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思维可视化:小学科学课堂深度学习的探索
2023-07-13叶高成
叶高成
在新课标下,小学科学对教师的教育有了更高的要求,既要注重对他们基本的科学知识的培养,又要注重对他们综合学习能力的培养。在这些知识中,深度学习是一种新型的教育教学概念,它可以对小学科学授课的品质进行有效的提升。教师要善于把握小学科学具有探索性和实践性的这一特征,能够与此学科的特征相融合,运用各种行之有效的授课方法引导学生进行深度的学习,在此基础上,对以此为基础的小学科学教学进行探索与剖析,主动掌握学生的真实学情,并根据其具体的学习状况,为其制定科学、合理的教育目标,力求使其在整体上达到最大程度的提高,进而使其获得更好的发展,确保提高小学科学的教育质量。
一、小学科学学习现状
在常规的课堂授课中,教师代表着权威的这一作用,在对学生进行教学指导时,往往采用填鸭式的授课方式,使得学生总是消极地学习,时间长了,很难对所学的科学知识感兴趣。自从新课程改革以来,大部分教师都在尝试着改变以往那种“填鸭式教学”的教学方式,使学生们逐步从消极的教学方式向积极的学习方式转化,但因为对教师们的控制不够精准,有时也会对学生们的“自由”的教学方式过于纵容。教师要认识到,新课程改革的实质并不在于彻底抛弃原有的单一的教育模式,而在于能够在传统的教育方法的前提下,对自己的授课模式进行创新,使自己的指导教学更加高效,从而能够凸显学生的主体学习地位,也能够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指导和引导的作用,确保学生能够实现真正的自主,促进其科学素质的提高。
二、深度学习实例策略
(一)设计可视化。在小学开展探索性实验前,一般都会在教科书中设定一个预测期。这个看上去很平常的过程,其实是一种对前人观念的反映,一种对后辈思想的外在表现。但在实践中,教师和学生都把注意力集中在“探索”上,却忽略了“预测”这一环节。在此基础上,笔者试图通过图片与视频相融合的形式,来加强此一环节的思考内涵。比如,在探索“我的小桥”一节中,请同学们说出自己的看法,然后把自己的看法写在笔记上。在他们的脑海中,不断地闪出各种摆放方式。虽然只是一个绘制图纸的动作,但却让他们保留了短暂的思考,为以后的试验提供了一个清晰的思路。在讨论的环节中,因为这一节的思考是以一种非常直接、非常清晰的形式出现在一张记录纸上,所以很容易地让学生们意识到,在这一节中,他们可以很轻易地看出,通过对不同桥梁的绘制和理解,学生们很容易理解桥梁的受力情况和相应的变化。而且,大部分学生都可以简单地画出一座符合日常生活的桥梁。看似无关紧要的一个设计细节,可以将学生的思维可视化地展现出来,也可以让他们更多地感受到预测的含义,从而可以满足他们天生的好奇心,激起他们的探索兴趣。
(二)数据可视化。比如,在“微观生命世界”这一单元中,如果仅仅只是告诉学生我们生活的世界还有许多肉眼不看到的生物,让学生简单的认识微观世界,但是这样做,尽管实现了对基础的知识教育,但是我们会看到,这些方法只是一种比较浅显的思考,缺少了更深层的思考。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们会慢慢地对学习产生不感兴趣。在这一节课程中,我们需要通过使用显微镜等教学器材,通过实验的方式,让学生透过显微镜,直观的看到身边的微观世界,然后让学生对自己所看到的情景进行描述并且和同学进行讨论探索,深化所学的知识。这样不但可以提高学生讨论的兴致,还可以帮助学生培养挖掘资料、探讨资料的良好习惯,为学生进行深度学习和发展思维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契机。所以,这就需要老师以发展学生的高阶思維能力为第一要务,以不满足于表象、超越结论的态度,力求化无形为有形、变模糊为直观,为学生搭建思维的脚手架,最大限度地发掘他们的思维。
(三)模型可视化。比如,在“地球运动与宇宙”这一单元中,观察星辰的运行轨迹,在小学生看来,是一个遥远而抽象的概念,因此,怎样建立一个数学模式,使小学生能从本质上了解日蚀发生的原因,是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在教科书中,开设了两项探索实验:模拟三球运动和模拟日食。利用三个球的模拟,让学生了解日、地、月系统的运行状况,并注意到三个球的运行过程中会出现的一些特别的瞬间,为以后的日蚀的仿真作好准备。
责任编辑 邱 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