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循证理论的精准护理对肝癌介入术后病人功能状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2023-07-11许映佩

循证护理 2023年13期
关键词:循证肝癌精准

许映佩,周 亚

南通市第三人民医院,江苏 226000

近年来,肝癌发病率呈明显增长趋势,死亡率居我国死亡原因的第3位,严重威胁病人的生命健康。肝癌病人病程较长、治疗费用高、预后差[1]。现阶段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是手术切除,但由于该病早期起病隐匿、发展迅速,大多数病人确诊时已到了肝癌中晚期,错失了手术切除的最佳时机[2]。介入治疗是非手术治疗肝癌最常用的方法之一。研究表明,介入治疗安全有效,并发症少,可明显改善病人生活质量,提高生存率[3]。随着介入治疗的发展和应用,介入护理工作也面临着巨大挑战,如何开展规范化、专业化介入护理是临床护理工作亟待解决的重点问题[4]。研究表明,癌症病人的生活质量评价较病死率、生存期等结局指标更能反映治疗效果和康复结局[5]。因此,给予病人科学、有效的护理干预对改善肝癌介入术病人预后具有重要意义。循证护理是以循证医学为基础发展而来的一种新型护理理念,有效地结合学科研究成果,发现问题、寻找实证后为病人提供较为成熟、全面的护理服务,并在护理过程中不断改进护理质量[6]。基于循证理论的精准护理可从病人实际需求出发,针对性地为病人提供已被证实有效的护理措施,可有效提升服务质量。基于此,我院将基于循证理论的精准护理干预应用于肝癌介入术后病人的临床护理中,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20年10月—2021年10月在我院行介入治疗的100例肝癌病人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纳入标准:1)符合肝癌临床诊断标准并确诊;2)接受介入术治疗;3)年龄≥18岁;4)无意识障碍,可准确表达自身感受;5)同意参与本研究。排除标准:1)合并其他严重恶性肿瘤;2)合并其他伴有明显症状的疾病;3)有精神疾病史,无法正常沟通;4)参与其他临床试验或临床资料不完整。对照组50例病人中,男28例,女22例;年龄40~68(53.45±2.42)岁;病程0.1~2.6(1.23±0.12)年;介入次数:1次22例,2次18例,3次10例。观察组50例病人中,男29例,女21例;年龄41~69(54.85±1.47)岁;病程0.2~2.8(1.93±0.04)年;介入次数:1次23例,2次19例,3次8例。两组病人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研究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1)对病人进行入院评估,向其介绍医院环境、治疗方案等;2)进行预防压力性损伤、跌倒等意外事件的健康宣教,为病人建立护理记录单;3)协助病人完成各项术前检查;4)术后严密观察病情变化,进行对症护理;5)穿刺肢体制动6 h,术后12 h后指导病人进行术后活动;6)进行术后饮食、用药指导等。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基于循证理论的精准护理,具体实施方案如下。

1.2.1 建立基于循证理论的精准护理干预小组

选取1名护士长及3名责任护士组成基于循证理论的精准护理干预小组,由护士长任小组长,组织小组成员进行循证理论、精准护理等相关知识及护理技能培训,提高小组成员循证护理意识。小组成员通过检索数据库,筛选相关护理措施,形成肝癌介入护理方案专家问卷,开展2轮专家函询,最终形成基于循证理论的精准护理干预方案,并用于临床护理中。在实施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完善和优化方案。

1.2.2 基于循证理论的精准护理干预

精准护理主要是以病人实际需求为基础,从心理、疼痛、并发症等方面对病人进行干预。

1.2.2.1 心理护理

采用心理状态评估工具评估病人心理状态,监测病人情绪变化,同时评估病人照护者、社会支持、经济等情况;与病人建立良好护患关系,了解不良情绪产生的原因。鼓励病人家属给予病人鼓励、支持和关爱。鼓励病人表达内心真实想法和感受,对病人进行肢体抚触等安慰。通过转移病人注意力减轻不良情绪,适当给予药物,减轻焦虑程度。了解病人文化水平、宗教信仰等,给病人讲解治疗过程、疗效等相关信息,指导病人学会缓解负性情绪的方法,树立积极向上的态度,正确面对疾病。

1.2.2.2 疼痛护理

评估病人疼痛部位、疼痛程度、疼痛性质、疼痛特点及镇痛措施的应用效果。术前及术中及时给予病人镇痛药物,提高病人及家属对疼痛处理的认知,树立正确的镇痛观念;为病人营造舒适的环境,避免噪声、光线等因素的影响;与病人探讨疼痛原因,应用阶梯镇痛法,选择最适合病人的药物达到最佳镇痛效果,记录镇痛剂使用疗效和不良反应,采取有效措施减轻药物不良反应;指导病人学会非药物镇痛方法,如肌肉放松法等。

1.2.2.3 并发症的护理和预防

1)恶心、呕吐:了解病人以往恶心、呕吐病史,可能导致病人恶心、呕吐的因素,缓解恶心、呕吐的措施;控制引发恶心、呕吐的环境因素,减轻导致恶心、呕吐加重的心理因素;病人出现恶心、呕吐,及时向护理人员反映,寻求缓解方法;给予饮食指导,术后以少量高碳水、低脂肪饮食为宜;进食后取坐位或半坐位,可适当活动;及时给予有效止吐剂;教会病人用非药物方法缓解恶心、呕吐;呕吐后及时清洁口、鼻;如长时间恶心、呕吐,注意病人食管和后咽部损伤。2)发热:术后给予预防性用药;定时测量体温,发热时了解发热原因,评估病人是否存在高热惊厥、意识改变等;监测电解质、酸碱平衡情况;鼓励病人多饮热水;发热时先进行物理降温,如温水擦浴,物理降温效果不好,再进行药物降温,降温后半小时复测体温,出汗后及时更换清洁床单、病员服等,注意病房内空气流通,保障空气清新。3)失眠:进行睡眠状况评估,识别可能干扰睡眠的各种因素;指导病人避免摄入影响睡眠的饮品;采用听音乐、肌肉放松法等非药物促进睡眠方法,如效果不好,遵医嘱服用镇静药;嘱病人适当活动,减少日间睡眠时间;采取集中照顾模式,减少唤醒病人次数,帮助病人消除或减少影响睡眠因素。4)便秘:观察病人排便情况,记录病人大便性状、次数、颜色等,监测肠鸣音;评估可能导致便秘的原因,遵医嘱使用缓泻剂;合理安排病人的日常活动,定期测量体重;进行排便训练,必要时进行灌肠;向病人及家属讲解便秘与饮食、运动、液体摄入之间的关联,建议病人多进食高纤维食物,鼓励病人每日保证饮水1 000~2 000 mL。

1.3 观察指标

1)功能状态:采用卡氏功能状态量表(KPS)[7]对两组病人干预前后的功能状态进行比较,该量表将临床症状分为11个等级,0分表示死亡,100分表示正常。2)生活质量:采用肝癌生活质量量表[8]对两组病人的生活质量进行比较,该量表包括生理状况、情感状况等4个维度,共27个条目,采用Likert 6级评分法,总分为0~135分,分数越高,表明生活质量越高。3)护理满意度:采用数字量化评分法[9]对两组病人干预后的护理满意度进行比较,包括非常不满意、不满意、满意、非常满意4个选项,满意率=(满意例数+非常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病人干预前后KPS评分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病人干预前后KPS评分比较 单位:分

2.2 两组病人干预前后肝癌生活质量量表评分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病人干预前后肝癌生活质量量表评分比较 单位:分

2.3 两组病人干预后护理满意率比较(见表3)

表3 两组病人干预后护理满意率比较

3 讨论

介入治疗是经皮穿刺股动脉插管将化疗药物和栓塞剂经供血动脉注入,从而达到化疗和阻断肿瘤血供的目的,已被证实是一种安全、有效且并发症少的治疗方法,主要适用于非手术治疗的肝癌病人[10]。介入护理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理论、实践都有待完善。目前,国内尚无肝癌介入术统一、规范的护理指南[11]。常规护理干预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使病人生理、心理不适症状得到改善,但无法满足病人参与治疗决策、自我照护等整体护理需求[12]。因此,在我国现阶段医疗资源紧张的情况下,如何为肝癌介入术病人提供个性化整体护理,提升病人自我照护参与度,实施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服务是临床护理工作面临的首要问题[13]。循证护理是以现有的科学研究成果为基础,护理人员准确地、审慎地、明智地结合病人实际情况、需求、愿望以及临床经验,经过综合考虑后选用最符合病人的一系列护理措施,使护理效果最佳化[14]。基于循证理论的精准护理本质上也是一种循证护理,将科研结果和临床实践经验有机结合起来,作为临床护理的决策依据[15]。

本研究将基于循证理论的精准护理应用于肝癌介入术病人的临床护理中,通过成立基于循证理论的精准护理干预小组,以病人实际需求为基础,从心理护理、疼痛护理、并发症护理等方面对病人进行干预。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观察组KPS评分高于对照组,肝癌生活质量量表评分高于对照组,护理满意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表明基于循证理论的精准护理应用于肝癌介入术病人的临床护理中,可促进病人的功能恢复,有效提升生活质量,提高护理满意度。基于循证理论的精准护理干预在实施过程中对治疗方案和疗效进行了及时评估和反馈,使病人积极参与到疾病护理决策中来,教会病人在日常护理中如何避免或预防症状的发生,提升病人自我照顾能力,充分发挥病人主观能动性,与刘丽霞等[16]的研究结果一致。

4 小结

基于循证理论的精准护理应用于肝癌介入术病人的临床护理中,可促进病人功能状态恢复,有效提升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

猜你喜欢

循证肝癌精准
《循证护理》稿约
精准防返贫,才能稳脱贫
位置大数据侦查循证研究
LCMT1在肝癌中的表达和预后的意义
精准的打铁
精准扶贫 齐奔小康
精准扶贫二首
microRNA在肝癌发生发展及诊治中的作用
循证医学的人文精神
Rab27A和Rab27B在4种不同人肝癌细胞株中的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