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可持续旅游视角下的遗产阐释理论与规划方法研究

2023-07-12李璋曹磊段晓迪

中国文化遗产 2023年3期
关键词:文本挖掘文献综述

李璋 曹磊 段晓迪

摘要:遗产阐释概念的不断发展、全球化遗产旅游的逐渐兴起以及数字技术和媒体通信的进步,为遗产地总体规划、技术手段、遗产管理等方面带来了新的可能性和复杂性,也对遗产地的阐释与展示方法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利用科学出版物数据库检索关于遗产阐释和可持续发展的文献,进行定量和定性数据分析(文本挖掘、主题扩展、内容分析),了解与遗产阐释计划实施相关领域面临的机遇和挑战,确定遗产阐释在可持续旅游领域的有效性,明确在遗产地可持续旅游发展规划中导游和创造性在遗产阐释中的作用,以此提出遗产阐释性规划的方法。

关键词:遗产阐释;知识映射;文本挖掘;主题提取;文献综述;可持续旅游

一、遗产阐释的定义

作为遗产保护与利用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遗产阐释承担着传达文化和自然遗产身份与价值的使命,提高公众对遗产的理解、享受,使他们对遗产产生积极的态度,增强遗产长期生存所需的高水平公众意识和支持。遗产阐释有多种方式,包括谈话、导游、(触摸)面板、音频指南等,旨在为公众提供情感和体验并吸引他们参与遗产讨论。表1和表2概述了当前有关遗产阐释定义的研究。

在可持续旅游中,遗产阐释的任务是为游客提供最佳体验,管理游客行进路线,塑造有利于保护和开发遗产资源的态度[1];目的是让游客了解到访遗产地,使他们对周围环境产生感知,意识到所到访地点的重要性。通过刺激和触发游客的休闲活动,丰富游客体验[2]。同样重要的是实际目标,即提高游客的意识,并向他们灌输一种对环境和文化友好的行为模式。同时也是为了推广新的理念(如新的保护趋势),帮助游客了解到访遗产地的历史,解释技术问题和物理现象,或发现珍稀动植物物种[3]。因此,遗产阐释被称为管理文化和自然遗产地游客流动的关键因素。

二、遗产阐释原则

(一)蒂尔登遗产阐释原则

环境解说之父弗里曼·蒂尔登(Freeman Tilden)在1957年出版的《解说我们的遗产》中提出了六条遗产阐释的基本原则,这些原则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第一是面向游客个体;第二是面向公众;第三是对遗产阐释规划作出指导[4] (图1)。

1.阐释必须与来访者建立个人联系

蒂尔登认为,要想成为有意义的阐释,必须与访客生活中已有的东西联系起来,要与他们感兴趣或个性相关的内容有联系。阐释背后的信息应该是有趣的、有意义的,这样才能引起关注,从而对访客的态度和行为产生持续的影响。瑞士心理学家让·皮亚杰(Jean Piaget)提出的认知图式概念在理论上支持了与游客体验相关的阐释作用。根据该理论,由不同体验形成的心理图式对信息的感知, 并被新体验所改变[7]。从这个角度来看,了解游客至关重要,包括社会人口特征(如年龄、性别、背景、教育程度)、经历、兴趣,甚至动机。这些有助于提升游客的意识,从而有效地影响他们的认知图式。

2.阐释信息获取的真实性

从大量可用信息中选择准确的信息需要高超的技巧,需要以最新、最可靠的知识来源为基础, 同时避开不可靠的来源,尤其是网络信息。真实性信息只能从经证实、信誉良好、最好是经过同行审查的出版物或可靠的在线来源获得。

3.多形式阐释

近年来,现代的阐释方式越来越多地被使用,这有助于遗产在社会上的普及,使当地社区对遗产产生更大的兴趣,游客返回率提高。尽管现代的交互技术和多媒体技术非常流行, 但解说者和 观众之间的直接接触仍然是情感体验的一个强大而基本的来源。

4.引发思考,激发灵感

阐释的目的之一是展现关于周围世界的故事和信仰,它应该激发游客的灵感,提供娱乐性学习机会,开阔他们的视野,为其提供思想食粮。引起质疑、引用有争议的来源、激发对知识的探索和分享导游的热情,这些都可以大大提高阐释的效果, 对游客产生激励作用。

5.让游客意识到保护遗产的必要性

陆地和水生态系统、建筑古迹、与重大历史事件有关的地方和其他重要遗产,通过阐释可以在更大程度上影响游客的行为,让他们意识到破坏遗产实际上是在破坏自己的生存环境。阐释能够帮助游客观察周围世界的美丽,促进态度的改变,激发创造力。有两种激励策略:引起关注和激发欲望。前者涉及负面愿景的呈现(对观众只有短暂的持久影响);后者更有效,能够让观众意识到以特定的方式行动可能会改变未来。

6.合理设计阐释过程

阐释应该是呈现一个整体而不是局部,呈现特定主题的所有可用信息是不可能的。游客在一次旅行中只能获取有限的信息,為了使要传达的信息更容易获取,应将其分为多点。在设计阐释过程时,还必须决定哪些内容应纳入,哪些内容应省略,以便充分说明整个主题。鉴于游客有限的感知能力,故事或现象应该只使用有限数量的事实和想法来呈现[10]。

(二)其他遗产阐释原则

自从遗产阐释的概念被提出以来,许多研究机构和研究者都对遗产阐释原则进行了表述(见表3、4)。遗产阐释的最新趋势包括阐释理论的实证应用、游客创造性研究(游客共同创造和参与创造体验的重要性)、创造力的作用、遗产数字化和可视化的应用、阐释作为包容性公共话语的空间等[11]。

三、研究方法

首先利用最流行的科学出版物数据库(Scopus、科学网、Ebsco、Proquest),搜索包含“遗产阐释”和“可持续发展”两个短语的文章和书籍,共筛选出146篇学术文章和专题书籍。通过对标题、摘要和关键词的内容进行分析,留下83篇与可持续发展中遗产阐释密切相关的文献。

然后进行了定量和定性数据分析:文本挖掘、主题提取和定性内容分析。文本挖掘是从文本中提取数据及其后续处理的数据挖掘方法的总称。使用Nvivo12软件进行文章内容的词频查询;使用KH编码器中的单词自组织图程序进行主题提取。KH编码器使用Kohonen的自组织映射、神经网络架构和学习算法,是当前最流行的神经网络模型之一。从大规模文本数据中进行主题提取,这个过程可以通过创建自组织图来探索单词之间的关联。它是一种无监督学习算法,具有简单的结构和计算形式。Nvivo12软件中的文本搜索查询程序用于查找包含先前识别单词的文章。

四、分析与讨论

(一)文本挖掘分析

通过对研究文献的摘要进行文本挖掘分析, 识别出最常见的三个单词,使用Nvivo11软件将这些单词生成标记云(图2)。分析表明,研究来源中最常见的词是:遗产、阐释、发展、可持续;经常出现的词语包括:可持续性、发展研究、遗产管理和遗产阐释过程,这表明所收集文献涉及的主要研究问题。

(二)主题提取分析

为了确定研究中的主要问题,揭示单词之间的关系,将文献来源分成具有相似主题的簇,使用KH编码器创建单词的自组织图。由于预先给出了获得的节点簇数,因此对五个、六个、七个、八个和九个簇进行了试验分组。最后确定将节点分为六个簇最可读、最容易解释。获得的节点(和单词) 簇可以识别出以下主题领域(图3):

1.与可持续发展领域遗产阐释计划实施相关的机遇和威胁(蓝色区域),包含了可持续发展分析、旅游目的地、旅游发展、环境可持续性、旅游活动影响、遗产资源等节点(和单词)簇,占比18%;

2.文化遗产地的可持续旅游发展规划(橙色区域),包含了目标、显著性、影响力、可识别性、文化价值、景观价值等节点(和单词)簇,占比21%;

3.导游在遗产地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灰色区域),包含了导游所阐释知识的价值、阐释知识的可接受性、导游产生的影响等节点(和单词)簇, 占比21%;

4.遗产阐释创意(黄色区域),包含了市场对创意性阐释的需求、社区旅游发展、旅游产品、创造性等节点(和单词)簇,占比13%;

5.遗产地游客管理策略(绿色区域),包含了景区管理、技术手段、游览网络规划、遗产管理、游客管理等节点(和单词)簇,占比27%。

(三)定性内容分析

1.与可持续发展领域实施遗产阐释规划相关的机遇和威胁

(1)机遇

阐释可以为遗产地带来更好的机遇,这些机遇包括但不限于促进地区经济发展、增强当地社区和谐。

①遗产阐释有利于当地经济。鼓励当地企业参与到阐释的过程当中,吸引游客来到遗产地, 通过企业与遗产地的互相配合,鼓励游客停留更长时间,为地区带来更多收益。

②遗产阐释有利于当地社区的和谐发展。在游客中建立對当地遗产和社区的了解,从而使他们意识到自己的价值,形成适当的态度并影响行为改变。尼尔·西尔伯曼(Neil Silberman)认为,让当地社区参与遗产阐释决策,对游客来说也是有益的。这些决定不仅应涉及到遗产“是否需要阐释和阐释什么”,还应涉及“为谁和如何阐释”[12]。形成游客对遗产地和当地居民的理解及尊重,增加(客人和主人之间的)互惠互动。

通过向游客传达遗产地的历史、科学和美学等价值,以及遵守遗产地的行为准则,对遗产进行阐释,可以减少不受控制的大规模旅游对遗产资源造成的不利影响。吉安娜·莫斯卡多(Gianna Moscardo)认为,为了能够正确阐释遗产,应为游客提供安全舒适的环境,并在该区域做好标记, 设立阐释小组,提供多种多样的活动形式,并应解释主题和故事,将游客获取的知识与他们所熟悉的内容结合起来[13]。

比尔·布兰威尔(Bill Bramwe l l)和伯纳德·莱恩(Bernard Lane)以及凯瑟琳·塔布(Katherine Tubb)指出,一个好的遗产阐释规划首先应该是管理游客前往遗产区的有效工具。这是通过建立游客中心分散游客流量,指向该地区的不同景点,从而在时间和空间上影响游客流来实现的。通过引导游客前往其他景点、观光路线和遗产区,将游客从最容易受到旅游业压力的地方吸引出来。

(2)挑战

遗产阐释规划的实施也带来了许多挑战:

①阐释的时间问题:没有足够的时间、错误的时间。由于游客没有足够的时间全面参观遗产地,阐释规划者应选择性地选择或简化阐释内容; 游客在错误的时间进入不合适的地方(例如私人财产、朝拜场所等),打扰了他人,影响了当地社区的生活。

②不当的阐释:以经济收入为主导的阐释、过度阐释。以经济必要性为主导的可持续旅游发展,会将经济发展置于当地社区和环境的福祉之上,导致当地社区环境陷入混乱;以过度侵入的方式进行的阐释活动,因内容过多,可能会掩盖并阻止游客注意到该地区的独特特征[14]。

2.创造性在遗产阐释中的重要性

阐释的创造性是引导游客深入了解遗产地的关键。如,创造力在考古资源阐释中的重要性分别体现在考古实践和数字化阐释两方面。

在阐释过程中,导游询问游客在抢救性发掘的考古情境中应如何行动以及为什么会采取行动(如当有必要在水坝淹没的地区保存考古遗产时),通过这种方式吸引游客的参与,引发游客对“失去”遗产的兴趣。此外,重建遗址或实验考古学研讨会等主题活动为遗址管理者和游客提供了一个创造性的起点,也是纪念被抢救性发掘的考古遗产的有效方式。

大卫·罗斯(David Ross)等认为,受损的考古遗产为阐释者提供了构建叙事的新维度,推动了考古旅游的情感和感官功能,即一个给定的对象, 其文化和社会的价值不再于它本身的历史意义是否容易理解,它能够创造一种氛围,让访问者有一个特定的体验[15]。从这个意义上讲,通过导游的创造性叙述,以及游客的参与式创造,一方面可以鼓励游客更多地参与体验和叙述的共同创造,另一方面,可以将情感和感知作为遗产创造的关键组成要素。

萨拉·佩里(Sara Perry)认为,对遗产的娴熟和创造性的阐释应该成为连接人、技术和考古资源的要素。根据这种说法,考古学家应该“暂时放弃扫描仪、显微镜和其他研究仪器,只待在遗产地,解释用这些设备收集的被动数据,并在与地点和景观的具体接触中赋予它们生命”[16]。佩里呼吁将创造性遗产阐释引入考古学家的日常工作中, 通过合作表达(如口头、书面或视觉头脑风暴、绘图、建模等)、举办艺术和手工艺研讨会、表演、原型制作、设计游戏和其他类型的社交互动等多种方式进行,引发游客群体发展创造性思维、创造新的意义、探索未知概念、提高认识和创造积极效果。

3.遗产地游客的管理

遗产地通常会使用两种基本的阐释策略:1) 告知游客遗产的价值(即遗产阐释);2)鼓励游客改变行为,以尽量减少对遗产资源的负面影响。然而,正如费尔南多·恩塞尼亚特·索贝拉尼斯(Fernando Ense?at Soberanis)等人所指出的, 根据对世界上最重要的几处考古遗址进行的研究, 在遗产管理实践中,优先考虑的往往是游客流量的规管、控制和再分配,然后才是遗产的阐释。他们还发现,在最广泛使用的考古遗产阐释形式中,旅游中心既是博物馆又是遗产阐释中心。遗产阐释对游客的影响力与传播过程中施加的权威或压力水平有关,一方面对游客的管理是强制执行适用的规则和条例,另一方面通过向游客解释这些禁令的原因,试图说服游客改变他们的行为[17]。在这种情况下,遗产阐释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它同时告知并说服游客遵守特定地区的规定。

索贝拉尼斯等人还提出了一种遗产地管理模式,其主要目标是保护遗产价值,同时提供最佳游客体验。该模型包括限制性、再分配性和阐释性三种管理遗产区游客交通的策略。在第一阶段,研究者建议采用限制性策略,包括限制访问该地区的人数和所使用的遗产资源,具体规定白天或特定时间单位内访问该区域的最大人数。为此,有必要制定一种估算遗产区最大旅游容量的方法。再分配策略包括在道路和服务基础设施的帮助下,在时间和空间上分散参观遗产区的人员,引入强制预订和门票预售系统,以及增加游客可用的开放空间、重新规划游览路线网络。它还包括为适当数量的客人提供通往景点、停车场和休息区的现代化道路。最后是阐释该地区的遗产,向观众传播遗产价值的信息, 并说服他们在遗产地区负责任地行事。

4.导游在遗产地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

毫无疑问,导游如何引导游客进入遗产地, 对游客的旅游体验、对当地文化的认知和参观期间的行为都有很大的影响。加拿大滑铁卢大学地理系教授杰弗里·沃尔(Geoffrey Wall)等人认为,导游活动缓和了旅游业对当地环境、文化和经济以及居民的影响。因此,导游在该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特别是为游客提供高质量的体验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这些导游还通过游客的消费来支持保护该地区文化和自然遗产价值的活动,并影响当地社区的生活水平[18]。因此,导游在工作中应充分考虑到遗产地主人和客人的需求、敏感性及当地的资源情况,以及广泛了解旅游业。换言之,导游可以通过积极管理游客体验、帮助管理和保护遗产资源以及促进当地经济,为可持续发展目标作出重要贡献。

杰玛·麦格拉思(Gemma McGrath)列出了导游作为遗产阐释者的优点和潜力,包括向游客提供信息的速度和潜力(适应客人条件和不同需求的能力),调整材料以确保其最新和可信性(不断更新所提供的信息和新的科学数据),或使地方充满活力和满足游客好奇心的潜力。特别是对于可持续发展而言,让游客深入了解遗产和保护遗产的重要性,在游客中建立遗产保护的意识。

张汉勤和Ivy Chow也认为,导游在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方面发挥着媒介作用。许多地区旅游经济的运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导游的活动,导游代表着旅行社和旅游景点的形象,也影响了游客的满意度、再次访问旅游景点和进行新消费的意愿。除了對遗产地的旅游经济作出直接贡献外,导游还刺激了对当地产品和服务的需求[19]。在参观期间,导游将促使游客熟悉当地环境和特色。他们告知游客值得参观的景点和值得购买的产品,并建议停留时间。通过这种方式,导游支持了当地经济,为当地人带来了向游客提供产品的机会。导游的各种活动可以从管理游客体验、管理区域资源和促进当地经济三个方面进行描述。

沃尔等人提出了一系列建议,用于指导可持续发展领域的遗产阐释。根据建议,导游服务的专业性包括将每次旅行视为一项严肃的义务,未经参与者和旅行社(旅游经营者)同意,不得改变路线,并礼貌地进行旅行,其实质是热情地支持和帮助游客。导游应负责为游客提供可靠的信息,阐释与展示该地区的遗产,以确保旅游的顺利、安全进行,并使游客感到舒适和满意。导游还应熟识和遵守当地社区的规则和习俗(成文或习惯),并帮助游客了解所前往遗产地的现行规则和规定。同时还强调,导游应贯彻影响最小的原则和做法,即不要误导游客,保持客观,向游客提供事实信息,明确区分真相、传说或观点。他们应该表现出对当地社区及其文化的理解和尊重,向游客传达当地文化的价值观,促进对当地传统和环境的承认;应该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应用积极的授权,并在必要时采取适当的行动,强制游客遵守这些规则;应采取行动减少能源、自然资源的消耗和产生废物的数量,从而有助于减少污染和采取对环境可持续的做法。

5.规划遗产地可持续旅游业的发展

在开展遗产地可持续发展规划时,有必要在遗产地的真实性和各种形式遗产阐释的发展之间保持平衡。遗产阐释的发展规划应考虑到遗产保护的需要和看待遗产的多元化观点,并应使当地社区建立对遗产的共同所有权意识。阐释规划应向游客揭示遗产地的历史和性质,并通过结合教育和娱乐来满足游客的需求,以确保各种游客体验和满意度。当务之急应该是真实性和阐释的“可协商” 性质,这被视为涉及主人和客人之间互动的动态过程。

在规划遗产地旅游业的过程中,重要的是制定评估该地区可持续发展的标准。埃曼·赫尔米(Eman Helmy)和克里斯·库珀(Chris Cooper) 认为,要可靠地评估可持续发展领域旅游发展计划的执行情况,必须从政策和战略、规划和方案以及技术三个层面进行。

科林·霍尔(Colin Hall)和西蒙·麦克阿瑟(Simon McArthur)指出,地区发展的利益相关者之间可能存在冲突[20]。虽然大家一致认为,遗产地的管理应最大限度地提高游客体验的质量,同时尽量减少对遗产资产的影响。但在许多情况下, 限制游客数量以避免伤害遗产区域的管理策略与居民(希望从旅游业中获利)和地方政府(希望利用遗产的形象作为该地区推广的一部分)之间存在直接冲突[21]。

杰玛·麦格拉思则认为,遗产阐释应该在旅游业和遗产之间的关系中发挥缓冲作用。遗产阐释有助于在游客和居住在遗产区的社区之间建立联系, 当地社区积极参与制定阐释策略和创造阐释信息时,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帮助塑造在地居民对遗产地的认同感[22]。许多研究认为,选择主题、概念和阐释信息的过程是让当地社会参与遗产区旅游发展规划的重要方式。

旅游业应该是遗产地可持续发展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除了在特定地区开展的其他经济和社会活动外,旅游业可以为当地社区带来好处,有助于保护自然和文化环境,这在短期经济目标的实施和长期规划的领域都尤为重要。

五、遗产阐释性规划的方法

根据文本挖掘、主题提取和定性内容分析, 可从阐释媒介、数字化阐释、解释性解说、幻灯片演示、游客中心或遗产阐释中心、游路上的阐释、展览设计、主题(教育)路线等八个方面对遗产阐释进行规划(图4)。

(一)阐释媒介

传播媒介被定义为物理空间、发送信息的手段或消息传播的路线。因此,遗产阐释中的媒介可以被看作是向游客傳递主题和信息的传播媒介。遗产阐释设计应包含多种感官(声音、气味、纹理和视觉吸引力等方面),并使用评语和标牌来强化惊奇感,创造敬畏、兴奋和特权(即非语言交流); 创造时间和空间,让来访者回味体验和感受意义(即有组织的阐释);工作人员或导游应能够回答来访者的问题(即口头交流);向来访者提供资源,以便在参观后跟进特定利益(即场外阐释)。信息应以各种形式(印刷物、展览品和视听节目等)呈现,纪念品应作为阐释体验的一部分出售。阐释标志中的插图是必要的,不仅是为了吸引游客,也是为了使儿童能够理解阐释的信息。标志的定位对于吸引游客非常重要,其位置高度应适合儿童欣赏。相对于传统媒介的有效性,参与研究的受访者更喜欢数字化阐释,而不喜欢印刷物阐释。

(二)数字化阐释

在线阐释节目(如视频、App等)实际上与传统的电视节目一样有效,可以促进访客之间的联系。而由多个叙述者使用对话式旁白风格开发的视频之旅可能会提高访客体验的有效性,同时也需要进一步探索用于阐释目的的电子服务(如互动地图、三维应用程序、虚拟网址、在线展览、互动资源、游戏、在线收藏和网上商店等),这些服务是有效的,且能够满足不同目标群体的需求。

(三)解释性解说

尽管解说是最传统的阐释形式,但解说仍然是最受欢迎和赞赏的阐释形式之一。游客们经常会说,只有熟练的导游才能发现参观景点真正的美。这意味着游客满意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导游如何阐释与展示遗产。在这种情况下,导游的个性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四)幻灯片演示

使用投影仪和计算机的幻灯片演讲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解释性演示形式。它们可以在晚间篝火期间(如在保护区附近的营地)、博物馆或其他类型的旅游景点、文化和社区中心开展。幻灯片演示可能会使用现场拍摄的照片、从互联网下载的图片或从印刷品扫描图片等。

(五)游客中心或遗产阐释中心

游客中心是当今旅游发展最具活力的准公共设施之一,它可以让游客更好地了解遗产的意义, 并将其引入到与其他遗产相关的主题中。游客中心通常设在遗产地的入口,展示了周围场地的地形、历史和环境,许多游客信息点也可以找到旨在展示当地遗产的展品。

遗产阐释中心的展品可以有多种形式:从图片、雕塑、绘画等艺术功能的收藏,到考古发现, 再到活的植物和动物。阐释中心提供展览的基本目的是为游客提供信息,鼓励游客走出去(而不是待在中心内),使他们能够了解在那里能找到的一切。阐释中心可以为游客了解遗产提供更多信息,游客也可以通过浏览网站后观看到遗产地的活动或展览。

(六)游路上的阐释

开展主题旅游的主体是导游,引导游客穿过主题小道、城区、博物馆、动物园、保护区等。导游解释自然遗产、历史文物、历史事件、遗址或艺术品,为游客解释其深层含义,激发和吸引游客注意。游客参与度越高,体验就越深入。

旅游主题应该反映出遗产地的特点,并解释为什么它是独一无二的。主题不能过于笼统(如历史之旅、自然之旅等)。一个好的主题应该在解释主题的同时穿插体验。

(七)展览设计

阐释性展览旨在通过积极吸引游客并与他们的日常生活联系起来,向观众展示主题。此类展览应引起好奇心,带来“启示感”,能够提供独特的视角,呈现一个更大的更整体的故事。应鼓励游客扩大对所阐释主题的认知。

在实践中,各种类型的展览往往被合并成一个单一的展览,其中一部分属于激发游客兴趣的活动,另一些则是被动的。研究表明,游客对动感、动画和多感官的展览最感兴趣。与复制品、照片和图形相比,原始展品能够引起更大的兴趣。

在设计展览时,最好将其单个组件安排成一种正弦曲线,其中交互刺激组件与展览负载较低的组件交替,这样可以为游客提供刺激和放松的交替期,在更长的时间内吸引游客的注意力。

(八)主题(教育)路线

主题路线上的阐释可能涉及在开始旅游路线之前分发的小册子、沿途的标志、标牌、面板、音频设备或小道开始时提供的便携式音频指南。

路线的起点和终点应尽可能靠近游客停留的区域,因为许多游客不想为了找到路线而远离营地或停车场。游客也倾向于选择较短的路线。

六、结语

尽管弗里曼·蒂尔登提出遗产阐释原则已有70 多年的历史,但遗产阐释在提高游客体验质量、影响游客行为以及管理敏感遗产区域方面仍具有巨大潜力。

如今,创造性和共同创造在阐释实践中的重要性尤为突出。体验经济和基于服务的逻辑概念表明,现在是消费者参与共同创造价值。目前,游客通过积极参与制作过程来共同创造体验,根据自己的兴趣独立选择和发现遗产,在心理和情感层面上体验遗产。这些在遗产阐释项目中还很少使用。在考古遗产无可挽回的损失情况下,阐释的创造性尤为关键。

遗产阐释的一项重要任务还包括促进当地经济和文化,保持遗产地客人和主人之间相互尊重的态度,以及保护和真实再现当地文化、习俗、传统和自然环境。文化和自然遗产资源的管理应该通过管理旅游路线和游客体验来完成。遗产地游客行进路线管理应包括三个阶段:限制性、再分配性和阐释性,应逐步实施。

尽管引入阐释性项目会带来威胁,但其好处显然大于潜在威胁。最大的威胁是在设计阐释时对原住居民的疏忽、遗产地客人和主人之间的冲突以及不熟练的阐释(例如过度阐释等)。旅游发展规划过程必须考虑到环境敏感性和通过遗产阐释提供多样化和真实的游客体验。在这一过程中,建立可持续旅游业发展指标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1] 王长松,张然.文化遗产阐释体系研究——以北京明长城为评价案例[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1):139—149.

[2] 方李莉.从“遗产到资源”的理论阐释——以费孝通“人文资源”思想研究为起点[J].江西社会科学,2010(10):186—198.

[3] 徐嵩龄.文化遗产科学的概念性术语翻译与阐释[J].中国科技术语, 2008(3):54—59.

[4] Freeman Tilden.Interpreting Our Heritage[M].The 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 Press, 2009.

[5][8] 陈曦.“阐释”与“展示”概念的溯源与辨析[N].中国文物报, 2012—08—17(007).

[6][9] 张鹤,王庆生.国内外遗产旅游研究:进展与述评[J].旅游导刊, 2022(3):86-101.

[7] 胡志毅.国外遗产旅游“内生矛盾论”研究述评[J].旅游学刊,2011 (9):90-96.

[10] 萧放.非物质文化遗产核心概念阐释与地方文化传统的重建[J].民族艺术,2009(1):6-12.

[11] 欧阳红,代美玲,王蓉,等.国内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研究进展述评[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21(5):124-132.

[12] 张琪.断裂性、双时态与遗产泛化——城市遗产的时间悖论与实践突围[J].城市发展研究,2015(4):86-90.

[13] Moscardo G.Mindful Visitors.[J].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 1996(2):376-397.

[14] 余召臣.遗产旅游与文化认同的模型建构与实践策略——基于互动仪式链的视角[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2 (3):34―42.

[15] Ross David, Saxena Gunjan.Participative Co-creation of Archaeological Heritage:Case Insights on Creative Tourism in Alentejo,Portugal[J].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 2019, 79:1―14.

[16] 刘临安,王菲.基于ICOMOS理论指导下展示与阐释策略研究——以重庆石宝寨建筑遗产保护规划项目为例[J].遗产与保护研究, 2018(4):82―86.

[17] 崔瑾.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阐释性”保护[J].遗产与保护研究,2018 (6):57―59.

[18] 杨毅,贺浩浩,张琳.民族地区文化遗产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组态效应研究——基于定性比较分析(QCA)视角[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學版),2022(4):35—44.

[19] LUKMAN A,周嘉宜.基于社区管理的文化遗产旅游可持续发展路径——以印度尼西亚巴厘岛沉船遗址为例[J].城市规划学刊,2022 (1):122―123.

[20] 刘庆余,弭宁,张立明.遗产旅游的概念与内涵初探[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08(1):75―76.

[21] 梁明珠,贾广美,徐松浚.村落遗产地品牌个性对游客忠诚的影响——游客自我一致和村落遗产地品牌关系质量的中介作用[J].旅游科学, 2018,(1):45―61..

[22] 苏俊杰.文化遗产旅游中的真实性概念:从分离到互动[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1(11):44―51.

猜你喜欢

文本挖掘文献综述
数据挖掘技术在电站设备故障分析中的应用
基于LDA模型的95598热点业务工单挖掘分析
文本数据挖掘在电子商务网站个性化推荐中的应用
城市规模经济文献综述
从《远程教育》35年载文看远程教育研究趋势
马克思创新思想研究综述
Scratch教学研究综述 
慧眼识璞玉,妙手炼浑金
文本观点挖掘和情感分析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