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共享价值创造的实践论

2023-07-11黄世忠

财会月刊·上半月 2023年7期
关键词:经济价值社会价值

【摘要】“三重底线”理论和共享价值创造理念均要求企业在为股东创造经濟价值的同时, 致力于为其他利益相关者创造社会价值和环境价值, 唯有如此, 企业才能永续经营, 真正成为对利益相关者负责的社会担当型和环境友好型企业。本文以蚂蚁集团2022年度的可持续发展报告为基础, 结合对蚂蚁集团的实地调研, 分析了蚂蚁集团统筹兼顾经济价值、 社会价值和环境价值的共享价值模式, 总结了蚂蚁集团案例的启示意义。本文认为, 蚂蚁集团的可持续发展报告通篇贯穿着共享价值创造的理念,体现了“共创、 共享、 共生”的价值创造新思维, 在ESG时代颇具借鉴意义。

【关键词】蚂蚁集团;共享价值创造;经济价值;社会价值;环境价值

【中图分类号】F2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0994(2023)13-0003-9

一、 从价值创造到共享价值创造

1997年英国著名的可持续发展咨询公司创始人约翰·埃尔金顿(John Elkington)在其影响深远的《使用刀叉的野蛮人 —— 21世纪企业的三重底线》一书中通过野蛮人使用刀叉吃饭从而进化为文明人的形象比喻深刻地指出, 进入21世纪企业如果还只是关心关注利润底线而对社会底线和环境底线漠不关心, 说明企业仍停留在野蛮时代的经济动物阶段, 反之, 企业如果在关心关注利润底线的同时也高度重视社会底线和环境底线, 说明企业已经从野蛮时代的经济动物进化为文明时代的负责任的企业公民(Elkington,1997)。埃尔金顿提出的“三重底线”(Triple Bottom Line)理论为企业统筹兼顾经济效应、 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进而创造共享价值(Creating Shared Value,CSV)提供了理论基础, 为CSV的兴起和发展孕育了舆论氛围。CSV的观点由哈佛大学竞争战略大师迈克尔·波特(Michael Porter)教授和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高级研究员马克·克莱曼(Mark Kramer)正式提出。2006年, 他们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了“战略与社会: 竞争优势与企业社会责任的联结”一文, 对共享价值进行初步探讨。2011年, 他们再次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创造共享价值: 如何重塑资本主义并释放新一波创新与增长”一文, 正式提出并系统阐述了创造共享价值的理念(黄世忠,2021)。波特和克莱曼将创造共享价值定义为在提高企业竞争力的同时改善企业经营所处社区的经济、 社会和环境条件的经营实践(Porter和Kramer,2011)。

不论是“三重底线”理论, 还是共享价值创造理念, 均要求重新定义企业的宗旨, 为股东创造价值不再被视为公司的唯一追求, 在为股东创造经济价值的同时为其他利益相关者创造社会价值和环境价值, 才是21世纪企业应有的境界。2019年8月美国企业家圆桌会议(BRT)将过去只强调“为股东创造价值”的公司宗旨重新表述为“为客户、 员工、 供应商、 社区、 股东创造价值”, 凸显了“股东至上主义”的式微和“利益相关者至上主义”的崛起, 标志着价值创造向共享价值创造的历史性转变。共享价值创造为企业提供了新的正当性, 甚至被看作是对备受质疑的资本主义的救赎(Menghwar和Daood,2021)。共享价值创造理论的提出, 不仅提升了企业对社会问题和环境问题的管理认知, 而且催生了经济价值、 社会价值和环境价值三者并举的战略思维和商业模式(McGahan,2020)。共享价值创造契合ESG(环境、 社会和治理)理念, 催生了价值创造的三大变革: 在为谁创造价值方面, 从过去只为股东创造价值的观念向为利益相关者创造价值的观念转变; 在创造什么价值方面, 从过去只关注经济价值创造的做法向统筹兼顾经济价值、 社会价值和环境价值的做法延展; 在如何创造价值方面, 从过去只聚焦内部价值创造的动因向寻求外部价值创造的动因(表现为对员工关系、客户关系、供应商关系、社区关系和政商关系的积极管理)演化。

思想照亮现实, 理论改变行为。“三重底线”理论和共享价值创造理念引发了管理实践的重大变革。在共享价值创造方面, 星巴克堪称典范, 蚂蚁集团也不遑多让。基于笔者对蚂蚁集团的实地调研和对蚂蚁集团2023年6月1日发布的2022年度可持续发展报告披露的ESG信息, 结合其2020年招股说明书和阿里巴巴披露的财务报告, 本文系统地分析蚂蚁集团为股东创造的经济价值以及为利益相关者创造的社会价值和环境价值, 并总结蚂蚁集团案例的八点启示意义。

二、 蚂蚁集团的经济价值创造分析

不论关于公司宗旨的表述如何演变, 为股东创造经济价值使其获取合理的投资回报都是企业的职责所在。这方面的信息通常来自上市公司对外的财务报告。2020年, 蚂蚁集团披露了其招股说明书, 让投资者得以了解和评估蚂蚁集团为股东创造经济价值的能力。蚂蚁集团后因故暂停上市进入整顿期, 不再对外披露财务报告, 只披露可持续发展报告。为了弥补财务信息难以获取的不足, 本部分以持有其33%股份的阿里巴巴集团财务报告披露的按权益法核算的投资收益, 估算蚂蚁集团2020 ~ 2022年度的税后利润, 并与业务结构相近的美国最大移动支付平台贝宝(PayPal)公司进行对比分析。必须说明的是, 本部分通过不同公开信息来源测算的业绩数据与蚂蚁集团的实际业绩可能存在一定的差异, 但笔者相信这些差异不影响本文的总体结论。

1. 克服重重困难, 持续创造价值。表1列示了2017 ~ 2022年蚂蚁集团的相关业绩指标。从中可以看出, 蚂蚁集团虽然遭受业务整顿和三年疫情的双重影响, 但仍为股东创造了相当可观的经济价值, 2019年以来连续四年超越了贝宝公司。2022年度, 蚂蚁集团和贝宝公司的税后利润均出现大幅下降, 与它们所服务的小微企业和个人消费者受三年疫情等因素叠加影响有关。2022年度蚂蚁集团税后利润锐减, 还与其业务调整和对外股权投资重估值下降有关。值得指出的是, 可持续发展报告显示, 蚂蚁集团2022年的研发费用高达204.6亿元, 比2021年增长了8.83%, 约占2022年税后利润的66%, 说明其致力于为股东创造长期价值, 而不是追求短期的盈利。

税后利润在反映价值创造方面固然重要, 但税后利润的计算并没有扣除股权资本成本, 因此, 即使企业税后利润大于零也不一定代表企业为股东创造了价值。从经济学的角度看, 只有经济增加值(EVA)大于零才真正代表企业为股东创造了价值。表2列示了蚂蚁集团和贝宝公司2017 ~ 2022年的EVA。为了简化计算, 表2的EVA=税后利润-股权资本成本, 其中股权资本成本=(期末股东权益-当年税后利润)×股权资本成本率, 表2假定蚂蚁集团和贝宝公司过去几年的股权资本成本率均为6%。从表2可以看出, 蚂蚁集团和贝宝公司过去六年的EVA均为正, 表明这两家公司均为股东创造了经济价值。

从表2可以算出, 2017 ~ 2022年蚂蚁集团EVA占税后利润的平均比例约为72%, 略高于贝宝公司同期的平均比例(65%), 说明这两家公司每实现100元的税后利润分别有72%和65%来自其管理层和员工的贡献, 管理层和员工对价值创造的贡献明显大于股东投资的贡献。

企业为股东创造的经济价值, 既要从绝对数的角度评估, 也要从相对数的角度分析。表3对比分析了2017 ~ 2022年蚂蚁集团与贝宝公司的净资产收益。从中可以看出, 这两家公司均为股东创造了不菲的投资回报, 但蚂蚁集团的净资产收益率波动幅度大于贝宝公司。中美两大移动支付平台2022年的净资产收益率均出现大幅下降, 再次说明它们的经营业绩深受中小微企业经营困难和个人消费者消费意愿不强的影响, 也在一定程度上与金融资产估值重心下移有关。

2. 实施现金分红, 缓解股东压力。除了账面回报外, 蚂蚁集团还通过慷慨的现金分红给予股东实实在在的回报。2022年3月和12月, 蚂蚁集团宣布了两次大手笔的现金分红, 第一次现金分红为120亿元, 第二次现金分红为319亿元, 两次现金分红高达439亿元, 与其2020年6月末的未分配利润余额448.26亿元相当接近, 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股东因蚂蚁集团暂停上市所遭受的压力。招股说明书显示, 2020年6月末蚂蚁集团的投入资本(股本、 其他权益工具和资本公积之和)约为1491亿元, 在此之后, 蚂蚁集团未再增资, 因此可以推算蚂蚁集团给予其股东投入资本的现金回报率高达29.44%。在如此大手笔分红后, 蚂蚁集团2022年末的未分配利润余额仍多达1437.13亿元(按2019年的未分配利润237.61亿元加上2020 ~ 2022年的税后利润减去439亿元现金分红测算), 相当接近于其股东的投入资本总额, 蚂蚁集团为其股东创造经济价值的能力令人印象深刻。  相比之下, 贝宝公司过去三年没有派发现金股利, 而是通过股票回购的方式给予其股东丰厚的现金回报。现金流量表显示, 贝宝公司2020 ~ 2022年回购股票的现金流出分别为16.35亿美元、 33.73亿美元和41.99亿美元, 合计高达92.07亿美元, 约占其股东投入资本的50.24%。这也是2022年度贝宝公司的净资产收益率高于蚂蚁集团的重要原因。  综上所述, 蚂蚁集团为股东创造了可观的经济价值, 强大的经济价值创造能力为其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财务基础, 善待股东的做法为其获取股东支持拓展了广阔的融资空间。

三、 蚂蚁集团的社会价值创造分析

与其为股东创造的经济价值相比, 蚂蚁集团为利益相关者创造的社会价值更加突出, 更值得关注。蚂蚁集团为利益相关者创造的社会价值, 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 不忘初心使命, 为客户创造价值。蚂蚁集团的使命是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 通过数字技术赋能小微企业, 提高它们做生意的效率。蚂蚁集团的愿景是构建未来服务业的数字化基础设施, 为世界带来更多微小而美好的改变。蚂蚁集团追求成为一家健康成长102年的好公司。蚂蚁集团希望每一个个体都可以享受到普惠、 綠色的金融服务, 每一家小微企业都拥有平等的发展机会。蚂蚁集团以服务小微企业为己任, 既契合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转型的ESG理念, 也为实现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消除贫困和减少不平等, 即SDG 1和SDG 10)做出应有的贡献。除了为超过10亿用户及8600万小微企业和小微经营者提供便捷普惠的支付和金融服务外, 可持续发展报告显示, 蚂蚁集团2022年通过数字普惠: (1)积极参与国家数字政府服务建设, 充分发挥其“泛在可及”“智能便捷”的特点, 利用数字化技术进行创新, 助力29个省一网通累计服务超过5.7亿的用户, 让更多人享受数字民生福祉。(2)为了促进经济加速回暖, 累计向小微企业降费让利68亿元。(3)累计向365万户商家提供小程序服务, 免费提供了2000多个数字化工具, 提升小微企业的数字化转型能力。(4)为了破解小微企业的融资难问题, 通过数字信贷助力小微企业获得金融支持, 网商银行(其最大股东为蚂蚁集团, 持股比例30%)2022年新增用户中, 超过80%为经营性首贷客户, 网商银行“大山雀”计划借助卫星遥感技术累计为123万种植户提供了金融支持。通过与全国1000多个县级政府、 500多家品牌企业合作, 网商银行截至2022年末累计为4500多万户小微企业提供数字信贷服务。

2. 坚持以人为本, 为员工创造价值。作为一家科技服务企业, 蚂蚁集团的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在很大程度上依靠的是智慧资本特别是人力资本的贡献。因此, 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员工队伍并为员工创造价值既是蚂蚁集团维持竞争力和确保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也是蚂蚁集团义不容辞的重要职责。为员工创造价值, 不仅契合ESG善待员工的理念, 而且与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性别平等、 体面工作和经济增长, 即SDG 5和SDG 8)相一致。表4列示了蚂蚁集团2017 ~ 2022年末的员工总数、 薪酬费用和人均薪酬。

表5对比分析了蚂蚁集团2017 ~ 2022年薪酬费用与税后利润, 从中可以看出, 蚂蚁集团较好地兼顾了员工利益与股东利益。如前所述, 蚂蚁集团2017 ~ 2022年的EVA占税后利润的平均比例高达72%, 员工在经济价值创造中的贡献远大于股东, 蚂蚁集团将来在协调股东与员工之间的利益时, 还应更多地向员工倾斜。

贝宝公司未披露员工总数和薪酬情况, 但从其财务报告披露的股份支付费用, 可以计算出这部分薪酬占税后利润的比例, 如表6所示。从表6可以看出, 2017 ~ 2022年仅股份支付费用占税后利润的平均比例就高达38.71%, 再考虑其他形式的薪酬费用, 贝宝公司的薪酬费用占税后利润的比例应高于蚂蚁集团, 说明中美两大移动支付平台在善待员工与创造共享价值方面均表现不俗。

3. 依法缴纳税费, 为政府创造价值。蚂蚁集团为政府创造的价值主要体现为依法向政府缴纳的各种税费。表7列示了2017 ~ 2022年蚂蚁集团的所得税费用和缴纳的增值税。

财务报告显示, 2017 ~ 2022年贝宝公司累计确认的所得税费用为30.03亿美元, 占该期间201.04亿美元利润总额的14.94%, 可见过去六年贝宝公司的实际税负低于蚂蚁集团, 向政府缴纳的税费也远低于蚂蚁集团, 说明其为政府创造的价值逊色于蚂蚁集团。

4. 秉持商业向善, 为公益事业创造价值。卡罗尔的金字塔理论认为, 企业的社会责任包括赚取利润的经济责任、 守法经营的法律责任、 合乎道德的伦理责任、 参与公益的慈善责任(Carroll,1991)。蚂蚁集团为公益事业创造价值的表现不俗, 2021年和2022年的公益、 慈善捐赠支出分别为11亿元和7.9亿元。其他的社会公益活动包括: (1)通过数字化平台与技术, 助力百县百品公益项目, 累计帮助全国18个省118个脱贫县的特色农产品实现品牌升级, 助力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 (2)通过“数字木兰”项目, 从基础保障、 创业支持、 多元发展等方面助力女性发展, 累计为女性提供375份保险保障, 为1万名女性提供就业培训及新型数字岗位, 为超过100万名女性创业者提供贷款免息支持, 资助79支乡村校园女足球队; (3)开展“蓝马甲”助老公益行动, 通过志愿者服务(蚂蚁集团的员工自发成立28个公益社团, 2022年贡献公益时长9.3万小时)在全国25个省份100多个城市累计帮助40万人次掌握智能设备的使用, 普及防骗反诈知识、 提供暖心社区便民服务; (4)与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联合发起“追梦行动”, 聚焦残障群体康复、 教育、 就业等重点方向开展系列助残公益项目, 为帮助解决残障群体使用互联网等技术时遇到的困难, 支付宝开发无障碍功能, 服务191万视障用户; (5)借助“天枢—枢醒”系统精准预警涉诈资金, 通过支付宝“防骗码”预警劝阻112.5万次, 智能唤醒被骗用户7.2万人, 保护资金5亿元。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 蚂蚁集团为社会创造的价值(特别是为客户、 员工和政府创造的价值)与为股东创造的价值不相上下, 较好地兼顾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充分彰显了其创造共享价值的理念。在公益事业方面, 蚂蚁集团致力于乡村振兴、 扶贫济困、 帮助女性和弱势群体, 以爱心和行动呵护公平正义, 通过企业文明带动社会文明进步的做法值得肯定。

四、 蚂蚁集团的环境价值创造分析

在蚂蚁集团共享价值创造中, 其环境价值创造颇具特色, 既身体力行节能减排、 修复生态系统和保护生物多样性, 又通过“蚂蚁森林”和“神奇海洋”等数字化平台倡导绿色消费、 提升社会公众的环保意识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意识, 努力践行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经济且清洁能源、 可持续城市和社区、 气候行动、 水下生物和陆地生物, 即SDG 7、 SDG 11、 SDG 13、 SDG 14和SDG 15)。与贝宝公司相比, 蚂蚁集团创造环境价值的超前理念和创新实践独树一帜, 颇具借鉴价值和推广意义。

1. 科学制定减排目标, 实现自身绿色运营。贯彻新发展理念, 实现“双碳”目标, 要求企业制定温室氣体减排的路线图和时间表, 并脚踏实地付诸实施。2021年3月, 蚂蚁集团发布了碳中和目标, 成为国内率先提出碳中和目标的互联网公司, 当年4月发布了《碳中和路线图》并制定了分阶段的碳中和目标: 从2021年起实现自身运营碳中和, 实现范围1和范围2净零排放; 2030年实现范围1、 范围2和范围3净零排放。为此, 蚂蚁集团制订了相应的碳中和行动计划。在自身运营的碳减排方面, 主要行动方案包括: (1)推进绿色办公园区建设, 降低建筑、 运输等的碳排放, 从2021年起不断推动自身减排行动和使用可再生能源, 至2025年实现范围1和范围2的绝对温室气体排放量比基年(2020年)下降30%; (2)提升员工碳中和意识, 建立激励机制鼓励员工绿色出行, 参与节能减排。在供应链的减排方面, 主要行动方案包括: (1)持续推动上游数据中心节能降耗, 至2025年供应链数据中心整体的可再生能源电力占比达到30%; (2)建立绿色采购机制, 2021年起将碳减排管理目标纳入供应商管理准则, 推动供应商制定碳中和目标并实施, 2025年前实现供应链碳排放全面盘查; (3)推进绿色投资, 共建碳中和技术创新基金, 引导资本向低碳领域流动。

与2021年相比, 蚂蚁集团2022年取得的一项重大进展是首次按照气候相关财务信息披露工作组(TCFD)的框架, 通过情景分析的方法识别和评估其面临的气候相关风险和机遇(见表8), 并将评估结果纳入其经营战略、 业务规划和预算流程。

可持续发展报告显示: 2022年度蚂蚁集团全部自有园区均获绿色运营认证; 参与用车结伴出行的员工达到250752人次, 使用蚂蚁集团提供的新能源大巴接驳城际交通的员工达到135654人次; 共购入26672.73兆瓦绿电, 占蚂蚁A空间、 元空间及H空间用电量的91.94%; 升级绿色计算, 有效提升算力, 全年减排62127.53吨温室气体。2021年和2022年蚂蚁集团均按计划如期实现了自身运营碳中和, 2022年范围1和范围2的温室气体排放为21088吨二氧化碳当量, 比2021年减少2072吨, 降幅为8.95%, 比基年(2020年)减少5394吨, 降幅为20.37%(蚂蚁集团, 2023)。

但与贝宝公司相比, 蚂蚁集团可再生能源的使用情况略为逊色。2022年度贝宝公司的可再生能源消耗占全部能源消耗的90%、 占数据中心能源消费的100%, 其范围1和范围2排放也低于蚂蚁集团, 范围1和范围2的排放为10600吨二氧化碳当量, 比2021年减少3800吨, 降幅为26.39%。此外, 贝宝公司还披露了范围3排放, 其2022年度范围3排放为507000吨二氧化碳当量, 比2021年减少15000吨, 降幅为2.87%(PayPal,2023)。蚂蚁集团未披露范围3排放, 但从贝宝公司范围3排放占全部排放量高达83%的情况看, 蚂蚁集团要在2030年实现范围1、 范围2和范围3的净零排放, 仍面临不小压力。蚂蚁集团如何发挥在价值链中的影响力从而督促其供应商节能减排, 将是其实现2030年净零排放目标的重要着力点。

2. 引导绿色低碳生活, 保护修复生态系统。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的研究表明, 全球温室气体排放中超过三分之一与民众的衣食住行用有关。因此, 倡导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对于应对气候变化、 实现《巴黎协定》控温目标至关重要。作为服务亿万大众的科技平台, 蚂蚁集团重视小而美的力量, 依托平台能力和科技力量, 提升公众在衣食住行用等方面的绿色低碳意识, 助力经济社会绿色低碳发展。通过“蚂蚁森林”, 引导6.5亿用户参与绿色低碳生活, 参与者的低碳行为可转化为“绿色能量”积分, 积累到一定程度, 参与者可申请蚂蚁集团捐资给其生态合作伙伴在生态脆弱地区种下相应数量的真树, 或者在生物多样性亟需保護地区“认领”保护权益。迄今为止, 由“蚂蚁森林”用户申请并由蚂蚁集团捐资累计种植了4亿棵树, 种植总面积达到450万亩, 覆盖11个省份和地区, 累计在全国13个省市和地区设立了24个公益保护地, 守护面积超过2700平方公里, 守护1600多种野生动植物。“保护地线上巡护”活动累计吸引超过2.3亿人体验线上巡护, 加深了大家对生物多样性保护重要性的认识。2022年度, 蚂蚁集团上线“蚂蚁森林|神奇海洋”, 将减少塑料使用的低碳行为绿色能量延伸到海洋生态保护场景, 引导公众关注海洋污染物, 参与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海洋生态系统修复。2022年, 超过1亿人参与了“蚂蚁森林|神奇海洋”环保活动, 该活动促使公众减少塑料使用。2730万活跃用户通过“绿色行动”小程序以数字化方式助力“美丽中国行动”。此外, 2022年蚂蚁集团在山东威海开展500亩海草床修复, 在福建宁德开展1000亩红树林生态修复。

蚂蚁集团充分发挥移动支付平台链接无所不在的消费场景的比较优势, 倡导绿色消费并将积分捐资种树、 修复生态环境、 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做法功德无量, 对于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意义重大。这种利用数字化技术和平台优势引导公众践行绿色低碳生活方式、 共创环境价值的创新实践, 映射出蚂蚁集团尊重自然、 顺应自然、 保护自然的生态中心主义思想, 值得其他企业特别是平台企业学习和借鉴。

3. 秉承开放合作精神, 赋能企业绿色转型。数字技术转型与绿色低碳转型相辅相成, 相得益彰。数字技术转型为绿色低碳转型提供技术赋能, 绿色低碳转型为数字技术转型提供应用场景。经过多年探索, 蚂蚁集团确立了利用数字技术助力产业碳中和、 实现绿色低碳发展的整体行动策略。蚂蚁集团尝试通过自主研发, 加强数字技术在绿色低碳领域的应用, 为企业提供数字化碳管理服务, 促进碳数据安全流转和多场景应用。一是开发建设企业数字化碳中和管理平台 —— “碳矩阵”, 基于区块链可信协助的技术特点, 为企业建立碳账户, 通过提供碳排放管理、 碳足迹测算、 碳资产开发和链接绿色金融服务, 赋能企业绿色转型升级。2022年, 蚂蚁集团携手深圳市建材交易集团, 借助“碳矩阵”在其建材平台上联合打造“绿色产品专区”, 为入住该建材平台的厂商提供一站式的绿色产品管理服务, 撮合和提升绿色建材采购交易, 推动供应链向绿色低碳转型。此外, “碳矩阵”还助力“深建材”平台实现了全链条绿色数据管理, 为制造业绿色低碳转型提供全方位的数字化服务。二是通过绿色计算助力节能降耗、 减少碳排放。2022年4月, 蚂蚁集团加入“低碳专利承诺”, 将七项绿色计算专利无偿向社会开放, 联合绿色计算产业联盟编制并发布《绿色计算产业发展白皮书》, 以降低软件研发成本, 为国家和社会创造更大的效益。2022年9月, 蚂蚁集团联合中国计算机学会发布了国内业界首只“绿色计算”主题科研基金, 希望实现算法和算力的技术突破, 为实现“双碳”目标提供技术储备。2022年12月, 蚂蚁集团联合绿色计算产业联盟举办首届“绿色计算”大赛, 探索利用软件技术推动绿色低碳与数字技术双转型。

4. 制定绿色评价标准, 推动小微绿色金融。“普惠金融不够绿色, 绿色金融不够普惠”是小微绿色金融发展现状的真实写照。中小微企业数量众多(占我国企业总数的90%以上)且整体经济体量庞大(贡献50%以上的税收、 60%以上的GDP、 70%以上的技术创新、 80%以上的就业机会), 其温室气体排放量占全部企业排放总量的一半以上(Meng等,2018)。中小微企业能否实现绿色低碳转型, 不仅影响“双碳”目标能否顺利实现, 而且事关它们能否获取绿色金融支持。蚂蚁集团非常重视应对气候变化进程中的正义转型问题, 针对小微金融发展中存在的小微企业资金用途难以追踪、 缺乏行业标准、 难以获得第三方认证、 难以获得绿色信贷等痛点, 2022年蚂蚁集团及网商银行发挥其服务小微企业的平台和技术优势, 联合中国人民银行台州市中心支行、 中国标准化研究院、 国际金融公司(IFC)等机构, 牵头编制并发布我国首个《小微企业绿色评价规范》团体标准, 明确了小微企业绿色评价的对象、 原则、 指标及程序, 助力金融机构评估小微企业的环境贡献, 架设了绿色金融和普惠金融之间的桥梁。截至2022年底, 小微企业绿色评价体系支持623万户小微企业免费获得绿色评价, 其中42万户小微企业获得了绿色金融支持。

蚂蚁集团助力小微企业绿色转型和小微金融发展的实践, 赋予其使命新的绿色内涵, 假以时日, “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这一使命有望进一步延伸到“让天下没有难编的ESG报告”领域, 为破解中小微企业编制ESG报告的全球性难题提供了新视角、 新技术和新方法。

五、 蚂蚁集团案例的启示意义

从以上分析中可以看出, 蚂蚁集团在努力为股东创造经济价值的同时, 助力小微企业和弱势群体发展, 促进绿色低碳转型, 共同分享创新和发展成果, 较好地兼顾经济效益、 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在践行共享价值创造中探索前行, 摸索出一条契合其业务特点和比较优势的“普惠、 绿色、 包容、 开放”的可持续发展新路, 体现了“共创、 共享、 共生”的价值创造新思维。蚂蚁集团充分关注经济底线、 社会底线和环境底线, 信守“敬天爱人、 从善向善”的ESG理念, 为企业创造共享价值、 编好可持续发展报告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1. 共享价值创造是可持续发展报告的主题主线。编制和披露可持续发展报告, 目的是便于利益相关者了解和评估企业对经济、 社会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影响。根据利益相关者理论, 如果企业只关心关注为股东创造经济价值而忽视为客户、 员工、 政府、 供应商和其他利益相关者创造社会价值和环境价值, 则企业难以实现可持续发展。企业的经营活动如果存在巨大的社会和环境负外部性, 其经济效益再好也必将遭到消费者和社会公众的唾弃和抵制, 最终也难以为股东持续创造价值。蚂蚁集团案例表明, 只有统筹兼顾为股东创造经济价值及为其他利益相关者创造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 企业才能基业长青、 永续发展, 才能实现从经济动物向企业公民的进化。因此, 可持续发展报告理应以共享价值创造为主题主线, 充分披露企业的经济影响、 社会影响和环境影响, 便于利益相关者了解企业对经济、 社会和环境可持续发展做出的贡献和存在的不足, 督促企业不断降低经营活动的负外部性, 全力提升经营活动的正外部性。

2. ESG行为是编好可持续发展报告的基本前提。蚂蚁集团的可持续发展报告之所以令人印象深刻, 是因为蚂蚁集团生动活泼的ESG实践为其可持续发展报告的编制提供了丰富的素材。笔者认为, ESG行为先于ESG报告、 ESG实践重于ESG报告。如果企业的董事会和管理层平时对ESG行为漠不关心, 到了年底为了公关宣传才聘请中介机构代编ESG报告或可持续发展报告, 严格地说这种行为本质上也可视为“漂绿”。遗憾的是, 当下这种现象为数不少。通过对蚂蚁集团的调研以及与其管理人员的接触, 笔者深切感受到蚂蚁集团的董事会、 管理层和员工不是把ESG實践和编报可持续发展报告当作一种合规性活动, 而是当作确保蚂蚁集团可持续发展重要战略的组成部分。蚂蚁集团目前还不是上市公司, 但其董事会、 管理层和业务部门将大量时间与精力用于环境议题和社会议题的管理, 说明关注ESG、 确保可持续发展已然成为蚂蚁集团的行动自觉。依靠董事会和管理层的境界自觉自愿编制和披露ESG报告或可持续发展报告, 其生命力一定会超过行政力量的推动。ESG理念是企业文明的进阶之道, 只有持之以恒地践行ESG理念, 可持续发展报告才能成为有源之水、 有本之木。

3. 治理机制是编好可持续发展报告的组织保障。即将颁布的国际财务报告可持续发展披露准则(ISDS)和欧洲可持续发展报告准则(ESRS)均将治理作为准则的四大核心内容之一, 充分彰显了治理机制在可持续发展报告中的组织保障作用。蚂蚁集团之所以能够较好地践行共享价值创造理念、 编制出高质量的可持续发展报告, 与其重视治理机制的建设密不可分。2022年6月, 蚂蚁集团董事会设立ESG可持续发展委员会, 负责指导ESG战略的制定、 监督和评估ESG工作的进展和绩效。首届ESG可持续发展委员会由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CEO)井贤栋①和独立董事史美伦组成。2023年2月, 董事会ESG可持续发展委员会审议2022年ESG工作进展, 审阅了2023年ESG工作计划。更重要的是, 蚂蚁集团2022年还成立了ESG可持续发展领导小组和ESG可持续发展办公室。ESG可持续发展领导小组由CEO任组长, 首席可持续发展官(CSO)任执行组长, 各业务部门负责人任小组成员, 领导小组负责制定ESG可持续发展战略规划, 设定整体目标和行动路径, 审阅ESG可持续发展工作进展。2022年, 领导小组制定了19个议题的运营目标和规则, 推进ESG可持续发展战略在各业务条线逐步落实。ESG可持续发展办公室为常设实体机构, 负责ESG可持续发展事务总体协调, 包括专业能力支持及培训、 对外披露及沟通、 ESG可持续发展信息系统搭建。此外, 2022年12月, 蚂蚁集团还成立ESG可持续发展顾问委员会并召开首次会议, 马骏、 王坚、 史晋川、 张承慧②等四位顾问就ESG事项向蚂蚁集团提供专业、 独立的外部战略支持。笔者认为, 蚂蚁集团在ESG和可持续发展方面建立的治理机制, 切合我国企业普遍存在的“弱董事会强管理层”的实际情况, 值得借鉴。面对董事会在人员和时间上普遍薄弱的缺陷, 只有强化管理层在ESG和可持续发展方面的职责, 才能有效推动ESG实践, 促使ESG报告或可持续发展报告落地、 落实。

4. 平台型企业有责任倡导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进入数字经济时代, 平台型企业在价值链中扮演着承上启下的角色, 发挥着在价值链的上游链接供应商、 在下游连接用户和客户的重要作用, 创造的应用场景往往涉及社会公众的衣食住行用。平台型企业如果能够像蚂蚁集团一样借助数字化技术, 充分发挥其影响力, 倡导和引导社会公众参与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 其创造的环境价值丝毫不亚于其自身的节能减排。可以发现, 越来越多的平台为用户提供了形式繁多的消费积分, 但消费积分大多用于兑换商品, 用于植树造林和保护野生动物的并不多见, “蚂蚁森林”的做法值得借鉴推广。随着环保意识和生物多样性意识的不断提高, 相信会有相当一部分的平台用户乐于将消费积分用于生态保护修复和生物多样性保护而不是兑换商品, 平台型企业有责任为其用户提供兑换商品之外的更有意义的选择权, 引导更多用户绿色消费、 低碳生活。

5. 影响重要性不应成为可持续发展报告的缺失。蚂蚁集团的可持续发展报告之所以精彩和富含信息量, 在于其基于全球报告倡议组织(GRI)的标准, 从影响重要性角度系统分析其经营活动(包括价值链的活动)的经济影响、 社会影响和环境影响, 为利益相关者评估蚂蚁集团的外部性提供了大量的有用信息。笔者认为, 如果蚂蚁集团今后转而采用基于财务重要性的ISDS, 其可持續发展报告的价值将大打折扣, 阅读起来将索然无味。在ISDS和ESRS发布前, 国内外很多企业已按照GRI标准编制和披露可持续发展报告, 在ISDS颁布后, 切不可为了遵循ISDS的财务重要性要求而全然放弃影响重要性。比较可取的做法是选择ESRS的双重重要性, 同时披露具有影响重要性和财务重要性的ESG信息。必须认识到, ISDS仅仅是全球基线(Global Baseline), 企业完全有正当的理由在ISDS要求披露具有财务重要性的ESG信息的基础上披露具有影响重要性的ESG信息, 只有同时兼顾影响重要性和财务重要性的ESG信息, 才能真正促进经济、 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6. 数字化转型是确保绿色低碳转型的技术基础。蚂蚁集团案例的另一个重要启示是数字化转型与绿色低碳转型并行不悖, 数字化技术理应与绿色低碳转型相互融合, 为绿色低碳转型进行技术赋能, 使可持续发展报告的编制和披露成本更低、 效率更高。对于企业和金融机构而言, 环境问题特别是碳排放问题是ESG议题中最为迫切却最具挑战的议题, 主要是因为碳排放的数据难以获取、 质量难以验证。有远见卓识的数字技术企业可借鉴蚂蚁集团的做法, 利用数字化技术搭建环境信息平台, 建立碳账户、 管理碳排放、 提供碳信息, 为中小微企业、 供应链企业和金融机构破解温室气体披露难题奠定技术基础, 为应对气候变化贡献技术力量。

7. 绿色采购是促进价值链共创环境价值的关键。实现碳达峰、 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变革, 要求重构绿色可持续的价值链。社会担当型、 环保友好型的企业, 不仅自身要在节能减排、 低碳生产方面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而且要发挥其在价值链中的影响力, 联合其上下游企业建立绿色低碳的价值链, 利用市场力量推动整个价值链降低温室气体排放, 为缓解气候变化作贡献。蚂蚁集团建立了绿色供应链管理系统, 引导供应商践行绿色低碳行为。通过与供应商签订绿色倡议书、 发布绿色月报、 共创绿色项目、 推介绿色资源等方式, 蚂蚁集团向其供应商发出绿色低碳转型的强烈信号, 推动供应商绿色生产、 绿色交付。此外, 蚂蚁集团还针对供应商的电子报价、 电子签约、 绿色项目等绿色低碳行为赋予绿色积分, 鼓励供应商共创环境价值。截至2022年末, 668家供应商获得了绿色积分, 占蚂蚁集团库内活跃供应商的88.24%。与此相似, 针对供应商活动的碳排放占其范围3排放95%的情况, 贝宝公司不仅实施了绿色采购政策, 而且与CDP全球环境信息研究中心合作, 希望到2025年其75%以上的供应商能够按照科学碳目标倡议(SBTi)的标准科学制定温室气体减排目标。蚂蚁集团与贝宝公司携手供应商减少碳足迹、 共创环境价值的做法值得其他企业学习借鉴。

8. 高质量的环境信息披露呼唤独立的鉴证信息。在ESG议题中, 环境议题特别是温室气体排放无疑是最为重要和迫切的议题, 环境信息披露也因此备受瞩目。随着利益相关者对环境信息披露的日益重视, “漂绿”现象也应运而生。实现高质量的环境信息披露, 离不开独立的第三方提供高质量的鉴证服务。2022年, 蚂蚁集团首次聘请TüV莱茵技术监督服务(广东)公司对其可持续发展报告进行外部审验, 并发表有限保证的审验意见, 提高了其可持续发展报告特别是环境信息的公信力和可信度。蚂蚁集团自愿接受独立鉴证的做法与欧盟即将颁布的ESRS和美国证监会(SEC)可望在2023年9月颁布的气候披露新规相一致, 值得推广。对包括环境信息在内的可持续发展报告进行独立鉴证乃大势所趋, 是抑制“漂绿”现象、 确保信息质量的制度保障。国际审计与鉴证准则理事会和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等国内外相关专业团体正在加快制定温室气体和其他可持续发展信息的鉴证准则, 这些鉴证准则付诸实施后, 环境信息披露的质量将大为改观。

蚂蚁集团的共享价值创造和可持续发展报告可圈可点, 但并非没有继续改进的空间, 主要表现在七个方面: (1)蚂蚁集团因业务整顿的敏感性只披露可持续发展报告而未披露财务报告, 未能在两个报告之间建立关联性。若暂时不便公布财务报告, 可在可持续发展报告中先披露营业收入、 税后利润、 员工薪酬、 纳税情况等财务信息, 便于利益相关者了解和评估其创造共享价值的全貌。(2)蚂蚁集团的可持续发展报告尚未尝试以系统性和货币化的方式反映其社会价值和环境价值, 哈佛的IWA(影响加权账户)以及台积电货币化社会价值和环境价值的做法值得借鉴。(3)蚂蚁集团制定的碳减排目标与科学碳目标倡议组织(SBTi)倡导的碳减排目标制定方法还有一定差距。(4)蚂蚁集团的范围3排放尚未考虑融资排放(Financed Emission), 蚂蚁集团既是金融科技企业, 也是科技金融企业, 融资排放不可回避。(5)蚂蚁集团的数据安全、 隐私保护、 公平竞争、 合规经营与日趋严格的监管要求和越来越高的公众期望仍有差距, 可持续发展报告需要对这些领域进行更充分的披露。(6)蚂蚁集团的可持续发展报告需要从影响重要性过渡到双重重要性, 尽管2022年度已经按照TCFD框架开展了情景分析, 识别了气候变化相关的风险和机遇, 但对气候变化的短期、 中期和长期潜在财务影响的评估还有待细化和量化。(7)蚂蚁集团的可持续发展报告未详细披露ESG绩效与董事高管薪酬相挂钩的信息。尽管存在这些不足, 但瑕不掩瑜, 笔者相信, 补足这些短板后, 蚂蚁集团的可持续发展报告可望成为揭示共享价值创造的标杆。

【 注 释 】

① CEO井賢栋先生于2022年4月22日世界地球日应邀当选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nternational Union for Conservation of Nature)的会员。此外,CSO彭翼捷女士于2022年担任世界经济论坛“自然领军者”(Champions of Nature)社区成员。毫无疑问,蚂蚁集团的ESG行为和可持续发展一定程度上得益于CEO和CSO的视野和境界。

② 马骏现任G20可持续金融工作组共同主席、北京绿色金融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院长;王坚是中国工程院院士,阿里云创始人;史晋川现任浙江大学文科资深教授、金融研究院院长;张承慧是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所原所长、三亚经济研究院院长。

【 主 要 参 考 文 献 】

黄世忠.ESG视角下价值创造的三大变革[ J].财务研究,2021(6):3 ~ 14.

蚂蚁集团.2022年可持续发展报告[EB/OL].www.antgroup.com,2023-06.

Carroll A. B.. The Pyramid of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Toward the Moral Management of Organizational Stakeholders[ J].Business Horizon,1991(4):39 ~ 48.

Elkington J.. Cannibals with Forks—The Triple Bottom Line of 21st Century Business[M].North Mankato: Capstone Publishing Limited,1997.

McGahan A. M.. Where Does an Organization's Responsibility End? Identifying the Boundaries on Stakeholder Claims[ J].Academy of Management Disco-veries,2020(6):8 ~ 11.

Meng B., Liu Y., Andrew R., Zhou M., Hubacek K., Xue J., Peters G., Gao Y.. More Than Half of China's CO2 Emissions Are From Micro, Small and Medium Sized Enterprises[ J].Applied Energy,2018(230):712 ~ 725.

Menghwa P. S., Daood A.. Creating Shared Value: A Systematic Review, Synthesis and Integrated Perspective[ 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anagement Reviews,2021(23):466 ~ 485.

PayPal. 2022 Global Impact Report[EB/OL].www.paypal.com,2023-04.

Porter M. E., Kramer M. R.. Creating Shared Value: How to Reinvent Capitalism and Unleash a Wave of Innovation and Growth[ J].Harvard Business Review,2011(1):62 ~ 77.

猜你喜欢

经济价值社会价值
从当下油画市场视角浅析油画创作
现代中国歌剧表演的艺术形式与价值体现
浅谈人的本质与价值
经济外语类人才的企业价值
绿色物流潜在的经济价值研究
产品设计创新的社会价值最大化探讨
创新管理,完成鞍钢自主集成的冷轧2130工程生产线
关于《教育的经济价值》的若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