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建工程转固定资产工作的精细开展探析
2023-07-12贾凤李鸿桦
贾凤 李鸿桦
【摘要】在制造企业中,由于固定资产所占企业资产的份额较大,需要通过计提折旧的方式转移到产品或是服务的价值中去,在建工程转固定资产的价值是否客观、真实、合理,影响到企业未来经济效益及企业所得税纳税成本等问题。因此,有必要对于在建工程转固定资产的精细化工作进行相应的策划及实施。本文将从在建工程转固定资产工作的概述入手,进而分析在建工程转固定资产所存在的风险问题,最终提出在建工程转固定资产的精细开展措施。从而为企业在建工程转固定资产的精细管理提供相应的理论基础。
【关键词】在建工程;固定资产;风险;措施
前言
随着我国经济规模的不断壮大,制造企业生产经营实力的不断增强,为进一步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及提高劳动生产效率,采取对内投资的方式增加固定资产的投入扩大再生产。然而,由于一些固定资产特别是大型专属设备等,需要经过一定的安装及建造过程以后,方可达到可使用状态并投入使用。这就涉及到了在建工程转固定资产的管理及财务核算工作。该项工作是一项较为复杂、精细化程度较高、风险较大的过程,对于企业来說要判断即将转固定资产是否能够达到预计可使用状态,并收集及整理相应的工程竣工单、决算单等相关手续,只有满足以上要求,才可以将在建工程转为固定资产,并按照固定资产的相关会计准则及企业自身的财务制度、资产管理办法进行会计核算及管理。
一、在建工程转固定资产的条件
根据相关会计准则及税收相关法规的规定, 在建工程转为固定资产需符合资本化条件, 具体来说包括以下三种情况
1.在建工程符合资本化条件要求的建造或是生产工作完成,或是实质上完成。
2.相关资产基本上符合资本化条件,其与设计要求、合同约定或生产要求符合,或是其中有个别的与设计、合同及生产要求不一致的情况,但只要不影响使用或是销售也可以转为固定资产。
3 .在建工程基本完成,继续发生的所购建或是生产的符合条件的资产上的支出金额很少的情况下, 也可以办理转固手续。
根据上述的三个条件可以看出,在建工程转固时,根据实质重于形式原则, 主要是按照其完工程度来判断。所以,当在建工程的主体工程基本完工到预计可使用状态时,则可以转入固定资产并计提折旧。若所建造的主体工程相关成本无法准确计量,可暂估入账。待工程结算时,根据实际成本结算调整预计成本,并重新核定入账价值,并计提折旧。但是,根据会计估计变更的未来调整法要求,对先期已计提的折旧不再进行调整。
二、在建工程转固定资产的风险分析
1 .结转时的核准风险
当在建工程转固的核准过程中, 相关会计法规及准则规定, 对于在建工程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时的核准提出了几项条件, 即完全符合资本化条件建设工程已全部完成、资产可以正常运营相关资本化支出已完成、工程建设达到合同、设计要求,设计合同部分不影响正常运营。在实务处理过程中,现实情况千差万别,目前无论是会计还是税法上的规定, 应用在实际工作当中有时并不一定具有足够的可操作性, 部分企业相关的工作人员一般受到自身业务水平的限制, 难以根据上述转固标准判断是否应该提交结转申请, 使得会计信息失真,并直接导致企业所得税纳税成本的增加,从而造成核准风险的出现。
2 .结转时的责权风险
目前来看,许多企业的内部缺乏专门的固定资产结转部门、在建工程转固定资产工作属于临时性工作,从在建工程转固开始,到最后完成没有专门的部门负责,使得在建工程结转固定资产管理形成了企业内部的真空地带。鉴于此,企业为了解决在建工程转固责权不清、专业度不够的问题,企业通常会在转固过程中,由外部财务、审计单位要求发起,但是这种方式经常存在不及时问题,同时存在一定的被动性。可见,在建工程转固时,由于流程不规范,使得在建工程资产的安全性下降。
3 .结转时暂估成本风险
在建工程或是设计变更一般都是在施工合同价款以外的, 因此发包方与承包方会对此出具现场的变更签证,作为工程结算的具体依据。但是签证作为在建工程估价的主要组成, 许多企业却对于工程签证工作疏于管理,对于签证的核定、备案缺乏应有的管控,导致其无法参与至成本暂估环节, 最终导致基于暂估成本的结转资产价值核定不实。更主要的是,若工程造价较大的变更部分的签证资料不齐全, 容易导致暂估结果的严重失真,形成结转时的暂估成本风险。
4 .固定资产价值变动风险
在建工程转固过程中,按照相关规定,企业应当完成验收工作后及时上交相关审计资料, 实际工作中存在部分企业上交审计资料不及时现象。不仅如此,在建工程转固定资产过程中,随着在建工程周围环境、土地价值等方面的变化,资产本身价值也会发生相应改变,有可能导致在建工程审计结果的时效性不佳, 影响转固的准确性。另外在工程施工、工程管理过程中,设计、工程、预算、施工等相关部门因与审计部门缺少应有的沟通,使得审计效率下降。由于在建工程转固定资产过程中,其各方面因素较为复杂,很容易出现人为调节财务信息问题,导致固定资产价值变动风险的出现。
5 .资产交付风险
在建工程交付清单的编制过程中涉及了许多的材料、设备的数据清单等,出于归口管理的考虑,一般仅由项目管理部门承担, 造成了相关清单只体现了主要设备的交付明细、交付资产难以精细核定的现状。另外,在固定资产的实物及清单交付过程中,由于固定资产认定标准较为模糊, 使得相关人员无法准确判定需要交付资产的种类, 出现了账面信息与现场信息无法一一对应问题。
三、在建工程转固定资产的精细化管理措施
1 .明确结转核准标准
由于在建工程转为固定资产过程中精细化工作的开展十分必要,精细化工作开展的先决条件是企业应该研究各项转固的标准,明确自身提交申请的时间,强化固定资产结转的准确性、从而保证企业利润总额及累计折旧信息的真实有效。实际操作中,初验操作是检验工程项目是否达到设计要求及使用状态的重要手段,若经过初验不合格后,施工单位还要进行二次初验,直至工程项目达到使用要求后才会试车运行。鉴于此,企业可以将初验通过作为在建工程转固的时间节点,并在初步验收合格后开始试运行的阶段, 上交结转相关申请材料。并且,企业还要根据工程项目的实际状况,按固定资产核准的相关标准细化分解,建立适合于企业自身的转固标准,为企业将来的在建工程转固作以铺垫。
2 .加强权责管理
在建工程项目的建设、管理、移交、转固过程中都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在建工程转为固定资产也不是单个部门就可以解决的问题,需要各个部门通力合作、共同完成。在建工程转固的精细化工作也要求将项目管理工作要做细、做牢,不出现纰漏。在结转过程中,可以本着财务部门牵头、其他部门配合的原则进行。并且需要企业的管理层给予足够的重视,要求相关部门配合财务部门完成此项工作的同时,还要有效的划分各个部门的责、权、利避免出现职责的“真空地带”。同时,财务部门应该与其他职能部门做好工作上沟通的同时,要做好业财融合工作,便于未来财务人员对于固定资产的核算与管理。
3 .提升暂估成本准确率
现场签证是一个较为敏感的问题, 若对其管理不善,不但会影响固定资产真实入账价值,还有可能因签证问题出现财务舞弊问题,对于签证问题应该给予高度重视。企业固定资产暂估与签证有着直接的关系,对于签证的申请、审批、备案、资料整理等相关工作应该做到一一落实,不可以出现管理方面的盲区。同时,要将签证工作以制度形式规范下来,制定一个变更签证从申请到备案的详细程序,然后设置好各项程序的执行标准,为后期的固定资产暂估成本精细化的提升奠定基础。
4 .缩减不必要的审计周期
审计工作虽然能够起到核准在建工程金额, 并防范舞弊问题出现的功能, 但是由于其大多属于事后监督而缺乏一定的时效性。亦即,审计过程中即使发现了问题,也因为相关的货币已流出企业、损失已发生而失去了实际意义。对于在建工程转固定资产问题,一方面建议缩减审计周期、提升审计效率、提高审计的精细化工作;另一方面,可以借鉴持续性审计工作,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对于重大单项支出可以同付款一并审计,这样不仅能够提升审计工作效率、由事后监督向事中控制转变,更为重要的是能够确保精细化工作的实现。
5 .优化资产交付手续
资产交付是在建工程转固定资产的最后环节,在这个过程中应该优化资产交付手续, 确保资产交付手续齐全。一方面,在实物交接过程中,项目的建设部门、资产使用部门、审计部门、财务部门都应在场,根据交接清单对应实物进行逐一盘点;另一方面,要重视固定资产清单的编制工作,确保固定资产投资使用后,财务部门在固定资产核算及盘点过程中做到无遗漏、无死角。从而,在确保固定资产顺利交接的同时,能够确保在建工程转固工作的精细开展。
总结
综上所述,企业在建工程转固定资产过程中,要做到精细开展其难度及风险性还是很大的。对于在建工程企业来说, 应该从规避在建工程管理各个环节的风险出发来进行,在有效的防范各类风险的前提下,才能使得在建工程转固定資产更加的准确、精细。
参考文献
[1]关明坤,郎凤荣. 对高校未转固定资产长期在建工程评估入账的思考[J].财务与会计,2020,(5):72-73 .
[2]王宁怀. 在建工程转固定资产的会计与税务处理探讨[J]. 纳税,2021 ,15(28):28-29 .
[3]胡娟. 在建工程结转固定资产风险分析与防范探析[J]. 纳税,2020,14(14):190+192 .
(作者单位:沈阳嘉诚水务有限公司、三一重型装备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