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视点

2023-07-12田川,晓骁

家长 2023年13期
关键词:情绪生命家长

1家长要扮演好调控、疏导孩子情绪的角色

大部分孩子进入高中后因所学知识增多、知识难度加深、学习跨度变大而感到学习吃力,成绩下滑,产生心理压力。心理素质相对较弱的学生会产生情绪波动,如果学习状态调整不及时、不得法,加之家长或老师的高期待带来外部压力,孩子很容易消极、迷茫。孩子沉迷于小说,就是害怕学习、恐惧学习、逃避学习的一种表现,借看小说来缓解自己的焦虑情绪。家长一定要时刻关注孩子的情绪变化,扮演好调控者、疏导者的角色。要做到:第一,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传递积极的情感。第二,家长要学会提高自我情绪的控制能力。第三,减少无效信息的表达。所谓无效信息,就是这些话说了不仅起不到积极作用,而且有可能适得其反。比如:“马上高考了,你要抓紧啊!”“你看人家谁谁谁,学习多刻苦!”“你看你,又在看小说!”第四,协助孩子制定合理的学习规划。

(摘自《中国妇女报》)

点评:孩子上到初二、高二,距离中高考还有好长时间呢,一些家长常常表现得比孩子还紧张:电视不看了,娱乐活动停了,亲友聚会没了,过年过节简化了,孩子的家务活儿也免了……一派考前的紧张氛围。殊不知,如此做法很有可能加剧孩子的紧张心理,不利于孩子舒缓压力,从容应考。记住专家的提醒,家长应先平和心态,不在孩子面前释放负面情绪,抽时间与孩子闲聊谈心,多给孩子鼓励、信心和陪伴。

2在孩子心中种下爱护自然的种子

不久前,几则关于“熊孩子”面对动物行为失当的新闻报道集中出现。前有江苏无锡一男童在动物园追打孔雀,后有云南昆明一对父母带着孩子试图强行将海鸥塞入瓶中带走。书本、电视、互联网等渠道,成为大部分孩子认识自然世界的最主要通路。我们通过媒体的传播,认识孔雀、海鸥的样貌和习性,却无法隔着屏幕对这些可爱的生物产生更多的共情,以至于在现实生活中遇到它们的时候,误以为它们也和虚拟世界中的数字形象一样,可以肆意触摸、踩踏甚至蹂躏。为了在孩子心中种下爱护自然的种子,必须更重视教育,尤其是家庭教育的作用。在“万物皆有屏”的当下,如何注重对“人”的教育,引导孩子们回归真实生活,向善向美,这是现代生活与当代教育的重要课题。

(摘自《人民日报》)

点评:进入了数字时代的我们,仍然生活在养育了我们祖祖辈辈的大自然中。人类在不断地进步,愈发认识到保持生物多样性的重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作为成年人的家长理应教导孩子认识自然、爱护自然,不能让触屏替代亲近自然,不能让虚拟世界替代真实生活,更不能让愚昧无知挤占了文明友善。

3家长如何在生命教育中有所为

不久前,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对于家庭开展生命教育,78.0%的受访者指出家长应懂得孩子是独立个体,应给予尊重,平等沟通。71.3%的受访者认为家长要从日常生活中教导孩子珍惜生命和重视健康。山东初中教师李姗指出,当孩子遇到问题或挫折时,家长及时正确的引导非常重要。“拿我家孩子举例。儿子去年中考,我和孩子爸爸会营造轻松的家庭氛围,节假日带孩子出门散心。在一次重要的模拟考试中,他的成绩非常不理想,受到很大打击。我们就与孩子一起分析问题,站在他的角度上给他信心和鼓励,孩子的情绪稳定很多。”80后全职妈妈吴薇,经常带两个孩子参加公益活动、做志愿者,在这个过程中让孩子了解生命的可贵。“有次孩子在做交通志愿者时,遇到了酒驾司机及交通事故场面。他回家后就跟我说,‘生命很宝贵,不管怎样我都要珍爱生命’。”

(摘自《中国青年报》)

点评:我们欣喜能有这么多家长知道在孩子成长过程中,适时地与孩子进行思想情感交流,懂得在平时教导孩子重视健康、珍惜生命。然而,让我们不能放松警觉的是,还有那百分之二十多的家长尚未明确意识到上述行为的重要!近年来,不时有媒体报道曾经是老师和家长眼中的好学生乖孩子,只是因为一次考试受挫,或与父母吵架、或与好友发生矛盾,就情绪失控,做出匪夷所思的举动。健康、生命是唯一的,平日里家长朋友的言行举止要为孩子示范,还应多与孩子交流沟通,注意孩子的情绪变化,在孩子最需要支持帮助的时候,父母应是最强大的心灵后盾!

4一所中学的老师开始弹性上下班

在确保正常教学活动的前提下,杭州四季青中学的老师们被允许每周用两个晚自修的时间换“迟到早退”的“双减假”,一个月拥有半天“亲情假”,工作日有应急的“零星假”。“双减”政策实施后,该校试行“教师弹性上下班工作制”。2 月的一天,作为班主任的林伟在向校办申请“双减假”通过后,提早向任课老师交接了管理工作,下午3 点40分,他便可以下班了,赶回家为客人烧一顿好菜。女儿已是大学生,他仍在为初中时无法给予她足够的关心而遗憾,在家庭分工中,也是妻子承担了更多家务,担起了照顾老人的重担。像林伟一样,老师们想要照顾父母、陪伴孩子,只能挪到周末以及寒暑假。然而,假期里也会有许多科研任务、教研活动、教师培训。家长也会在这些时候,随时联系。

(摘自《新京报》)

点评:以往我们谈论的主角多是家长、孩子,忽略了也有一家老小的老师,他们也是儿女,也是家长。我们平日里看到的老师先于学生到校,学生放学都走了,教师还要与邀约的家长谈话;下班回家了还要备课;假期里仍需“充电”提升业务能力。家长的期待、教学质量提高、学生全方位发展都与老师密切相关,这无形的压力在肩,岂容一时松懈!理解老师吧,他们也应享有儿女情长的生活,因为他们有年迈的父母,也有尚需呵护的孩子。

猜你喜欢

情绪生命家长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我心中的好家长
小情绪
小情绪
小情绪
家长请吃药Ⅱ
这是用生命在玩自拍啊
可遇不可求的“生命三角”
近8成家长不认同只要学习好就行 健康最重重
情绪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