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自信:教师队伍建设的群体姿态
2023-07-12汪定用彭夷
汪定用 彭夷
【摘 要】普通初中教师队伍的建设,需要依循校情选择合适的发展主题与发展路径。其核心在于发展教师的理想信念,在精神上促进教师专业意识的觉醒。同时,专业自信的不断培养与强化能够更好地提升教师的发展意识,使其能用科研的眼光来审视当下的教育教学生态,为学生素养的养成奠定基础。
【关键词】教师队伍建设 发展自信 专业成长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3275(2023)04-11-03
教师队伍建设是立校之基,是一所学校得以高质量发展的根本保障,也是发展全体学生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的前提。作为一所百年学校,江苏无锡市堰桥初级中学的教师队伍建设有着良好的精神文化传承,也存在亟待解决的三个发展性问题:一是高度问题,即要提升教师队伍的内生力与创新意识;二是广度问题,即要提高教师梯队结构和团队整体协作的水平,以支撑学校作为百年老校、学校再次转型和办学水平能级提升的发展愿景;三是深度问题,即要增强教师现有理论素养、实践创生能力以满足国家课程创造性、學校文化传承和综合育人改革的现实需求。
培养优秀的教师需要教师成为“大先生”,做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示范,这就要求教师以强烈的职业自信为底基。学校的发展突围要激发人的内在自信心。
一、理念先行—教师队伍建设的思想保障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说明,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是所有教师成长动力的源泉。因此,学校教师队伍建设首先必须确立基本理念,包括发展信念、发展对象、发展内涵及发展标志。堰桥初级中学教师队伍建设的发展信念是:每个教师都要成为好教师,每个教师都应成为好教师。教师队伍发展对象是全体教师。通过整体架构教师发展体系,使得各个层次的教师协同共进;通过创新设计活动,使得各个层次的教师在体验成功中主动发展。堰桥初级中学教师队伍发展的内涵是“以专业信念为基,发展专业能力及专业知识”。教师专业发展的标志是:养成学习、合作、研究的职业生活习惯。以此塑造教师群体的师德自信和师能自信。
二、目标导引—教师队伍建设的预期与方向
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紧紧围绕“发展自信”好教师团队建设,在提升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学科理解力和社会责任感的过程中,在发展学生自信的过程中,增强教师职业自信心和职业崇高感。在师生发展自信的相互交融和相辅相成中,通过课程创新融合,努力培育学校自信的育人文化。具体目标包括:
培养团队“发展自信”的育人理念。团队教师需要有放眼国家和世界的视野和格局;有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善于与人合作,拥有坚毅的品质,勇于承担责任。
培养德能双馨的教育人才。唤醒教师共同发展的愿景,形成学习共同体,提升学科项目和跨学科学习设计与实践能力,实现学科育人的转型升级。
探索教师团队发展的文化基因。打造具有发展自信特质的教师团队,形成“价值引领—创新实践—全面培养”的团队教学主张,形成“发展自信”的团队文化。
创新协同发展新范式。开展结对帮扶,促进东西部交流发展,引领地区教师教育发展形成区域教师发展新范式。
三、项目引领—触发教师发展的内在动力
围绕“发展自信”好教师团队这一主题,针对问题、目标及任务,学校重点建设三个项目培养教师专业自信及师德自信:“发展自信”教师精神成长项目、“发展自信”学科典型学习项目和“发展自信”跨学科综合学习项目。
(一)坚守理想信念:精神成长项目的落地
依托于学校党建项目,开展“四史”教育,学习并传承革命先辈的精神,讲述精神成长的点滴收获,培养“经典讲述人”和有强烈专业发展意愿的教师团体,定期进行“我为良师·雨人讲堂”活动分享教育体验。
依托于学校的优良校史传承,秉承学校创始人的办学初衷,基于校史博物馆开设校史课程,发展教师教育理想。
(二)培养专业自信:学科典型学习项目的设计与实施
教师队伍建设首先应当基于学科,进行学科典型学习项目的设计,其目标在于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创新能力。教师在提炼本学科核心素养的基础上,设计蕴含学科特色的典型学习项目,引导学生在合作学习的基础上探究问题实质,增强对学科本质的理解;在自主性学习项目的实施和对话性评价中,激发学生主体意识,活化学生思维,发展学生学业自信心和成就感。同时,教师在设计和实施学科典型学习项目中,要深化对学科本质和学科育人的理解,提升教育创新设计和实践能力,提升专业自信,为教师的专业成长赋能。
(三)聚焦综合教学能力:跨学科综合学习项目的设计与实施
学校的空间科学人才孕育综合课程指向社会责任、创新实践,培养有梦想、有格局的学生,发展教师课程创新实践能力,提升教师育人格局。空间科学人才孕育综合课程是江苏省空间科学课程基地项目,项目内容建设注重体现创新人才的基础培养,注重不同学科的交叉整合和校史文化传承,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理想信念。建设内容包括:深空悟读—望向深空的人类足迹;场域建设—望向深空的空间实验中心;课程设置—望向深空的空间课程群;活动评价—望向深空的星际导航;育人创新—望向深空的前瞻范式。
课程设计包括三部分内容:一是根据国家课程标准,以国家义务教育学科课程为基础,另设相对应的学科拓展课程和学科实践课程,例如历史学科的国家课程学习、历史拓展课程的航天航空史学习、学科实践课程的参观历史博物馆,这三项形成空间科学学科基础课程。二是项目化学习课程,在学科基础课程的基础上,将关于空间科学的项目以探究活动的形式呈现,利用学校已有的专用教室、空间工程实验中心等实践场所。通过具体的情景展示—提出问题—设计活动—动手实践—综合评估等过程,有针对性地逐步实施空间科学的四个探究项目,让学生从活动中学习、理解和应用科学知识,从而达到提升学生科学素养、增强其社会责任感的目标。三是以“未来的家园—火星”活动为主题,依托空间工程实验中心的数学、化学、生物、应用物理(力、光、电磁学、通信)、大数据和卫星应用等场景布置,创设一个具有开放性的、趣味性的、探究式的科学情境,围绕主题,利用学生自主探究的成果,使学生能更好地认识火星。
从内容上看,学科典型学习项目和跨学科综合学习项目能够提升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学科理解能力和社会责任感,以发展学生的自信,同时促进教师学科专业素养的提升。从实施和评价方式上看,在项目实施上突出探究性、创新性、自主性和开放性特点,在项目评价上采用对话性项目评价、路演式项目评价等这些都是表现和发展学生自信的有效方式,也是教师创新性教学的生动体现,有利于发展教师的专业自信。教师精神成长项目指向教师的教育信念,有信念的教师同时也是有自信的。
四、融于日常—教师队伍建设的校本行动
学校正逐步打造具有“发展自信”特质的教师团队,形成“价值引领—创新实践—全面培养”的教师教学主张,形成“发展自信”的学校教师文化。实践过程中将教师队伍建设融入教师的日常教学活动,在不增加教师负担的同时,增强其专业能力的厚度。具体而言包括以下六个方面。
(一)在常规实践中成长
备课是教学的根本出发点,也是教师专业生活的日常。因此,学校课堂教学改革继续立足于课堂四要素备课。指向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设计、引发深度思考的教學问题设计、促进主动参与的教学活动设计和基于证据的教学评价设计是课堂四要素,把大概念统整和教学评一体化作为课堂四要素备课的核心理念,课堂四要素要求和课程标准核心理念要具体体现在单元主题分析、课时教学备课和教学任务单设计上。各学科组利用教师培训、暑期夏令营等活动,研读课程标准,研讨基于本学科的单元分析、教学设计和任务单。以相关成果为样本在各教研组内进行推广,形成具有学校特色的“四要素”备课样态。
班集体建设是学校教育的主阵地,因此学校推进“三好”班集体建设,做到每班都有个性化的班集体建设方案,每个年级都有相应的行动方案,学生工作处有学校整体的大德育体系建设方案。通过特色平台展示好的方案和做法,辐射和推广优秀经验,形成范例。
教师在常规实践中,接触、领悟、实践最新的教育教学理论,为专业成长夯实基础。
(二)在教育改革节点中成长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和教育部印发《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22年版)》,是2022年的两个重要的教育改革事件。在关键节点上,学校的基本举措是:开展创新性的课程标准研读的校本化行动,即做好课程标准的深入学习和深入实践,比读新旧课程标准,解读案例,在行动与反思中悟读。发动各学科教师在暑期学科组长领读的基础上,通过自己研读,人人绘制学科核心素养向教材内容落地的图谱,其内容包括学科核心素养内涵及具体细分、相应的学业质量要求和对应的知识内容,通过这张图谱的绘制和组内交流,形成学科组图谱。完成图谱后,各教研组继续做好相关课例研讨活动,为核心素养的落地提供案例支撑。
通过在教育改革的节点上及时悟读最新的理论和课程改革前沿,使全体教师迅速把握课程标准的内涵,使新理念迅速转化为课堂实践。
(三)在关键事件中成长
教师的专业成长应与学校的工作紧密结合,使教师在完成学校工作的同时收获专业成长。
例如在学校青年教师评优课活动中,学校所有教龄在八年内的青年教师开设公开课,上传课堂四要素的相关材料,各教研组组长及骨干教师参与到备课、评课及议课的各个环节之中,青年教师在磨课中成长,骨干教师在交流中成长。在青海海东市乐都区教师培训班上,各教研组组长介绍本学科课程改革成果,在展现专业自信的同时,更好地把握学科本质。各德育骨干介绍学校及班级管理经验时,更好地梳理了学校德育课程的基本脉络,青年教师在介绍个人成长经历时,更好地展现了自我,认识了自己的专业发展目标、发展现状及发展路径。
(四)在集体攻关中成长
学校举办暑期骨干教师夏令营活动,通过集体研修、专家引领等方式,将学校内涵建设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困惑或者下一步的走向进行梳理与调整。每次夏令营,各项目组需要在规定时间内将本项目的申报书、推进行事历、实践案例样稿等悉数完成,专家指导后,再次进行修订。每次活动,形成暑期夏令营成果汇编,在随后的暑期骨干教师培训和全校教师培训活动中,进行解释与推进。在此过程中,一大批优秀的青年教师、骨干教师从中获益,得到专业磨砺,专业信念与专业自信得到加强。
(五)在项目建设中成长
学校整合德育、教学、教师发展、校本课程等已有内涵建设项目,形成“7+1”内涵建设项目群,多项省级或市级基金项目启动研究或顺利结题。
内涵建设项目群的核心成员基本覆盖了学校绝大部分的骨干教师与青年教师。团队成员全程参与项目申报、文本打磨、专家指导、项目实践、项目评估等各个环节,感受申报成功的喜悦,体悟项目开展的内在逻辑,加深对项目建设的理解。通过参与到项目建设中,教师的专业自信得到显著增强,学校在区域内的内涵建设品牌及影响力得到显著提升。
(六)在工作室指导下成长
学校充分利用江苏省名校长工作室和无锡市化学名师工作室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推荐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等6个学科12名组长或青年骨干教师成为无锡市名师工作室成员,成立市名师工作室成员之家,这个成员之家既是名师工作室来学校开展活动的场所,也是学校工作室成员交流研讨的大本营。定期进行参与活动的经历分享,并在教研组内进行课例或者理论的分享,使学校教师养成合作研究学习的职业生活习惯,以此推动学校教师发展、学科发展和课堂教学改革,带动四有好教师团队、青年教师发展共同体、校际发展联盟,与名师名家一起,构建四位一体的教师培养体系。
学校的实践表明,“发展自信”是破解普通学校教师发展的精神密码。“发展自信”的理念创新,是支持当前教育诉求的根本性方法。团队建设的实践创新,是转变教师发展方式的有效手段。依托典型学科学习项目及跨学科综合学习项目的建设,让教师在合作中学习,不断地实践、反思与学习,转变教师的发展方式,使其在实践中有感悟,真正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汪定用 / 江苏无锡市堰桥初级中学,正高级教师,校长,从事中学化学教学;彭夷 / 江苏无锡市堰桥初级中学,高级教师,从事中学物理教学(无锡 214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