层级链式护理联合预警干预对毛细支气管炎患儿的影响
2023-07-11张晓燕王丽可郭甜甜
张晓燕 王丽可 郭甜甜
(河南省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儿科二病区 平顶山 467000)
毛细支气管炎是小儿呼吸科常见的疾病之一,据相关调查显示,该病患儿在因呼吸道相关疾病住院的患儿中占15%左右[1~2]。目前,临床治疗毛细支气管炎多以雾化氧疗为主,保证治疗效果的关键在于保持患儿呼吸道顺畅,而毛细支气管炎发病群体较为特殊,患儿治疗依从性较低,且身体状态不佳,最终治疗效果无法达到预期[3]。为了提高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的疗效,本研究采用层级链式护理模式对患儿进行护理干预。层级链式护理模式应用过程中需护理人员根据患儿疾病的严重程度划分不同等级,并对护理人员分层级进行管理,同时,合理规划每位护理人员详细的工作职责,进而提升护理效率,可有效改善护理质量[4]。预警干预策略是根据改良的早期预警评分系统(MEWS)评估患者病情,根据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实施针对性干预策略,使护理更加精细化、合理化[5]。本研究选择112 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探讨层级链式护理联合预警干预对毛细支气管炎患儿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 年9 月至2022 年3 月医院收治的112 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依据入院时间顺序分为联合干预组和常规干预组,每组56 例。联合干预组患儿男30 例,女26 例;年龄6~12 岁,平均(9.16±1.58)岁;病程1~6 d,平均(3.59±1.27)d。常规干预组患儿男32 例,女24 例;年龄7~13 岁,平均(9.52±1.34)岁;病程2~7 d,平均(4.06±1.12)d。两组基本资料具有均衡可比性(P>0.05)。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批号:20230227)。
1.2 入组标准 纳入标准:符合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的诊断标准[6],并经临床症状、胸片等检查确诊;患儿家属沟通顺畅,无交流障碍;患儿家属同意本研究采用的护理方案,且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伴有先天性心脏病、先天性气管畸形、肝肾功能障碍、心脑血管相关疾病;患儿或其家属治疗及护理配合度较差。
1.3 护理方法 常规干预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方案。入院当天,向患儿家属发放纸质的毛细支气管炎相关保健手册,科普疾病治疗和护理知识,告知患儿家属护理、用药、排痰等注意事项,帮助患儿家属完成入院后的各项常规检查,同时为患儿提供整洁、干净、安静、温湿度适宜的病房环境,密切注意患儿的各项生命体征,如有异常,第一时间告知管床医师,并协助医师积极处理;排解患儿家属的负性情绪。联合干预组予以层级链式护理模式联合预警干预策略。(1)护理人员层级划分。N1 级:具备中专及其以上的学历,但还在试用期和(或)未取得专业护理职业资格证书,仅能为病情较轻的患儿提供最基础性护理服务;N2 级:具备大专及以上的学历,具有3 年以上的专业护理经验,可遵医嘱进行综合护理工作,熟练进行抢救和救治护理,并能独立地完成所负责区域内的护理工作,可独立值班;N3 级:具备大专以上的学历,具有6 年及以上护理经验,主管级别护理等级,可独立处理患儿家属的疑难问题;N4 级:具备大专以上的学历,具有8 年以上的专业护理经验,具备较好的带教和沟通能力,熟练掌握各种专业的护理技能,具备培训学员和承担教学任务的能力,可护理病情危重的患儿;N5 级:具备15 年以上的专业护理经验,具有护士长的资质。(2)预警风险。分为G、Y、O、R 四个等级,其中G 为绿色预警,MEWS 评分为0~2 分,指患儿的状态正常,由N1、N2 级护理人员实施护理工作,每8 小时评估1 次风险等级,采取常规护理措施和圆桌式认知疗法。其中常规护理干预同常规干预组,圆桌式认知疗法:邀请已康复的患儿家属现身科普,交流护理患儿的经验;引导患儿家属观看毛细支气管炎护理相关视频,主要包括疾病相关的基础知识、目前治疗状况、优质护理对患儿治疗效果的影响等;引导正在接受治疗的患儿家属提出疑问,由康复患儿家属来解疑释惑,增强家属照护的能力。Y 为黄色预警,MEWS 评分为3 分,患儿处于低风险,由N3 级护士实施护理工作,每4 小时评估1 次风险等级,对应护理措施为常规护理干预、圆桌式认知疗法同绿色预警患儿,同时协助患儿进行排痰、吸痰,尽量采用浅层吸痰法,嘱咐患儿家属多喂温开水,并以温开水擦拭患儿皮肤,进行物理降温。O 为橙色预警,4 分≤MEWS 评分<6 分,患儿处于中等风险,由N4 级护理人员实施护理工作,每2 小时评估1 次风险等级,并于绿色、黄色预警患儿的护理措施基础上,进行雾化吸入治疗,尽量选用氧气雾化吸入方式,避免因超声雾化吸入导致氧分压降低,治疗前帮助患儿采取侧卧位、半坐位或坐位,治疗后辅以体位引流、拍背,便于痰液顺利排出。R为红色预警,MEWS 评分≥6 分,患儿处于高风险状态,每1 小时评估1 次风险等级,由N5 级的护理人员进行护理,予以绿色、黄色、橙色预警患儿护理措施同时,N5 级护理人员应密切注意患儿病情变化,便于及时处理突发情况。
1.4 观察指标 (1)遵医行为。干预后,根据自制的量表评价患儿遵医行为,共7 个条目,每个条目均有不依从、部分依从和完全依从选项。部分依从和完全依从均归为总依从。(2)症状改善情况。主要包括患儿憋喘、咳嗽、肺部湿啰音及哮鸣音消失时间。(3)患儿家属的护理满意度。干预后,采用纽卡斯尔护理评分量表(NSNS)评估患儿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8],分为19 个评分项目,每个项目1~5 分,1 分:非常不满意;2 分:不满意;3 分:一般;4 分:满意;5 分:非常满意。
1.5 统计学方法 数据处理采用SPSS19.0 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以%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遵医行为对比 联合干预组遵医行为率(94.64%)高于常规干预组(75.00%)(P<0.05)。见表1。
表1 两组遵医行为对比[例(%)]
2.2 两组症状改善情况对比 联合干预组患儿的憋喘、咳嗽、肺部湿啰音、哮鸣音等消失的时间短于常规干预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症状改善情况对比(d,±s)
表2 两组症状改善情况对比(d,±s)
?
2.3 两组患儿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对比 干预后,联合干预组患儿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优于常规干预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儿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对比[例(%)]
3 讨论
毛细支气管炎具有发病急、进展快、治疗难度高、病情易复发等特点,如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可引发患儿心肺功能衰竭,严重影响患儿的身体健康及学习生活[9~10]。因此,及时有效的治疗对毛细支气管炎患儿预后至关重要,但患儿一般年龄较小,自主意识和配合度比较差,患儿家属缺乏毛细支气管炎的相关知识,临床治疗整体配合度较差,治疗期间强化护理工作非常必要。以往,临床针对毛细支气管炎的针对性护理多根据MEWS 评分系统进行,该评分系统可对患儿进行准确的评估、分级,使护理工作开展顺利,但对于实施护理工作的护理人员无明确要求,造成其责任划分不明确、工作主动性较低等情况,难以保证整体护理的质量[11~12]。层级链式护理模式首先明确各层级护理人员的任职资格及工作职责,可促进护理骨干的积极性[13~14]。层级链式的护理模式与预警干预联合用于肺炎患儿可改善患儿肺部功能,增加患儿家属对肺炎护理相关知识的认知[15]。本研究对毛细支气管炎患儿予以层级链式护理模式联合预警干预,结果证实,联合干预组患儿临床各项症状的改善时间均短于常规干预组,表明层级链式护理联合预警干预可有效改善患儿临床各项症状。层级链式护理可有效提升护理的效率,合理规划每位护理人员详细的工作职责,明确责任护士的中心作用,挖掘护理人员潜在能力,同时具有激励效应,可优化护理资源。根据护理人员的综合能力进行分级,分配适合各个等级的护理任务,可增强护理人员的责任意识,有效提升护理的质量[16]。
干预后,联合干预组遵医行为率明显高于常规干预组,患儿家属SAS 评分低于常规干预组,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优于常规干预组,提示对毛细支气管炎患儿采用层级链式的护理联合预警干预,可明显提高患儿的遵医行为率,降低患儿家属的心理应激,提升护理满意度。因为层级链式的护理联合预警干预可建立预警项目及内容,及时明确患儿及家属需干预的情况,进行针对性的干预处理,还可依据护理人员个人能力分配合适的护理工作,达到人尽其才。同时,可以引导患儿家属积极参与护理,改善患儿自身及家属的心理状态,提升对护理的满意度。
综上所述,毛细支气管炎患儿采用层级链式的护理模式联合预警干预可有效提升其的遵医行为,促进症状改善,缓解患儿家属的心理应激状态,提升患儿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