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政治、文化:关于档案的新闻选题研究(1905年~1950年)

2023-07-11王笑

兰台内外 2023年14期
关键词:档案学正文新闻报道

王笑

摘 要:媒体发表关于档案的新闻是档案机构对外宣传的良好方式,主流媒体发布的有关档案的新闻将会影响公众对档案的印象,新闻选题代表了媒体想要对公众传达的档案信息。本文选取1905~1950年期间报纸中关于档案的新闻和广告,通过对新闻报道的历史数量、作者和选题分析,研究得出期间有关档案的新闻主要是负责传递政治和文化方面的内容。

关键词:档案新闻;政治;文化

引言

新闻是报社、广播电台和电视台等媒体经常使用的记录与传播信息的一种文体,突出消息快速和及时,其形式包括消息、通讯、特写以及速写等。徐宝璜在《申报》中写道“苟非事实,即非新闻”,即新闻只是阅读者所注意的事实性报道。“形象”或“映像”大多数表现为对个人或群体宏观上的模糊认知,因个人意志而改变且存在固有印象。档案媒体对新闻形象的塑造至关重要,成功的档案媒体形象能够将内部人员和外部受众认知在同一维度,关于档案的新闻报道也会让公众了解档案,增强档案工作者的认同感。

本文的研究对象是1905~1950年间档案相关工作者在中文报纸中刊登的关于档案的新闻报道和广告。笔者在中国核心期刊数据库的CSSCI期刊和核心期刊以“档案”并含“新闻报道”为主题进行搜索(检索日期:2021年8月23日),剔除非学术论文外,“档案”并含“新闻报道”共31篇,同样以“档案”“新闻报道”为关键词在万方和维普数据库进行搜索,结果为156篇和80篇。可见,我国虽然在有关档案的新闻报道方面有一定研究基础,但其选题却鲜少有人涉及,而该选题研究可以让档案媒体从业者总结经验,完善档案文化服务。

一、数据来源和文献检索结果分析

1.数据来源

笔者在全国报纸索引网站中搜索首页选择中文报纸,搜索“档案”选择全部类型,时间限定为1905~1950年,共得到正文531篇、图片2张、广告173则,本文基于此进行研究。

2.文献检索结果分析

(1)1905~1950年有关档案的新闻发展历史

关于档案的新闻报道数量呈上升趋势,1905年到1929年数量较平均,皆为50篇正文以下,1930年出现大幅度上升,为196篇,是第一个小高潮,1940~1949年数量为巅峰,有255篇正文,1950年仅有1篇。

第一阶段为1905~1909年,这时期刊登9篇正文,均来源于《申报》,1905年和1908年为3篇,1909年为2篇,1906年为1篇。最早的关于档案的新闻报道出现在1905年3月2日,标题为《政务处拟立档案》,为政务处拟立档案以备考核一些章程的需要,这时期的新闻报道大多简明扼要,如《申报》1906年4月26日报道的《法政府编辑摩洛哥协商档案》内容仅一句话:摩洛哥协商案件编入黄皮书译文情报,完整描述出时间、地点和人物,为时事性消息。

第二阶段为1910~1919年,1912年和1913年出版数量突然上升,其他年份较平稳。报刊来源不止有《申报》的34篇正文,还有《益世报(上海版)》和《小报》的各1篇正文。1912年和1913年报道《俄蒙交涉档案》共25篇,因为俄国一直想把蒙古作为对外经济渗透的基地,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后给了俄国机会,同年,俄国支持外蒙古独立并给予军队和资金支持,但迫于列强的竞争,沙俄提出调停中俄纠纷,而袁世凯在就任临时大总统后,面对俄国强大的军队和经济许诺,签订了《俄蒙协约》。1912年12月15日至1913年1月12日报纸出现“结论”二字,是以终止。值得一提的是,1919年《益世报(上海版)》新闻首次报道欧战档案编纂处成立以来保存的各类文件。

第三阶段1920~1929年,这一阶段平稳上升,1924年为4篇正文,1928年上升为14篇,1929年下降为8篇。报刊来源也较从前丰富,新增《申报》《四民报》《救世新报》《苏民报》。国民党统治时期讲究“西学东渐”,却“徒有其表”,只学习西方技术,对于思想以及行政效率依然低下,严重阻碍行政公文的发展。1926年,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结束,国内环境相对自由,报刊百花齐放。1928年,通过北平临时机关改称档案保管处,如此北平外交部也要改名,档案新闻多是围绕此事,报道北外档案“入京”“委员返京”等事件。

第四阶段为1930~1939年,关于档案的报道呈现井喷式增长,这10年间共报道196篇正文,其中,1930~1932年逐渐下降,1933年着重报道平教部、外部和财产档案运京事件,1935年数量上升,报道内部档案保管员招考到录取的过程。这一时期,由甘乃光等人组织了行政效率运动,推动了民国时期档案学形成和档案学术思想发展,众多不同领域的专业人士参与其中,极大地促进档案事业的进步,也出现了新的报刊,主要为《小日报》《立报》《上海报》。

第五阶段为1940~1949年,这一阶段也是50年中最繁荣的时期,出版数量达到255篇,多集中在1946~1949年这四年,报刊来源更为多样,有《罗宾汉》《飞报》《亦报》《力报》等报纸。1940年关于档案的新闻报道围绕德国公布波兰重要档案等国际政治事件,报道数量达40篇。1941~1943年,我国处于抗日战争中期以及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报刊业低迷。1943年《力报》刊登《档案管理之功用》的报道,通过调整组织、训练人才、增进考核来管理,在当时对档案作用提出进步的理解。1945年略有回升,选题多与国际政治局势有关。

1946~1949年为繁盛时期,开始涉及政治、文化以及生活等方面的报道,这也说明关于档案新闻报道的进步性,由单一转向多元化。1950年只有一篇正文報道,为《亦报》的《台湾残匪烧毁档案》,不再做详述。

(2)1905~1950年新闻报道作者分析

一篇优秀的新闻报道离不开作者专业的见解、书写功力和对文章结构的掌控,作者作为文学创作者,是新闻报道的灵魂人物。由于时代原因,很多作者选择用无名,此类报道数量高达25篇,之后发表数量从高到低依次为甘乃光、杨德惠、观蠡、勤孟和徐文珊,最少为2篇。甘乃光是我国近代档案学领跑者,他在留学时学习西方政治学和档案学思想,看到公文行政的众多缺陷,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20世纪30年代组织倡导“行政效率运动”,由于行政以公文为基础,而公文又以档案为主要载体,于是“行政效率运动”从文书档案开始改革,结合国外经验在档案管理、鉴定以及保护方面提出自己的见解,因此,甘乃光新闻发表皆与文书档案息息相关;杨德惠于1943年发表3篇新闻报道,包括档案管理功用以及工商档案定义,是对档案的个人思考,学术意味较为浓厚;观蠡所发的《前奏玉堂春考证上中下系列》,讲述玉堂春档案与戏剧家的关系,科普性强,通俗易懂;徐文珊于1946~1947年发表两篇报道正文,此时,他担任国民政府国史馆和党史馆联合办事处主任,文学的学习经历让他写下了《机关档案与历史》与《接收机关档案工作报告》。

二、1905~1950年关于档案的新闻报道选题

1.正文报道选题

媒体所选择的主题是其想要向公众所展示的内容,直接影响民众对档案的印象和广泛认知,因此,选题在整个新闻流程中至关重要。其中,包括消息和通讯在内的正文最多,分别为248篇与213篇,其他为33篇,评论为30篇,散文为6篇。消息和通讯虽然很像,但在内容、方式和时效上有区别。消息内容简短,有固定写作模式,发挥空间小,时效性强,而通讯内容上为消息的扩充,可创造性强,出版慢。从而,关于档案的新闻消息比通讯多,主要包括档案的遗失、清理和迁移等时事报道,用词简短,旨在说明事件。其他类新闻政治性不强,多为作者对档案的看法或疑问,其中,不乏进步的档案思想。评论多为交涉档案内容,散文多为介绍历史事件,起科普作用。

2.广告选题

报纸里不只有正文,还有隐藏在版面角落的广告,广告贴近生活,能够提供就业机会,也能够作为茶余饭后的消遣,覆盖面非常广。1905~1950年的报纸广告也不例外,这阶段共发布广告173则,主要有文化教育类、启事公告类、人才招聘类以及餐饮娱乐类。文化教育类多为学校招生广告,公办学校有中国档案函授学校招生事宜,私立学校有崇实档案学校函授部和文华图书馆专科学校招生事宜。启事公告类多为各机构和公司招聘启事,有河北邮政管理局和复兴商业公司等,表明我国档案事业在不断完善中。人才招聘类为1943年后教授以及专业人才的招聘,这说明档案专业人才随着档案事业发展被需要。餐饮娱乐类为一些报纸餐饮娱乐版面所发。其他类为重复报道,不再讨论。

三、档案新闻报道选题的表现原因

综上所述,1905~1950年,关于档案的新闻报道侧重为政治服务,消息和通讯多为政治事件,从简略到详细,从国内到国际。其次,为文化服务,广告里大量的学校招生以及机构招揽人才都依据。

1.政治表现原因

档案学的发展与社会政治风气息息相关。1905~1950年,从封建王朝到新中国成立,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北洋军阀时期,国史馆成立后改名“国史编纂处”,先归属北京大學后归入国务院,负责收集和撰写档案史料,还成立故宫博物院,用以保存明清历史档案。南京政府时期对我国档案事业发展影响最为深远,这时期,涌现档案学十三本旧著作群体,代表民国时期的档案学水平。国民政府的成立推动了行政体制的发展,使得国家一步步走向正轨,但在推崇官学一体的封建社会中,学术长期受到政治干扰和影响。学术与政治关系复杂,可发展外部空间狭窄,行政体制的发展与未经处理的明清时期档案和现行文书的管理工作产生矛盾,这也为“行政效率运动”埋下伏笔,该运动是南京国民政府为改变政府机制运作缓慢和行政效率低下而发起的一场运动,成功催生中国近代档案学,奠定调查实验法和历史主义方法等方法论基础,各方人才纷纷参与运动,如行政学者、档案人士、教育家以及史学家。“行政效率运动”对于档案人才的推动也反映在新闻和广告上。

2.文化表现

民国时期特别是新文化运动后,国内知识分子受国外影响,吸收自由独立的思想,基于此,国内一批知识分子要求摆脱政治环境的束缚,追求思想解放与学术自由。因此,新文化运动时期,先进知识分子认为学术应摆脱政治控制,走学术独立自主道路。在此影响下,中国近代档案学也加快发展步伐,岑维球翻译日本学者渊时智的著作《文书整理法的理论与实践》,为我国最早翻译外国文书档案的书籍;彭启灯发表《英国整理档案简史》是我国最早介绍外国档案工作的文章;蒋崐翻译《法国国立档案学校沿革》,系统介绍法国档案教育工作。此外,国家进一步重视人才培养工作,文华图书馆学专科学校开办短期职业培训班,以及为提高机关档案人员的管理技能,各省举办档案人员培训班,梁上燕和秦翰才等编写书籍相应出版。近代档案学开拓者毛坤吸取中外研究经验,编撰《档案经营法》《档案行政学》,成为当时介绍较全面的档案管理理念和方法的书籍。自由民主和“百家争鸣”的文化环境,使越来越多的人士在报纸上发表自己的见解,抒发自己的看法,反映档案思想的进步。

四、结语

报纸新闻是了解和再现一个时期社会风貌的重要工具,新闻作为中间的沟通桥梁,所选主题代表该时期的主流价值观。通过对1905~1950年关于档案的新闻报道分析研究,得出1905~1950年的新闻报道侧重政治和文化相关档案事件的结论,这个时期关于档案的报道是传递政治和文化消息的工具,受到众多限制,可选择性较小。只有更好地吸收前人经验,总结历史教训,档案事业发展才能够提高地位和社会认同,从而达到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新闻.[EB/OL].[2021-8-20].https://www.zdic.net/hans/%E6%96%B0%E9%97%BB

[2]黄 旦.中国新闻传播的历史建构——对三个新闻定义的解读[J].新闻与传播研究,2003(01):24-37+93.

[3]夏倩芳,张明新.新闻框架与固定成见:1979—2005年中国大陆主流报纸新闻中的党员形象与精英形象[J].新闻与传播研究,2007(02):29-41+95.

[4]朱昭华.袁世凯政府时期中俄有关外蒙古问题的交涉[J].西伯利亚研究,2009(02):90-93.

[5]刘 芮,刘旭光.“一个人与一个学科”——甘乃光档案思想述评[J].档案学研究,2020(05):26-33.

[6]徐文珊.[EB/OL].[2021-8-20].http://ren.bytravel.cn/history/1/xuwenshan.html

[7]韩 森.民国档案工作大事记(1912~1949)[J].山西档案,1990(02):32-34.

[8]李来容.学术与政治:民国时期学术独立观念的历史考察[J].广东社会科学,2010(05):114-122.

[9]徐辛酉.“行政效率运动”对中国近代档案学产生的影响[J].山西档案,2006(04):17-20.

[10]康 庆.新文化运动时期学术自由思想研究[J].前沿,2016(10):4-9.

[11]王炯华.五四新文化运动与思想自由和学术独立[J].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04):60-64.

[12]韩 森,韩文昌.民国档案工作大事记(1912~1949)[J].山西档案,1990(03):44-45.

[13]韩 森,韩文昌.民国档案工作大事记[J].山西档案,1990(04):41-42.

[14]何 振,杨 文.浅论毛坤先生对我国近现代档案事业的贡献[J].档案学通讯,2015(06):86-91.

(作者单位:黑龙江大学信息管理学院)

猜你喜欢

档案学正文新闻报道
更正声明
更正启事
浅析如何在新闻报道中彰显以人为本
Solution of the Dipoles in Noncommutative Space with Minimal Length∗
关于档案学会工作的几点思考
历史主义是档案学不变的灵魂和宗旨
——《魂系历史主义——西方档案学支柱理论发展研究》述评
深化“走转改”在新闻报道中践行群众路线
如何让新闻报道鲜活起来
新闻报道要求真实的细节描写
省档案学会六届二次常务理事会议在南京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