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效性激励护理模式在脑出血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2023-07-11徐婧
徐婧
(福建省三明市中西医结合医院 三明 365001)
脑出血是一种临床常见的神经外科疾病,具有较高致残率及病死率[1]。手术治疗能够有效清除患者颅脑内血肿,但大多数患者术后会留有不同程度的语言、感觉、运动功能障碍,不仅对日常生活产生严重负性影响,还会增加不良心理情绪,不利于机体康复[2]。相关研究[3]指出,早期进行规范的康复锻炼对患者肢体功能恢复具有良好促进作用,有助于提升其生活质量。但由于脑出血术后康复锻炼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短时间内难以取得明显效果,易打击患者积极性,增加心理负担。因此,采取措施改善患者心理状况,提高其康复训练积极性尤为重要。时效性激励护理模式在患者整个康复过程中能够通过多种激励护理增强其康复信心[4]。本研究选取三明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脑出血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脑出血手术患者采用时效性激励护理模式对肢体功能及自我效能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三明市中西医结合医院2020年1 月至2022 年1 月收治的脑出血手术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5 例)与观察组(45 例)。观察组男24 例,女21 例;体质量指数20~29 kg/m2,平均(24.89±2.13)kg/m2;年龄54~72 岁,平均(64.28±4.86)岁;出血量18~53 ml,平均(34.96±6.18)ml;文化程度:初中以下13 例,初中24 例,高中及以上8 例;出血部位:脑叶9 例,基底核23 例,丘脑10例,小脑3 例。对照组男23 例,女22 例;体质量指数21~29 kg/m2,平均(25.03±2.09)kg/m2;年龄53~75岁,平均(63.86±5.12)岁;出血量19~54 ml,平均(35.27±6.32)ml;文化程度:初中以下12 例,初中25 例,高中及以上8 例;出血部位:脑叶10 例,基底核22 例,丘脑11 例,小脑2 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具有良好的均衡性(P>0.05)。本研究经三明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查并批准。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经磁共振成像或CT 检查确诊,并符合脑出血诊断标准[5];(2)接受手术治疗;(3)术后生命体征平稳且意识清楚;(4)患者或家属对本研究内容知情,签署知情同意书;(5)护理依从性与配合度好。排除标准:(1)入组前存在认知功能障碍、精神疾病、脑疝或颅内感染;(2)术前即存在肢体功能障碍;(3)存在心、肾、肝或其他重要器官功能不全。
1.3 护理方法
1.3.1 对照组 采用常规护理。术后严密监测患者各项生命体征(心率、血氧饱和度等),待生命体征平稳后指导患者进行康复锻炼,包括床上患肢被动运动、主动运动、良肢位摆放、坐起、站立、行走等。康复锻炼需遵循由易到难、训练强度由低到高、训练时间由短到长的原则。连续干预1 个月。
1.3.2 观察组 采用时效性激励护理。(1)组建由护士长1 名(负责指导、监督,持续评估护理效果)、心理咨询师1 名(负责评估患者心理情绪状况,并依据评估结果制定激励护理措施)、专科护士6 名(负责落实护理措施)构成的小组,各司其职。(2)情感激励:待患者术后意识恢复后,在心理咨询师指导下,专科护士对患者心理状态进行全面评估,并给予患者高度尊重,获取其信任,与患者保持良好关系,帮助其尽量维持乐观、积极的心理。(3)需要激励:患者各项生命体征平稳后,为其制定针对性康复训练计划,术后2~3 d 对患者四肢进行按摩护理,并适度进行被动关节运动;术后4~10 d 逐渐增加床上被动运动量、延长运动时间;术后11~20 d 逐渐进行床上主动运动;术后21~30 d 帮助患者下床活动。整个康复锻炼过程中不断给予患者肯定及鼓励,针对患者存在的疑问予以解答,帮助其更好地熟悉疾病相关知识,促使其积极进行康复锻炼。(4)榜样激励:举办病友交流会,鼓励所有患者积极参加,加强患者之间相互交流,邀请康复效果较好的患者分享其经验与感受,感染其他患者建立积极心理情绪。连续干预1 个月。
1.4 观察指标 (1)心理弹性及肢体功能:心理弹性量表(CD-RISC)[6]共25 个条目3 个维度(坚韧、自强、乐观),每个条目采用5 级评分法,总分100 分,评分与心理弹性呈正比(评分高心理弹性强)。Fugl-Meyer 评定量表(FMA)[7]包含上肢(33 个条目,66 分)、下肢(17 个条目,34 分)两个部分,总分为100 分,评分与肢体功能成正比(评分高肢体功能好)。CD-RISC、FMA 两个量表评估时间为干预前、干预1 个月后。(2)自我效能: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8]涉及10 个条目(1~4 分),总分最低分为4分,最高分为40 分,自我效能高评分高。GSES 量表评估时间为干预前、干预1 个月后。(3)日常生活能力:采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表(ADL)[9]评估两组干预前、干预1 个月时日常生活能力,采用Barthel 指数记分法,该表包含10 个项目,评分最低分为0 分,最高分为100 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高评分高。(4)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坠积性肺炎、褥疮、下肢静脉血栓等。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3.0 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行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心理弹性比较 两组干预前CD-RISC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干预1个月后CD-RISC 评分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CD-RISC 评分比较(分,)
表1 两组CD-RISC 评分比较(分,)
组别n干预前干预1 个月tP观察组对照组45 45 14.822 10.543 0.000 0.000 t P 66.58±5.37 67.25±5.64 0.577 0.565 81.63±4.19 78.61±4.52 3.287 0.002
2.2 两组肢体功能评分比较 两组干预1 个月后上肢、下肢功能评分及FMA 总分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肢体功能评分比较(分,)
表2 两组肢体功能评分比较(分,)
注:与同组干预前比较,*P<0.05。
组别n上肢功能评分干预前干预1 个月FMA 总分干预前干预1 个月观察组对照组下肢功能评分干预前干预1 个月45 45 t P 36.82±4.16 37.13±3.89 0.365 0.716 51.63±3.28*47.19±3.65*6.069 0.000 18.36±3.46 18.94±3.68 0.770 0.443 28.39±2.71*24.53±2.94*6.476 0.000 55.18±4.17 56.07±3.96 1.038 0.302 80.02±3.76*71.72±4.59*9.384 0.000
2.3 两组自我效能比较 两组干预前GSES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干预1 个月后GSES 评分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GSES 评分比较(分,)
表3 两组GSES 评分比较(分,)
组别n干预前干预1 个月tP观察组对照组45 45 13.033 6.873 0.000 0.000 t P 24.79±3.18 25.16±3.24 0.547 0.586 33.68±3.29 30.13±3.61 4.876 0.000
2.4 两组日常生活能力比较 两组干预前ADL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干预1个月后ADL 评分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4 两组ADL 评分比较(分,)
表4 两组ADL 评分比较(分,)
组别n干预前干预1 个月tP观察组对照组45 45 15.564 11.458 0.000 0.000 t P 58.93±5.72 59.26±5.95 0.268 0.789 76.42±4.91 72.18±4.67 4.197 0.000
2.5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5。
表5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例(%)]
3 讨论
脑出血主要由脑实质内血管破裂所致,其发病因素较为复杂,可能与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等多种因素有关[10]。现阶段,颅内血肿清除术是治疗脑出血患者的主要方式,但仍有部分患者经治疗后存在明显功能障碍,需要给予规范、科学的康复锻炼以改善预后,提高生活质量。
常规护理缺乏对患者的全面评估,健康教育的主体为护理人员,多采用口头灌输的宣教方式,忽视患者心理状况,难以有效调动患者主观能动性,患者自我效能多处于较低水平。时效性激励护理是一中具有创新性、整体化、个性化的激励干预措施,护理过程中不断给予患者肯定与鼓励,能够帮助患者的心理状况、社会支持、生理状况达到最佳状态,促使患者积极参与康复锻炼,从而改善康复效果[11~12]。本研究对比常规护理与时效性激励护理在脑出血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结果显示,观察组干预1 个月时CD-RISC 评分、GSES 评分比对照组高,表明时效性激励护理可改善患者心理弹性,提升自我效能。分析其原因为,时效性激励护理要求心理咨询师、专科护士在护理措施实施前全面评估患者心理状况,并依据评估结果制定针对性康复护理方案,帮助患者树立康复的信心,释放负面情绪,使其感受到充分的尊重和理解,更好地适应现实,以乐观积极的态度面对疾病,改善心理弹性[13]。此外,时效性激励护理根据不同护理时机,采用情感激励、需要激励、榜样激励等多种激励措施,充分调动患者主观能动性,促使其积极主动进行康复功能锻炼,提高自我效能[14]。
相关研究[15]指出,50%以上的脑出血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肢体功能障碍(以关节活动度、肌张力、肌力及协调、平衡功能障碍为主),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本研究观察两组肢体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发现,观察组干预1 个月上肢功能评分、下肢功能评分、FMA 总分、ADL 评分比对照组高,可见时效性激励护理在改善患者肢体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方面具有明显作用。时效性激励护理要求专科护士在脑出血术后早期即帮助患者进行床上被动运动,并循序渐进进行床上主动运动、下床活动等康复训练,能够反复刺激中枢神经系统,增加中枢神经系统对机体运动信号的输入接收,促进病灶周围形成传导通路,充分发挥中枢神经代偿作用,促进肢体功能恢复,提高日常生活能力[16~17]。
脑出血患者术后行为不能自主,加之长时间卧床,极易并发坠积性肺炎、压疮、下肢静脉血栓等并发症,不利于患者预后[18]。本研究统计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显示,采用时效性激励护理模式的脑出血手术患者并发症更少。其原因主要是由于时效性激励护理过程中分阶段辅助、指导患者进行康复锻炼,在患者行为不能自主阶段即帮助其进行被动运动,有效改善机体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从而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综上所述,脑出血手术患者采用时效性激励护理模式可提高心理弹性,提升肢体功能、自我效能及日常生活能力,减少并发症发生,效果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