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学生资助精准化的研究与探索

2023-07-14陈秉廉

电脑迷 2023年3期

陈秉廉

【摘  要】 高职学生的资助精准化问题,关系到我国学生资助政策的有效性。如何提高资助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真正将高职学生的资助精准化落到实处,让经济困难的学生能够得到相应的帮助和支持,需要进一步深化宏观上的体系化、保障化研究。为了确保高职院校学生的精准资助工作有法可依、落到实处,文章以当前大学生资助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为切入点,以资助工作的法治保障机制为主线,探讨了针对经济相对困难的学生实施精准资助的法治保障机制,为进一步构建宏观、系统的高职院校精准资助体系提出了策略和建议。

【关键词】 学生资助政策;精准资助项目;法制保障机制

一、当前我国主要的大学生资助政策

(一)国家助学金

国家助学金是我国基本的助学资助项目,主要针对经济条件相对困难的学生。国家助学金通过综合评估学生的家庭情况、生活条件、学科成绩、综合素养等指标进行发放。国家助学金分为特困生助学金和一般助学金,国家困难助学金是针对家庭经济状况较困难的学生提供的资助;一般助学金下的国家优秀自费留学生奖学金,主要为优秀的自费留学生提供资助。国家助学金的申请方式通常是学生通过大学提供的助学金申请系统进行申请。

(二)学校奖助学金

学校奖助学金是由各高校自行设置的资助项目,学校根据自身的财力和学生的表现进行评定和发放。学校奖助学金的申请主要考虑学生的学习成绩、综合素质和家庭经济状况等,其申请方式通常是学生通过大学提供的奖助学金申请系统进行申请。

(三)教育贷款

教育贷款主要由政府和银行提供,目的是支持贫困家庭的学生接受高等教育。教育贷款分为国家助学贷款和商业银行助学贷款两种。国家助学贷款由政府提供,资助范围涵盖了学费、住宿费、书费等相关费用,其申请资格主要考虑学生的家庭经济状况、学习成绩和诚信记录等方面;商业银行助学贷款则是由商业银行发放,资助范围包括学费、住宿费和生活费等。商业银行助学贷款的申请条件、审批标准与国家助学贷款有所不同,一般需要提供抵押物或担保人等,其利率一般比国家助学贷款高,但是可以提供更灵活的还款方式,如分期还款、利息补贴等。

(四)社会资助

社会资助主要由社会各界提供,包括企业、社会团体和爱心人士等。这些资助形式多种多样,例如奖学金、助学金、勤工助学、实习和志愿服务等,具体的资助内容和标准,由捐助方自行确定。社会资助通常需要学生在学校进行申请,通过学校的评审机构进行评定和发放。

目前,我国的大学生资助政策已得到了长足发展,实现了资助方式多样化,已基本适应当前大学生资助的需求,如何进一步实现学生资助的精准化,正成为当前大学生资助面临的主要问题。

二、法制视阈下高职学生资助精准化的意义和价值

(一)保障公民受教育的权利

每个公民都有受教育的权利,这就要求应精准地给予困难的高职学生实实在在的帮助,帮助学生解决经济上的难题。坟此政府有必要提供必要的资助,帮助有资金困难的学生完成学业,确保学生能够充分地享受自己的受教育权利,这也是法律要求的基本义务。

(二)确保受教育权利的平等实现

当前,普通高职学生的学杂费比一般本科大学略高,且学校中农村生源的比例较高、经济压力较大,可能无法负担学费和其他费用。如果政府的资助不够精准,可能会出现一些经济条件较好的学生也获得资助的情况,这不仅导致资助资源的浪费,也会使那些真正需要帮助的学生无法获得资助,一定程度影响了学生接受教育的机会。因此高职学生资助的精准化非常必要,以确保受教育权利的平等实现。

(三)保障公共资源的合理分配

政府为大学生提供的资助资金是公共资源,需要合理地分配。如果资助不精准,可能会导致公共资源的浪费,因此高职学生资助的精准化,也是保障公共资源合理分配的需要。

(四)促进社会的公正和稳定

如果高职学生的资助非精准化,可能会导致社会的不公正和不稳定。如果那些真正需要资助的学生无法获得资助,他们的受教育机会可能会受到影响,这将会引起公众的不满和抗议,不利于社会的稳定、和谐。将高职学生的资助进行精准化,政府可以确保资助资源的合理分配,促进社会的公正和稳定。

三、当前我国高职学生资助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资助标准有待优化

当前,国家助学金等资助项目的标准较固定,难以充分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尤其是高职学校因农村生源比例较高,部分学生家庭在经济方面依然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国家助学金的标准还需要进一步提高。一些家庭经济有限但成绩优异的学生,即便获得了奖助学金的支持,可能依然在学习生活方面存在一些困难。

(二)审批流程烦琐

目前,一般高职学校的资助项目申请流程较烦琐,审核周期长,不利于亟须资助的学生顺利完成学业。此外,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之间的审核标准也存在不小的差异,这也会影响学生的申请进程和获得资助的机会。

(三)資助项目缺乏针对性

目前,高职学生的资助项目大多考虑的是学生的家庭经济状况、学习成绩等方面,对于一些特殊学生,如残疾学生、少数民族地区的学生和农村学生等,缺乏更加专项化的资助项目。

(四)资助项目缺乏持续性

现阶段,高职的资助项目多为一次性奖励或补助,缺乏持续性的资助支持,对于家庭经济条件有限的学生而言,长期的资助支持更重要。由于家庭经济的原因,一些学生可能在大学期间辍学或无法完成学业,持续性的资助支持可以减轻这些学生的压力,帮助他们完成学业。

(五)资助项目管理不规范

部分学校的奖助学金管理不规范,存在审批程序不透明、资助标准不公平和资助对象不清晰等问题,导致学生的申请资助存在一定的不公平性。一些学生可能因学校管理不善而错失了申请资助的机会,或者得不到应有的资助支持。

四、影响大学生资助精准化的主要因素

(一)数据质量问题

大学生资助的精准化需要依托大量的数据分析,但是如果数据本身存在问题,那么就无法准确判断学生的家庭经济状况和需要的资助类型。一些地区和学校的数据采集、管理和保护存在问题,难以保证数据的质量,从而难以实现学生资助的精准化。

(二)缺乏有效的调查和评估机制

为了实现大学生资助的精准化,学校需要建立有效的调查和评估机制,深入调查和分析不同地区、不同学校和不同类型的学生,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才能更好地制订资助政策和资助标准。高校学院目前缺乏统一的调查和评估机制,导致难以实现资助的精准化。

(三)缺乏有效的信息共享和合作机制

大学生资助的精准化,需要各部门间的信息共享和合作,帮助学校更加准确地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和实际需求。然而,学校不同部门间的信息沟通和协作存在困难,缺乏有效的机制和平台,无法实现学生自助的精准化。

(四)传统思维和观念的影响

在一些地区和学校,人们的思维和观念仍然停留在传统模式上,很难转变成更加科学、精准和灵活的模式。例如一些地区和学校,仍然简单地根据学生的家庭经济情况和学习成绩判断资助对象和资助标准,忽视了其他重要的因素,导致资助的精准度不高。

(五)资金限制

对经济困难的大学生实施精准资助,资金保障是重要的基础。由于资金的限制,一些地区和学校可能会优先考虑经济条件相对不足的学生,而忽视了其他学生的相关需求,因此资金分配不够精准。

五、高职学生资助精准化的实施策略

(一)政府层面

1. 建立完善的调查和评估机制

建立完善的调查和评估机制,是实现大学生资助精准化的重要手段。在政策制订和实施的过程中,政府应通过定期的学生调查、家庭访谈、数据收集和分析等方式,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制订出更加精准化的资助政策和资助标准。如针对不同收入水平的家庭,可以采取不同的资助政策;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可以提供不同的资助方式,从而实现更加精准化的资助。

2. 加大资金的投入力度

政府应该加大对大学生资助的资金投入力度,尤其是向经济困难程度不高但是在其他方面有需要的学生提供资助。这样才能实现对资助目标精准化投放,确保每个有需要的学生都能得到应有的资助支持。

3. 规范资助标准和资助政策的制订、实施

政府应该建立统一的资助标准,根据学生的家庭经济条件和学业成绩等因素进行分类,制订出差异化的资助政策,确保资助政策的公正性和合理性。建立完善的资助管理和监督机制,保障资助政策的顺利实施。

4. 建立完善的资助信息管理和公开制度

政府和各相关部门应建立完善的大学生资助信息管理和公开制度,加强对资助资金使用的监管,确保资助政策的公开、透明和公正執行。

5. 加强社会的参与和慈善捐助

政府可以通过鼓励社会各界参与大学生的资助工作,提供资金和物质支持,为困难学生提供更多的帮助,这也能够提高大学生资助工作的透明度和公正性,保障政策的公正执行。政府还可以建立一些慈善基金,引导社会爱心人士进行捐助,为大学生提供更多资助。

(二)学校层面

1. 推动精准化思维和观念的转变

推动精准化思维和观念的转变非常重要。学校应该积极倡导精准化的思维和观念,从多方面考虑学生的实际需求,制订出更加科学、合理的资助政策和资助标准;应加强与政府和社会各方的合作,建立起相互协调、互相配合的机制,使大学生的资助工作有效地实现精准化。

2. 建立严格的资助申请和审核机制

高校应该建立严格的大学生资助申请和审核机制,加强对学生资助资金的管理,保障学生资助政策的公正性和权威性;建立相关的投诉和申诉机制,加强对学生的监督和管理;加强对大学生资助过程中违规行为的监督和管理,完善相应的制度,加大对违规行为的惩戒力度,确保资助政策的公正执行和权威性。

3. 针对不同专业实施差异化资助

不同专业的高职学生在就业前景、薪资水平等方面存在差异,学校需要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采取差异化的资助政策,以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例如在针对计算机类专业的高职学生时,学校可以提供编程实践课程、与编程相关的实习机会等来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4. 在资助工作中强调就业导向

高职教育强调职业教育和就业导向,因此高职学生的贫困资助政策也应当着重于就业导向。如学校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习机会,联系相关企业提供各类实践机会和就业帮助等,帮助学生提高职业素质和就业竞争力;不同地区的高职教育发展水平、就业市场和经济水平等存在差异,因此学校需要针对当地的实际情况制订针对性的资助政策。如对于欠发达地区的高职学生,学校可以提供更多的创业和就业指导,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当地的就业市场。

5. 提供多元化的资助方式

高职学生的资助政策应当采取多种形式相结合的科学模式,如奖学金、助学金、勤工助学和实习津贴等,学校应针对不同个体实施对应的资助政策,以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

总之,对于高职学生的贫困资助,学校需要从多个方面出发,针对学生的实际需求和特点进行差异化的设计和实施,以达到更好的效果。此外,学校应与社会各方面共同努力,充分发挥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在资助中的作用,推动大学生资助向着更加精准、科学和合理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 柯心. 高校学生精准资助规范化研究[J]. 教育评论,2022(11):88-92.

[2] 邝洪波,高国伟. 新时代高校资助育人精准化工作探究[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1(02):66-67+89.

[3] 陈高权. 大数据视域下高职院校多元化精准资助育人的路径研究[J]. 现代职业教育,2021(32):2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