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乡村视角下徽派建筑马头墙装饰艺术研究
2023-07-12耿艺
摘 要:徽州文化符号马头墙是徽州人在历史、地理、经济和文化等方面影响下不断创造的结果。由于明清时期徽商的兴盛,马头墙随之向全国各地传播,并被赋予了装饰、祈福、佑护平安等多种功能。以美丽乡村建设为切入点,从外观造型、色彩纹样及象征意义等方面对徽派建筑元素马头墙展开研究,深入剖析徽派建筑元素马头墙的视觉特色与文化内涵,以期推进马头墙在安徽美丽乡村建设中的应用创新,促进安徽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
关键词:徽州文化;马头墙;美丽乡村建设
随着农村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近年来,安徽省积极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努力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形成“徽风皖韵”的美丽乡村。安徽省蚌埠市怀远县刘集村,自启动美丽乡村建设以来,极大改善了村庄人居环境,村民的幸福感指数也同步提升。街道、集镇区公路两侧建筑统一粉刷成黑顶白色马头墙外立面,并挖掘传统文化资源,将徽州的文化元素融入集镇、街道、村庄的面貌改造中。然而,有人指出,美丽乡村建设与乡村旅游开发中刮起了马头墙、仿古街之风,出现了千村一面的同质化问题。徽派文化重视自然与人文融为一体的理念,在美丽乡村建设中融入徽州的文化元素,首先应充分认识徽派文化的精髓以及本乡风土人情,构建出恰当的地域文化视觉表象,因此将马头墙元素发扬光大不能完全沿用传统方法。
一、马头墙装饰艺术概述
(一)马头墙装饰艺术的起源
马头墙一般指两幢相邻房子之间的防火墙,因形状与仰首的马头相似而得名。安徽南部多聚族而居的村落,相对较高的民居密度导致火灾频发。而在建筑的山墙顶部建造高于屋顶的砖墙,使火苗难以越过砖墙而殃及周边房屋,就能起到隔离火源的作用。由此,马头墙就成为徽派民居的一种特殊风格。随着徽商在全国的活动并修建了大量带有马头墙装饰的建筑,马头墙逐渐成为代表徽派文化的独特视觉符号。马头墙装饰能够一定程度上反映屋主人在物质层面和精神层面的需要,也可表现出其经济水平、受教育程度和个人喜好等。如果屋主人喜爱自然,想要借山水抒发个人志向,往往会以山川树木等图案为马头墙的装饰;或者装饰一些如意纹、祥云纹、神兽纹等图案,以祈求保佑家人平安、子孙昌顺、宗族繁荣。马头墙在长期的发展演进下,根据各地不同的传统、审美和地理条件等因素演化出更多的形式与构造。
(二)徽派建筑马头墙装饰的造型特征
马头墙造型与组合稳重有序,动静结合,极具装饰美感。因马头墙造型形似“马头”,远看能够让人们在视觉上产生一种“万马奔腾”的动态感受,给宁静古朴的村落带来一种微妙的动感,也蕴含着徽州人盼望宗族兴旺发达的朴素愿望。
马头墙造型种类丰富多样,整体而言以鹊尾式、印斗式、坐吻式、朝笏式几种样式为主。鹊尾式是以一种类似喜鹊尾巴的砖为座头。喜鹊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常常作为“报喜鸟”,象征着福气与好运,自古以来是深受人们喜爱的一种动物。建筑上装饰鹊尾式马头墙有“抬头见喜”和“喜上眉梢”的吉祥寓意。印斗式是以一种田字纹方砖为座头,有“坐斗”与“挑斗”两种做法。印斗式马头墙代表着屋主人对读书的进取之心,含有勉励的寓意,多出现在文人儒士的住所。坐吻式则是将一种窑制的神兽安在座头上,常见的神兽种类有哺鸡、鳌鱼、天狗等,这些神兽同样象征吉祥,如鳌鱼象征着节节高升、金榜题名。除此以外,还有朝笏式或金印式,代表屋主人对仕途的理想追求。
马头墙的外轮廓呈阶梯状,随着屋顶坡度层层跌落,在分类上有一阶、二阶、三阶、四阶、五阶之分,或者说一叠、二叠、三叠、四叠、五叠之分。叠数达到五叠时便是俗称的“五岳重天”或“五岳朝天”。五叠式能够充分体现房屋主人显赫的身份地位。马头墙的结构强调以墙面中点为中心对称,两侧对齐,基本结构可简化为“一”字的形态,叠数越多,“一”字也越多。马头墙通过起伏、密度、虚实、间距的有序变化,营造出一种富有节奏与韵律的景观画卷。其在强调整体形式统一的同时,也在统一性中寻求变化和多样,符合变化与统一、韵律和节奏的形式美法则。这种形式给人一种平静和秩序的感觉,也反映出徽州人重视儒家文化,讲究和谐平衡的哲学之道。
(三)徽派建筑马头墙装饰的色彩纹样及象征意义
马头墙黑白相间的色彩形成鲜明的对比,体现着道家思想中的阴阳哲学,寓意阴阳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相互为用、相互吸引地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道家认为,阴阳是自然界事物运动变化的基本规律和普遍法则。马头墙色彩的设计与运用蕴含着这一古老的哲学思想。
马头墙色彩搭配也体现了中国的阴阳五行之说。五行说认为,“金、木、水、火、土”等五种物质相生相克,是构成宇宙万物的基础。五行元素中的水元素集中体现在马头墙黑色的砖石瓦片与座头上,而五行中的金元素体现在马头墙白色的墙面上。由于徽派古民居多为木材结构,在中国的五行相克说法中,水能克火,金能生水,所以选用黑色与白色有避免房屋失火的吉祥寓意。马头墙具有象征意义的色彩搭配在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审美意趣的同时,也体现了古徽州先民们对传统哲学文化不断探索的精神。
马头墙纹样构造简洁,线条流畅,其中梅兰竹菊和黄山风景为常见题材,旁多配以祥云纹和回形纹等,体现屋主人的审美意趣。“小桥流水桃源家,粉墙黛瓦马头墙”是对马头墙装饰艺术的生动阐述。
二、马头墙装饰艺术在美丽乡村建设中的运用现状
徽派建筑元素马头墙充分体现了实用与美观的高度融合,它不但可以起到防火、防风、遮阳、分隔空间等作用,并且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满足了人们对于传统文化的向往和追求,是古人文明与智慧的结晶,也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遺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实用的角度看,马头墙有着一定程度的防火防风防盗的性能;从视觉的角度看,马头墙错落有致的多叠造型以及构造简洁、线条流畅、黑白对比强烈的图案纹样符合平面设计中形式美的构成法则,使得马头墙可以作为徽派建筑的装饰符号脱离建筑本身而独立存在,广泛应用在家具、海报、室内设计之中。马头墙是徽州文化最典型的表现形式之一,代表着徽州人民在历史上辉煌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成就。虽然马头墙多次作为代表安徽省对外形象的识别符号且广受认可,但如果安徽全省农村都是统一的马头墙装饰样式,不论是外省游客还是本省游客,在看到第一个乡村时可能会有震撼的感受,看到高度相像的第二个时观感会显著降低,出现审美疲劳。样式统一的马头墙缺乏历史内涵和文化底蕴,失去了归属感和认同感,直接影响游客在游览时的体验感,也经不起历史的考证。
独特性是美丽乡村建设最为重要的元素之一,即便马头墙是徽派民居最显著的特色之一,但具体到每一个特定的区域和住户还是有相应的特点。这些差异性就是突出美丽乡村地域性的重点,要給予充分的开发和利用。然而,在发展过程中,一部分农村的改造出现了大面积的同质化问题。通过调查分析发现,同质化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造型同质化和纹样同质化。
一是造型同质化。大多数房屋都参照徽派民居“白墙黑瓦”的风格进行建设或装修,街头马头墙造型高度同质化,设计手法和搭配形式大致相同,缺乏文化内涵,破坏了自身独特的风格,也丢失了马头墙节奏与韵律的美感。还有一些新建民居出现了结构混搭现象,如传统形式的马头墙与农村平顶房的结合,或乡村内多种装饰形式的组合。除此以外,改建后的马头墙叠数也高度统一,三叠式出现频率较高。而马头墙叠数往往取决于民居的大小和屋主人身份,建造时需根据实际情况需要,避免过高或过低。因此,全村过度统一不是一个合适的改造方式。
二是纹样同质化。目前,农村住宅改造中装饰纹样设计同质化问题严重,图案古旧,缺乏文化内涵和创新意识,对传统图案存在“拿来主义”的问题。纹样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产生根植于我国的历史发展和风俗习惯,具有深刻的文化底蕴。安徽一些村落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对中国传统纹样的应用,往往注重片面的视觉效果而忽略对其背后文化寓意的表达。
通过对安徽省蚌埠市怀远县刘集村区域的乡村调研,主要原因包括:第一,缺乏对当地特色的挖掘,对当地民间文化缺乏信心,反映了村庄建设者对当地村庄的优势和文化基础认识不清,缺乏探索。第二,过分追求短期效果,忽略了乡村发展的长远规划和传统文化的保存。这种做法可能会破坏区域原有的面貌和特色,丧失可持续发展的动力,也会对本地优秀乡村文化的传承产生一定影响。第三,设计缺乏形式美,马头墙装饰不是简单叠加,而应该注重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关系,有机融入周边的环境中,使观看者不论从哪个角度都能体会到马头墙的形态美。
三、马头墙装饰艺术在美丽乡村建设中的应用探索
(一)应用原则
要想在美丽乡村建设中继承和发扬传统的马头墙元素,不能简单地复制粘贴,而是需要运用现代的设计表现手法对这种传统装饰元素进行创新,达到融合传统与现代的效果,使传统元素在现代环境中更具活力和生命力。同时应遵循一定的设计原则,如适形原则、适度原则、合情原则。
马头墙在安徽美丽乡村建设中的应用应遵循适形原则。适形原则顾名思义就是外形的合适,指装饰内容、图案、设计手法等方面必须适合被装饰对象。因地制宜,相体裁衣。
马头墙在安徽美丽乡村建设中的应用应遵循适度原则。当传统的纹样内涵同现代的思想文化与生活方式产生分歧时,原本具有特定内涵的传统装饰元素变成了纯粹的装饰图案,成为人们强调民族和传统的一种表现方式。过度使用马头墙元素,对马头墙元素进行堆砌,容易引发审美疲劳。设计师应合理恰当地运用传统艺术元素,以强化整个空间的秩序感和完整性。
马头墙在安徽美丽乡村建设中的应用应遵循合情原则。对环境的营造应汇聚本民族的文化理念和精神实质,注重以人为本、为人服务的设计理念。如传统形式的马头墙与农村平顶房的结合,元素的混搭显得整体不伦不类。因此提取的传统艺术符号应根据不同的空间属性进行选择,并选择具有适当文化属性的传统艺术符号进行装饰,从而达到中国传统艺术元素与空间属性的完美统一。
(二)应用建议
马头墙不仅蕴含着数代徽州人的情感,也承载着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为了给美丽农村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让徽派文化得以发扬光大,通过分析,笔者认为马头墙装饰艺术在安徽美丽乡村建设中的应用应从地域特色、视觉特色、文化价值等方面入手。
一是地域环境。地域特色是指不同地域因自然、人文、社会等因素的差异而形成的特征。徽派建筑是中国古建筑中一种具有独特风格的类型,马头墙的整体装饰与布局都应充分考虑与周边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建设宜居宜游的美丽乡村,首先要因地制宜地挖掘地域特色与文化底蕴,呈现出徽风皖韵新农村的典雅端庄与古典朴素。
二是视觉特色。马头墙的独特性在于其独特的美感,既体现在外形特征上,也体现在装饰的应用上。从整体来看,它以典雅朴素的风格,使整个建筑群呈现出一种风格统一的感觉。近年来,黑白灰是现代简约设计的主流风格,马头墙的颜色虽然精简,但整体视觉上并不单调,是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有机结合的典型范例。马头墙形制种类众多,并随着时代的变迁,演变出了各种风格的样式,如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常被采纳的坐吻式,虽然这一形制具有吉祥祝福的含义,但在应用时需要注意整体和局部之间的关系,不能为了强行融入马头墙元素而忽视整体性。建设宜居宜游的美丽乡村,可以通过丰富的设计手法将单调的色彩进行夸张碰撞,为整体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这样不仅能使整个建筑风格更有特色,也能够与周边环境深度融合。
三是文化价值。吉祥观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各个层面反映了我国的文化观念、意识形态和历史发展。例如:马头墙从房屋两面不断向上延伸的形态,体现了一种向上的积极态度,表达了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马头墙座头上较为常见的万字纹样寓意着吉祥万福、消灾驱害,海浪纹样则寓意海纳百川。设计马头墙时需要考虑到人的感性需求,使其不仅是一种装饰,更能够表达出象征意义,与设计语境相互呼应,从而达到更好的设计效果。
四、结语
马头墙作为中国的传统艺术元素,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深厚的群众基础以及丰富的文化内涵。设计师需要着眼于当地特色、民俗文化和资源优势等因素,尊重人文环境,勇于开拓创新,深入挖掘当地优势和特色,既要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又要满足实用性的要求,让徽州文化得到更好的发展和传承。这样可以给美丽乡村建设带来新的活力,也可以使徽州文化在现代社会得到更好的发展和推广。
参考文献:
[1]吴艾怡.探究徽派建筑元素“马头墙”的风格特征[J].美与时代(城市版),2018(6):32-33.
[2]庄德红,仲雪涵.浅析徽州马头墙中的设计符号学[J].工业设计,2022(4):122-124.
[3]陈晓亮.徽州马头墙的艺术造型及美学意义[J].艺术科技,2018(3):149-150.
[4]王淑文.马头墙在室内设计语境中的应用与研究[J].居舍,2021(17):27-28.
作者简介:
耿艺,兰州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艺术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