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盛报告看淡中国银行股
2023-07-12卧龙
卧龙
华尔街大行高盛(GoldmanSachs)7月5日发布对中国银行股分析报告,长达100页。报告认为中国地方政府设立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融资工具,为基础设施投资和经济增长提供融资,而六大银行将加大力度承担更多地方政府债务,以降低规模较小银行风险,此举将侵蚀其利润率。高盛预计其覆盖之中资银行今年派息率将处于4厘至6厘之间,低于之前两个百分点。高盛指由于盈利增长疲弱及资本充足率要求较高,股息支付目标可能面临越来越大压力。与此同时,高盛还将今明两年大型中资银行拨备前营业利润预期调低5%至6%。
高盛报告将农业银行(SH.601288,HK.01288)评级由中性调低至卖出,将工商银行(SH.601398,HK.01398)、兴业银行(SH.601166)评级从买入调低至卖出。报告又将工商银行H股目标价由4.98港币调低至3.55港币,将农业银行H股目标价由2.62港币调低至2.45港币,将建设银行H股(HK.00939)目标价由6.07港币调低至5.81港币。报告出台,香港恒生内地银行指数大跌3.6%,A股市场银行股指数跌约1%。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估计,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债务超过9万亿美金,构成重大系统性风险。有机构投资者表示,银行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对盈利影响有限。地方政府债务陷入困境,成本不会完全由银行承担,中央政府会承担部分成本。中资银行有足够资本及贷款损失拨备,目前大型银行H股市盈率只有3至4倍,市场对高盛报告明显反应过度。另一家投资机构表示,中资银行面临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并非新鲜事,自2018年以来问题一直存在。高盛报告对银行此类债务风险敞口猜测较为“疯狂”,即使债务问题恶化,中国政府可能不会要求银行承担大部分成本。
今年3月10日笔者在《中美银行股指数走势分析》一文中曾经分析A股市场银行股指数走势。文章以通达信银行板块指数(880471)为分析对象,认为当下银行股指数正处于[5]浪(4)调整之中,首选数浪方式第(4)浪为水平三角形,并指出将有一浪上升走势。银行股指数4、5月份出现一个短暂升浪——尖冲走势——银行板块指数创历史新高但中证银行(399986)、国证银行(399431)及上证银行(000134)均为创历史新高。之后迅速回落,牛市发烧友又一次失望。如今高盛报告看淡中国银行股,投资者大为不满,但银行股指数自去年10月底至今年5月上旬升浪为3浪结构,已经清晰地为投资者指明路向。
银行股指数走势图上,将2007年11月初1976点定义为第[3]浪,之后跌至2008年10月最低525点为第[4]浪,跌73%。525点展开第[5]浪上升。第[5]浪中,525点升至2009年7月1329点为[5]浪(1),1329点跌至2012年9月786点为[5]浪(2),786点升至2021年3月2211点为[5]浪(3),2211点至今为[5]浪(4)。有关[5]浪(3)划分与《中美银行股指数走势分析》一文有差别。
[5]浪(3)之中,786点升至2013年2月1114点为(3)浪1,1114点跌至2014年3月831点为(3)浪2,831点升至2015年4月次高点1770点(最高点1890点)为(3)浪3,1770点调整至2016年2月1240点为(3)浪4,1240点升至2021年3月2211點为(3)浪5。(3)浪5又再细分更小级别一组5浪,而其中5浪[v]为楔形走势。
银行股指数去年10月底至今年5月上旬升浪为3浪结构,要么是间隔浪x,要么是b浪。基于基本面估值等因素,若是b浪则[5]浪(4)是一个水平三角形;若是x浪则[5]浪(4)是一个双重三。
国证银行指数大型浪划分与银行股指数相同,但中型浪有区别。由于重叠存在,国证银行指数第[5]浪为楔形结构,内部划分为3-3-3-3-3模式。[5]浪(3)中,2012年9月低点升至2013年2月高点为(3)浪a,2013年2月高点跌至2014年3月低点为(3)浪b,2014年3月低点升至2021年2月高点为(3)浪c,(3)浪c又是楔形结构。
无论是中证银行抑或国证银行,指数均有效跌破2000日平均线——即8年平均线——之后反弹受制于500日及1000日平均线而迅速回落,表明长期投资者抛售。目前500MA持续下行,而1000MA走平长达1年时间之后开始掉头向下,2000MA亦开始走平,很明显,这是长期调整态势,若非银行股超低估值,恐怕股价早已崩盘,此时仍期望银行股整体牛市,极不妥当。投资应当理性,而非义愤填膺,对高盛报告冷静看待。
近期美股在加息暂停而经济数据强劲利好下持续上升,投资者又忘却了风险,认为新一轮牛市上升出现。此等情形,令人想起股神巴菲特1969年一段往事。
1968年,巴菲特才38岁,当时他感觉到股票昂贵。在整个1960年代,美股一直持续上升,大牛市令人人都发达,简直可“鱼翅捞饭”。在市场鼎盛时期,巴菲特认为投资者将要面临巨大风险,1969年其合伙企业散档,他承认已不再适应股市疯狂。
巴菲特致委托人信中写道:“我相信,当这一时期股市及商业发展被写进历史时,是一个很好例证,此等现象将会被认为最重要,也是最具特色狂躁病之表现。”
合伙企业散档后,奥马哈多了一群百万富翁,而巴菲特自己则将自有资金投入了巴郡,等待一个熊市。然而市场并未立即进入大熊市,1970年曾经下跌,但只是次级股票下跌,比如一本巴菲特传记中所记载:李腾工业集团跌70%,莱维特跌85%,四季护理中心跌64%……。市场继续炒作蓝筹股,所谓“漂亮五十”。比如麦当劳、IBM、迪士尼、宝洁、施乐、辉瑞等公司,各位一定耳熟能详。这些公司在1970年跌市中下跌30%至40%,但之后股价则持续翻倍。迪士尼自1970年低位至1973年初升4.3倍,麦当劳则劲升7倍!最高峰时迪士尼市盈率高达76倍。即使1973年至1974年大熊市,这些公司股价最低位都比巴菲特离场时更高。1974年巴菲特财富名义损失48.7%,但他认为此时正是入场好时机。
当下美股不是1969年便是1971年,市场炒作“漂亮之五”,或者“标普七雄”,苹果、微软、辉达(NVDA)、特斯拉等令人感觉到美国科技力量无所不能,人工智能让新时代来临,投资者信心百倍——美国经济将会软着陆,即使是衰退亦会是蜻蜓点水——然而市场总有其规律,投资者信心爆棚之时,往往便是股市见顶之日。
历史正在重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