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坝县藏族寺院建筑柱式艺术形式探析
2023-07-14陈阿梦
陈阿梦
摘要:藏族建筑作为我国藏族人民对宗教信仰及藏族文化精神依托的场所,充分阐释了藏族同胞对生活的信仰,展示了藏传佛教艺术。在藏族寺院建筑中,柱子是最重要的构件,它的形式、形态、装饰都展现了独具魅力的藏族文化。
关键词:藏族寺院;柱式;装饰特点
一、前言
四川西北部阿坝州阿坝县藏族地区幅员广阔,文化底蕴深厚,民风淳朴。由于独特的气候环境与地理位置,阿坝县藏传佛教寺院在建造过程中充分利用了有利的环境因素,克服不利因素,深刻地诠释了藏族寺院建筑在高原上独树一帜的面貌,形成的传统藏族建筑构件形式客观地反映了藏族建筑发展历史。郎依寺位于四川省阿坝县哇尔玛乡境内,是国内外规模最大的雍仲本教寺院,距今已有900多年的历史,其寺院建筑构件及空间都较有代表性,建筑装饰华丽庄严,保留着独特的艺术研究价值,本文以郎依寺柱式为代表对其艺术形式进行分析。作为建筑构件之一的柱子,在藏族寺院建筑中起承重作用。其无论是外观形式还是内在含义,都能展现民族信仰的虔诚与文化艺术结晶,柱式装饰艺术的代表是寺院大殿空间,其柱式根据建筑等级的处理特征是最明显的。
二、郎依寺藏族寺院大殿建筑柱子形式
柱子在不同地域不同文化的影响下,其形貌特征與艺术形式在表达上有所不同,但作为构件,它的作用是相同的,即承托着上方物件的重量。在郎依寺藏式寺院建筑空间中,寺院大殿是藏族民众和僧侣礼佛诵经的场所,大殿内设有经堂和佛龛。柱式在这样的空间中代表着人们对世界中心的敬仰。柱子与柱子之间有规律和横竖的布局,按照2.0~2.5米或者2.5~3.0米的空距形成每个空间单元,构成整个大殿室内空间,再由各个单元空间构成若干个的柱子组合空间[1]。排列方式为多排柱式,进深空间距离相等,面阔方向以中间向两边递减或相同,木梁柱节点是结构关键点,又是木构装饰的重点部分,加上彩画或者浮雕,使得整个建筑空间结构与装饰结合起来,更加富丽堂皇,充满民族特色。
藏传佛教寺院建筑柱子分为石柱和木柱,藏式柱式都有收分特点,上部为小,下部为大。柱子又分为柱头、栌斗、柱身、柱础、柱饰几部分,柱头是承载梁与其上结构的荷载,为柱子承受上方物件带来的压力;寺院建筑一般在柱顶有坐斗,简便的做法是在柱头上刻出斗形,又称栌斗[2],其平面形状与柱相同,纹路垂直于柱身,与柱底尺寸相同。柱身作为中间承上启下的构件,上顶横梁,以雀替作为柱与梁之间的连接方式,下有支撑柱子的柱础下接地面,由柱础与地面接触起到承重作用。郎依寺建筑柱子无柱础露在建筑地面,柱子直接与地面接触。陈耀东[3]在《中国藏族建筑》一书里写道:“只有早期的柱础是露出地面的,并雕刻纹样,在元代以后就是一块石,埋入地面。”柱饰则为整个柱子的装饰,在柱身上悬挂彩色布幔,可以加强空间装饰。郎依寺以木柱的形式呈现,在寺院内部大殿入口处为圆柱,大殿门廊处则为十二角柱,除此之外,大殿内部的木柱都为方柱。
三、柱式装饰元素及其含义
柱式的装饰与构件相吻合,同时也兼顾建筑在平面格局中的位置关系,位于主次位置的柱式在装饰上也有区别,以郎依寺大殿柱式为主要分析对象。
(一)柱式装饰
图腾崇拜和装饰信仰是古老装饰形成的根本动力之一,藏族寺院建筑装饰的构图特点是在有限的空间内,将各种装饰图案按照其绘画空间形状设计图案,并且趋于程式化[4]。从郎依寺柱式装饰图案可以看出这些装饰纹样是在柱式基础上设计的,对寺院建筑和其他构件装饰起到补充点缀的作用。郎依寺木柱多以彩绘、雕刻的方式进行装饰,常漆成红色,具有藏式典型色彩和庄重氛围,通过纹样搭配构件形成最绚丽的装饰效果,突出民族信仰特色。栌斗、柱头是装饰的重点,断面呈“亚”字形,雕刻或彩绘,通常由梵文、吉祥图案等装饰构成,颜色十分明艳,有蓝色、绿色、黄色、红色,这些装饰纹样于柱身左右两侧对称分布,层次非常丰富。
寺院大殿入口处柱式为圆柱,柱头与短弓连接处结构横截面为简单的圆形,并无过多装饰。装饰集中在柱头,分为三段式,三段式以彩画方式呈现。第一段由渐变的蓝色、黄色线条环绕柱头,形成延绵不断的延伸感,下方为莲花花瓣纹,依次往下为绿色渐变线条搭配白色圆点;第二段由短帘垂铃和黄色、绿色曲线纹组成;第三段为彩绘渐变卷草宝珠纹样。这三段组合颜色兼施红、黄、蓝、绿色,显得神奇绚丽。柱式色彩在建筑界面色彩的系统下,结合柱式结构特点,运用高强度对比色彩,凸显建筑构件的精美和丰富建筑装饰。
大殿门廊两边分布着两根十二角柱,断面如同曼荼罗的形式,象征神灵世界的宇宙意识,造型层次丰富,体现大殿的重要性。在方形柱的四面分别附加两层矩形断面木料拼成十二角柱,门廊处的棱柱相较于入口处的方柱装饰更加华丽,采用彩绘和浮雕形式结合,在托木的长弓中心有精心雕刻的度母盘坐于莲花座上,长弓左右两边上雕刻有对称的龙纹,盘旋的龙纹伴随着云纹图案,造型威严大气,显得整个托木非常饱满;托木下方的栌斗是从上往下的收分形式,与藏式建筑的收分形式保持一致,形成三个收分层次,第一层是梵文,第二层是莲花瓣,第三层是金色阵列圆点;柱头处的装饰分成了三段式,分别是以金色打底的抽象莲花纹样,中间为围绕十二角柱截面的短帘垂铃木雕图案,再往下是雕刻的渐变连珠纹样,宝珠从大到小依次渐变,形成颜色和大小上的绚丽效果(图1);在寺院大殿内部,柱子装饰则能更好地体现空间的威严庄重,除了在柱式上进行彩绘和雕绘之外,还有在大殿经堂中心位置的柱头悬挂布幔,布幔以兽头和卷叶纹点缀突出主体的作用,满身绘满植物纹样,装饰效果非常浓郁,由于大殿内部光线比较昏暗,所以颜色绚丽的挂饰能够让大殿空间产生一种民族魅力。布料和木构件形成装饰材料上的差别,达到中和室内过于威严的效果,从物质上装饰“佛”的居所,尽可能体现佛教建筑空间的氛围(图2)。
(二)柱式装饰的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