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课—校—家三结合”的育人方式,有效开展中华传统文化教育
2023-07-13李碧霞
李碧霞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惠州市马庄小学结合实际,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并开展系列实践活动,让中华传统文化在校园这一片沃土传承和弘扬。学校尝试构建“课—校—家三结合”的育人方式,探寻有效推动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途径,以下是学校在实践中的一些做法,还有待不断实践与探索。
一、以课程建设为立足点,走进课堂教学,扎实推进中华传统文化的教育
1.国学主题校本课程
积极开发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的校本课程。学校安排了每周一节的国学课程。我们立足课堂教学,以《国学》课程为蓝本,把课外阅读方法的指导作为重点,通过课堂与学生的互动与交流,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提升学生中华传统文化的素养。以《小学生必背古诗词75首》《三字经》《论语》《大学》《道德经》为重点,根据各年段学生的认知特点,整体规划,分层施教,让学生在诵读中感受古典诗文的音韵之美、意境之美、含蓄之美。
2.传统文化社团活动课程
学校以培养学生自主发展的素养为重点,设置了围棋、书法、课外阅读、版画、手工制作、葫芦丝、柔道、诵读、剪纸等10来个社团课程,既活跃学生的校园生活,又弘扬中华传统民间文化,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特别是中华传统文化读本的阅读社团的实施,学校充分利用现有的书吧场所,放置一千多册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经典类的书籍,利用每周的课外阅读社团课安排学生到校园开放式书吧进行阅读,大课间每班每周有一次到校園书吧开展阅读活动。
3.传统节日主题教育课程
挖掘传统节日的精神内涵,开展“我们的节日”系列主题教育课程,编写传统文化节日校本教材《中国传统节日》,与学科教学相整合,开展丰富多彩的各类活动。如“我的传统节日——春节、清明、端午、中秋、重阳系列活动。通过制作贺卡、诵读吟唱、表演节目、手抄报制作等实践活动,学生从中领悟了节日的内涵,传统文化也进入了他们的精神与心灵。
二、以学校活动实施为载体,实践中育人,确保中华传统文化教育落地
1.在学科节活动中,融入中华传统文化教育
语文科组利用学科节开展丰富多彩的传承中华传统文化活动,为每一位学生提供展示自己的平台。如低年级开展“品味经典,智慧闯关”游园活动;中年级进行的主题为“我与传统节日”的现场作文比赛;高年级进行的主题为“诵经典诗文,做儒雅气质少年”的古诗词竞赛 ,加强学生民族文化底蕴的要求,激发了学生学习并积累古诗词的热情,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热爱祖国传统文化。
2.在读书节活动中,融入中华传统文化教育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核心素养的根基。学校在每年读书节期间,开展以“品读经典,共享书香”为主题的教师读书分享会;开展 “我是讲书人”的学生读书分享活动,学生们积极参与,个个争当“金牌讲书人”。同时,还开展丰富多彩的有关传统文化课外阅读的活动。
3.在艺术节活动中融入中华传统文化教育
在学校每年举行的“骏马”缤纷艺术节之中,学校相继开展了以“弘扬中华国粹文化,激发民族自豪感”为主题的美术、书法大赛活动。
三、以家庭教育为支撑,家校协同,共同促进中华传统文化教育推进
一是向学生推荐经典的一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书籍,每周布置课外阅读的任务。二是要求学生和家长在阅读完共读书籍后,共同参与实践内化学习成果。例如,利用学校的校本教材《中华传统节日小读本》让家长和孩子共读后,家长和学生一起制作了灯笼、一起写春联等活动。三是开展评选活动。制定书香少年、书香家庭评选标准,开展“儒雅书香少年”“儒雅书香家庭”评选活动。
责任编辑 黄博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