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医妇科经典专著中中药治疗先兆流产用药规律的数据挖掘

2023-07-12方昉徐晓栋廖慧慧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3年7期
关键词:傅青主安胎专著

方昉, 徐晓栋, 廖慧慧

(1.杭州市富阳区中医院,浙江杭州 311400;2.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广东广州 510120)

先兆流产是指妇女妊娠28 周前,出现少量阴道流血,伴有阵发性下腹痛和(或)腰痛的一种疾病;妇科检查示宫口未开,胎膜完整,无妊娠物排出,子宫大小和孕周相符[1]。先兆流产为妊娠早期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之一。根据先兆流产临床表现,中医学将其归属于“胎漏”“胎动不安”“妊娠下血”等范畴。随着我国二胎政策的全面实施,大龄妇女生育过程中面临着罹患妊娠病的风险。近年来,先兆流产的发病率更是不断上升,高达20%[2]。先兆流产若未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常发展为死胎、堕胎、小产等。先兆流产既可影响胎儿生长发育,也可对孕妇的身心健康造成危害。西医治疗先兆流产通常采用激素疗法,通过补充孕激素以支持黄体功能,定期监测妊娠期的雌孕激素水平及行子宫附件B超检查,必要时完善病因检查,对症处理。西医治疗方法及可用药物较为固定单一。中医药治疗先兆流产以辨证论治为基础,在整体观的指导下,通过纠正孕妇自身机体的偏颇以安胎。中医药治疗先兆流产不仅临床疗效确切,且毒副作用较少,具有较显著的特色。

本研究通过查阅唐宋及明清时期较具代表性的5本中医妇科经典专著,筛选出涉及治疗先兆流产的古方共110 首,并通过对这110首古方建立数据库,采用现代统计学方法,对纳入方剂的组成药物进行挖掘分析,探讨古代医家治疗先兆流产的用药规律,以期为当代中医临床防治先兆流产提供参考。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文献资料来源唐宋及明清时期,中医妇科学大力发展,中医妇科专著不断问世,部分专著作为中医妇科理论及诊疗实践传承的载体流传至今,被尊为经典。本研究将唐代至清代最具代表性且载有治疗先兆流产相关内容的5本妇科专著作为资料来源,这5本妇科专著为唐代昝殷的《经效产宝》、宋代陈自明的《妇人大全良方》、明代武之望的《济阴纲目》、清代傅青主的《傅青主女科》以及相传由清代竹林寺僧所著的《竹林寺女科》。

1.2 方药的筛选纳入《傅青主女科》《妇人大全良方》《济阴纲目》《经效产宝》《竹林寺女科》这5 本妇科专著中治疗“妊娠腹痛”“妊娠腰酸”“胞漏下血”等与先兆流产相关的内服方剂,且其方药组成、功用及主治明确。排除以下方药:方药组成完全相同、重复出现的方剂;《中药学》及《中药大辞典》均不收录的药物不纳入分析。

1.3 方药数据的规范对纳入方剂中的药物名称根据《中药学》[3]《中药大辞典》[4]进行统一规范处理,如将“条芩”“子芩”规范为“黄芩”等。纳入中药的归类、功效、性味、归经等亦参照《中药学》及《中药大辞典》进行规范。

1.4 数据的统计与分析将筛选得到的方药输入Excel 2007,建立Excel 表格数据库,运用其数据透视功能,对纳入中药的出现频次及其功效、性味、归经等进行频数统计。采用SPSS Modeler 18.0对高频中药进行Apriori 算法下的二项关联性分析,对药物关联规则分析的结果绘制网络展示图。运用SPSS Statistics 19.0 对常用中药进行系统聚类分析,聚类方法采用组间链接。

2 结果

从《傅青主女科》《妇人大全良方》《济阴纲目》《经效产宝》《竹林寺女科》这5本妇科专著中共筛选得到治疗先兆流产的古方110首,涉及中药98味。

2.1 高频药物统计纳入的98味中药中,出现频次≥10 次的高频中药有当归、川芎、阿胶、甘草、人参、生地黄、白芍、白术、艾叶、葱白、黄芩、熟地黄、茯苓、桑寄生、续断,共15 味。上述药物累计出现频次为304 次,占总用药频次(485次)的62.68%。结果见表1。

表1 中医妇科经典专著中治疗先兆流产方剂的高频药物的分布Table 1 Distribution of the high-frequency herbs in the prescriptions for treating threatened abortion recorded in the classic monograph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gynecology

2.2 高频药物功效分类统计对出现频次≥10次的15味高频中药的功效进行分类,结果显示,可分为补虚药、活血化瘀药、清热药、止血药、解表药、利水渗湿药和祛风湿药共7类。结果见表2。

表2 中医妇科经典专著中治疗先兆流产方剂的高频药物功效归类Table 2 Therapeutic-action categories of the highfrequency herbs in the prescriptions for treating threatened abortion recorded in the classic monograph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gynecology

2.3 高频药物的药性分类统计出现频次≥10次的高频中药的药性可归为温性(含微温)、平性、寒性(含微寒),未出现热性及凉性中药。 结果见表3。

表3 中医妇科经典专著中治疗先兆流产方剂的高频药物药性归类Table 3 The properties of the high-frequency herbs in the prescriptions for treating threatened abortion recorded in the classic monograph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gynecology

2.4 高频药物的药味分类统计出现频次≥10次的高频中药的药味可归为甘、辛、苦、酸、淡,未出现咸味药。结果见表4。

表4 中医妇科经典专著中治疗先兆流产方剂的高频药物药味归类Table 4 The flavors of the high-frequency herbs in the prescriptions for treating threatened abortion recorded in the classic monograph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gynecology

2.5 高频药物的归经统计出现频次≥10次的高频中药的归经主要归肝、脾、肾、心、肺、胃、胆、心包、大肠、小肠(按频次排序)。结果见表5。

表5 中医妇科经典专著中治疗先兆流产方剂的高频药物归经分布Table 5 The meridian tropism of the high-frequency herbs in the prescriptions for treating threatened abortion recorded in the classic monograph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gynecology

2.6 高频中药的关联规则分析对出现频次≥10 次的高频中药进行关联规则分析。结果显示,支持度>10.0%、置信度≥60.0% 的药物组合共15 个,结果见表6;高频中药关联规则网络展示图见图1(图中药物间的连线越粗,表示其关联性越强)。

图1 中医妇科经典专著中治疗先兆流产方剂的高频药物关联规则的网络展示图Figure 1 Network diagram for the association rules of the high-frequency herbs in the prescriptions for treating threatened abortion recorded in the classic monograph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gynecology

表6 中医妇科经典专著中治疗先兆流产方剂的高频药物关联规则Table 6 Association rules of the high-frequency herbs in the prescriptions for treating threatened abortion recorded in the classic monograph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gynecology

2.7 高频药物的系统聚类分析对出现频次≥10 次的高频药物进行系统聚类分析,结合中医临床实际,选取距离值为20,将功效相同或相近的中药聚为一类,共得到3 类新方组合。新方组合C1:当归、川芎、阿胶、艾叶、葱白;新方组合C2:甘草、人参、续断、茯苓;新方组合C3:白术、黄芩、白芍、熟地黄。结果见图2。

图2 中医妇科经典专著中治疗先兆流产方剂的高频药物的聚类分析树状图Figure 2 Dendrogram for cluster analysis of the highfrequency herbs in the prescriptions for treating threatened abortion recorded in the classic monograph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gynecology

3 讨论

3.1 高频药物功效分析本数据挖掘结果显示,从《傅青主女科》《妇人大全良方》《济阴纲目》《经效产宝》《竹林寺女科》这5本妇科经典专著中共筛选得到治疗先兆流产的古方110 首,涉及中药98 味。其中出现频次≥10 次的高频中药有当归、川芎、阿胶、甘草、人参、生地黄、白芍、艾叶、白术、葱白、黄芩、熟地黄、茯苓、桑寄生、续断,共15 味。高频药物的当归、川芎、阿胶、甘草、人参等的功效以补虚、活血化瘀为主,提示古代医家辨证妇人先兆流产以虚证和血瘀证为主,这与该病体弱多病、房劳多产、跌扑损伤的病因相符,也符合现代学者任可可等[5]的先兆流产证治规律研究结果。

3.2 高频药物性味与归经分析本数据挖掘结果显示,妇科经典专著中治疗先兆流产的高频药物的药性以温、平为主;药味以甘、辛为主。妇人平素气血已弱于男子,孕时更需精血聚养胎元,故多虚证、阴证,治疗当以温药为主,以温养补虚、温行血脉,同时可少佐平性药物。《素问·藏气法时论》曰:“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汪昂《本草备要》亦云:“甘能补能和能缓”。因而治疗以腹痛为主症的先兆流产,多用甘药。且甘入脾,脾为后天之本,气血化生之源,甘味药能补益脾脏、补益气血。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甘味药多含有糖类、皂苷、甾醇、氨基酸等,具有调节身体机能,补机体不足,促进机体发育成长的作用[6]。辛味药能散,与甘味药相伍,辛甘化阳,振奋阳气使补而不滞、补而不腻。

治疗先兆流产的高频药物的归经以归肝、脾、肾经为主。因妇人之经、带、胎、产无不以血为用,而肝藏血,主疏泄,调畅一身之气血,遂言“女子以肝为先天”。且“冲为血海”“任主胞胎”,冲任同起于胞宫而隶属于肝,肝血充足,则血海满盈,胞胎得以滋养;肝气条达,则冲任通达,胞胎得以蕴育[7]。脾、肾分别为先天与后天之本,且肾为元气之根,主生殖发育,以系胞宫;脾为仓廪之官,主气血生化,以养胎。故傅青主言:“夫胞胎虽系于带脉,而带脉实关于脾肾……脾肾亏则带脉急,胞胎所以有下坠之状也……”。肝、脾、肾三脏与妊娠息息相关,在治疗先兆流产中起关键作用。

3.3 高频药物的关联规则分析关联规则分析结果得到的关联度最高的药物组合为当归-川芎。当归与川芎配伍,即为《删补名医方论》中的佛手散。当归味甘而重,专能补血,《日华子本草》谓当归“治一切风,一切血……去恶血,养新血。”妇人以血为用,故治疗妇科疾病首选当归。而川芎辛温通络,其气擅走,《本草纲目》记载其能上行巅顶,下走血海,中开郁结,旁通四肢,活血行气,为血中气药。当归与川芎配伍,润燥相宜,补而不滞,走而不伤。现代临床上亦常运用当归-川芎药对治疗子宫动脉血流阻力偏高引起的先兆流产[8-9]。其他药物组合的功效亦以补气养血、温经止血为主,如人参-当归、艾叶-阿胶等。

3.4 新方组合分析本数据挖掘结果共得到新方组合3 个。新方组合C1 由当归、川芎、阿胶、艾叶、葱白组成,可见《金匮要略》芎归胶艾汤之义。方中当归、阿胶补血止血,补冲任之虚损;佐当归活血行气、补中有走,3 味药可协同养血而益其阴;葱白配艾叶温经散寒,暖宫止痛,柔补其阳。全方阴阳相衡,动静相宜,共奏养血安胎之功,适合胎漏、胎动不安之血虚寒证。新方组合C2 由甘草、人参、续断、茯苓组成,其中甘草、人参补中益气,茯苓利水健脾,为四君子汤之雏形。续断色紫黑而入肝肾,功善补肾强骨、活血止血。虽为4 味药的小方,但可见肝脾肾同补、气血水同调的组方宗旨,适用于胎漏、胎动不安之脾肾不足证。新方组合C3 由白术、黄芩、白芍、熟地黄组成,方中白芍、熟地黄补肾柔肝、补血养阴;白术、黄芩出自《妇人大全良方》白术散,后世朱丹溪谓此二药为安胎圣药。白术、黄芩二药配伍,一补一泻,一温一寒,相互制约,又相辅相成,共奏清热除湿、健脾安胎之效。全方药性偏凉,但清中有补,攻伐而不至于伤正,适用于胎漏、胎动不安之血热证。

3.5 专著安胎用药特色浅析

3.5.1 逐月归经 《妇人大全良方》由宋代妇科大家陈自明所著。陈自明秉承“天人合一”的理论,认为怀胎十月与四时五行更迭相应,指出妊娠逐月均由不同的脏腑经络滋养胞胎。遂在“妊娠随月数服药及将息法”篇,列有逐月安胎方9首,每首遣方用药都具归经特色[10]。例如妊娠一月,胎气萌动,如四时之令始,肝木相应,胎儿主要由足厥阴肝经脉所养;肝藏血,以血为用,遂拟补胎方药用熟地黄、吴茱萸、乌梅等,色黑味酸以入肝肾,益精生血并敛阴,使肝木得以涵养,生发有源。

3.5.2 有故无殒 妊娠用药多有禁忌,有毒、滑利、活血之品等均应审慎而用。而傅青主在其《傅青主女科》中,用药灵活机动,胆大心细,其创立的方剂如援土固胎汤、救损安胎汤、助气补漏汤等,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用制附子补心肾之火、益火补土,用益母草、苏木、乳香活血化瘀、逐瘀安胎[11],体现了中医“有故无殒”(指临床用药时,虽然药性峻猛,只要有相应病证,药证相符,就不会出现危险)的用药原则。故妊娠用药无绝对禁忌,在辨证准确的基础上,灵活用药,可使药到病除且无伤胎之虞。傅青主在使用禁忌药上,用量极轻,以分钱相计,且配伍恰当、中病即止,遂能有故无殒,值得后世借鉴。

综上,本研究总结出妇科经典专著治疗先兆流产用药以补虚为主,性味多属甘温,多归肝、脾、肾经,治法以补虚固冲、益气养血、活血化瘀为主。另外,中医妇科经典专著遣方用药中还具有“逐月归经”“有故无殒”的特色。

挖掘得到的治疗先兆流产用药规律对现代中医临证治疗先兆流产具有以下指导意义:(1)“补肾健脾养血”为安胎大法。《傅青主女科》认为,补先后天之脾与肾,可固胞胎之气与血。肾气盛则胎元固,气血足则胎体养。本研究中的高频药物以补虚为主,多归肝脾肾经;现代治疗先兆流产的文献资料亦表明脾肾不足、气血两虚是本病的主要证型[12-13]。故而临证需注重肝、脾、肾三脏,注意审查气血之盛衰,以“补肾健脾养血”作为安胎大法,治疗以求脏腑合和、气血调达,可采用新方组合C2 为底方加减运用。(2)用药“有故无殒”,巧用活血化瘀药。医圣张仲景采用桂枝茯苓丸治疗合并癥病的妊娠出血,开活血法治疗先兆流产的先河。本数据挖掘得到的当归-川芎高频药物组合,提示常用活血化瘀药安胎,为后世妇科医家在安胎时应用活血法提供了理论基础,同时佐证了妊娠期间应用活血化瘀药的安全性。现代医家运用当归、川芎、丹参、三七、鸡血藤等活血化瘀药治疗免疫性流产(如易栓症)、子宫肌瘤、腺肌病合并妊娠、孕期合并宫腔积液等,疗效均较满意[14-16]。故临床对于先兆流产血瘀证的治疗,可遵循“有故无殒”用药原则,用药时当胆大心细,慎用性猛之破血之药,可选用力量温和兼顾养血之品,做到止血而不留瘀,化瘀而不伤正。(3)逐月归经、适时安胎。根据“逐月归经”理论,妊娠十月,分别由不同的经脉所养。孕早期主要由肝胆经所滋养,胎元始系,胎气始萌,需使肝木得养,生发有源。故治当注重养血填精、清肝疏肝。孕中期主要由脾胃经所滋养,胎长而壮,养胎需注重调养脾肾、补气养血。孕晚期主要由肺肾经所滋养,由于胎体渐大,阻碍气机,肺气易宣降不畅,肾与膀胱易气化失约,致使水道不利、津液输布异常,故安胎当注重宣肺顺气、通调水道[17]。临证时当抓住孕早、中、晚期不同的生理特点,顺应四时节气,在不同孕期安胎用药有所侧重。

猜你喜欢

傅青主安胎专著
消癥安胎汤联合西药在早期复发性流产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傅青主女科》调经篇中白芍和熟地黄配伍浅析
浅析《傅青主女科》中莲子用药规律
和胃安胎饮辅助治疗妊娠剧吐的临床观察
专著
补肾安胎饮对肾虚型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患者的临床疗效
固肾安胎丸联合低分子肝素干预复发性流产妇女血栓前状态的疗效
小知识·专著、编著、编书、教材的界定·编书
专著推介
《再生医学- 转化与应用》大型学术专著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