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怎样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有效渗透优秀的传统文化

2023-07-13孙俏俏

语数外学习·高中版上旬 2023年5期
关键词:教学资源诗词高中语文

孙俏俏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首次提出了“语文核心素养”的概念,并将“文化传承与理解”纳入其中,凸显了优秀传统文化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高中阶段是学生学习知识、获得发展的关键时期,而语文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知识与文化,是学生宝贵的学习资源库。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师应充分利用语文教材,立足学生的成长需要,在教学中有意识地渗透优秀的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推动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本文就以新版高中语文教材中的课文为例,谈谈如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有效渗透优秀的传统文化。

一、深挖文本中的教学资源,渗透优秀的传统文化

高中语文教材中的一些课文蕴含着极为丰富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因此,教师要深入挖掘语文教材中的教学资源,精心筛选与优秀传统文化有关的教学材料,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让他们受到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

以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下册第一单元的《烛之武退秦师》为例。文中的烛之武在国家危难之际,不计前嫌,“夜缒而出”,只身进入秦君的营帐,最终凭三寸不烂之舌成功劝退秦军,化解了一场危机。文章的情节波澜起伏,扣人心弦。通过阅读文章,学生不难感受到烛之武的机智、勇敢与爱国。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可以深挖“爱国主义精神”这一教学资源,让学生明白“爱国主义精神”一直以来都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具体来说,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回忆古往今来具备这种爱国主义精神的人,谈谈他们的伟业和功绩,借此来影响学生,鼓励他们树立报效祖国的远大志向,成为可担当大任的时代新青年。

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深入挖掘本文中的“礼”文化,将其作为另一种教学资源。春秋时期,诸国开战往往讲究“礼”。一是讲究“师出有名”,不能无故开战。有了正当的理由后再发动战争,才能振作士气,赢得百姓的拥护。晋国讨伐郑国,一方面是因为郑国曾在城濮之战中协助楚国攻打过晋国,另一方面则是因为晋文公年轻时因躲避内乱逃亡到郑国,郑国待其无礼。因此,秦晋结盟后就以“郑国无礼于晋”来讨伐郑国。二是讲究“不斩来使”,即交战双方不能杀害前来传达信息的使者。按理说,秦晋结盟,攻打郑国,已是板上钉钉的事。秦郑之间当时是敌对的关系。面对烛之武的夜访,秦穆公根本没有必要与之废话,直接诛杀就行,但秦穆公却以礼相待,没有违“礼”杀“使”,这主要就是因为他讲究“不斩来使”之礼。如此,烛之武才有机会表明来意,成功说服秦穆公退兵。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了解这种“礼”文化,让其在“礼”的熏陶下真正做到懂礼、有礼。

二、创设情境,渗透优秀的传统文化

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还可以通过创设情境来渗透优秀的传统文化,让学生在不同的情境中领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感悟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以高中语文必修教材上册第一单元的《沁园春·长沙》为例。诗词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符号,是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立足于文本,感受诗词的美。具体来说,在导入环节,教师可以借助相关的视频展示《沁园春·长沙》的创作背景,也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名家的朗诵音频,以此来创设情境。介绍作品的创作背景,可以拉近学生与作者之间的距离,使他们快速地进入学习状态;播放名家的朗诵音频,可以让学生感受到词的韵律美,获得丰富的审美体验。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借此来渗透“诗词”文化,让学生了解与诗词相关的知识。此外,中国是诗词的国度。汉乐府、唐诗、宋词、元曲……造就了无比灿烂的中华诗词文化。“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等,都是学生耳熟能详的诗词名句。它们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获得了美的熏陶、美的怡养,从而培养了美的眼光,提升了审美情趣。因此,在教学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了解诗词的起源、特点、发展等与诗词文化相关的知识,让他们真正了解诗词文化,继而积极传承诗词文化。

三、补充阅读材料,渗透优秀的传统文化

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仅凭几篇课文就想引导学生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全貌显然是不切实际的。所以,除了要利用好教材中的课文外,教师还要补充课外的阅读材料,帮助学生开阔眼界,领略更浩瀚广博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此外,广泛地阅读名篇佳作,对他们的长远发展也大有裨益。

以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教材下册第三单元的《陈情表》为例。在讲解了李密的《陈情表》后,教师可以适时渗透“孝”文化,让学生了解“孝”文化的内涵、作用、发展与改变。除了要引导学生阅读《陈情表》之外,教师还要补充其他与“孝”文化相关的阅读材料,如《孝经》《二十四孝》等,丰富他们的阅读体验。首先,教师要组织学生开展阅读活动,帮助他们制定一份《阅读计划表》,让学生通过自读自议,在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的同时了解“孝”文化。之后,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阅读情况组织他们开展讨论活动。学生可以先以小组为单位進行研讨,随后在班级内分享自己的阅读心得,谈谈自己眼中的“孝”文化。从自读到共读,学生的收获也会更加丰富。在讨论活动结束后,教师还可以让他们依托文本,以“孝”为主题开展情景剧表演活动,做到寓教于乐。

总之,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每一位语文教师的职责。要实现“以文育人,以文化人”的目标,我们需努力挖掘语文教材中的教学资源,在教学中适时地创设情境,并充分利用教材外的阅读材料,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促进其全面发展。

本文系湘财委托项目“优秀湖湘文化的时代价值意蕴及其实践路径研究”(项目编号:湘财教指[2022]44号)的研究成果之一。

猜你喜欢

教学资源诗词高中语文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五味俱全”的思考
谈高中语文如何在“新”中求效
关注诗词
关注诗词
关注诗词
初中语文数字化教学资源应用探索
诗词之页
关于高中语文修辞教学的一些看法
初探教学资源开发的系统思维
临床实验教学中教学资源的整合优化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