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史家胡同小学“读书社”课程:做孩子阅读的引路人

2023-07-12王静陈曦

新阅读 2023年6期
关键词:儿童课程教师

王静 陈曦

史家胡同小学“读书社”课程,是面向全校学生开设的整本书主题阅读课程,自2017年设立以来,持续每周向4000余名学生开展,受到师生、家长的好评,形成了较为广泛、持久的社会影响力。“读书社”课程基于小学生自身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以学习共同体为组织形式,以表达为外显内容,以丰富的学习活动开展整本书阅读,培养学生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实践创新等核心素养。随着“双减”政策出台,“读书社”课程把阅读内容及有效指导与课后作业相关联,融通学生的课内外阅读场域,以教师引导下家校协同的阅读素养培养机制,在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过程中培育学生素养、塑造学生品格。

● 课改背景下的阅读教学变革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获得个性化的审美体验,表达自己独特的体验与思考。因此,在阅读教学中,应充分凸显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着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并为学生创造利于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环境,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阅读活动中,通过接触文本、欣赏作品、领悟内涵,获得独特的体验和情感的熏陶。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学关注的不仅是学生学到了多少知识,还包括学生经过学习在思想情感方面的发展、智力的提升、人格的健全和生命意义建构的程度。作为教育工作者,应探索出真正适应学生发展和践行语文学科意义的教学方式。

基于这样的教育理念,史家胡同小学“读书社”课程倡导儿童立场下体验式的阅读教学方式,以关注学生生命意义和尊重学生独特体验为特征,以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实现语文学科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为目标,对新课程改革理念进行践行和探索。希望在尊重学生背景知识和体验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多种方式与教师、图书编写者、文本之间进行多元对话,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学习中通过不同层次的交流、碰撞,激起思维的火花,形成自己独特的情感体验、价值选择和意义建构。

● 基于儿童立场,关注阅读体验

通过梳理国内外相关理论研究,很多情境式、体验式教学理论普遍认为,儿童一切有成果的活动都应以兴趣为前提,知识的获得是一个积极、主动的过程。按照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小学阶段的儿童正处于认知发展的具体运算阶段,该阶段儿童的感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发展迅速,其言语日益有了社会交流的性质,推理的自主性开始发展,儿童日益成为论辩的评判者,而不是既成思想的接受者。所以,“读书社”课程这一儿童立场下的体验式阅读课程以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为主要模式,在教学中给学生充分思考和谈论学习内容的机会,旨在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另外,学生在与伙伴围绕话题进行讨论这一过程中,既能够提高合作能力,又对儿童去自我中心化具有重要意义,同样符合儿童认知发展特点,对学生的身心发展能够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读书社”课程力求顺应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除了从儿童的兴趣、需要出发,更以儿童的观察方式、思维方式、解释方式和表达方式筛选和解析阅读材料,倾心营造与儿童心灵相通的阅读学习活动。例如,运用对话、留白、写作迁移等策略,引导儿童以主动阅读者的身份进入以其自身阅读实践为主体的学习活动,使学习进入生命领域,成为不断健全人格、丰满精神世界的过程。

● 确定择书标准,精选阅读内容

在阅读内容的选择上,基于“读书社”课程整本书阅读形式,结合不同年龄段学生的特点,按照低段、中段、高段三段进行划分,将所读书目分为“文学”系列和“传统文化”系列。以“经典性”和“儿童性”作为择书标准,寻找经典书籍与儿童生活的契合点,让学生在不同的年龄段得到不同的文化滋养,引导学生在有限的时空中多与经典名作相遇。同时,充分尊重学生的阅读兴趣,关注学生对所选图书是否喜欢、是否需要,注重图书的“文质兼美”,从而甄选出能够带给学生独特体验的经典书籍。

以“传统文化”系列为例,低段的阅读书单以中国传统节日故事、成语故事等篇幅短小、语言浅近的故事为主;中段以中外童话、寓言、神话、历史故事为主,篇幅加长,范围涵盖中外,类型也更加丰富;高段则以民间故事、历史演义小说、文言志人小說为主,语言更富有文学性,思想内涵也更加深刻。分层、分类设计书单,旨在充分考虑不同年龄儿童的认知水平和心理特点,从而确定能够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提高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阅读教学内容。

● 多种方式引导,深化阅读体验

创设角色,引导学生的体验。“读书社”课程按照“书目选择、角色分配、课下阅读、课上讨论、课后反思、汇报总结”的流程实施,将班级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成员每次阅读承担不同角色,每个角色都有自己的角色任务。比如,“社长”负责主持研讨、准备讨论问题,在讨论中及时让离题的成员回到话题上来;“小画家”负责用图形、符号或素描方式,把作品的情节用绘画方式呈现出来;“小记者”负责用思维导图的方式来呈现人物关系、故事发展情节、时空背景及推展进度;“小神探”负责挖掘文本中所介绍的故事,收集作者的生平背景及任何与本作品相关的周边故事;“智慧星”负责把故事的内容与自己的生活经验相链接,找出关联性,等等。

阅读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发挥自主性,根据不同角色的任务,从不同视野和角度去体验、评价文本。通过包容、公平的课堂共同体,给学生思考和谈论学习内容的机会,在倾听、合作与互动中,不断提升语文素养。

巧设问题,激发学生的体验。按照不同年龄段学生的阅读现状和课堂反馈,精心设计能够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有助于学生形成独特阅读体验的问题。以高年级《上下五千年》这本书的阅读教学为例,为了引导学生深入文本、体验文本,以“如果你能成为一个历史人物,你最想成为谁?”这一学习任务贯穿整个阅读过程。第一课时阅读“华夏源头”,通过扮演尧、舜等人物,在人物故事的讲述中,了解华夏文明的开端,走进历史;第二课时阅读“中原争霸”,通过扮演毛遂等人物,在人物品评交流的过程中,学习辩证地看待历史人物;第三课时阅读“九州一统”,通过扮演刘邦等人物,在动作、语言的塑造中,感受历史读物的文学性;第四课时阅读“王朝更迭”,通过扮演班超、张衡等人物,在他们匡扶正义、振兴中华的事迹中,激发爱国情感。整个学习过程按照“计划→行动→观察→反思”四个步骤开展相关研究,取得了良好成效。

多种媒介,丰富学生的体验。以低年级“读书社”课程为例,基于图画在绘本中既能对文字起到说明和补充的作用,又能丰富孩子的想象,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边看文字、边看插图,发挥联想,借助图画帮助学生理解文字,了解故事的内容,初步体会故事表达的情感。在学生自读的过程中,教师教给学生做批注的方法,比如将喜爱的词句用波浪线画出来;对于自己不同的读书体会及心情,可以用表情及喜欢的符号做标记,也可以用简单的文字表达出来。通过这种特别的批注方式引导学生形成自己的阅读体验,有感情地朗读自己感受最深或最喜欢的段落。教师在不同年龄段学生阅读素养要求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调动多种感官与思维,综合运用朗读、绘画、品评、角色扮演、互动拓展等形式把握语言文字所传递的信息,加深理解与感悟,促进学生知情意行方面的发展。

链接生活,深化学生的体验。为了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阅读活动中,注重调动学生的家庭生活、校园生活、社会生活经验,在实践中学习语言文字运用,将语文学习与解决现实生活真实问题相结合,从而激发学生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兴趣。

以《中国传统节日》的学习为例,阅读的过程恰逢冬奥会期间,学生对相关社会话题兴趣浓厚,因此学校调动社会生活中的语文资源,从学生的兴趣出发,设计了“争做‘传统节日推介官”这一学习任务:“亲爱的同学们,2022年北京冬奥会向世界展现了很多传统文化元素,很多国家的观众都为之惊叹,拍手叫好。可爱的冰墩墩更是成为了把中国和其他国家联系起来的小小文化使者。很多外国友人都想深入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他们对中国的传统节日特别感兴趣,想向你了解一下。你想向他们介绍哪个节日呢,想怎样介绍呢?赶快行动起来,争当中华传统节日小小推介官吧!”通过将阅读链接生活,让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

分层作业,增效学生的体验。作业是学生阅读学习活动中的重要一环,既是对课堂教学效果的检验,也是对课堂教学实践的延伸和提升。“读书社”课程教学非常注重分层作业设计,引导学生在真实而富有意义的情境中深化体验、提升能力。学生在课外的阅读中,可以在自己的“读书社”内,和同伴自主选择时间地点来讨论,有的“读书社”在条件的允许下还可以进行线上的讨论,一起确定课上最想探讨的话题。同时在自主阅读的过程中,还可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撰写角色日志,满足不同水平学生自我实现的需要,帮助学生获得积极的、成功的情感体验。

● 提升学生素养,助力教师发展

通过“读书社”课程的学习,学生的阅读素养获得了提升,教师也在这一过程中收获了专业成长。

提升学生素养层面。一是在课堂学习共同体中,提升参与程度。每个孩子的个性和学习能力不尽相同,“读书社”课程为所有的学生构建了一个更加包容的课堂共同体,给予每个学生充分思考、展示的机会。孩子们在“读书社”课程里都有自己的角色,都要参与讨论与表达,从而更容易找到归属感,研究显示,这种归属感本身就会提升人的学习能力。在“读书社”课程中,“视觉盲区”明显减少,原本课上从不发言的学生课下也悄悄捧起了要阅读讨论的书籍,在小组讨论中渐渐找到了自己的位置,自信表达,精彩绽放。

二是在对话交流与互动中,培养倾听能力。“读书社”课程中,是以生生对话、师生对话为主要形式的,互动是推动课堂进程的原动力。在这样的课堂中,学生首先要学会倾听,然后才能互动交流。通过训练学生先听清楚别人的发言,思考对与错、与自己想法的异同,继而在别人发言的基础上发表自己的观点。在持久的训练中,学生的倾听能力不断提高。

三是在系统的表达训练中,提高表达水平。“读书社”课程中,每次课后都会让学生填写自评表,学生会反思自己在课上的表达情况,找到努力的方向。为学生建立“成长档案”,找到课堂中教师指导的重点,从而根據不同学生的特点和需求来提高表达水平。同时,因为撰写不同角色日志,除了口语表达,学生开始灵活运用图画、思维导图、小剧等形式来更好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他们用思维导图去发现文本内部的关联,用漫画再现故事情节,用搜集到的信息去揣摩作家的写作目的。学生阅读的视角在拓宽,阅读的品质在提升,无论是阅读和表达都更具有创新的意识。

助力教师发展层面。一是在教学中转换角色,变革教学方式。“读书社”课程强调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探究和自由创造,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开展研究,在一系列的语文实践活动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教师参与讨论、引领提升。这种教与学的变革,也为教师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调动教师转变角色、更新教学理念。在师生共读一本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查阅大量资料,才能对学生的个性阅读进行精准指导,在学生难理解处、有分歧处,给予有效的点拨,这既是挑战,也是实现课堂角色转变的契机。

二是在研究中拓宽视野,提升教学水平。“读书社”课程阅读教学,需要教师站得更高、研究得更远、钻研得更深。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对于所选书目都做了大量的研究,不断拓宽视野、提升专业水平。“读书社”课程设立以来,史家胡同小学教师的相关研究成果多次获得全国、市、区级各类重要奖项和荣誉,被中国教育电视台等多家媒体报道,在中国教育学会论坛、中国教师网、北京市中小学阅读促进活动中进行交流展示,获东城区课程建设优秀成果一等奖,出版《整本书阅读案例集锦》等专著,并在全国、市、区研讨会中完成多次示范课、精品课展示,发挥了良好的示范引领作用。

● 结语

阅读是让人受益一生的习惯,它决定着一个人视野的宽度与精神的高度。期待通过“读书社”课程的学习,在师生共读、同伴互促的过程中,让孩子们的阅读更有方向感,更有成效,也更加愉悦,从而在阅读中不断涵养智慧与品格,收获能力与成长。

作者单位:北京市东城区史家胡同小学

猜你喜欢

儿童课程教师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改革
最美教师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教师如何说课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
圆我教师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