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负”到“富”的华溪之变

2023-07-12王雪

当代党员 2023年13期
关键词:中蜂黄精蜜蜂

王雪

“中心组黄荣琼一家,480元!”

“街上组谭久华一家,600元!”

……

伴着喜气洋洋的土家啰儿调,被点到名的村民手持股权证来到对应的分红桌前,登记、签字、摁手印、领分红款。

“这是第5年领到分红款了。”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中益乡华溪村村民赵继民的心里仍有种说不出的感动。

华溪村,曾是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武陵山片区典型的贫困村。过去,这里山高坡陡、土地贫瘠,一方水土难以养活一方人,村民只能种点红薯、玉米、洋芋,几乎是靠天吃饭。无奈之下,赵继民只能远赴沿海地区打工。而今村里产业兴旺,他在家门口就能把钱挣了。

不只是赵继民。在2023年4月13日举行的“华溪村第五届分红大会”上,全村1246名村民共分红149520元。

“2022年以来,华溪村村集体公司营业收入达201万元,较2019年增加23%,脱贫人口年人均收入达19415元,较2019年增加34%,正经历由‘负到‘富的变迁。”华溪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王祥生介绍。

2019年4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到重庆考察,不顾山路蜿蜒、坡急沟深,一路奔波抵达大山深处的华溪村,深入农户家中和田间地头,实地了解脱贫攻坚进展和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情况,鼓励乡亲们要一起奋斗,努力向前奔跑,争取早日脱贫致富奔小康。

4年多时间过去,华溪村干部群众牢记嘱托,感恩奋进,昔日的穷乡僻壤正奔跑在乡村振兴的广阔大道上。

黄精地里生“黄金”

站在田间,看着地里茁壮生长的黄精,王祥生开心一笑:“可以肯定地说,黄精产业,我们选准了!”

“选准了”这句话,4年多前,王祥生也对总书记说过。

那一天,在陪总书记前往华溪村老党员、已脱贫户马培清家的路上,王祥生顺手从田坎边挖起一株黄精。

“黄精是药食两用的草本中药材,非常适合在华溪村种植。”王祥生向总书记介绍。

总书记拿着这株黄精,向王祥生详细了解起华溪村通过种植黄精带动村民脱贫的情况,并关心地询问:“产业选准了没有?”

“选准了!”王祥生的回答异常坚定。

在华溪村的山林里,一直长有野生黄精。“当年我们经历了两轮论证,最终才选择了种植黄精。”中益乡党委书记刘登峰说,从试种到后来不断到各地进行市场考察与调研,中益乡决定将黄精作为当地主要发展的中药材产业。

2018年,华溪村推进“三变”改革,因地制宜种植黄精。不少村民像赵继民一样,将闲置土地流转给村集体,由村集体引资打造黄精产业,华溪村由此实现主导产业从“无”到“有”。2019年初,华溪村种下第一批220亩黄精,唱响了产业发展、壮大、增收致富“三部曲”。

“黄精从种植到收获需要3年以上,看似长得慢,但每年都能给我们带来收入。”在华溪村黄精种苗移栽现场,华溪村村民花仁叔喜笑颜开地说,村集体公司实行反承包管理机制,村民们通过返承包黄精,不仅每亩3年有2000元的管护费,还能享受土地入股分红,再加上黄精收获后20%的收益分红,一块土地可实现多种收益,可谓黄精地里生“黄金”。

而今,华溪村黄精种植达到730亩,已构建起从育苗、种植到精深加工的全产业链条。

2022年9月,华溪村首批540箱、重约8100公斤的黄精面制品被分别远销新加坡、澳大利亚、南非等地,意味着华溪村的黄精产品首次走出国门。2023年2月,伴随着40多万株黄精种苗被发往浙江、湖北,标志着华溪村在实现本村黄精种植自给自足的同时,种苗也走向了全国。

群山环抱村落,河流奔腾向前。当年王祥生的那一句“选准了”,如今听来更有底气。

“蜂”口酿造甜蜜华溪

站在马培清家的院子里,抬眼望去,只见对面山峰上题写着“中华蜜蜂谷”五个大字;回头细看,只见崭新的三层姜黄色小楼贴着一对喜气洋洋的红色条幅:幸福中国,甜蜜华溪。

那天,在马培清的院子里,总书记同村民代表、基层干部、扶贫干部、乡村医生等围坐一堂,摆政策,聊变化,谋发展。他深情地说:“脱贫攻坚是我心里最牵挂的一件大事。这次我专程来看望乡亲们,就是想实地了解‘两不愁三保障是不是真落地,还有哪些问题。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关键看脱贫攻坚工作做得怎么样。全面小康路上一个也不能少。”

正如条幅所言,如今的华溪村,已是甜蜜华溪。

华溪村地处武陵山区大风堡原始森林深处,这里山高林深,生长着五倍子、乌泡、千里光等30多种蜜源植物,有着发展中蜂产业得天独厚的地理气候和资源优势。

过去,华溪村村民用古法传统养殖中蜂,但古法养蜂弊端明显:靠天吃饭,运气好蜜蜂才多。因缺乏规划引导和产业项目载体,华溪村的中蜂产业始终难成气候。

2018年前后,当地政府发现,华溪村有着绝佳的养蜂条件和悠久的养蜂历史,于是決定围绕“小蜜蜂、大产业、大生态”做文章,大力发展中蜂产业。

如何破解贫困村民发展中蜂产业资金不足的难题?又该如何化解蜂农对产业前景的疑虑?

资金方面,中国农业银行石柱支行、重庆农村商业银行石柱支行、石柱邮政储蓄银行面向贫困养殖户推出免抵押免担保、政府补贴利息、最高5万元的扶贫小额信贷业务,解决了贫困户发展产业的资金难题。

技术方面,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员会、重庆市畜牧技术推广总站邀请养蜂专家到村开展技术培训,县上也派遣专业技术人员常驻村内,上门为养殖户及时提供技术指导服务。

针对季节性蜜源不足的问题,市、县林业部门规划实施了科学的蜜源培植提升项目,通过两轮蜜源植物培植,栽植五倍子、黄柏、乌桕等蜜源植物上百万株。

“蜂源问题,有乡政府帮忙联系;技术问题,有技术人员上门指导;销售问题,有专业合作社保底收购……”2020年3月,马培清的儿子陈朋养殖了8群中蜂,他白天在村里参与蜜蜂桥建造等工程,傍晚又爬上山坡,细心地清洁蜂箱,查看蜜蜂生长状况等,日子一天比一天充实。而今,通过养蜂、在村里务工等,陈朋家每年可增收4万多元。

2021年5月,石柱土家族自治县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携手中益乡,精心设计了“蜜蜂文化体验线”和“脱贫旅游精品线”两大旅游线路,串联起“一村一谷八大景点”。其中,“一村”为华溪村,“一谷”为中华蜜蜂谷,八大景点包括蜜蜂乐园、蜜蜂桥、蜜蜂馆、金溪沟、蜜乐园、养蜂场、脱贫路、大湾民宿等。

“近年来,中益乡紧扣‘中华蜜蜂小镇主题定位,不断调优产业结构,形成‘一蜂两黄多基地产业格局。截至目前,全乡养殖中蜂8000余群,培育星级养蜂户50家,建成蜂蜜半自动加工生产线1条。”刘登峰介绍。

“偏岩坝”开出“致富花”

偏岩坝,曾地如其名。它背靠缺门山,位置偏僻、交通不便、信息闭塞,居住在这里的13户村民曾有6户被评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

可现在,偏岩坝“名不副实”——秀丽的青山间,一条清澈见底的溪流顺着山势蜿蜒而下,精致的登山栈道顺水而建;岸边,造型别致的农家乐掩映在林荫中,大有“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的意境。

“原来这里土地贫瘠、交通不便,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零乱的民房无人居住,杂草丛生,显得了无生机。”华溪村原驻村第一书记汪云友回忆道,“明明是个好地方,却养在深闺无人识。”

2019年,总书记在前往马培清家的途中,沿着乡间小路步行察看自然环境、村容村貌。

过去困在深山、穷在深山,现在潜力在山、希望在山。2019年起,华溪村开始挖掘偏岩坝优良的自然环境资源。随着精准扶贫工作纵深推进,各级帮扶力量在偏岩坝相继完善了公路、饮水、人行便道等基础设施,华溪村也充分挖掘偏岩坝的田园风光和传统土家民俗文化,借助融创集团对偏岩坝院落整体环境进行提升,美化每家每户的庭院,栽种绿植和花草,使森林、山地和荷花田浑然一体。

2019年11月,重庆市工商联餐饮商会“万企帮万村”华溪村帮扶工作启动,“陈田螺”、“土家碉楼”、天尧酒店等企业主动结对,帮扶偏岩坝9户村民办起了“农家乐”,打造出了“美食一条街”。

闲时就近务工,旺季经营“农家乐”,居住在偏岩坝的花仁叔一天也没有闲着。“幸福是奋斗出来的。”她笑着说,空闲时候她就到村集体的产业基地务工,旺季就在家经营“农家乐”,日子越过越红火。

在“美食一条街”的带动下,华溪村依托良好的生态旅游环境、完善的基础设施和传统土家民俗文化资源,相继发展起50余家“農家乐”,打造成集游、购、吃、住于一体的乡村休闲度假村,让当地群众吃上了“生态饭”,走上了致富路。

就这样,华溪村盘活了村里的溪流、山峰、土家山寨等文化旅游资源,发展起乡村旅游,推动产业从“一产支撑”到“接二连三”,真正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

“春天有花、夏天有果、秋天有蜜、冬天有研学课堂,华溪村一年四季都有产业收入。”王祥生十分自豪。

如今行走在华溪村,抬头所见,两侧仍是巍峨的大山,不同的是,一方穷山已经蜕变成乡村振兴的“金山”。

猜你喜欢

中蜂黄精蜜蜂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Linoleic Acid in Polygonati Rhizoma
黄精、滇黄精、多花黄精物候期差异化研究
中华蜜蜂
遂昌县中蜂产业发展对策
蜜蜂
蜜蜂谷
黄精新鲜药材的化学成分
中蜂活框饲养的方法及管理
中蜂箱养场地选择为首要
黄精小档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