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高校教学评价制度问题分析
2023-07-13吴淑娟田梦谣
吴淑娟 田梦谣
[摘 要]地方高校教学评价制度不仅是教学管理的重要手段,更是促进教师与学生成长进步的有力保障。为了了解当前地方高校教学评价制度现状,本文选取了6所地方高校并对其教学评价制度进行了文本分析,又选取其中的C大学进行了问卷调查。从制度理念、制度对象以及制度规则三个维度,对地方高校教学评价制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剖析,以期对地方高校教学评价制度的改革提供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地方高校;教学评价制度;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 G64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2549(2023) 05-0021-04
地方高校肩负着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合格人才的重要职责,因此,地方高校的教学质量关系人才培养质量。随着“双一流建设”“以本为本”“破五维”等国家政策相继出台,如何有效落实“立德树人”的目标,地方高校对教学评价制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为了解地方高校教学评价制度现状,本文选择6所地方高校,对其现行教学评价制度进行文本调查分析。
一、调查对象与方法
(一)调查对象
本文的调查对象选取了来自东、中、西三大地区的6所地方高校,分别是福建省M大学、山东省Q大学、湖南省S大学、湖北省C大学、重庆市J大学、黑龙江H大学。无论是从地域层面,还是办学层次来看,这6所地方高校都具有很强的代表性。
(二)调查方法
1.文本分析法
地方高校教学评价制度都是以规章、规则或条文等形式表现的规范文本,对地方高校教学评价制度文本进行调查分析,从制度设计层面了解地方高校教学评价制度现状。通过6所地方大学的教务处官网,检索并下载了该校与教学评价相关的制度文件,运用KH Coder文本分析软件对制度文本进行词频分析。
2.问卷调查法
问卷发放对象是湖北省C大学教师,问卷内容分为评价目的、评价主体、评价内容、评价指标、评价方式、评价结果反馈等方面,通过对教师填写问卷的结果进行分析,从制度实施层面,了解地方高校教学评价制度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二、调查结果统计与分析
(一)调查结果统计
本调查选取了6所具有代表性的地方高校,通过进入各高校官方网站,共收集到了55份与“教学评价”相关的制度文件。除此之外,选取了C大学作为本调查的问卷发放目标院校,通过现场发放、问卷星发放、委托他人发放、邮件发放四种途径,共回收有效问卷257份。
(二)调查结果分析
1.制度设计理念:基于质量管理控制
教学评价制度设计指导思想就是教学评价制度理念,地方高校教学评价制度理念往往蕴含在教学评价目的之中。
由表1可知,6所地方高校在教学评价目的表述中,存在相同点:“质量”是教学评价目的的高频词汇,其次是“监控”“管理”等词汇。这一结果说明这6所地方高校教学评价制度的理念具有一致性,即通过建立制度,加强对教师教学工作的監控与管理,最终达到提升学校教学质量的目的。由表2可知,73.5%的教师认为,教学评价的主要目的属于常规检查,规范教师教学行为,认为教学评价可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老师只占32.48%。
2.制度评价对象:“以生为主”的他评模式
制度对象即一项制度所涉及的对象,可以是某一个体,也可以是某一组织。就地方高校教学评价制度而言,它的制度对象应该是参与教学评价这一活动的所有主体。
由表2和表3可知,6所地方高校均已建立以学生为主的教学评价模式,体现了以“以生为本”的理念。但是,仅仅只有重庆市J大学在教学评价中加入了教师本人评价环节,占比仅为10%,其他高校均未提及教师本人对自身教学活动的评价,评价主体以他人评价为主。从主体权重来看,督导以及同行评教的实施范围较小,教师自我评价更少,教师主体地位没有得到重视。
3.制度评价规则:评价指标同质、结果应用单一
制度的规则就是制度的内容,包含一些基本的准则、标准、规定。教学评价制度规则可以具体划分为教学评价内容和评价结果的应用。
(1)教学评价内容
从评价内容整体来看,6所地方高校教学评价内容都分为理论教学评价和实践教学评价两大部分,但是,评价的重点在于对教师教学工作量和理论环节中课堂教学效果的评价。
教学评价指标是教学评价内容的具体化,从表4可以看出,C大学有66.67%的教师认为,当前教学评价指标过于统一,未反映院系、学科、课程差;由表5可知,C大学教学评价指标在评价主体上的差异不大。这说明,当前地方高校教学评价指标存在同质化趋势,评价活动没有“因教师而异”“因学科而异”。
(2)评价结果的应用
教育评价有鉴定、导向、激励、诊断、调节、监督、管理、反馈等多重功能。教学评价作为教育评价活动中的一种,也应该具备以上功能。
合理科学地应用教学评价结果,能够帮助教师发现并改进自身问题,促进其专业发展,更好地为学生提供优质教学服务。由表6可知,目前地方高校并没有实现教学评价结果功能最大化,教学评价结果最主要的作用就是为教师评优评先、绩效考核、职称评定、职务晋升等提供参考依据。
三、存在的问题与改进策略
通过对地方高校教学评价制度现状的分析,我们不难发现,当前地方高校教学评价制度仍存在一定问题,教学评价制度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一)存在的问题
1.制度理念:设计的价值取向简单化,管理色彩浓厚
教学评价是教育管理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教学评价制度是教学评价活动得以顺利开展的重要保障,教学评价制度设计理念,影响着制度的实施走向以及效果。通过调查分析,当前地方高校教学评价制度主要功能是管理,制度设计价值取向较为单一,即通过进行教学评价对教师进行监控、监督与管理。而教学评价的最终目的应该是促进学生学习成长和教师育人能力的提升,即“以评促学”“以评促教”。[1] 但是,地方高校在实际制定制度的过程中,并未充分考虑教师与学生这两大主体的需求,未能充分挖掘教学评价促进教师发展以及学生成长的作用。
2.制度对象:评价主体单一化,重教师他评轻自评
目前,地方高校均已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评价模式,学生在教学评价过程中的地位日益上升。但是,作为教学活动的另一主体——教师本人,在教学评价过程中的比重却不高,即过于重视他人对教师教学活动的评价,而忽视了教师自身的教学活动的总结与审视。在这种评价模式下,被评教师的主观能动性未充分调动,参与度不高,只能从他人的评价结果中了解自身教学行为,缺少自我反思,不利于教師发现自身教学问题。
3.制度规则:评价指标同质化,评价结果反馈功能弱化
第一,教学评价指标是教学评价内容的核心,由于学科性质不同,各专业教师的授课内容和授课方式存在差异,除此之外,参与教学评价的主体众多,不同评价主体评价的侧重点与视角也应该不同。但是,通过调查,笔者发现在实际教学评价过程中,教学评价指标存在同质化的弊端,不同学科以及不同主体的教学评价指标不存在明显差异。第二,地方高校将教学评价结果与奖惩挂钩,以此约束与激励教师行为,并未将评价结果详尽地反馈给教师本人,不利于教师改进自身教学。
(二)改进策略
1.转变设计理念,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评价取向
高校教学评价是教学活动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它规范和引导着教师的教学行为,是提高教学有效性、保障教学质量、推动教学改革、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手段。[2]当前地方高校教学评价制度理念的管理色彩过于浓厚,忽视了教学活动主体——教师和学生的“人本”地位。长此以往,教学评价制度便难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因此,为了克服这类弊端,必须转变教学评价制度理念,秉持以人为本的教学评价取向,将推动教师专业发展以及促进学生成长进步作为教学评价活动的第一要务。
2.丰富评价制度方式,实行自评与他评合作评价统一
要建立健全教师自评机制,实行自评与他评相结合的评价模式。第一,要尽可能增加教师在一些重要评价指标和权重确定上的话语权;第二,为教师提供自评的宣传与指导,唤醒教师对自身教学活动进行评价的积极性,让其重视自我评价、自我总结、自我反思;第三,要推动自评与他评的有机结合,评价的视角必须是全方位的,教师自评可能会存在主观性,只有将自评与他评相结合,才能增强评价结果的科学性。
3.完善制度规则,构建科学全面的教学评价体系
第一,评价指标应根据不同学科、不同成长阶段的教师而有所不同,避免评价指标的同质化。一般说来,高校教师的发展诉求,因入职时间、学历职称及学科专业不同而呈现明显差异,由此,实行教师分类评价可以有效照顾教师发展的个体差异性,推动具有不同发展资质的教师向着自己的最优化方向发展。[3]第二,教学评价结果具有诊断与反馈的功能,真实、客观且具体的结果,能够帮助教师精准而又快速地发现并改进自身不足。因此,要想教学评价制度真正促进教师发展和教学质量提升,就必须建立良好的评价反馈机制。
参考文献:
[1]刘娟,项林川,柯昌剑,等.高校教学评价的实践与发展研究——以7所部属高校为例[J].高教学刊,2021(4):11-15.
[2]郭丽君.走向为教学的评价:地方高校教学评价制度探析[J].高等教育研究,2016,37(6):68-73.
[3]刘国艳,曹如军.地方高校教学评价制度:解析与重构[J].高等理科教育,2013(3):34-39.
(责任编辑:张宏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