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功能关节运动配合认知训练对脑瘫患儿神经康复效果的影响

2023-07-11王珂李梦李鹏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23年6期
关键词:脑瘫智力康复

王珂 李梦 李鹏

(河南省开封市儿童医院康复科 开封 475000)

脑瘫为常见的先天性运动功能障碍、姿势异常临床综合征[1~2],具有多发病、致残率高等特点。脑瘫疾病涉及的范围较广,患儿主要表现为中枢性运动障碍、姿势异常[3]。脑瘫患儿的智力存在障碍,且与脑瘫疾病的严重程度成正比。近几年,小儿脑瘫发病率显著升高,对患儿身体与心理造成严重的伤害,降低患儿生存质量。脑瘫疾病症状表现差异不同,严重的患儿出生后几天内会出现吸吮困难、肌张力异常等症状[4]。根据研究发现,大部分脑瘫在患儿出生数月后体检时被发现。临床应通过有效的康复干预提升患儿运动水平,促进患儿神经康复[5~6]。脑瘫属于慢性疾病,康复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当前,国内外均倡导医院通过多功能关节运动配合认知训练对脑瘫患儿进行康复干预,帮助患儿躯体平衡、协调性锻炼,促进大脑血液迅速流动,改善患儿智力情况,提高脑瘫患儿神经康复效果[7]。本研究探究多功能关节运动配合认知训练对脑瘫患儿神经康复效果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 年7 月至2022 年7 月入住开封市儿童医院进行治疗的96 例脑瘫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8 例。观察组男28 例,女20 例;年龄2~5 岁,平均(3.53±1.03)岁。对照组男26 例,女22 例;年龄1~6 岁,平均(3.51±1.12)岁。两组基础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伦理批号:20200632)。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均符合《小儿脑性瘫痪诊疗指南探讨》[8]诊断标准;治疗期间由家长陪同;患儿家长对本研究均知情,并自愿参与本研究,已签署同意书。排除标准:伴有影响本研究的疾病;伴有先天性内脏疾病、功能严重障碍;无法定期复诊、配合随访。

1.3 干预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干预。对患儿进行理疗干预、饮食干预,对患儿家属进行健康宣教等。观察组采用多功能关节运动配合认知训练干预。(1)运动功能训练:包括牵伸肌张力异常肌肉,放松患儿腓肠肌,减轻患儿三头肌痉挛。康复师需对患儿跟腱部位进行牵拉,帮助患儿呈仰卧位后,固定患儿踝关节,牵拉跟骨;将身体重心与患儿身体纵轴方向平行移动,与前臂保持合力状态,使患儿侧踝关节能够进行背屈动作等。(2)系统训练:康复师可带领接受训练的患儿们进行比赛,提高患儿积极性与热情,通过比赛、游戏、捡礼物等方式鼓励患儿每日能够达到200 m 的训练。在训练过程中,引导患儿独立完成训练内容,可根据患儿表现给予表扬,鼓励患儿,提高患儿训练积极性。(3)配合认知训练:康复师对患儿进行一对一的认知训练,为患儿营造安静、舒适的训练环境,使患儿能够积极配合,根据患儿智力检测结果制定认知训练方案,明确具体的训练内容、应用方法以及目标等。在认知训练过程中,康复师需不断渗透患儿感兴趣的事物,积极组织患儿开展游戏,通过游戏的方式吸引患儿注意力,使患儿能够更加配合护理人员,如可通过吹泡泡、躲猫猫等互动类游戏激发患儿兴趣,提升患儿理解能力,进而学习更多的事物,同时帮助患儿延长集中注意力的时间。另外,还可通过音乐、娱乐等方对患儿进行认知训练,如音乐图画、卡片等,帮助患儿更好地辨别工具形态、颜色等,加强认知能力。康复师还可引导患儿进行搭积木、卡片、画册等游戏,培养患儿方向感和辨别能力,提高患儿基本能力,使患儿识别颜色、大小、分类、图片、文字匹配等。根据日常生活情况,康复师还需注重提升患儿动手能力,积极培养患儿生活基本技能,掌握吃饭、刷牙、洗脸等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引导患儿主动参与运动、认知训练,在患儿家属的配合、支持、参与中,充分借助生活中的常见物品锻炼患儿各项能力,丰富学习资源,扩大学习范围,全面提高患儿认知能力。训练每天1 次,每次30 min。两组持续进行3 个月。

1.4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神经系统发育情况:于干预前、干预3 个月后综合评估两组患儿神经发育情况,利用小儿神经发育评估量表评估,内容包括大运动、精细运动、适应能力、语言能力以及社交行为。(2)比较两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于干预前、干预3 个月后采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9]评估两组患儿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包括进食动作、个人卫生、更衣动作、排便动作、器具使用、床上运动、转移移动、步行动作等内容,分数为百分制,分数与患儿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为正比。(3)比较两组智力商数评分:于干预前、干预后3 个月后采用中国韦氏儿童智力表[10]对患儿语言智商(VIQ)、操作智商(PIQ)以及总智商(FIQ)进行评分。AIQ、PIQ 总分为159 分,FIQ 总分为171 分,得分越高表示患儿智力越高。(4)比较两组认知功能评分:于干预前、干预3 个月后采用脑瘫儿童综合功能评定表对患儿认知功能进行评分,分数与患儿认知功能成正比,总分值为20分。

1.5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0.0 统计学软件处理研究数据。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干预前后神经系统发育情况比较干预前,两组患儿神经系统发育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3 个月后,观察组大运动、适应能力、社交能力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精细运动、语言能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干预前后神经系统发育情况比较(分,±s)

?

2.2 两组患儿干预前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比较干预前,两组患儿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3 个月后,观察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儿干预前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比较(分,±s)

表2 两组患儿干预前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比较(分,±s)

?

2.3 两组患儿干预前后智力商数评分比较 干预前,两组患儿智力商数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3 个月后,观察组智力商数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儿干预前后智力商数评分比较(分,±s)

表3 两组患儿干预前后智力商数评分比较(分,±s)

?

2.4 两组患儿干预前后认知功能评分比较 干预前,两组患儿认知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3 个月后,观察组认知功能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儿干预前后认知功能评分比较(分,±s)

表4 两组患儿干预前后认知功能评分比较(分,±s)

?

3 讨论

小儿脑瘫主要表现为患儿中枢运动障碍、活动受限、姿势发育障碍,并伴有认知、交流等障碍,脑瘫发生的主要因素是脑部发育障碍存在缺陷、脑损伤[11]。儿童为脑瘫疾病的主要发病群体,治疗脑瘫患儿的理论基础是提升大脑中枢神经系统的可塑性。临床研究发现,6 岁前的儿童脑神经发育情况显著,因此,及时良性刺激患儿运动神经、感觉神经,有利于患儿神经反射的正确建立,尽早纠正与改善异常姿势与肌痉挛,避免出现继发性骨骼肌肉等不良问题[12]。脑瘫难以被治愈,因此需通过多功能关节运动配合认知训练对脑瘫患儿进行康复干预,提升患儿肢体功能的同时促进神经康复[13~14]。多功能关节运动训练主要是通过被动训练帮助患儿向不同方向运动,同时积极组织患儿进行比赛活动,锻炼患儿肢体运动功能,预防关节僵硬,改善肢体功能[15~16]。在此基础上配合认知训练,通过一对一的康复干预对脑瘫患儿实施语言、辨别、注意力等多种认知训练,提升患儿认知功能。

本研究观察组大运动、适应能力、社交能力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精细运动和语言能力改善效果不明显。观察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通过组织患儿进行认知训练,培养患儿独立进行吃饭、穿衣等生活自理能力与辨别能力,提高脑瘫患儿自理能力。此外,观察组智力商数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对患儿进行一对一的认知训练,明确认知内容与方式等,同时对患儿感兴趣的事物组织进行游戏,以一系列智力游戏的方式开拓患儿大脑功能,训练患儿基本能力,不断刺激,进而使患儿血液循环加快,改善脑部血液循环,将脑功能的代偿作用充分发挥出来,提高患儿理解能力与学习能力,促进脑瘫患儿智力发育[17]。本研究观察组认知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在两种训练方式的充分结合下,采用搭积木、卡片、画图等方式,积极帮助患儿提升对颜色、事物以及工具形态等方面的认知能力。同时,强化患儿运动认知能力,使患儿能够自主进行运动,提升肢体功能。综上所述,多功能关节运动配合认知训练康复可促进脑瘫患儿神经康复,改善患儿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提高智力商数,加强认知功能,临床应用效果显著。

猜你喜欢

脑瘫智力康复
脑卒中患者康复之路
脑瘫患儿采用康复护理进行早期干预效果
智力闯关
智力闯关
脑瘫姐妹为爸爸征婚
29年前为脑瘫垂泪,如今却为拳王欢笑
残疾预防康复法制建设滞后
欢乐智力谷
补阳还五汤联合康复治疗脑卒中35例
二十一个学生娃与脑瘫姐妹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