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泪水是可以寄给心上人的吗

2023-07-12孟晖

环球人物 2023年13期
关键词:泪痕幽思斑竹

孟晖

上期文章里,我们初步认识了“业余设计大师”雍正——治政严苛,审美高雅,热衷工艺美术,还有他在位期间,传旨造办处制作的那架美人画屏——《深柳读书堂十二美人图》,我们细讲了其中三幅画——“博古幽思”“裘装对镜”“捻珠观猫”。至于这组联扇屏风的整体内涵及其背后的文化意蕴,则是这期文章要深入探讨的。

我们要知道,这十二幅工笔绘画并不仅仅是画了些动人的汉装美人形象以及她们周围的雅致环境,而且拥有共同的主题。那是中国古代文艺作品里极为独特的传统主题,也是自楚辞以来两千多年反复吟咏和描绘的经典主题——情怨。情,是对心上人的缱绻爱意;怨,则是爱而不得的伤心与悲凉。在情怨的总主题下,十二幅画面又大致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思念,思念在远方的心上人,或者思念咫尺天涯的意中人;一类则是遭遇冷遇、离弃,或者长久分别,于是暗自神伤。

实际上,十二幅美人图都沿用了古典文艺中定型的主题与“图式”。例如扶着门框凝立的一幅,表现的是“倚门望归”:女性十分牵挂对方,便来到院门前,靠着门洞的一侧长久站立,盼望在外的男性尽早归来。另一幅里,竹叶上有积雪,床前燃着炭火盆,画中女子掀开床帐,则是非常温柔的画面:寒冷的冬日雪夜,女性牵挂着良人,把卧室安排得温暖舒适,并且熬夜不寐,等待雪夜的归人。组画当中,因为感情失意而黯然神伤的几幅,也都采用了传统仕女画的经典题材,如持镜自照的女性,是在惆怅红颜易逝,付出了一场多情,却是竹篮打水,枉自蹉跎了年华。

在过去,此类固定题材相当丰富,人们不断接触到它们,变得非常熟悉,因此一旦看到就能马上明白。到了如今,由于中国社会方方面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不少现代观众就看不懂那些画面了。对今人来说,十二幅美人图中,最不能理解的一幅大概要数“博古幽思轴”——画中女性手持一条长手帕,侧坐在一把斑竹座椅上,玉容寂寞。这幅画面传达的是曼妙而优美的传统题材——寄泪。

泪水是可以寄送给心上人的吗?古时,女性们真的流行把自己的“泪痕”寄给心上人,作为最真挚的爱的信物。听起来绝对不可能的事情,其实是缘于传统生活中特定的化妆方式。

“博古幽思”中的斑竹椅表现的是古代文艺作品传统主题“寄泪”。

至晚从汉代起,一直到元朝,女性化妆时的普遍方法是把红色的妆粉扑在双颊上,由此让颊色秀艳。这种妆粉的主要配料为白色铅粉与朱砂细末,二者与其他一些香料、具有美容功能的中药粉混在一起,成品称为“红粉”“胭脂粉”“桃花粉”“芙蓉粉”。如此上妆之后,一旦女性哭泣,泪水流过脸颊,便会混入红粉,成为“粉泪”,同时也被染上红色,变成“红泪”,亦即所谓的“胭脂泪”。所以说,“胭脂泪”在古代生活中乃是真实存在的,这种被妆粉染为红色的泪水,在古人的生活中还颇为常见。于是,唐宋诗词往往很自然地便会提及:“手持金箸垂红泪”(唐·刘言史《长门怨》),“别酒更添红粉泪”(宋·贺铸《玉连环》)。

逢到与钟意之人长久分离的情况,女性在独自思念的寂寞时刻,难免泪水长流,这时当然要用手帕揩泪,于是,帕子便被染上一抹又一抹的胭脂泪痕:“近水远山都积恨,可堪芳草如茵。何曾一日不思君。无书凭朔雁,有泪在罗巾。”(宋·刘过《临江仙》)由此,大约在唐代,巧慧的女子们便发明出一种独特的表达深情的方式,那就是把渍沁了红色泪痕的手帕直接寄给情人,让对方知道,思念如何折磨得自己泪水流淌不尽。元稹的《鱼中素》一诗便细腻地展示了如此传情的过程:

“重叠鱼中素,幽缄手自开。斜红馀泪迹,知著脸边来。”

诗中说,某位男子——也许就是作者自己——收到了一封折叠仔细的素白帕子,打开之后,其上并无一字,只是浮印着几抹斜斜的丹色染痕,让他一下悟到,这手帕上是相爱的玉人揩去颊上的泪,带着从她面庞传递而来的余泽。

左图:“倚门观竹”表现的是女子盼男子归来。中图:“烘炉观雪”表现的是女子在等待雪夜归人。右图:“烛下缝衣”表现的是女子行针走线盼望爱情缠绵。

此般传情方式在宋人当中也很盛行:“有情奈无计。漫惹成憔悴。欲把罗巾暗传寄。细认取、斑点泪。”(宋·杜安世《卜算子》)直到元曲的时代,徐再思《寿阳曲》“手帕”一作仍道是:“香多处,情万缕,织春愁一方柔玉。寄多才怕不知心内苦,带胭脂泪痕将去。”女性认为对方不能体会自己为情所困而经受的心理磨碾,便把染满了红色泪痕的手帕送过去,用活生生的证据进行事实教育。沁了红泪的手帕在晾干之后,一抹一抹的淡淡胭脂染痕就如印花一样驻留在绢面上,不肯轻易消退,无论对于寄帕的一方还是收帕的一方,都胜过千言万语,道尽了深藏的心迹。

“博古幽思”正是表现了“寄泪”的多情与愁怨。由于不容易在那条手帕上画出红粉泪痕,没有留下姓名的画家便用那位女子座椅上的斑纹来示意,观者看到座椅上布满星星斑点,便明白那椅子是由湘妃竹制成,进而联想到关于湘妃竹的传说。

湘妃竹的传说广为人知,它其实是往昔女性红粉泪的真实情况激发了古人的灵感,想象出的一则故事。传说,舜死后,妻子娥皇、女英因为悲伤而泪下如雨,她们的红粉泪洒到湘竹上,在竹竿上染出了点点斑痕。从此,湘竹便永远地留住了两位女神的泪痕,形成了斑竹,也就是湘妃竹。《深柳读书堂十二美人图》的“染绡寄泪”则是巧妙地化用了这一典故,以斑竹上的纹点提示女性出于情思而形成的泪痕。

雍正喜欢親自构思生活环境中的各类陈设品,往往在细节上都精心设计,给出决定方案。由十二幅美人画组成一排折叠屏风,当初很可能就是雍正突发的灵感。那么,选择“寄泪”作为其中一幅,用斑竹纹来象征女性染在手帕上的胭脂泪,很可能也是他的创意。

古人寄泪的多情与愁怨,现代人很难真切体会到,好在有这样一组表现古典女性情怨的《深柳读书堂十二美人图》,让我们得以借助画卷,感受古人丰沛美好的情感,走进他们生活的世界,实乃一桩幸事。

猜你喜欢

泪痕幽思斑竹
九嶷山新发现一片斑竹林
走过斑竹丛丛处
宠物泪痕消湿巾
鹧鸪天·春慵
斑竹枝枝何处觅 养心殿佛堂内檐前期修复记
宗寿华
己亥清明祭
琴场
蝶恋花·夏夜幽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