進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化、一体化教学模式,不断提高技能人才培养质量,为聊城企业培养了大批“用得上、留得下、有发展”的高素质技能人才。

学院还大力推行学徒制。2015年,学院与聊建集团、云创集团联合申报了山东省首批学徒制试点建设项目,采用学徒制、校企双导师制共同培养建筑施工专业的技能人才。目前,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已推广至学院电子商务、电气技术、无人机应用技术、工业机器人应用与维护等专业。学生定期到企业按照3~5人一组跟企业导师“识岗、跟岗、顶岗”学习,形成了“招生招工相结合、联合培养、一体化育人”的长效机制。

风正帆满再起航,砥砺奋进正当时。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前启后的重要一年。在新的征程上,学院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紧紧把握住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历史机遇,大力弘扬践行孔繁森精神,踔厉奋发、团结奋斗,努力谱写学院高质量发展新的辉煌篇章!

(作者系聊城市技师学院教师)

猜你喜欢

聊城产教学院
初等教育学院
产教融合 商以富国
聊城高新区多措并举保障贫困户“居住无忧”
基于产教结合下的中职电子教学研究
聊城,宛在水中央
聊城 因水而生 有水则灵
新动能,新聊城
学院掠影
独立学院高等数学教学改革思考
独立学院:“我该如何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