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冠肺炎疫情时期广西沿海地区医务人员心理状况调查

2023-07-14肖裕芳吴强程族桁黄晓陈世兰劳有益黄丽苏全莉雷梁胡国霞

右江医学 2023年6期
关键词:心理状况新冠肺炎医务人员

肖裕芳 吴强 程族桁 黄晓 陈世兰 劳有益 黄丽 苏全莉 雷梁 胡国霞

【摘要】 目的 了解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广西沿海地区医务人员的心理状况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法,使用创伤后应激障碍检查量表(PCL-C)、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以电话回访方式对广西沿海疫情地区医务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具体的问题因素进行调查。结果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医务人员创伤后应激障碍评分为(23.96±2.35)分,焦虑评分为(40.35±4.18)分,抑郁评分为(43.81±4.32)分,创伤后应激障碍、焦虑、抑郁检出率分别为15.65%、18.59%、13.83%;社会支持程度与创伤后应激障碍、焦虑评分呈显著负相关(P<0.01),与积极应对程度呈显著正相关(P<0.001)。创伤后应激障碍评分与焦虑评分、抑郁评分呈显著正相关(P<0.001),与消极应对程度呈正相关(P<0.05),与积极应对程度呈显著负相关(P<0.01)。焦虑评分与抑郁评分、消极应对程度呈显著正相关(P<0.001),与积极应对程度呈负相关(P<0.05)。抑郁评分与消极应对程度呈正相关(P<0.05),与积极应对程度呈显著负相关(P<0.001)。积极应对与消极应对呈显著负相关(P<0.01);已婚医务人员虽然有更多的社会支持,但却更容易出现创伤后应激障碍以及焦虑心境(P<0.001)。其他医护人员有更多的社会支持资源,护理人员更有可能发生创伤后应激障碍,也更加容易引发焦虑症状和抑郁症状,医生更倾向采取积极应对措施(P<0.001)。电话回访表明,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引起医院医务人员心理问题的因素共9个,各影响因素发生的频率分别为:防控工作时间严重超时为18.06%,工作传染性强为16.67%,作息严重不规律为14.88%,工作强度及压力加大为13.49%,工资待遇下降为10.52%,工资发放不及时为9.33%,家庭矛盾突出为6.15%,对病毒的恐惧为5.75%,疫情时间太长为5.16%。结论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广西沿海地区医务人员的心理健康水平明显低于普通人群,社会支持网络、应对方式是影响医务人员心理健康的两大方面因素,建议重视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医务人员的心理健康,并及时给予人文关怀和心理干预。

【关键词】 新冠肺炎;医务人员;心理状况

中图分类号:R395.1 文献标志码:A DOI:10.3969/j.issn.1003-1383.2023.06.005

Investigation on the psychological status of medical staffs in coastal areas of Guangxi during the COVID-19

XIAO Yufang1, 2, WU Qiang2, 3, CHENG Zuheng4, HUANG Xiao1, CHEN Shilan1,LAO Youyi1, HUANG Li1, SU Quanli1, LEI Liang1, HU Guoxia1

(1. Health Management Medical Center, the First People's Hospital of Qinzhou, Qinzhou 535000, Guangxi, China; 2. Department of Public Health, International College of Krirk University, Thailand; 3. School of Modern Agriculture, Yibin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Yibin 644000, Sichuan, China; 4. School of Education, Beibu Gulf University, Qinzhou 535000, Guangxi,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understand the psychological status of medical staffs in coastal areas of Guangxi during COVID-19 epidemic, and to explore its influencing factors.Methods Convenient sampling was used, the mental health status and specific problem factors of medical staffs in the coastal areas of Guangxi were investigated by telephone return visit using the 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PTSD) checklist-civilian form  (PCL-C), self-rating anxiety scale (SAS), 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 (SDS), simple coping style questionnaire (SCSQ) and social support rating scale (SSRS). Results During COVID-19 epidemic, the PTSD score of medical staffs was (23.96 ± 2.35) points, anxiety score was (40.35 ± 4.18) points, and depression score was (43.81 ± 4.32) points, and the detection rates of PTSD, anxiety, and depression were 15.65%, 18.59%, and 13.83%, respectively. The degree of social support was significantly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PTSD score and anxiety score (P<0.01), and significantly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degree of positive coping (P<0.001). PTSD score was significantly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anxiety score and depression score (P<0.001),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degree of negative coping (P<0.05), and significantly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degree of positive coping (P<0.01). Anxiety score was significantly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depression score and the degree of negative coping (P<0.001), and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degree of positive coping (P<0.05). Depression score was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degree of negative coping (P<0.05), and significantly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degree of positive coping (P<0.001). Positive coping was significantly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negative coping (P<0.01); although married medical staffs had more social supports, they were more likely to have PTSD and anxiety (P<0.001). Other medical staffs had more social support resources, and nursing staffs were more likely to have PTSD, they were also more likely to experience anxiety and depression symptoms. Doctors were more likely to take positive measures (P<0.001). Telephone return visit showed that 9 factors caused psychological problems of medical staffs in hospitals during COVID-19 epidemic, and the frequency of each factor was as follows: serious overtime of prevention and control working hours was 18.06%, strong infectiousness in work was 16.67%, serious regularity in work and rest was 14.88%, increase in work intensity and pressure was 13.49%, decrease in salary and benefits was 10.52%, delayed wage payment was 9.33%, prominent family contradictions was 6.15%, the fear of the virus was 5.75%, and long duration of the epidemic was 5.16%. Conclusion The mental health levels of medical staffs in coastal areas of Guangxi a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of general population during the COVID-19 epidemic. Social support network and coping style are two major factors affecting the mental health of medical staffs. It is suggested that attention should be paid to the mental health of medical staffs during the COVID-19 epidemic, and timely humanistic care and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should be also given to them.

【Key words】 COVID-19; medical staffs; psychological status

2019年突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疫情,传播速度快,传染性极强,其中包括很多新冠肺炎相关工作者被感染[1。在疫情防控过程中,医务人员始终行走在一线,长时间穿戴防护用品,不但身体出现一些不适的反应,如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2,而且心理也会出现各种应激反应3,如抑郁、焦虑等心理反应4,但目前社会对医务人员心理问题关注度普遍不够。广西北部湾沿海地区地理位置复杂,其港口均与境外相连,跨境贸易及其他外来人口构成复杂且流动性高,致使疫情防控具有极端的严峻性、紧迫性、复杂性,间接增加了医务人员疫情防控的工作压力,可能会降低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另有研究显示,工作压力越大,心理健康水平越低5。目前,尚缺少新冠肺炎疫情下对人口相对复杂的钦州、防城港、北海三个城市的医务人员心理状况进行研究。本研究以广西上述三个沿海城市的医务人员为研究对象,重点探索新冠肺炎疫情时期广西沿海地区医务人员的心理问题及影响因素,为参与突發公共卫生事件的医务人员心理干预提供参考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2020年10月到2021年9月)服务于广西沿海地区医务人员作为本次研究的调查对象,包括医生、护士、药师、技师等950名医务人员,回收有效问卷882份,有效率为92.84%。纳入标准:(1)长期在防城港市、北海市、钦州市等广西沿海城市工作的医务人员,居住年限≥5年;(2)参与过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人员,如核酸检测、治疗新冠肺炎等;(3)自愿参加本次调查;(4)明白本次调查的目的及要求。排除标准:(1)语言或者文字理解能力较低的人员;(2)因患严重精神障碍、严重躯体疾病无法完成调查者。在进行调查前,医务人员知晓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后方可填写问卷,该调查研究获得钦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KY-2020080302)。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研究法

本研究通过中国知网、万方医学等数据库,选定“新冠肺炎疫情下医务人员心理问题”等相关主题收集了国内相关的文献资料,通过分析现存的相关文献资料,剖析新冠肺炎疫情下医务人员相关心理问题和心理干预,有针对性发掘新冠肺炎疫情下广西北部湾地区医务人员心理问题的研究情况及与其他地区的差异性对比,在把握现有研究不足的基础上,提出本研究的突破口,并撰写了文献综述,为后续的研究做好铺垫。

1.2.2 电话访谈法

随机选择广西北部湾钦州、北海、防城港沿海地区公立医院参与问卷调查的200名医务人员进行电话访谈,记录广西北部湾沿海地区医务人员心理问题的影响因素,通过整理记录总结归纳影响因素,并做进一步分析。

1.2.3 问卷调查法

此方法为本研究的主要研究方法。

1.2.3.1 调查步骤

基本信息调查:收集参与者的一般情况信息,主要包括性别、年龄、婚否、职业等。

1.2.3.2 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评定

创伤后应激障碍检查量表(PCL-C)由美国创伤后应激障碍研究中心编制,用于评价被试者在日常生活中遭遇创伤后的感受[6。PCL-C分为3个维度,分别是再体验症状、回避麻木症状以及高警觉症状,共17道题目,采用5级计分法,最小分值17分,最大分值85分,分值越高,PTSD水平越严重。总分超过41分,表明有PTSD症状,总分值在41~49分区间,表明有轻微程度的PTSD症状但影响不大,总分值在50~85分区间,表明有较显著的PTSD症状,大概率被诊断为PTSD。

1.2.3.3 焦虑症状自我评定

使用ZUNG[7编制的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评价医务人员焦虑情况。该量表共有20个条目,采用4级计分法,测量被试者最近1周主观焦虑感受的频率,其中有5个条目为反向计分,其余条目为正向计分,各条目分数相加后再乘以1.25取整数,所得分数为标准分。根据中国常模结果,总分小于50分为无焦虑症状,50~59分为轻度焦虑,60~69分为中度焦虑,大于或等于70分为重度焦虑。

1.2.3.4 抑郁症状自我评定

使用ZUNG[8于1965年编制的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评价医务人员抑郁情况。该量表共有20个条目,采用4级计分法,其中10个条目为正向计分,其余条目均为反向计分。测量被试者最近1周主观抑郁感受的频率,各条目分数相加后再乘以1.25取整数,所得分数为标准分。根据中国常模结果,总分小于53分为无抑郁症状,53~62分为轻度抑郁,63~72分为中度抑郁,大于或等于73分为重度抑郁。

1.2.3.5 简易应对方式问卷

用解亚宁[9编制的简易方式自评量表(simple coping style questionnaire, SCSQ)测量医务人员的应对方式情况,总共20个条目,有积极应对和消极应对两个维度。其中,由12个条目构成积极应对方式,8个条目构成消极应对。采用4级计分法,1代表“不采取”,2代表“偶尔采取”,3代表“有时采取”,4代表“经常采取”。积极应对总分越高,越经常采用积极应对方式;消极应对总分越高,越经常采用消极应对方式。

1.2.3.6 社会支持测定

采用肖水源[10编制的社会支持量表(the social support rating scale,SSRS)评估医务人员的社会支持现状。总共10个条目,有主观支持、客观支持和对社会支持的利用度3个维度,采用4级计分法,总分越高,社会支持越好。维度的得分越高,社会支持资源越多,心情越好。

1.3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26.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测量所得数据采用均值±标准差(±s)表示;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被试者的婚否差异性,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被试者不同职业差异性,计数数据用百分比(%)表示,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各个变量的相关性,检验水准:α=0.05,双侧检验。

2 结果

2.1 问卷收发和人口学变量情况

本次共发放950份问卷,收回有效问卷882份,有效率为92.84%。在各分类指标中,女性618人(70.1%),护士392人(44.4%),本科学历590人(66.9%),初级职称385人(43.7%),31~40岁407人(46.1%),均为各个分类指标中占比最高。详见表1。

2.2 医务人员各量表的评分情况

882名医务人员的社会支持评分为(39.66±3.91)分,创伤后应激障碍评分为(23.96±2.35)分,焦虑评分为(40.35±4.18)分,抑郁评分为(43.81±4.32)分,积极应对方式评分为(22.09±2.08)分,消極应对方式评分为(9.26±0.89)分。

2.3 新冠防疫医务人员的焦虑、抑郁、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检出情况

焦虑检出情况:轻度焦虑123人(13.95%),中度焦虑35人(3.97%),重度焦虑6人(0.68%)。抑郁检出情况:轻度抑郁62人(7.03%),中度抑郁47人(5.33%),重度抑郁13人(1.47%)。创伤后应激障碍检出情况:轻微症状115人(13.04%),严重症状23人(2.61%)。见表2。

2.4 各量表及其维度之间的相关性

对量表及其维度进行相关分析,结果显示,社会支持与创伤后应激障碍、焦虑呈显著负相关,与积极应对呈显著正相关。创伤后应激障碍与焦虑、抑郁、消极应对呈显著正相关,与积极应对呈显著负相关。焦虑与抑郁、消极应对方式呈显著正相关,与积极应对呈显著负相关,抑郁与消极应对呈显著正相关,与积极应对呈显著负相关,积极应对与消极应对呈显著负相关。见表3。

2.5 婚否在各量表及维度上的差异分析

对各量表及维度在婚否上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发现,婚否在社会支持及其维度主观支持、客观支持和创伤后应激障碍以及焦虑上有统计学意义(P<0.001),即相对未婚的参与者,已婚的参与者会获得更多的社会支持,更容易出现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也更加焦虑。见表4。

2.6 不同职业各量表及维度单因素方差分析

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不同职业在社会支持、创伤后应激障碍、焦虑、抑郁、积极应对方式和消极应对方式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在客观支持、支持利用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2.7 影响心理问题因素的调查结果

为进一步了解新冠肺炎疫情下广西沿海地区医务人员心理问题的影响因素,研究团队采用电话访谈方式对广西沿海地区钦州、北海、防城港三个城市参与调查的200名医务人员进行了随机电话访谈,经对调研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发现,新冠肺炎疫情下广西沿海地区医务人员心理问题的影响因素主要有9个,发生了1008频次,其中各影响因素发生的频次及占比分别为:防控工作时间严重超时为182次(18.06%),工作传染性强为168次(16.67%),作息严重不规律为150次(14.88%),工作强度及压力加大为136次(13.49%),工资待遇下降为106次(10.52%),工资发放不及时为94次(9.33%),家庭矛盾突出为62次(6.15%),对病毒的恐惧为58次(5.75%),疫情时间太长为52次(5.16%)。

3 讨论

3.1 疫情期间医务人员创伤后应激障碍、焦虑、抑郁现状

本研究结果显示,882名医护人员中,有138名出现创伤后应激障碍,检出率为15.65%,创伤后应激障碍评分为(23.96±2.35)分,处于中低水平状态,明显低于范慧等人[11在2020年对一线人员调查的结果(28.37±9.26)分,这可能与医务人员对新冠病毒的认知得到提升有关。新冠肺炎疫情初期,医务人员对新冠病毒的认知不足,对感染的风险认知较为敏感,容易产生应激状态,而自从新冠病毒的疫苗研发成功到进行接种,医务人员受到的风险危害程度逐渐减小,因此展现出中低水平的创伤后应激障碍。有164名医务人员出现焦虑症状,检出率为18.59%,医务人员的焦虑评分为(40.35±4.18)分,这一结果不仅与周晓平等人1的研究结果(39.20±9.42)分接近,也超过国内常模(33.50±5.82)分[12,显然,新冠肺炎疫情下医务人员的焦虑评分远超常人,不可忽视。过度焦虑会降低个体的免疫功能,从而引发其他身心疾病[13。有122名医务人员出现抑郁症状,检出率为13.83%,抑郁评分为(43.81±4.32)分,这一结果也高于周晓平等人的研究结果(42.57±11.78)分,显然,医务人员的抑郁评分也会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研究也支持处理防控新冠肺炎的一线医务人员的抑郁评分显著高于平常人的结论[14。面对感染性极强、紧张性极高的事件,医务人员本身就是事件经历者,同样也是救治者,既要承担超负荷防疫工作,又要面临被感染风险及救治的不可控性,有时还要面对来自患者的施压、家庭成员生活等多方面问题,容易出现一系列焦虑、抑郁等心理应激反应,这不仅会降低医务人员工作效率,而且还影响身心健康,从而引发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5。因此,需要重视疫情期间医务人员的心理健康,及时给予关怀和心理干预。

3.2 社会支持和创伤后应激障碍、焦虑、抑郁、积极应对、消极应对相互间的关系

本研究结果发现,社会支持与创伤后应激障碍、焦虑呈中度显著负相关,即社会支持网络越好,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越少,焦虑症状也较少,心理健康水平越高。社会支持与积极应对方式呈显著正相关,即社会支持资源越多,更容易产生积极应对的方式,心理健康水平越高。显然,丰富的社会支持资源有利于提高新冠抗疫医务人员的心理健康水平[15,因此,社会、家庭成员、朋友、工作单位等要尽可能地给予医护人员更多的支持和陪伴。创伤后应激障碍与焦虑、抑郁呈显著正相关,与消极应对呈低度显著正相关,即创伤后应激障碍发生率越低,焦虑和抑郁发生率也随之降低,产生的消极行为较少,表明心理健康水平较高,反之亦然。创伤后应激障碍与积极应对方式呈中度显著负相关,即创伤后应激障碍水平越低,越倾向于采用积极的应对方式面对困难,积极寻找解决方法,表明心理健康水平越高。焦虑与抑郁、消极应对方式呈显著正相关,与积极应对呈低度显著负相关,即焦虑情绪越糟糕,抑郁症状越明显,越倾向于采取消极的应对方式,而不选择积极的应对方式,表明心理健康水平较低。抑郁与消极应对呈低度显著正相关,与积极应对呈高度显著负相关,即抑郁症状越明显,越容易选择消极的应对方式,心理健康水平越糟糕。因此,医务人员所在单位要多开展心理团体辅导活动,引导他们多采用积极的应对方式,调整自身情绪状态,帮助他们提高心理健康水平[16

3.3 婚否对社会支持、创伤后应激障碍和焦虑的影响

本研究发现,已婚人士有更多社会支持资源,这一结果与李雪梅等人[17的研究结果一致。这可能与已婚者拥有自己组建的家庭有关,相对未婚者,多了家庭成员的关爱和支持。然而,本研究还发现,已婚者不仅出现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的概率更大,而且还具有更高的焦虑水平,这可能与他们的生活压力有关。研究表明,疫情下的已婚医务工作者的生活压力更大,付出与回报不成正比等,导致他们出现职业紧张感,引发他们产生更高的焦虑水平18,从而可能引发创伤后应激障碍等心理问题。因此,所在单位可以开展针对抗疫一线医务人员的关爱活动,如无敌风火轮、诸行万里等团体心理辅导活动,加强心理疏导,增加他们的抗压能力和处理负面情绪的能力。

3.4 职业对社会支持、创伤后应激障碍、焦虑、抑郁、简易应对方式的影响

本研究发现,与其他医护人员相比,护理人员更加容易引发焦虑、抑郁和创伤后应激障碍等症状,这可能和他们高频率直接与患者接触以及学历有关。研究表明,相较于医生,护理人员与患者直接接触频率的较高,被感染的概率较大,而担心家人、心理压力大等多方面因素也容易产生焦虑、抑郁等多种负性情绪[19,难以维持自己的身心健康。研究也指出,高学历护理人员拥有更多的临床知识储备,面对高强度工作压力的情境,他们处理问题的能力更强,抗压能力也更强20。医生更倾向采取积极应对措施,这与梅莉等人21的研究结果一致。这可能与医生的责任心有关,救人是医生的职责,积极医治每一位病人是医生心中的信念,形成了积极应对的习惯。

3.5 影响医务人员心理问题的结果分析

我们通过电话访谈发现,影响广西沿海地区医务人员心理问题的因素有9个,为进一步分析查阅了相关的资料并电话咨询了相关医院,结果显示:类似作息时间不规律、防控工作时间严重超时、工资发放不及时、工作强度及压力加大、工资待遇下降等情况确实存在。在疫情突发时期,医务人员队伍本身比配不足,这不仅增加了工作量,还占用了其他岗位人员(包含行政后勤)的大量休息时间,以及工资待遇下降或不及时发放,家庭基本的日常生活受到影响,甚至可能出现逾期还款的情况,这可能给医务人员及其家庭成员造成一定困扰。以上的影响因素相互之间都存在关联性,因此,关注新冠肺炎疫情时期医务人员心理健康以及心理干预显得尤为重要。

3.6 建议

医疗机构应充分结合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从生理需求、安全需求、情感和归属需求、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五个方面制订各层次医务人员人群需求心理干预措施。在大方面可以参考以下建议:一是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对心理健康问题的认识,认真学习贯彻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在2020年初相继发布的《关于印发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紧急心理危机干预指导原则通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心理援助热线工作指南》等文件精神,结合社会资源,多元化开展心理支持性干预,提升医务人员的心理应激水平;二是结合实际情况开展各种娱乐活动,增强个体的心理调节能力;三是对已有不良情绪的医务工作者应及时介入,通过心理疏导、调休、换岗等方式进行调节,从而避免不良事件的发生;四是通过资金调配等方式保障医务人员待遇需求。

本研究仅选取广西沿海地区的医务人员作为研究对象,未来可将其他地区的医务人员和其他工作类型人员纳入研究范围,并进一步扩大研究樣本数量,以提升研究结论的影响力。本研究进行了人口统计学变量的相关研究,未来可进一步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对研究对象进行心理干预,以提升研究对象的心理健康水平。

参 考 文 献

[1]周晓平,黄继峥,任阿可,等.某市1426名新冠肺炎抗疫一线医务人员心理应对能力调查[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21,20(4):320-326.

[2]刘俐惠,刘均娥,马丽莉.癌症相关性创伤后应激障碍及其相关因素分析[J].护士进修杂志,2017,32(12):1063-1066.

[3]徐明川,张悦.首批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的临床一线支援护士的心理状况调査[J].护理研究,2020,34(3):368-370.

[4]张祉薇,李菲菲,石晓兰,等.新冠肺炎疫情中抗疫医务人员抑郁和焦虑状态的研究进展[J].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2022,17(4):228-230.

[5]林志萍,王丽萍,余斌,等.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一线防疫人员不良情绪反应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2020,36(5):677-681.

[6]陈树林,高雪屏,李凌江,等.PTSD 症状自评量表的信效度初步评价[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5,19(6):373-376.

[7]ZUNG W.A Rating Instrument For Anxiety Disorders[J].Psychosomatics,1971,12(6):371-379.1.

[8]ZUNG W.A 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J].Arch Gen psy-chiatry,1965,12:63-70.

[9]解亚宁.简易应对方式量表信度和效度的初步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1998,6(2):114-115.

[10]肖水源.《社会支持评定量表》的理论基础与研究应用[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1994,4(2):98-100.

[11]范慧,李筱,范湘鸿.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护理人员创伤后应激障碍调查[J].护理学杂志,2020,35(24):84-86.

[12]张明园.精神科评定量表手册[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34-41.

[13]林丽红,徐勤容,张丽萍,等.感染科护理人员工作压力源及应对方式与焦虑的关系研究[J].护理管理杂志,2018,18(4):282-285.

[14]梅俊华,张琦,龚雪,等.医护人员感染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后心理及睡眠状态分析[J].医药导报,2020,39(3):345-349.

[15]戴宁彬,胡一河,华钰洁,等.新冠肺炎疫情期间苏州医务人员心理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J].江苏预防医学,2021,32(1):35-38.

[16]付洋,马俊玲,王琳,等.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危险因素及对策分析[J].中国医学伦理学,2022,35(1):84-89.

[17]李雪梅,杨玉红,侯维,等.甲型H1N1流感流行期间医院工作人员心理健康状况调查[J].北京医学,2010,32(9):719-722.

[18]李为翊,张博,马立人,等.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社区医务人员职业紧张及影响因素分析[J].职业与健康,2022,38(12):1600-1605.

[19]周延,周浩,赵魏情,等.新冠肺炎疫情暴发期间基层医务人员心理健康调查分析[J].中国研究型医院,2020,7(2):27-31.

[20]李迎春,段燕,杨利,等.258名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临床护士心理一致感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護理学报,2020,27(5):47-51.

[21]梅莉,梅佩,李琴.新冠肺炎疫情下首批一线医务人员心理状态及应对方式现状调查[J].齐鲁护理杂志,2020,26(13):40-43.

(收稿日期:2022-06-18 修回日期:2022-12-26)

(编辑:潘明志)

猜你喜欢

心理状况新冠肺炎医务人员
浅议医疗纠纷中对医务人员的法律保护
政府要做好公共价值的创造者和守护者
抗疫中殉职的医务人员
新冠肺炎疫情前期应急防控的“五情”大数据分析
科学与价值: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的风险决策机制及其优化
台陆委会正式改称“新冠肺炎”
桂北地区长寿之乡永福县青年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心理社会因素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理状况的影响
降压舒心操对临界高血压患者血压及心理状况的影响评价
输卵管结扎术患者心理状况分析与护理干预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