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能源行业节能降碳和能效工作现状、存在问题及政策建议

2023-07-13公丕芹

中国经贸导刊 2023年6期
关键词:降碳能源行业能效

公丕芹

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能源和节能工作。节能和提高能效是最清洁、最经济、最低碳的“第一能源”。能源行业既是能源的生产者,也是能源的消费者。目前,能源行业在能源开发、生产、加工、转化、储存和输配过程中所消耗的能源约占全国能源消耗总量的三分之一。推进能源行业节能工作,强化能源企业提高能效的带头示范作用,是贯彻落实“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的务实举措,对于提高整体能效、降低碳排放,推动实现“双碳”目标和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具有重要意义。为进一步推动能源行业节能降碳和提高能效,促进能源企业提高生产效率和经营效益,我们组织开展了专题调研,对能源行业节能降碳工作成效、存在问题进行了梳理,并提出对策建议,具体报告如下。

一、能源行业节能工作取得显著成绩

党的十八大以来,能源行业大力推动节能降碳工作,持续完善相关政策措施,推进产业升级和技术创新应用,促进能效持续提高,我国能源开发、生产、加工、转化、储存和输配效率稳步提升,节能降碳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一)完善政策、规范节能管理多管齐下

一是强化规划和政策指导。落实国务院有关决策部署和“十四五”规划纲要精神,制定能源发展规划,建立健全煤炭、电力、油气等领域节能增效的相关政策,如强制性能耗限额标准等。二是完善节能标准引领行业节能。出台《关于加强节能标准化工作的意见》,制修订能源各领域节能、能效标准200余项。三是实施能源重点企业节能目标责任制。结合国家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调控政策,强化能源企业主体责任。四是以制度创新激发企业节能内生动力。推广企业能源管理体系,健全组织机构和规章制度。电力、石化领域广泛开展能效对标和能效“领跑者”活动。五是借助市场机制推动节能工作。电力、油气、煤炭等领域大型能源企业普遍成立了节能服务公司,开展专业化节能服务,取得良好效果。

(二)结构调整、产业升级加速效能提升

一是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持续优化。2021年我国全年能源消费总量52.4亿吨标准煤,天然气、水电、核电、风电、太阳能发电等清洁能源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的25.5%。从累计装机看,截至2021年底,全口径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容量达到11.2亿千瓦、煤电11.1亿千瓦,占总发电装机容量的比重分别为47%、46.7%。全口径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容量首次超过煤电。二是不断推动产业升级换代,新增产能能效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我国持续推动燃煤发电机组节能降耗改造,截至2021年底,火电平均供电煤耗降至302.5克标准煤/千瓦时,比2012年下降了6.9%;2021年水电、风电、光伏发电平均利用率分别约达98%、97%和98%,核电年均利用小时数超过7700小时。三是主动开展落后产能升级改造,持续关停小煤矿、小炼油、小火电。截至2021年底,累计实施节能降碳改造近9亿千瓦,实施灵活性改造超过1亿千瓦,10.3亿千瓦煤电机组实现超低排放改造,占煤电总装机容量的93%,建成世界最大的清洁煤电体系。

(三)技术创新、节能改造促企业节能增效

一是强化科技研发与创新。我国燃煤发电技术不断突破,超临界、超超临界、二次再热、循环流化床等各类先进技术得到推广应用,高效清洁燃煤发电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如上海外高桥第三发电厂供电煤耗指标达到276克标准煤/千瓦时,能效全球最高。采用二次再热技术的100万千瓦超超临界机组煤耗可比一次再热机组降低15.5—17克标准煤/千瓦时。二是大力开展节能技术改造。通过汽轮机通流部分改造、煙气余热深度利用、炼油和煤化工企业余热余压回收、油气和煤炭开采领域电机系统节能改造等项目实施,持续挖掘传统能源生产加工环节能效提升潜力。如30万千瓦亚临界发电机组通过汽轮机喷嘴及通流改造,供电煤耗可降低8克标准煤/千瓦时以上,实现企业节能增效。实施热电联产机组替代燃煤锅炉,预计2022年底全国热电联产装机容量将达6亿千瓦。三是提供多种能源综合服务、发展高端能源产品,降低能源消耗强度。积极发展化工新材料、高端专用化学品,推动成品油质量升级。

二、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我国能源行业经过多年努力,节能提效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从全国情况看,中国能源消耗强度和能效水平与世界先进水平还存在不小差距。目前我国能耗强度是世界平均水平的1.7倍,是日本的4.4倍、德国的3.7倍、美国的2.4倍。能源行业节能工作还须进一步加大力度。在持续节能挖潜后,能源行业节能投入边际效益持续下降,节能工作已进入深水区,面临很多新挑战。

(一)能源发展不平衡不协调,影响先进产能发挥效率

目前,除天然气外,我国能源供需全面刚性短缺的矛盾得到缓解,能源发展系统性、结构性不平衡、不协调问题上升为主要矛盾。我国火电发电小时数已从上世纪90年代的6000小时左右下降到2021年的4448小时。水电、风电、太阳能发电等可再生能源发电,核电、火电发展以及电网发展不协调、不平衡,存在“铁路警察,各管一段”现象,导致各类电源和电网利用效率都有待提高。炼厂开工率持续走低,先进炼油能力得不到充分释放。亟待进一步完善能源系统建设运行,提升综合效能和经济效益。

(二)分领域节能空间收窄,深挖节能潜力复杂程度加大

由于后发优势,目前我国煤炭、电力、油气等各领域技术装备指标普遍比较先进,通过对单一能源生产装备和装置上大压小、升级改造来提高能效的空间越来越小。能效达70%的陕西延长石油集团煤油共炼技术应用、电力和炼化等领域中低温余热资源回收利用、火电厂集中变频、发电机组高低位布置以及亚临界机组升温技术推广等,要么需要横跨煤、电、油气等多个领域,要么涉及企业内不同系统优化,需要破解政策、区域和系统壁垒,协调诸多部门和企业利益,困难重重。

(三)亟待建立绿色科技创新体系和节能技术供需平台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节能降碳先进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节能提效是绿色科技创新的目标和重点,但能源行业节能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缺乏顶层设计,能源企业节能工作存在系统性不强、工作碎片化等问题,技术供需衔接不够。一方面有很多示范效果很好的节能技术“待字闺中”,另一方面很多能源企业对节能提效新技术和现代化能源管控技术“求贤若渴”。亟待构建一个能体现未来能源革命和能源科技创新时代要求、可信度高、内容丰富的节能科技供需对接平台,并建立能够使平台有效运转的工作机制,加快能源领域节能绿色科技创新和应用步伐。

(四)行业节能服务有待加强,企业节能管理有待提高

一是相对于国际上日本、德国等节能能效先进国家,目前我国节能管理与数据监测统计体制机制亟待完善,能源行业持续的系统性节能战略研究有待加强,行业节能标准规范体系有待健全,节能设计、安全生产规范的系统性、先进性还有待提高。二是现行的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调控机制下,地方政府对能源企业的节能工作指导有待进一步加强,能源行业节能业务指导和技术服务工作亟待完善。三是相对于智能电网、智能热网加快发展的国际潮流,国内能源企业不少基层单位节能管理仍使用手工记账方式,节能管理信息收集能力、数据分析能力和远程监控能力都有待加强,距离建設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现代能源体系所必须的网络化、信息化、智能化管理需求和高质量健康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

(五)统筹协调机制不健全,全流程协调有待强化

能源行业节能降碳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能源生产、加工、转化、输配、储存、回收利用等环节,包含国家、地方、行业、团体、企业等多个层级,统筹协调机制不完善。一方面,产业链各环节涉及不同主管部门,推进节能降碳的力度强弱不均。另一方面,全流程协调不足。据调研,能源企业普遍对生产、加工等环节节能降碳工作较为重视,但对全流程协调重视不足,仍然在回收利用等领域存在薄弱环节。

三、对策与建议

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已成为我国能源发展的当务之急。面对种种困难、挑战和机遇,必须要突出问题导向,把节能和提高能效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以节能提效为引领,推动能源行业发展质量、效率和效益全面提升。

(一)进一步加强顶层设计,推动能源行业节能提效

面对新时期、新任务、新问题,能源行业应以提高发展质量、提升整体效率和增加企业综合效益为目标,研究制定能源行业节能发展战略,完善政策机制,把节能和能效提升纳入能源发展规划评价指标体系,促进我国能源行业由注重规模发展向兼顾能源系统效率、效益发展转变。加强能源节约技术装备和产业发展的长期战略研究能力建设,健全能源生产消费预测预警机制,提高预测预警的及时性、精准性和可操作性,加强国内、国际能源绿色技术发展和长期战略研究,向节能和能效要能源“保障力”,为构建绿色低碳、安全高效能源体系提供指导。

(二)强化政府节能监管和能效标准制修订

发挥制度优势,强化顶层设计,统筹能源行业节能提效工作,加强能源行业节能和能效管理,提高能源行业节能工作的系统性、协调性,推动能源行业高质量发展和绿色转型。研究制定能源行业节能监管政策,制定能源行业能效对标三年行动方案,制修订一批符合能源行业发展的节能标准和技术规范,通过对标达标推动能源企业绿色转型。充分发挥能源行业协会和第三方机构在节能监督管理和能效标准制定等方面的作用。

(三)推广跨领域节能技术促节能科技化数字化

创新能源行业节能管理体制,推动能源各领域生产、加工、转化、储存、输配环节融合,鼓励推广能源综合服务新业态、新模式。研究制定电厂、炼厂中低温余热资源回收用于北方冬季取暖或工业园区的支持性政策。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升改造传统能源企业,推广煤油共炼等跨领域节能先进技术,发展能源互联网、智能电网、智能热网、智能油气管网,开展电力、热力、天然气、可再生能源和储电、蓄热、蓄冷、储氢相结合的多能互补项目示范,研究区块链技术用于分布式能源定价和交易的可能性,通过部署一系列先进科技创新研发技术,帮助企业持续提高发展效率和效益。

(四)搭建能源科技创新和节能技术供需对接平台

建议研究构建市场为导向的能源行业绿色科技创新体系,打通先进绿色低碳技术创新、研发、示范、推广和应用环节。借助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打造节能技术采购方与技术供应商、服务商开展交易的电子商务平台,打通电子商务平台与国家信用体系的对接,推动节能技术和产品交易便利化、规范化。制定并发布能源行业节能低碳技术推广目录,并定期对目录实施效果进行跟踪评估。

(五)建立能源行业节能低碳全流程统筹协调机制

能源领域覆盖面广、链条长,涉及多部门、多行业。系统梳理能源行业从生产到消费全流程环节,分析各环节节能降碳现状和潜力,对标对表国际先进水平,不断加强各产业链环节节能降碳工作力度。要在协同上下功夫,推动构建能源行业全流程统筹协调机制,对节能低碳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精准施策,不让任何一个环节“掉链子”,推动上下游环节联动协调,推动全流程节能降碳协同发展。

(作者单位:国家节能中心)

猜你喜欢

降碳能源行业能效
通过节能诊断对钢管热浸镀锌企业节能降碳研究
节能降碳倡议书
节能降碳,绿色发展
节能降碳 绿色发展
上海:稳中有进 能效趋优
我国能源行业上市公司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成因分析及建议
能源行业网络安全人才需求与培养探讨
我国能源行业排污权交易的国内与国外经验研究
关注能效
能源行业腐败特点、趋势与治理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