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工匠精神在德育塑造上的作用分析

2023-07-11薛颖

陕西教育·高教版 2023年7期
关键词:工匠精神学前教育

历史时期的生动彰显。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本文以工匠精神和学前教育专业为研究对象,从工匠精神的实质内涵、学前教育专业德育教育的重要意义、塑造学前教育专业工匠精神,以及工匠精神在学前教育专业德育教育上的实施方式和途径四个要素进行探析,为更好、更有效地提升学前教育专业教师和学生的德育素养寻求良好的途径和方法。

[关键词]工匠精神 学前教育 德育塑造 社会效应

引  言

在新时代背景下,“工匠”两个字的含义不再局限于传统意义,更代表着一个时代的气息。它不仅仅是职业技能的体现,更涵盖了工匠者敬业、专注的职业德道品质。学前教育在职业教育中担负着无比重要的角色,是所有教育的基础。作为学前教育的职业人,幼儿园教师的作用不可忽视,幼儿教师的德育素养关乎着每一位幼儿的健康成长,关系着幼儿教育的质量。

工匠精神的实质内涵

工匠精神,英文是Craftsmans spirit,是一种职业精神,它是职业道德、职业能力、职业品质的体现,是从业者的一种职业价值取向和行为表现。工匠精神的基本内涵包括敬业、精益、专注、创新等方面的内容。

敬业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求之一,是从业者基于对自身职业的热爱和热情而产生的一种全身心投入,是立足岗位、兢兢业业的一种职业精神。早在春秋时期,孔子就主张人在一生中始终要“事思敬”“执事敬”“修己以敬”。“事思敬”,是指做事要专心致志,不懈怠;“执事敬”,是指行事要严肃认真,不怠慢;“修己以敬”,是指加强自身修养,保持恭敬谦逊的态度。而作为教师和即将成为教师的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不仅要严格遵守教师职业道德的要求,做到爱岗敬业、不忘初衷,还要将敬业与乐业相互融合。

精益就是精益求精,是从业者对每件产品、每道工序、每个步骤都凝神聚力,认认真真、追求极致的职业品质。做到这一点也需要付出很多耐心,要一遍遍的思考、一次次的探索、一层层的剖析,才能将工作做到更好,即使是再微小的细节都不能忽略。教师作为教书育人的主导者,其在学生心中的影响力是不可忽视的。教师需加强自身修养,用精益求精的精神和不懈努力的研究把教育事业做精做细。

专注就是内心笃定、执著坚韧、全神贯注的精神,这是一切“大国工匠”所必须具备的精神特质。工匠精神意味着一种执著,即一种几十年如一日的坚持;一种笃定,思虑周全后心无旁骛的执著。每个“匠人”都在各自的领域“痴迷”于钻研,“执著”于技艺。教师专注地教,学生才能专注于学,但若教师只关注于专业领域的发展,而忽视德育教育、素质教育,那么这样的教育也就失去了意义。

创新就是大胆探索,敢于立新,追求突破。淘汰旧的东西,创造新的东西,这是一切事物向前发展的根本动力。古往今来,热衷于创新和发明的工匠们一直是世界科技进步的重要推动力量。在教育事业中,学生和教师是创新的主体。教师需要不断更新知识储备,创新教学方法,力求实现良好、和谐的教育教学效果。

学前教育专业德育教育的重要意义

古罗马教育理论家昆体良在《雄辩术原理》中论及:一个人的道德、礼仪应从幼儿时期开始。而在中国,有句俗语说:“三岁看一生”。所有种种,都体现了学前教育在职业教育中十分重要的地位。它是所有教育的基础。学前教育也可称作“人之初”教育,用科学和充满童趣的方法为每位幼儿开启心智大门,是人类对这个世界的最初启蒙。作为学前教育的职业人,幼儿园教师的作用不可忽视,而作为幼儿的教育者,幼儿教师的德育素养关乎着每一位幼儿的健康成长,关系着幼儿教育的质量。

英国哲学家培根说:“把美的形象和美的德行结合起来吧,只有这样,美才会放出真正的光辉。”学前教育是开启心智的教育,是启蒙教育。部分家庭存在重智轻德的观念,导致孩子极易出现不懂礼貌、个性固执等不良习性。在幼儿人生的启蒙时期,从学校教育来说,可以通过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积极健康的性格,教师在其中就充当了十分重要的引导人角色。优秀的教育可以帮助幼儿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培养高尚的道德品质,培育道德素质萌芽。

工匠精神的提出,彰顯了国家对技能人才的重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工业强国都是技师技工的大国,我们要有很强的技术工人队伍。”工匠精神的落实,对职业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培育工匠精神,教育是根本,而学前教育是根本之基。0~6岁是幼儿人生面临的第一阶段,是社会性发展的最佳时期,而2.5~6岁又是儿童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最佳时期。在和幼儿的相处当中,教师往往会成为孩子们的中心人物,这种自然倾向和基本心理特征,犹如植物的向阳性和向水性,被称为“向师性”。幼儿的模仿性很强,教师的思想、品德、感情、意志、日常言行会在不知不觉中被幼儿观察、模仿、琢磨。“向师性”使得幼儿教师的一举一动都对幼儿的成长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幼儿教育是启蒙教育,孩子们正处于懵懂天真、善于探索、好奇心强的阶段,“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在这个阶段,他们的心灵需要“言行合礼”的人来引导。教师自身的作风、品行、道德修养、礼仪风范对于幼儿的影响有时甚至会超过教师的学识和才能,这就对教师的德育能力和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教师在日常生活和教学中必须秉承敬业、专注的工匠精神,并将其融入教学之中。工匠精神代表着一个时代的气息,坚定、踏实、精益求精,是一种职业道德的体现。在大力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师应注重幼儿的德育培养,为形成、发展、巩固幼儿良好的个性奠定基础。职业院校应将培育工匠精神和培养高技能人才结合起来,努力推动职业教育改革跨越式发展,提升学生的全面素质。

综上,在学前教育中加强德育十分重要,首先,作为未来教育者的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要理解感悟工匠精神,充分认识职业的特殊性,不断提升自身道德修养,养成良好的礼仪。其次,学前教育专业教师要改变观念,将德育教育与传统的理论教育并重,重视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正确及时地向学生传授工匠精神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道德品质教育,培养他们良好的品德、文明习惯和个性。我们要秉承工匠精神,在学前教育德育领域渗透敬业、专业、创新的精神,让学生全面成长,推动学前教育专业健康、蓬勃发展。

加强德育教育,塑造学前教育专业工匠精神

国外对德育的研究开始较早,相对比较成熟。到目前为止,已经获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并且得到了较好的运用。而我国的德育研究相对国外来说起步较晚。但是近几年来,我国德育研究异常活跃,各类研究犹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尤其对德育个案的研究日趋重视。

早在1894年,英国的巴恩斯、美国的夏伦勃格就分别在英国的《教育论丛》杂志上发表《儿童心目中的惩罚》和《儿童的公正观念》两篇论文,标志着心理学家开始涉足德育学领域。从上世纪二十年代后期开始,这方面的研究规模日益扩大,涌现出一批知名的心理学家。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后,我国出现了教育心理学的一个年轻分支——德育心理学,这标志着心理学和德育学的相关性已在心理学领域结出累累硕果。我国的德育案例研究者按照这一思路,把案例分析研究与心理学紧密结合,取得了突破性的成果,但目前对德育个案的研究层次还较浅,没有形成系统的理论,缺乏结合工匠精神的德育研究。

长期以来,教育中存在着重智轻德的倾向。一些教师对德育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没有把德育工作真正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喊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现象依然存在。部分教师重教书、轻育人,只拼命抓教学成绩,以成绩的高低来判断一个学生的表现,忽视了学生良好思想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培养。甚至有人认为,德育工作是软任务,可有可无。这些错误认识严重影响了德育工作的效果。德育工作的第一线教师,反而缺少了德育理论的学习和研究。

近些年来,一系列发生在幼儿园和早教机构的虐童新闻让人们触目惊心,将中国的学前教育推上了风口浪尖,“浙江蓝孔雀幼儿园虐童事件”“北京红黄蓝幼儿园虐童事件”“携程亲子园虐童事件”……人们在惊叹和愤怒的同时,也在反思,为什么我们的教师会对这些天真烂漫的孩童做出如此可怕的行为,或许因社会压力大、心理健康水平低、行业的内部竞争,等等。但究其根本,是幼兒教师自身道德素质的滑坡,缺乏敬业、专注的工匠精神,缺失“爱心、耐心、童心、真心”的职业精神才是引发问题的关键。幼儿教育的从业者要始终在实际行动中秉承工匠精神,坚守幼师人自己的匠心。

1.以爱之名,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立德育之心

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就是一切教育的基础,在启蒙教育阶段更为重要。古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不学礼,无以立”等至理名言,说明良好的道德修养是一个人成功和立足于社会的第一步。学龄前的教育过程是充满智慧和爱心的教育之路,只有拥有爱和良好品德的“教书匠”,才有可能成为“人师”。作为一名匠人,幼儿教师最好的作品就是自己的学生,在打造作品的过程中,教师要视每一位孩子像珍品一般,用自己的爱心细心呵护;坚决杜绝对幼儿有任何的语言暴力和行为暴力;时刻遵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清楚地认识到教师职业的神圣和崇高,发自内心地去感受幼儿的情绪,接纳幼儿的无知,包容幼儿的错误。只有把爱建立在尊重的基础上,才能敲开平等的大门,形成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教师应“蹲下来”,用孩子的眼光去看世界,并将这种精神融入教育教学之中。

2.以技能为本,树职业教育的敬业之心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成为一名被孩子喜欢、家长信任、大众认可的合格教师,是幼儿教师在理想上、信念上的追求,而拥有扎实的教学功底是理想成为现实的铺路石。一直以来,有些人认为幼儿教师所教知识浅薄,谈不上专业性,似乎谁都可以从事这个工作,这种看法其实是很片面的。幼儿教师是具有较高专业性的一种职业,拥有专业的技能。不同于其他学科,学前教育领域担负着幼儿保教保育的全面工作。教师不仅要有一定的艺术修养、文学功底、社会知识,还要熟悉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审美、认知的特点,具备引导幼儿认识世界,发展智力、体力和塑造优秀品质的能力,最重要的是能够将知识融入幼儿易接受的教学方式之中,让幼儿在充满童真、童趣的氛围中去学习。

幼儿教师的专业知识水平直接决定了幼儿教育发展的速度和水平。每个教师都是按照自己对儿童发展与教育的观点和看法来组织教学的,教师的教育观念决定了他会在教育过程中确立什么样的教育目标、教育内容和教育策略。可以说有什么样的教育观就有什么样的教育行为,它会影响教育效果和儿童发展方向。所以,学前教育专业教师应不断创新,更新教学观念,加强专业知识学习,以更好地指导学生,继而使学生以后能在本职工作上坐得住、做得好。

3.以信念为重,拥有一颗坚于教育事业的恒心

匠人应怀揣匠心,师者的匠心就是一颗纯粹的教育之心,应始终保持“为教为学”的初心。学前教育的对象是尚未成年的幼童,教育的效果在短时间内很难体现,甚至需要更长的时间,使得学前教育工作者的成就感比其他行业底,容易出现职业倦怠。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实时监控反馈系统会让幼儿教师的一举一动都在家长的注视之中。幼儿教师一个不关乎痛痒的无意之举可能会被媒体丑化,并无限放大和传播。这些都给幼儿教师带来了无形的压力,也会打击和动摇他们从事学前教育工作的决心和信心。对此,高校应在学前教育专业教学中引导学生,让其能够积极面对工作中出现的困难和挫折,用平静的心态去接受职场中的压力,始终铭记当初踏入教育领地的初心,坚守教育事业“滴水穿石”的恒心。

工匠精神融入学前教育专业德育教育的实施方式和途径

1.改善课堂教学模式,将实践与理论有效结合

学前教育专业教师可将工匠精神学习与德育教育相结合,创新教学模式。学生缺少社会经验,缺乏对未来职业的具体认知,教师可通过课堂中工匠精神的教学,对他们进行潜移默化的引导,帮助他们规范自己的行为,进一步了解职业化的要求以及做好本职工作所需具备的品质。在实际教学中,可通过自主学习和有效实践让学生提前进入职业状态。一是将工匠精神的实质内涵融于学生职业观的教育中,扩充学生的理论知识,使其深刻理解工匠精神对于本专业学习的重要意义。二是将工匠精神培育融会贯通于学生整个实习和见习的过程中,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努力提升业务能力,培养高雅的生活情趣,积极面对工作中所面临的挑战和问题。

2.塑造学校、家庭相互配合的德育文化环境

国家对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视,促使高等职业院校在培养优秀人才的同时,自身也在不断进步发展。学校要高度重视学生的德育教育,除了课堂教学之外,还可以通过团(党)日活动、社团活动等多渠道渗透工匠精神的意义和作用,以加强学生文明行为的养成和素质水平的提升。另外,家庭教育也不可忽视学生的德育教育,应避免棍棒式、蜜糖式的教育方法,多传递专注、敬业、创新的精神,打造德育家庭文化环境,让学生多方面、多角度学习工匠精神,经得起未来职业工作的考验。

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教师做好榜样示范作用

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重视学生的德育教育,首先要求教育工作者自身理解并具备工匠精神,始终坚持自己的教育信念和初心,不断用工匠精神去鞭策和鼓励自己。学前教育专业教师要加强专业知识和文化知识的学习,全方面扩展知识储备,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具备责任心,不以貌取人、以成绩为标准,为每一位学生提供平等发展的机会。教师应以工匠精神为指引,提高自身的职业精神和职业态度,为学生做好带头示范作用,让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成為学生的榜样,用心、用情、以爱、以德做好教育教学的工作。

结  语

教育家魏书生说:“世界也许很小很小,心的领域却很大很大。班主任是在广阔的心灵世界播种耕耘的职业,这一职业是神圣的。”而人生百年,立于幼学;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造就党和人民满意的教育事业、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教师的历史使命神圣且意义重大。而作为教育之基,幼儿教师的一言一行更为重要,他们不仅是科学文化知识的传播者,也是对幼儿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实践者、启蒙者,美好心灵的塑造者,更是幼儿行为的示范者,特殊的职业地位,决定了其更需要注重自己的道德修养和育人素养。这就要求学前教育专业教师必须要有“诲人不倦”的精神,立志成为“为人师表”的榜样,将工匠精神作为一种道德指引,鼓励鞭策自我发展,热爱自己的岗位,成为学生喜欢的良师益友,为学生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工匠精神的落实,对职业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培育工匠精神,还需要职业院校师生树立起对职业敬畏、对工作执著、对学生负责的态度,用心把工作和学业当成一件工艺品来打磨。教师应不断创新教育教学方式,将工匠精神敬业、精益、专注、创新的实质内涵扩充到专业建设的打造和提升中,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徐耀强.论“工匠精神”[J].红旗文稿,2017(10):25-27.

[2]百度教育.工匠精神[EB/OL].(2022-12-12)https://easylearn.baidu.com/edu-page/tiangong/composition?id=aececdfecdcae1720134551398615289&fr=search.

[3]林伟斌.浅析如何在学前教育中渗透德育教育[J].快乐阅读,2015(12).

[4]国内外德育个案研究现状[EB/OL].https://wenku.baidu.com/view/988f7825cbaedd3383c4bb4cf7ec4afe04a1b100.html.

[5]赵雅卫,李显仁.幼儿园教师礼仪[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6]胡泽宇.浅谈工匠精神如何引领中职德育教学[J].现代农业研究,2019(4).

(薛颖:安康职业技术学院)

猜你喜欢

工匠精神学前教育
单一向复合的发展研究
学前教育专业钢琴教学中歌曲即兴伴奏能力的培养
中职学校学前体育课调查研究
浅论五年制师范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管理
论语言教学活动中教师的引领艺术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德日“工匠精神”,中国怎么学
政府官员也需要“工匠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