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图时代阅读家校如何配合
2023-09-14蔺艳
□蔺艳
读图时代,人们的注意力容易被图片吸引,从而忽略文字等其他内容,读图时代是科学技术发展和信息技术应用普及的必然结果。它一方面使学生能更迅速更直观地接收信息,从而提升了信息传递速度;另一方面对学生的专注度造成危害。随着“阅读图像”代替“阅读文字”,孩子的注意力被图片夺去,文字沦为可读可不读的“注脚”,长期以往必然造成阅读水平的下降。
读图时代对语文阅读教学的影响
小学生普遍缺乏学习自制力且向往新奇、有趣的内容,因此很容易受到读图时代的消极影响。首先,相比于文字,图片更加单纯直观,再加上图片色彩丰富、形象鲜明,学生很有可能在阅读过程中习惯性地用“读图”代替“读文”,从而缺乏必要的感性认识积累,导致文字表达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逐渐减弱。其次,图片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吸引力,小学生非常容易受此吸引,从而为读图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导致文字阅读时间被压缩,阅读训练时长达不到标准,不利于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最后,商家为了提高图书销量会增加配图数量,提升配图的视觉冲击力,将图文并茂的文章转化为“以图为主、以文字为辅”的连环画,小学生阅读时很难有耐心体会中华文字的奥妙,不利于文学素养的提升。
引导学生精读课文
课文阅读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主要内容,语文教师在开展课文阅读教学时,要引导学生逐字逐句精读课文。课上组织学生齐声朗读课文,以此实现逐字精读,但是齐声朗读可能会存在“滥竽充数”的情况,所以,语文教师要走到学生中间,不断巡视,确保每个学生都能认真朗读课文。除了组织学生齐声朗读课文外,还可以采用抽读的方式,即教师要求学生每人读一句或一段,点到的学生接续上一个学生读的内容继续朗读,这不仅能有效调动课堂气氛,而且能避免学生走神、开小差。
在家中,家长可以多让孩子练习逐字逐句精读课文,也可以开展亲子共读,尤其是针对低年级学生,孩子读一句,家长读一句,家长深度参与其中,必然会提升孩子的阅读兴趣。例如:在读《村晚》这首诗时,家长可以为孩子呈现与古诗描述景象类似的风景图片,从而让孩子体会该诗文字使用的精妙之处,如“山衔落日浸寒漪”这一句,可以为孩子呈现图片,帮助孩子感受诗人如何利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一幅落日远景图,并要孩子活学活用,利用拟人手法提升作文的趣味性和可读性。
在教学中笔者发现,很多家长会提前给孩子搜索一些有意思的视频作为预习课程的资料,让孩子观看,在此提醒家长在这个过程中应注意不要让太多的图片、动画分散孩子的注意力。
课堂上,教师传授学生阅读精加工策略并指导学生开展课文精读。例如:要求学生在课文每一自然段之间标注序号,将课文中的生字词用划横线的方式标注出来,将自己认为写得好的句子或用得贴切的词语用画圈的方式标注出来,并在标注附近做注释,在每个自然段后面总结该自然段的主要内容等。在开展《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的教学时,笔者会先带学生朗读一遍,标注生字读音,然后要求学生一起朗读或抽学生朗读,帮助学生形成对本诗的初始印象,最后为学生详细分析古诗内容。讲解第一句“梅子金黄杏子肥”时,要求学生将“金黄”这个词圈出,并补充“草绿”“天蓝”“丹红”等类似描述颜色的词汇;要求学生将“肥”这一词圈出,体会“肥”字的妙用,并要求学生以此句为模板自由造句,如“小枣通红李子小”“柳叶翠绿桑葚肥”等。课后家长在帮助孩子复习时,可重点参照教师课上让孩子做的笔记内容,看一看孩子记得全不全,偶尔抽查一下,考查孩子的听课效果。
为学生提供纯享阅读机会
读图时代为学生带来了过量的视觉刺激,语文教师可以利用学校图书室或教室为学生提供纯享阅读机会,帮助学生屏蔽图片刺激,全心投入阅读。首先,细心挑选用于阅读的书籍或材料,保证书籍、阅读材料内容能引起学生阅读兴趣并与学生的阅读能力相匹配。另外,小学不同学段的学生、同一班级的不同学生阅读能力参差不齐,教师应该提前调查学生的阅读能力,为学生提供合适的阅读内容。同时,要保证书籍、阅读材料中图片数量适当或比较少,控制图片对学生的吸引力,要求学生将时间和精力放在阅读文字上。在这一点上,建议家长可以随时和教师沟通交流孩子的阅读水平,可适当听从教师建议选取适合孩子的阅读作品。
在孩子阅读期间,不管是教师还是家长,都要尽量不干涉孩子的阅读行为。如果孩子在阅读过程中有不会读的字词或不理解的句子,家长可以为孩子解答,也可以建议孩子自己查阅字典,自己解决难题。家长还可以利用任务驱动法,提升学生的阅读动力。在学校,教师提前告知学生将会在下课前随机抽取学生,请他组织语言,向其他同学分享自己的阅读书目和阅读感悟,要求学生在阅读结束后写读后感并上交,教师评选出读后感写得好的学生给予表扬鼓励。在此过程中,家长可以辅助孩子完成此项内容。
为学生推荐合适的课外读物
课后阅读是小学语文校内阅读教学过程的延伸,对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和阅读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且课后阅读主要由家长和学生主导,灵活性较强,但家长因为缺乏教育学知识,可能“好心办坏事”,所以教师要承担为学生家长推荐合适书目的责任,为学生推荐合适的课外读物。
首先,与家长沟通,为家长解释读图时代给阅读教学带来的消极影响,希望家长重视孩子“重图轻文”这一现象。在挑选课外读物时,尽量选择插图少的书籍,家长在挑选图书时还要观察图书插图与文字内容是否相关,优先选择“图文匹配”且插图数量适中的书籍。其次,开展个性化的课外读物推荐,即根据学生的阅读喜好为其推荐课外读物,以此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帮助学生养成阅读习惯。例如:可以以体裁为分类依据,将课外读物种类分为诗歌(古诗、现代诗等)、散文(写景散文、抒情散文等)、小说(寓言故事、科幻小说等),利用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学生的阅读偏好,针对爱读古诗的学生,可以为其推荐《唐诗三百首》等;针对爱读散文的学生,可以为其推荐《冰心散文集》等;针对爱看小说的学生,可以为其推荐《海底两万里》《格林童话》等。
建议家长为孩子打造安静的阅读环境,一方面,家长应在孩子阅读时关闭电视机或手机静音,避免孩子因声音分散注意力;另一方面,家长要以身作则,与孩子一起阅读,这不仅有利于增进亲子关系,而且能及时为孩子答疑解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