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地域文化传承下装饰图案设计课程教学改革思考

2023-07-10芮子琳

艺术大观 2023年18期
关键词:傩戏池州图案

芮子琳

摘 要:地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为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提供丰富的素材。池州傩戏作为当地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有深厚的文化底蕴,研究、挖掘本土文化的思想与内涵,将其与装饰图案课程教学相结合,分析在这一理论背景下的装饰图案课程教学现状、教改的必要性及主要内容等。引导学生在传统傩戏文化的审美视域之下,巧用装饰图案设计继续深化现代图案与优秀传统文化之间的联系,既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又能推动装饰图案课程教学改革新发展。

关键词:装饰图案;教学改革;地域文化;池州傩戏

中图分类号:G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905(2023)18-0-03

装饰图案设计课程作为艺术设计专业的基础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建立自身的设计思维能力,其教学的主导思想来源于“出于自然,而高于自然”的艺术创作理念,根据这一理念进行转变,将地域文化——池州傩戏这一概念融入其中,创造“出于文化,而高于文化”的设计实践,来改善目前装饰图案设计课程的原始性和滞后性,丰富整个教学内容和形式,使其在当下的社会语境中更与时俱进地进行教学改革。

一、地域文化传承下装饰图案设计课程现状

图案学科是由老一辈的工艺美术教育家自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从日本及欧洲等国家引进的,以“写生变化”为教学基础,后留法归来的雷圭元教授提出“先流后源”的教改方法,他認为“程式化”是图案造型最重要的基本功,其重要程度就像京剧中的身段和武打、诗词中的格律、中国画中的笔墨,也就是要注重对中国传统图案的临摹与理解,借古开今,“顺流而下”,才能够开创中国的现代图案,但在当时遭到了作为图案界前辈陈之佛的反对,他认为颠倒艺术源与流的关系,会使图案脱离生活,成为一潭死水,以致干涸。因而多年以来,“写生变化法”仍然被中国图案学界奉为金科玉律,自八十年代我国艺术院校引进包豪斯“三大构成”课程后,图案学科的课时减少,路也越走越窄,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往往先是教师对理论知识的灌输式输入,接着由大家搜集素材进行写生变化,整个实训内容也仅限于植物、人物、动物、风景这类的素材,作为设计学科的一门重要基础学科,教学内容过于片面,单一的“写生变化法”显然已经不能够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1]。

随着国家对文化传承的重视以及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观念的改变,艺术和设计也越来越多地与中国传统文化接壤,图案界也在近些年来更为崇尚中国传统图案的开发与再设计,然而在高校的装饰图案设计课程中,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挖掘不够深入,理解也不够透彻,对其认知也还是停留在临摹现成的传统图案作品,无法将传统图案融入自己的图案中乃至于应用到实际设计中。

而且,在文化多元化的背景下,装饰图案课程也缺乏与其他学科的关联性,忽视了学科之间的渗透和影响,如忽略了与设计心理学之间的联系,就难以设计出符合人类需求的图案,忽略了与设计美学之间的联系,就难以理解美学理念于装饰图案的重要意义,忽略了新媒体设计,就无法提升学生在装饰图案设计课程中对新技术的应用能力等,而优秀的传统地域文化中可以找到与相关学科的关联性,如池州傩戏的服道化面具等能提供传统美学的概念,傩仪傩舞的形式感表演能够满足人们祈求来年风调雨顺的心理需求等,因此结合地域文化传承的装饰图案设计教改是有必要且可行的。

二、地域文化传承下装饰图案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首先,地域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地域文化的特殊性也为装饰图案设计课程提供了多元的创作素材,装饰图案设计课程也需要地域文化为其注入新鲜养分,使学生从中挖掘创意灵感,提升设计思维,强化学生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教育;其次,将地域文化的艺术精髓与现代的审美文化及创新精神有效结合,如合理科学地将池州地域傩戏文化的面具、道具等图案内容融入现代图案设计课程中,不仅能够让池州地区的传统非遗文化得到良性传承,也为高校艺术设计专业现代图案课程提供地方化、本土化的实践探索提供创新性理论依据;再次,将对地域文化的探索融入实践课程中并与时代接轨的教学理念,能够引起学生对家乡文化的重视,对民族精神的尊崇以及对合作互助精神的培养;最后,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代社会,国家和民族的发展都对教育有了更高的要求和期待,在教育革新的路程上,我们不仅要培养高技术的人才,更要在思想意识、文化自信上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学生[2]。

三、池州傩戏文化能够为装饰图案设计课程提供的条件

(一)图腾崇拜

池州傩戏起源于人类的原始信仰以及对神灵的祭祀,因此也一定少不了对图腾的崇拜,根据对池州傩戏服饰纹样图案的研究发现,植物纹样是其主要使用的图腾纹样,多采用具有吉祥寓意的花卉图案,且不论是其造型还是色彩都取自当地的自然环境,有取自早春的梨花与桃花的花样外形的,从其寓意而言,桃在民间文化中有着避祸消灾的含义,符合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有取自牡丹纹样的,寓意“花开富贵”“幸福安康”;有取自菊花纹样的,象征“高风亮节”“福寿延绵”;有取自梅花纹样的,梅花的五片花瓣分别意味着快乐、幸福、和平、长寿和顺利;还有取自舞伞上的葫芦花纹样,此花的花形小,颜色淡,花瓣有单层构造,也有四瓣或五瓣,葫芦有多子多孙的象征意义,开花的葫芦是吉祥兆头,也在傩戏表演中有求子的重要寓意。从色彩研究来看,池州傩戏的服饰色彩以高纯度、高明度、单色相为主,整体的色调较为鲜艳,红色运用最为广泛,有“绛”“朱”“赤”“丹”“红”五种不同色彩程度的红,是按由深到浅的顺序排列,从行傩的目的来看,能够驱邪避灾,带来好运的红色理所应当地成了傩戏表演的主色调。无论是造型丰富寓意美好的花卉纹样还是中国传统古典的色彩美学都能够为图案设计课程提供丰富的素材来源[3]。

(二)面具道具

在傩戏表演中,戴面具是最为显著的特征,面具于整个傩戏表演来说几乎是核心和灵魂般的存在,也正是因为漫长的历史文化积淀,才成就了丰富多彩的面具文化及种类,在面具形象中,既有传统的历史英雄人物如包公,还有吸收外来文化的“回回”面具,据了解一场大型的傩戏文化活动所需的面具多达108片,所需道具更是五花八门,如古老钱、木马、球灯、傩伞、龙亭等。

从造型上看,池州傩戏面具的雕刻注重对人物气质的刻画,广泛运用点、线、面的构成形式,整体造型遵循对称与均衡的手法,直线与曲线的穿插运用又极具节奏韵律感,另外,表情夸张,神采飞扬,具有很强的感染力;道具的造型写实性较强,主要是为了配合傩戏的完整演出,体现了朴实古拙的一面。从色彩上看,面具色彩丰富,多用红、黑、白、蓝、紫、黄等高明度高纯度的色彩来表现不同的人物性格,也常常用色彩的对比、变化、统一、调和、重复的设计原则和手法表达傩戏世界的神秘、寄托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真善美的追求;道具的色彩也是力求与现实的统一以反映真实的生活样貌。

池州傩戏的面具随着悠久的历史发展造型日趋精美,种类丰富多样,其也具备了中国民间美术所共有的特色即造型的程式化、类型化,用极具装饰性的图案来表达重要的文化内涵,这也与雷圭元教授对图案学科提出的“程式化”的基本功掌握不谋而合[4]。

四、地域文化传承下装饰图案设计课程的改革与实践思考

(一)优化图案课程教学内容,加强对地域文化资源的创新利用

装饰图案设计课程的教学基本内容包括基础图案纹样的练习、单独纹样和连续纹样的设计以及装饰变形和技法的运用,图案的来源一般多为动植物、风景等,技法训练单一,图案选择来源也相对滞后,虽然近些年也加强了对传统图案的重视,但也仅仅停留在识记和临摹的层面,认识不够深入。地域文化中有着诸多材料、造型、色彩、文化等资源,将其转化为具有可行性的视觉文化符号,能够丰富图案课程的教学内容,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创意思维。

在装饰图案设计中,以池州傩戏为例,前期对傩戏的色彩、造型、題材等进行研究分析,此是设计步骤中的第一步灵感来源;傩戏文化中特有的艺术形式能够促进传统形式的再设计,如把傩戏面具中的关于点、线、面的元素整合,形成设计步骤中的第二步意向草图;再利用对比变化、调和统一等的设计原则和手法增强图案设计的视觉效果,在第三步草图展开的步骤中,不局限于特定的设计手法,拼贴、肌理、综合材料各种拓展方式都可以被运用;接着可以从傩戏面具及服饰道具等的色彩中借鉴使用进行第四步定稿,最终整合完成第五步图案制作。在此设计过程中,要注意装饰图案设计的构成性和设计性,如何通过新的材料和工具以及表现形式,打破原有的模仿习惯和固有观念,这样的学习是不能通过直接性的知识来传授和灌输的,而是需要学生自主性地学习和了解传统文化,注重个人的亲身体验和实践,自主地进行表现手段的探求,重视整个图案形成的过程,培养在设计程序上的方法和思维。

池州傩戏中专属的艺术语言与形式、艺术风格与视觉价值、民俗民风表达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都是可以进行分析与研究的,能够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创意来源,给地域文化带来更多的创意利用。

(二)优化课程教学手段,增强图案课程教学实践活动

在设计程序与步骤中我们说到要注重学生本身的实践,那就需要我们优化教学手段,不能把学习局限在课堂上,也不能把学习局限在书本上。

第一,在教学环节中,我们可以直接去傩戏之乡进行实地考察与现场教学,如参观傩戏展览馆,亲临傩戏面具制作现场或者亲自感受一下傩戏面具的制作过程等,这些教学手段有利于学生直观地感受和了解艺术主题、审美、思想等,让学生有更深刻的艺术感受,从而为后续的艺术创作提供灵感,也有利于学生更趣味地学习,在实践中学习。第二,在AI人工智能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我们可以借助科技的手段为教学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人工智能可以成为教师和学生的助手,学习伴侣,如可以将池州傩戏中的一些传统图案设计过程拍摄转录方便学生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可以建立AI装饰图案素材库,便于学生查找相关图案,引导学生在保留传统图案的基础上进行解构、重构、再设计,还可以直接建立AI系统的算法,利用系统对图案的拆解简化,重新提炼组合,经过新的扁平化、系统化、智能化的手段完成装饰图案的再设计。第三,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还可以有计划地安排一下著名的学者及研究专家共同授课,如我们可以把池州傩戏的传承人、手工艺学者等请到课堂之上,为学生直接讲解第一手的传统文化资料,采取这种联合培养模式能够让学生更多地了解艺术文化特色,从而产生更为积极的学习兴趣和对传统艺术的追求,积累更多装饰图案的创作素材,激发创作灵感。第四,考虑到装饰图案课程的丰富性和完整性,我们还需要在教学上加强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动,如美学、哲学、心理学、历史学等,多角度地拓展研究,而我们的传统文化正能够为我们提供这类学科的相关知识,如池州傩戏的历史性研究、美学哲学研究,这些领域都有相关成果,可以直接为装饰图案课程提供丰富的学科联动研究价值。

(三)提升学生竞赛思维,推动图案课程教学成果转化

艺术设计类学生多参加设计比赛是提升设计能力的重要手段,能直接增强学生的设计信心,依托课程学习,与设计类的比赛挂钩,在学习的过程中除了学习课程本身的知识以外,也学会如何去参加设计竞赛。当下设计类的竞赛也多有地方性的传统文化类别的,多参加设计竞赛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创新意识。除了自己有选择性地寻找竞赛之外,高校也可以根据装饰图案课程特点,开展相关创新创业竞赛活动,同时也可以创建一些与地域文化相关联的企事业单位联合的比赛,如可以与池州傩戏联合开展一个池州傩戏的创新图案设计竞赛,在竞赛中,好的设计成果可以直接用在傩戏展馆成为旅游纪念品或者工艺品,这样不仅使得学生在实践中提升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参与性,推动图案课程的教学成果转化,同时又能依托地域文化的实践成果,实现经济价值与商业转变[5]。

五、结束语

正确的教学观念才能保证正确的教学方向,优秀的地域文化在几千年的文化进程中突出了其不同的成就和风采,成为中华民族文化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灵感来源,我们从美学视角和文化视角对池州傩戏的图腾、造型、文化进行分析,借鉴地域文化符号,创作现代装饰图案设计,不仅仅是对装饰图案课程的学习,更能够使得地域文化特色通过现代的设计手段呈现出新的面貌和气息,在新时代的路上,对于艺术人才的需求已经不仅仅停留在知识素养层面,更多注重起文化自信的培养,只有构建更多元更开放的教学理念才能够使得装饰图案课程更加与时俱进。

在装饰图案设计课程教学中,把学生的学习与传统的池州傩戏文化结合,以现代的设计语言诠释代表民族特色贯穿民族文脉的艺术文化,不仅是传统与现代的审美新结合,能够为池州傩戏的传承与发展贡献力量,也有利于设计课程的改革,助力我国艺术设计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田桓宇.装饰图案课程的再思考[J].长春大学学报,2015,25(06):133-135.

[2]陈凯.高校艺术设计课程的本土化——以海南本土图案与装饰图案课程融合为例[J].戏剧之家,2014(08):290-291.

[3]王娜.高校装饰图案课程与艺术设计专业创新创业项目的探讨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18(11):118-119.

[4]栗嘉忆.贵州苗族刺绣图案对装饰图案设计教学的启示[J].艺术评鉴,2020(15):161-163+176.

[5]吕艳,张光祥.区域文化传承视阈下装饰图案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大众文艺,2016(19):216-217.

猜你喜欢

傩戏池州图案
非遗瑰宝·傩戏 王雪宁 绝版木刻 60cm x 90cm 2021年
软陶傩戏面具
池州武傩文化研究
画中谜
画中谜
画中谜
新四军第七师沿江团池州抗战述评
池州傩戏面具在动漫角色创意中的应用
晚唐池州诗人张乔三考
La vie belle grâceàla technologi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