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置换日常:小型企业经营者的创业历程与旅游具身体验

2023-07-13郑姝莉黎颖茵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 2023年4期
关键词:旅游体验小型企业

郑姝莉 黎颖茵

摘 要:由于在阐释旅游时空中游客身体、感知及情景的互动性上具有张力,具身理论近来成为学术界讨论旅游体验的主流视角。然而,已有旅游具身体验的研究具有明显的场域优先性与身体优先性,前者聚焦于旅游场中氛围与行动为场所构造的体验力,后者聚焦于身体感官层面的敏感性对旅游体验的塑造,这就容易忽视人自身的生命经历对旅游感觉的形塑作用。文章将“人”带回旅游具身体验研究中,以小型企业经营者为例,分析其创业历程与旅游体验之间的耦合关系。研究发现创业后的小型企业经营者在旅游中更注重实现日常生活中各方面的置换,如对生活节奏由快向慢的置换、家庭相处日常中由缺席到陪伴的置换、异文化场景中大脑向学习模式的置换。可以通过构建置换要素提高自主经营者的旅游体验感。

关键词:旅游体验;具身理论;置换日常;小型企业

中图分类号:C912/C95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 - 621X(2023)04 - 0127 -  11

近年来,国内旅游学术界兴起了旅游具身体验研究的热潮。学者们纷纷从具身理论视角分析不同旅游场或不同感官视域下的旅游行为。然而,这些研究更重视具有场域特殊性或身体敏感性的旅游互动空间,对具有阶层属性的群体旅游体验研究较为忽视。本文把“人”带回旅游具身体验研究中,为旅游者引入阶层属性,分析具体阶层的群体旅游体验。小型企业经营者是中国经济成长过程中不可忽视的群体,发挥着缴纳税收、创造就业岗位等功能。为了让企业扎根于市场,小型企业经营者通常需要不断拼搏才能维持企业的日常经营。对于奔波在商业赛场上的自主经营者来说,外出旅游以放松、休闲是释放工作压力的重要途径。小型企业主具有经营自主性,时间相对自由,但其旅游时间分配需要与企业的淡旺季结构相匹配。尽管具有群体独特性,但现有学术研究较少专门分析这一群体的旅游特征。此外,以往关于自主经营者群体的研究,角度多侧重其创业历程、企业家精神、社会资本和社会关系网络等方面,较少深入分析其在旅游上的总体特质。小型企业经营者是中国中等收入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群体的旅游体验是否具有阶层属性?小型企业经营者在旅游过程中呈现出何种的旅游体验群体境像?企业经营的周期、企业家精神是否会塑造出这一群体独特旅游体验感?具体表现如何?这是本文要探讨的学术问题。

一、把“人”带回来:旅游具身体验的阶层反思

旅游体验是旅游领域的基础核心议题1。20世纪90年代以来,具身理论因能揭示旅游者体验感的身体、心智及情境等多元张力关系2,成为国际旅游学界热烈讨论的主流视角。与传统旅游体验研究相比,具身理论注重旅游者在旅游世界里的身心交互关系,探讨在以身体为中介的条件下,旅游者感觉、知觉等的精神意识活动与旅游世界之间相互作用的关系3。具身理论避免过度强调单一的游历行为,更加重视身心一体,关注身体、意识和旅游物质世界之间的协同作用和机制。然而,现有关于旅游具身体验的研究中,有明显的场域优先性与身体优先性。

其一,学者们优先分析具有特殊场域性的“旅游场”。福尔克纳较早分析了背包客旅游中的刺激性旅游场,这种场域塑造出一种蕴含着安全与刺激张力的具身体验4。樊友猛尝试为乡村旅游建构场域,认为乡村旅游场域应当容纳舒缓感与宁静感、清新感与洁净感、新奇感与重逢感、自主感和如家感等的身体感,建构本底景观、时令景观、人际景观和拼接景观等“感觉景观”5。于佳等人建构了西藏宗教旅游场中游客感知到的禁忌系统,包括饮食禁忌、话语禁忌、服装禁忌、动作禁忌、路线禁忌、数字禁忌、方向禁忌,认为禁忌成为一种影响游客体验的本体性存在和衍生性存在6。谢彦君等认为工业企业的本体功能(如生产与销售)为工业旅游场设置了功能性和连带性的具身障碍,需要采取不同的方式移除障碍7。徐英等建构了草原旅游场,认为其包括草原氛围场和草原行为场两个表征草原旅游场内部结构的子范畴,两者的“体验力”达成“异质同构”关系时旅游者就能获得最大程度的高峰体验8。场域优先范式认为场域先在的设置了身体性的旅游障碍,场域是特殊的,场域本身形塑了旅游体验的身体适应与情感升华过程9。

其二,旅游具身理论内在的优先支持研究视觉、感觉、知觉、触觉与听觉等身体器官敏感的旅游行为。阿德勒指出,空气疗法之所以广受关注,是因为满足了游客的听觉与嗅觉感知要求10。尤瑞则以芳香为例,分析了嗅觉对于旅游地方感维持的意义,认为身体感官映射了消费品味的区分11。在旅游饮食研究中,味觉是最为突出的具身类型。埃弗雷特认为旅游者在异域美食中能够获得满足基本需要的支持性体验和身心畅爽的高峰体验12。然而,除了上述积极视角外,也有一系列学者持消极视角,如达西发现飞机旅行体验规划中充斥着对残障人士的不友好因素,残障人士在飞机旅行中感受到异常的焦虑和无助1。黎镇霆等将身体的研究拓展到旅游者的社会责任建构中,认为通过观鸟这一视觉旅游活动,观鸟者在跨越时空的重逢中建立起人对鸟和地方的情感连结,强化了人们对环境的亲近感和责任感2。

可见,优先分析具有特殊旅游场的研究(可称为“场域优先论”)聚集旅游场中氛围与行动为场所构造的体验力。优先支持研究身体敏感型旅游行为的研究(可称为“身体优先论”)聚集于身体感官层面的敏感性对旅游体验的塑造力。然而,这两类研究优先强调场或身体,却对人及其经历对于旅游体验的塑造过程关注颇少,这就容易陷入心理学主义简约论中,把旅游体验简约为各种旅游场元素或者感官体验元素的组合。旅游并不是普同性的,旅游也是文化性的、结构性的,旅游体验与旅游者本身的生命经历及阶层遭遇息息相关。王宁指出旅游体验研究还需一种“分层对应论”的分析框架,以分析不同語境下“同景异感”的旅游体验3。然而,“分层对应论”仅停留在理论建构上,尚且缺乏经验性的实证研究。本文就尝试把“人”带回旅游体验研究,着手分析旅游者的阶层结构位置及其生命经历对于旅游体验本身的形塑作用。旅游者的体验不仅是场域形塑的,也并非仅与物质性的身体相勾连,还与其非物质性的生命阶段有关。过往的旅游体验历程、工作经历、人生阅历、成长过程等均会形塑旅游者的体验。

本文关注小型企业经营者的旅游具身体验。现有对企业经营者的研究大多关注其成长历程、企业家精神、社会资本和社会关系网络的建构等方面,其落脚点都是回归到企业经营本身,具有明显的经营导向。有学者认为企业经营者成长受个人素质、企业创新能力、社会科技水平、企业转型等影响4。在企业家精神上,相关研究较为丰富,学者们分析企业家的创新精神、冒险精神5、创新能力、应对重大突发事件的责任意识、追求高质量发展的工匠精神、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国际视野与培育全球競争力的爱国情怀6;在自主经营者社会资本上,有学者分析其构成因素,并提出运用补洞、寻洞、析洞策略来提升自主经营者自主创新能力7;在社会资本和社会关系网络研究上,学者们关注从农民工群体中成长起来,通过自我创业,拥有一定产业和资本,从事个体工商业和服务业的城市新型经营性移民,这些群体更看重原乡社会关系对于经营型移民在城市聚集、创业及立足所起的作用8。然而,这些研究多是生产导向的研究,较少关注这一群体的消费行为。《经营者》(财经人物版)杂志2006年的一篇报道“企业家:生活在别处”对企业主闲暇进行了普查,发现大部分企业家为了追求财富而失去了休闲生活,有的甚至付出了生命的代价9。李艳凝等发现拉萨的自主经营者半年生意半年娱乐,他们通常冬季离开出游,前往非大众旅游区1。于芳茹通过与企业家的闲谈,发现旅游具有减缓压力、陶冶情操和延年益寿的好处2。

现有关于自主经营者群体的研究多侧重于生产领域,如关注其创业历程、创业资源以及生产运营状况,而甚少关注自主经营者群体的休闲生活,如旅游体验。经营者的身份是否会塑造独特的旅游体验?本文将以旅游具身体验为主线,采用深度访谈的方法,对小企业经营者群体的旅游体验进行分析与归纳,拓展并完善自主经营者研究。本文对广州小企业经营者展开深度访谈(见表1),首先了解自主经营者的创业历程,然后着重访谈其成为企业主后的旅游身体体验,讨论小型企业经营者的旅游具有体验是如何与其自身的经营者身份勾连,产生耦合,并展现这一群体的独特性。

二、创业周期与旅游时间分配:小型企业经营者的旅游者主体形塑历程

旅游是典型的以时间为基础的闲暇活动,个体的闲暇时间分配影响着旅游决策,时间充裕型个体旅游频率高,时间约制型个体的旅游决策受到限制1。格鲁诺认为休闲时间受到经济整体运行结构的影响,在经济衰退期,时间分配会偏向于休闲旅游2。然而,对于小型企业经营者而言,旅游的时间分配具有明显的创业周期性。从创业前到创业后,旅游的时间约束性由弱变强,收入约束性由强变弱。企业初创期,时间及收入约束性影响大,经营者的旅游时间受到挤压;企业处于稳定期,经营者的旅游时间则更加灵活。这种嵌入在创业周期的旅游时间分配规律与企业经营者的规模小及创始经历有关。

(一)由强到弱:创业前后旅游时间分配的收入约束性变化

小型企业经营者在创业前的经济资本及文化资本相对不高,创业目的在于增加收入、提升经济地位。因此,小型企业经营者在创业前并非旅游市场的主力军。特别在创业前,小型企业经营者的旅游时间安排更多受到收入的约束,较少受时间的约束。服装厂的经营者肖先生和做代购的张小姐都谈到收入约束性问题。

创业前很拮据,饿一顿饱一顿,平时的话根本没时间谈休闲生活啦,工厂过年放假的时候就唯一有一次去了北京旅游。(肖先生 - 服装厂)

创业前的生活会比较拮据啊,但休闲活动还是有的,只是质量没那么高而已了,毕竟用的是家里人的钱嘛,舍不得花,不太敢花。(张小组 - 代购店)

尽管创业前小型企业经营者仍然会参与旅游。但是其旅游限制因素以收入约束条件为主。这些小型企业经营者的收入不高,经济资本雄厚度不高。在访谈中,开民宿的陆先生、开美甲店的陈先生及建筑总包郑先生都有分享他在创业前的经济窘迫状况。

虽然打了三年工,有点积蓄,但对于要买一套房来说还是杯水车薪,而且我的亲朋好友也不算特别富裕,我只能把和老婆的积蓄全拿出再向银行贷款,这样就变成了有双重困难了,因为本来我和我老婆只是租房住,现在意味着我们不仅要交房租还要还银行的房贷,这样一来我们的生活品质都有一定的下降。(陆先生 - 民宿)

以前在杭州开店,投资的钱收不回,然后就结伴来了广州,同样遇到开店的资金问题。(陈先生 - 美甲店)

困难的话,太多了,像是资金问题,因为是自己一个出来广州打拼,家里没有任何帮助,甚至都是等着我这碗饭去生活。(郑先生 - 建筑总包)

访谈的小型企业经营者在创业前多是务工人士。他的先赋性经济资本不高,创业是其经济资本提升的重要手段。小型企业经营者的创业需要经历波折,这种波折反馈出这一群体创业的不易性。特别是在创业初期,小型企业经营者需要克服较大的资金筹备障碍。届时,家人及亲友的帮助、客户信任成为其解决创业初期障碍的主要方式。在创业初期,资金筹备、客户的开拓往往至关重要,开餐饮店的刘先生、美甲店的陈先生都得到了家人的资金支持。开服装厂的肖先生则在创业初期得到了同行的信任与帮助。他们通过向布行“赊布”的方式,把衣服做出来再卖出去,卖出去后再把钱还给布行,进而克服了初期缺乏资金买布的问题。尽管开代购店的张小姐在创业初期遭遇家人反对,但后期仍然得到了家人的资金支持。小型企业经营者寻找银行等正式的帮助渠道少,非正式渠道的关系帮助是主流。由于企业规模小,小型企业经营者的创业资金仍然可以通过家人亲友的帮助来解决。

创业前期,小型企业经营者受收入约束性影响较强。随着创业进入后期,受约束性影响变小。做代购的张小组和做服装的肖先生认为创业前收入制约了旅游决策,但是创业后,两位企业主的旅游时间受收入的约束性没有创业前大。肖先生谈到创业后会固定地安排出游:“会去各个地方旅游,平时也有空跟同学去聚会吃饭或者ktv啊,大概一个月有三次吧,比以前的生活富裕多了。”(肖先生 - 服装厂)

(二)由弱到强:创业前后旅游时间分配的时间约束性变化

除了收入约束,时间也是旅游决策的重要制约因素。创业前后,经营者的时间约束性发生了变化。创业前,经营者的旅游决策受时间的约束性弱,旅游时间由固定的工作时间制度形塑,工作 - 旅游结构配置相对有规律。由于有规定性的旅游时间,旅游决策本身受时间的约束性减少。经营民宿的陆先生和经营美甲店的陈先生在访谈中谈到旅游时间的分配。

创业前我就是打工仔,早八晚五,是很固定的生活方式吧。下班后一个小时待在健身房做运动,周末就待在家睡觉,偶尔会出去拍拖。(陆先生 - 民宿)

创业前下馆子会比现在多,随时想出去就出去,现在的话呢出去要想一想,现在压力也稍微比较大,做什么都会想一想。(陈先生 - 美甲店)

创业后,经营者自身成为时间挤压的对象,旅游时间约束性增强。一方面,创业初期多受朋友帮助,无形中增加了创业者的“歉疚”心理。由于受到他人帮助,他们在企业经营过程中投入更多时间,旅游时间的限制性增强。另一方面,创业本身承载着拓展市场及维持员工收入的压力,创业者在创业后的时间约束性更强。经营民宿的陆先生、开电器店的林先生和开美甲店的陈先生,其旅游时间在创业后就遭遇严重挤压。

原来我只用上八小时的班,现在变了好像一天24小时都在上班的感觉,因为我要随时答复客人的问题,小问题可以线上解决,有时候设备坏了之类的就要亲自到民宿帮他们,感觉随时候命吧,所以我就只能在家里看看电视,打打游戏,偶尔还是会去旅游吧。(陆先生 - 民宿)

基本差不多,开始创业后属于自己的闲暇时间会少一点,更多精力会放在创业方面的事项上,除去商业方面,其他时间会更多地分配给家庭和孩子。(林先生 - 电器店)

没啥特别的休闲生活吧,这边档口刚好可以煮饭,所以基本在档口吃,很少下馆子,偶尔跟朋友聚会才会下馆子。(陈先生 - 美甲店)

创业本身影响着旅游的时间分配。创业前,时间相对固定有结构,时间的配置受到国家节假制度影响。但是创业后,旅游时间的随机性增强,时间的配置更多受到所创企业的发展周期影响。在互联网领域创业的许女士所经营的企业处于开拓市场期,因而经常因出差而旅游。许女士创业前每年都带家人旅游,休闲时间较为充裕。但是创业后,以往家庭的旅游时间受到限制,旅游以长期性的出差为主。开餐饮的刘先生也强调时间的限制性更强:“开始创业之后时间限制就比较紧,1周只休息1天,每天11点开店,晚上一两点关门回家休息。”(刘先生 - 餐饮店)

(三)企业初创期与稳定期旅游时间配置的约束性差异

创业前后旅游者的旅游时间配置受到收入与时间的约束影响,这是企业创立本身给旅游时间配置带来的影响。企业创立之后,其发展周期也影响着经营者的时间分配。对于初创期的小企业经营者,首要面临的问题是偿还债务,其时间主要分配在经营业务上。特别是初创期需要投入较大的精力发展市场。开设布匹作坊的邓先生创业后企业经营不稳定,较少时间分配在旅游上。他谈到,“工厂忙的时候忙赶货,不忙的时候愁生意”(邓先生 - 布匹作坊)。访谈中的小企业经营者普遍以选择旧有工作关系作为接续创业发展的纽带,他们多会有前期工作经验,创业通常是将所积累的知识转化为创业资源与经营机会。服装厂的经营者肖先生在创业前从事服装选购工作,积累经验后自己开工厂制作衣服,将以前选购服装的商店资源借用到自己新创的企业。现在开设的服装制造厂越做越大,已处于稳定期。经营者娴熟于行业知识,善于运用自身经营企业所积累的社会资本拓展业务,使企业迈进稳定阶段。小型企业经营者通常在企业进入稳定期后才能自由地分配旅游时间。肖先生在企业经营稳定后,休闲时间更加充裕,旅游的频率也更高。对小型企业经营者而言,稳定期的重要标识就是具有稳定的利润。收入是经营者分配旅游时间的重要基础。收入提高后,经营者旅游时间分配的倾向性就能增强。

自主经营塑造了经营者不同的旅游时间结构。与传统的“打工仔”不同,自主经营者没有固定的年假,其旅游时间配置具有很强的企业周期性。虽然自主经营者可以自由配置时间,但其时间配置嵌入于企业发展的生命周期中。在创业初期,企业发展波折不稳定,休闲时间较大程度上受到限制;而到了创业中后期,随着企业逐步成长定型,再加上自主经营者经济水平的提高,旅游需求得到释放。可以看到,经营者的创业周期与企业的生命阶段均影响着经营者的旅游时间配置。

三、置换日常:小型企业经营者的旅游具身体验

小型企业自主经营者的旅游时间配置受到创业周期的影响,其旅游具身体验也与其生命历程之间有耦合关系。创业后,自主经营者更在乎通過旅游来置换原有的日常状态。具体表现在对生活节奏由快向慢的置换、日常家庭相处中由缺席到陪伴的置换、异文化场景中大脑向学习模式的置换。

(一)“恢复出厂设置”:生活节奏由快向慢的置换

日常生活节奏的置换感是小型企业经营者的第一种旅游体验。由于小型企业经营者面临高强度的创业环境,在非旅游状态,小型企业经营者的日常生活以快节奏为主。创业本身需要经受较大的压力,高压氛围甚至让经营者产生种种身体或情绪问题。建筑总包郑先生抱歉道,“每天晚上都要去喝酒应酬,身体渐渐地吃不消了”(郑先生 - 建筑总包)。企业经营过程中紧凑的工作时间结构也塑造着快节奏的工作氛围。开餐饮店的刘先生1周只休息1天,每天11点开店门,晚上凌晨一点至两点关门回家休息。餐饮店营业时间的特殊性也形塑了刘先生的作息时间。这些自主经营者在旅游中,特别向往与日常生活相反的非紧凑状态。这种由快到慢的状态切换是经营者旅游的主要目标。在访谈中,林先生生动地将这种置换日常的状态比喻为手机中的“恢复出厂设置”(林先生 - 电器店)。恢复出厂的目标在于让压力得以充分地释放,让身体和心灵归零,彻底放松身心,最后达到旅游的目的。受访者刘先生直言,“我认为一趟成功的旅游应该是,要有种忘记自己日常生活是怎么样的感觉,也就是身心得到彻底放松的感觉吧”(刘先生 - 餐饮店)。对于刘先生来说,成为自主经营者之后的旅游体验更追求日常生活的置换。“平时忙于工作,压力太大了,去旅游最主要达到的效果就是换一个环境生活,也算是换一个心境,放松自我,舒缓压力”(刘先生 - 餐饮店),恰恰是企业主的身份,让经营者更注重身体压力的释放和舒缓,在旅游过程中换一种生活,换一种心境。

罗萨指出,人们的态度与价值、时尚和生活风格、社会关系与义务、团体、阶级、环境、社会、语汇、实践与惯习的形式都在以持续增加的速率发生改变,这使人们的生活步调发生加速变化1。生活步调的加速表现在主观层面,如人们普遍感到时间匮乏、忙碌、紧迫与压力也体现在客观层面,如行动或处理事务的时间区间或“单位时间”缩短。在应对社会加速带来的新异化中,“慢生活”成为一种新的生活价值观。慢生活不是放缓生活节奏,而是包括对时间与空间、身体与心灵等多重要素的反思2。旅游成为寻找慢生活价值的重要途径。小型企业经营者特别钟情于节奏慢的旅游胜地。新西兰与澳洲成为访谈中常谈的旅游目的地。建筑总包郑先生与餐饮店老板刘先生都在访谈中谈及对两地的旅游体验。

最喜欢的是新西兰和澳洲,在那边的活动都很休闲,而且基本没什么人,走在街道上的人们都很悠闲,生活节奏很慢,平时在国内生活节奏太紧绷了。对我来说,旅游应该是身心放松的,不用再被工作上的事情烦到。待在新西兰澳洲那边真的能感觉到身心放松。(郑先生 - 建筑总包)

去澳洲的时候是自由行的,所以整个旅游的气氛比较休闲,在那边晚上八九点没事做就想睡觉,完全是颠覆了我在国内的作息习惯,在这边我是凌晨三四点睡觉,在澳洲的生活感觉很慢很轻松。(刘先生 - 餐饮店)

郑先生和刘先生都十分享受“慢生活、慢节奏”的体验,这是与他们在日常工作中截然相反的生活模式。自主经营者从紧绷的生活中抽身而出,将身体投入旅游场景,与当地的慢生活相融,感受旅游场景悠闲而和缓的生活节奏,与日常生活的快节奏形成强烈反差,从而实现了旅游者身体从紧绷到放松的转换,使其获得身心放松的旅游体验。

(二)情感补偿:家庭相处中从缺席到陪伴的置换

日常家庭相处中由缺席到陪伴的置换感也是小型企业经营者所追求的旅游体验。与“打工仔”不同,自主经营者没有固定的年假,尤其是创业前期,企业刚建立起来,发展不稳定,经营者需要投入大量私人时间和精力到工作中,小企业主往往会缩紧陪伴家人的时间,忽略亲情、爱情和友情等的情感经营和维系。特别是对于已经建立了家庭的企业主,陪伴家人成为其安排休闲活动的最大动机。因此,许多企业经营者经常选择家庭旅游方式,增加家人之间的互动频率,以此弥补以往在家人陪伴中的缺席状态,对家庭实行情感补偿。建筑总工郑先生谈到,“创业前没怎么照顾家里人,然后现在就通过旅游想花更多的时间陪他们”(郑先生 - 建筑总包)。互联网领域的小企业经营者许女士平日陪伴家人的时间较少,旅游成为其陪伴家人的重要方式。她谈到,“平时哪有这么多时间跟家人待在一起呢,对我来讲旅游的价值应该就是跟家人留下一些回忆,跟他们一起旅游的感觉与日常生活中相处的时候是不一样的”(许女士,互联网公司)。肖先生的孩子喜欢去香港,所以他的旅游地也多以香港为主。肖先生谈到,“他玩得开心,我看着也感到开心”(肖先生 - 服装厂)。肖先生在旅游过程中看见并感受到孩子的快乐,其大脑与身体模拟孩子的感受,产生逼真的体验,得到感同身受的快乐。

旅游还能弥补日常家庭教育的缺席。旅游不仅是一种休闲方式,也是一种有教育意义的课外教育活动。企业经营者与孩子旅游时,非常强调旅游对于开阔孩子视野的教育意义。对孩子而言,旅游类的积极记忆还可以作为“锚点”,帮助孩子调节压力,提供舒适感。开服装厂的肖先生就谈到旅游过程中孩子增长了见识,收获了快乐。

去香港那我印象最深刻,主要是我儿子喜欢在迪士尼玩嘛。还爬过太平山,维多利亚港的夜景也挺不错的,整个过程下来就让我很放松。我希望旅游能让我的孩子增长见识,我也可以趁机会陪伴他们,毕竟平时忙着工作嘛。(肖先生 - 服装厂)

旅游帮助经营者从忙碌的工作中逃离出来,在旅游活动中制造属于家庭的美好旅行记忆。旅游地对游客而言是非惯常环境,在相对不习惯的地方相处,会遭遇各类困境,届时需要同游的家人相互理解、共同磨合、加强家庭沟通。迪尔凯姆认为集体欢腾与集体情绪能使社区产生更高水平的团结1,对于家庭也是如此。家庭旅游具有社会联结性,通过旅游中的沟通与互动,能唤起家庭的情感共鸣。家庭旅游叙事是家庭记忆的重要来源2。从旅游载体来看,共同的家庭旅游经历有利于凝结家庭成员的共同经历,在旅游中创造的家庭历史是家庭记忆的重要支点。旅游中拍摄的照片及在美好旅游活動中形成的旅行记忆,这些回忆容易在旅游后被怀念,成为凝聚家庭幸福感的家庭旅游叙事载体。从价值层面来看,父母和成员能在旅游中交流,他们通过交流叙事将旅游中发生的事件带入家庭记忆系统。家庭成员可以创造共同的价值观和信仰体系,为家庭成员特别是子女理解旅游中的家人提供帮助。

(三)激活学习力:异文化场景中大脑向学习模式置换

旅游是非惯常环境下的一种异文化体验经历。通过异文化旅行,旅游者不仅经历了地理意义的扩大和身体经验的延展,还让思维的开阔有更多的可能性与多样性,使游客从以往生活经历中的狭隘圈中走出来,突破生活在“此在”与“此刻”的单调性,体验到多元文化中的新奇性。厄里在《游客凝视》中指出旅游凝聚本身是差异性的建构和体验过程,是一种亲临现场以“有限度地摆脱例行事务和日常活动”的旅行方式3。对企业经营者而言,旅游是一种激活学习力的有效方式。自主经营者是创业者,对新颖的事物及异文化管理方式较为敏感。在以往的惯常思维遭遇新的文化土壤时,经营者往往会找寻差异化的工作文化。在访谈中,有企业谈到自身非常注重在旅游的时候学习异文化,且将异文化与本土文化结合起来,进行对比思考。开代购店的张小姐在旅游中特别擅长学习他国文化中的经验,将其收入其自身的学习记忆库中。

日本人真的是超有礼貌,他们每天做事情的方式会让我身心受教,比如说我在路上遇到车,我让他先行,他居然会突然熄火,为的是下车跟我鞠躬说谢谢,然后继续开车;比如你去到每个店,服务人员都会鞠躬啊,而且是正式的那种。(张小姐 - 代购店)

张小姐以身体感官作为与日本人互动的中介,耳听日本司机的感谢、眼看日本服务人员的鞠躬,身体在接收这些信息的同时,大脑将其与企业信息联系起来,如其所言:“做老板后去旅游除了放松心情,我还会注重思考,在新的环境换种思维去看待我的事业。比如旅途中碰到每样事物,我的大脑都会不由自主地想,它有没有可能成为我赚钱的工具,有没有可能进一步创新和完善我的事业”(张小姐 - 代购店)。自主经营者不断保持着追求创新与进步的精神。张小姐成为老板后更强调把旅游当成汲取异文化经验、习得新知识的一种途径:“旅游过程中我会被日本人感化,会向他们学习,触发不一样的思维来完善我的事业,比如我觉得他们的为人处事方式放在中国会很讨人喜欢,这样对我的生意有很大的帮助啊”(张小姐 - 代购店)。赵旭东指出,旅游者与目的地在身体上与空间上的直接触碰,使触碰双方的文化因摆动而发挥接触效应1。激活学习力就是接触效应的一种。在体验日本文化的过程中,张小姐虽然置身于日本旅游场景,但大脑却仍然是原有的文化模式,当新的旅游场景与大脑的旧文化模式发生接触,就会产生对照与反思,反思过程中会汲取新的文化知识,又反射回大脑,进而使大脑置换到知识汲取的学习模式,新的经验性认知又嵌入于身体,形成一种具身 - 嵌入的循环2。尽管旅游只是使身体发生了空间的位移,但是异文化场景能为自主经营者带来新的文化理念。自主经营者在旅游过程主动汲取新知识,使身体与文化不断发生认知与融合的反应,为大脑开启了旅游中的学习模式,塑造了不同的心智。因此,在知觉和运动系统不断发生碰撞的旅游场景中,旅游者通过凝视、感官等身体器官感受外在事物,激活大脑的学习细胞,将主体的物理层面的空间位移置换为精神层面的知识吸纳。

(四)出差:日常生活置换之外的非旅游状态

出差是小型企业经营者的工作常态。但是对经营者而言,出差并不被认为是旅游状态,相反,它被列在日常生活置换之外。可以用出差来反证企业经营者在旅游体验上对置换日常生活状态的追求。恰恰是因为把旅游当成对日常的置换,而出差仅是工作模式的移植,因而出差被排挤在旅游活动之外。擅长开拓国外市场的小型企业者要经常性地出差。尽管去往异域国家,但小型企业经营者并不认为出差是一种旅游。陈先生和许女士的生意都开拓了海外市场,旅游对他们而言仅是自主经营者工作的一种特殊形式。正如陳先生所言:“出游的时候一直想着生意。”即便是在旅游过程中,经营者“身心一体”地投入工作,对于他们来说,旅游只是换了个地方工作,只作为一种谋生工具而存在。以下两位自主经营者将出差型的旅游视为谋生工具。出差仅相当于换一个地方工作,但异地工作中也夹带着旅游。

创业后更多是出于工作的需要才去旅游。去年五月去了三次泰国,因为客户需要泰国的产品我们就过去采购,顺便旅游一下。泰国给我印象最深刻的体验就是泰国的文化跟中国非常不一样。可能主要还是去工作,没有什么真正的心灵上的感觉,不会特别喜欢。该去的景点去了之后就想早点回来了,因为想着这边的生意。(陈先生 - 美甲店)

创业后出游的话都是因为出差,像马来、印尼、泰国这些地方都去过好多回了,也谈不上有什么旅游体验,因为不是去放松身心,而是去工作的,没有任何多余的精力出行游玩,整个过程会比较累。(许女士 - 互联网公司)

显然,两位经营者出游的原因是“出差”和“采购泰国产品”,开美甲店的陈先生更直言,“除非有工作需要,一年都去不了一次旅游”。具身理论认为,旅游者身体和旅游场景的共同作用才能形成旅游活动中的具身体验,而当谈到旅游过程中身体产生的感受时,陈先生和许女士只提到“没有真正心灵上的感觉”“没有放松的心情和多余的精力”“整个过程比较累”,他们的身体在不同的旅游场景下投入到了工作当中,仅仅是换了地方工作,与经营者身体发生交互作用的是工作而不是旅游场景。

四、结论

本文从具身理论的视角出发,通过对广州小型企业经营者的深度访谈,探讨企业主的创业历程对其旅游体验产生的耦合关系,从而归纳出自主经营者呈现出的不一样的旅游体验特质。研究发现,创业后,小型企业经营者在旅游中更加追求对日常生活各方向的置换。具体表现为:一是追求生活节奏由快向慢的置换。日常高强度和快节奏的工作让经营者更趋向于悠闲而慢节奏的旅游身体体验,如澳洲和新西兰地区的人文环境少了紧张和喧闹的氛围,为经营者带来与平常截然相反的生活节奏,让经营者将紧绷的身体从高压的工作中解放,获得身心上的愉悦体验。二是家庭相处中从缺席到陪伴的置换。自主经营者花大量时间和精力投入创业,日常生活中甚少有闲得下来的时间陪伴家人和朋友,他们更愿意借助旅游的机会弥补和家人朋友相处的缺失,在旅游过程中,身体感官、旅游场景和家人的情感三者交互作用,体验旅游带来的情感补偿。三是异文化场景中大脑向学习模式的置换。自主经营者思维的固化会影响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于是他们希望在旅游中通过身心受教的方式习得新的知识,置换日常生活中固化的思维。出差因为无法达到日常的置换,被视为非旅游的工作状态,这恰恰反证了经营者对于旅游置换日常的期待。经营者出差多是出于开拓或维系外地市场的原因。出差过程中身体在旅游过程中体验到的多是工作带来的疲惫。对于出差的自主经营者而言,旅游相当于换了一个工作场地继续工作,仅是作为一种谋生工具而存在。

本文尝试为旅游体验纳入阶层视角,将“人”带回旅游体验研究中,分析“人”的创业历程与群体属性对旅游体验存在的可能影响。对于小型企业经营者而言,旅游的时间分配具有明显的创业周期性。从创业前到创业后,旅游的时间约束性由弱变强,收入约束性由强变弱。在所创企业处于初创期,时间及收入约束性影响大,经营者的旅游时间受到挤压;当所创企业处于稳定期,经营者的旅游时间则更加灵活。这种嵌入在创业周期的旅游时间分配规律与企业经营者的规模小及创始经历有关。在对小型企业经营者设计旅游产品时,需要考虑其企业所在的创造周期,基于其置换日常的旅游体验需求,构建有利于置换生活、情感及置换文化习得场景的要素,提高其旅游体验感。由于仅针对小型企业经营者,本研究对中大型企业经营者的旅游体验特征归纳不够。小型企业经营者与中大型企业经营者的旅游具身体验是否具有差异性?本文并没有展开研究,后续可进一步分析。

[责任编辑:王 健]

猜你喜欢

旅游体验小型企业
成都妈妈农庄游客参与现状与优化对策研究
感知与意向性
智慧旅游背景下陕西省提升旅游体验途径探讨
小型企业迎来内控规范“春天”
《小型企业内部控制规范》开始征求意见
声景设计在旅游活动中的应用
关于旅游现象的一个假说:基于拉格朗日点
地域文化视角下小型企业的产品包装设计研究
小型企业在冷冻冷藏行业中的发展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