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钢琴表演中的二度创作

2023-07-10程煦禾

艺术大观 2023年18期
关键词:钢琴演奏节奏

程煦禾

摘 要:演奏者在演奏过程中将钢琴曲由音乐符号转变成声音的过程是二次创作,是曲谱和音乐欣赏的桥梁。二次创作是演奏者给予钢琴曲新活力的创新型过程,这一期间离不开演奏者自身情感的表达,引起作曲者、演奏者和听众的情感沟通,给听众更深层次的情感体验。本文从理论角度上阐述了钢琴演奏中的二次创作,望通过文字能够使得读者更深层次地思考钢琴曲作品二次创作的初心和意义,以及再創作与音乐节奏等其他因素的相互影响等问题。

关键词:钢琴演奏;二次创作;节奏

中图分类号:J6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905(2023)18-00-03

正如我们所知,钢琴在乐器中占有重要地位。它在音乐、音乐创作或表演过程中发挥着必不可少的作用。在音乐领域中,音乐创作和表演往往联系密切。表演不只是对创作品一次一次重复地表演,也是一种独特的创造性形式。因此,在音乐作品创作之后,音乐的表演本质上是二次创作音乐作品。如果钢琴家想要对钢琴作品进行表演,实质上是对音乐的二次创作,是另一种创作价值和意义。然而,在这个过程中,演奏者必须面对一些需要解决的心理问题,以提高二次创作的效率。

一、钢琴表演二次创作的重要性

音乐作品的二次创作是钢琴艺术表演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为音乐艺术提供活力的关键因素。从音乐的角度来看,钢琴演奏是在原创作品的基础上进行的第二次创作。每一次的演奏都是一个对音乐美学诠释的过程,这受到个人技能、外界环境甚至个人感受的影响。同时,创作不仅基于音乐表演,还基于作曲家的原创作品,结合表演技巧和表演情感进行表演。这个过程是将物质转化为情感的过程,而情感表达是钢琴练习的关键。第二次创作并不是一个片面修改,它是一种有严格技术标准的情感再表达。在表演过程中,可以在音乐作品中加入演奏者独特的审美并进行创新,但不能改变音乐的初始结构。总的来说,原作的深层结构是作曲家由作品创造的精神世界,而不仅仅是通过旋律、音符等表现其他表面形式的作品。

不同作品展示了不同作曲家的不同精神世界,其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如社会环境和历史背景、作曲家的成长经历和个人情感等。原创作品是作曲家的精神果实,在第二次创作过程中,不能大幅度改变原有精神和情感。由于演奏者在表演中增加了技巧和感情,这是一种从自我哲学和美学意识出发的音乐表演,向观众讲述了作曲家和演奏家的精神世界,将人们带入了新的感情空间。通过音乐作品,演奏者为作曲家和观众的精神世界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达到情感共鸣。在再次创作中,演奏者必须仔细品味和赏析音乐作品,增加对作品的理解,在作品中添加自己想法进而使人们对音乐产生共鸣。因此,钢琴家必须善于二次创作作品,提升观众的审美品位,增强观众的美学意识。对于普通观众来说,没有情感的音乐很难传达灵魂,无法感受艺术美[1]。

二、钢琴表演中二次创作中易出现的心理问题

(一)心理压力

钢琴家在演奏时经常产生恐慌和焦虑等情绪,这些感觉是人类的生理本能,主要是因为演奏者对在未知环境中演奏的恐惧,也是演奏者在身体和精神上对未知的本能反应。这种压力有时会在演奏过程中好转,甚至在表演后完全消失。但有时由于不可预测的外界影响,压力可能会增加。即使演奏者有很强的自信心,这种情况也无法完全解决,这需要演奏者自我调节压力。在控制调节压力时,演奏者必须先探寻压力的源头和产生原因,然后有针对性地处理压力情绪。大多数压力产生的原因是演奏者对比赛技巧缺乏信心,因此,演奏者需要提高他们的演奏技能,需要加强钢琴练习的基本技能和练习强度,同时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和掌握。在练习过程中,演奏者还需要结合自身的音乐感知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不断提高他们的演奏技能和表演能力。只有演奏者拥有扎实的音乐基础,才能正常发挥自身水平,以为音乐的二次创作奠定坚实基础。除此之外,缺乏舞台经验也是演奏者心理紧张的原因之一。因此,表演需要自我调整心态,积极参与舞台上的各类活动,逐渐减少紧张压力对表演的影响。然而,如果表演在上台前感到轻微压力,那么就没有必要惊慌,这是正常的反应。演奏者感到适当压力也可以增加其在舞台上的注意力,以免被其他因素分散注意力,进而有助于对音乐的二次创作。

(二)感性和理性的平衡调节

在对钢琴作品进行再次创作的过程中,演奏者需要在理性和感性之间达到一种微妙平衡,其中理性是指理智思考能力。在钢琴的演奏创作中,理性无疑可以帮助演奏家在作品的创作背景、经历和音乐文本的分析等之外,更加直观地理解音乐,可以为作品主旨分析提供帮助,有助于演奏者对作品进行理性分析,从而为演奏者对作品的记忆提供帮助,它也可以帮助演奏者了解作品的音乐风格、思想和感情,也可以帮助其深入了解音乐作品,从而在演奏过程中能够非常专注。钢琴演奏中的感性方面则表示二次创作过程中投入的真实情感和想象力。说到真情实感,为了让演奏者更好地感染观众,他们自己必须被作品感动并被其带动情感。只有当演奏者能够与音乐作品接触并产生共鸣时,观众才能在赏析过程中体会到与作品相关的情感。此外,想象力也是感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贯穿在整个钢琴表演过程中。在二次创作过程中,理性和感性相互依存,只有当它们完全融入第二阶段的创作时,演奏者在钢琴作品的演奏过程中实现完整且优秀的二次创作。

三、钢琴表演中二次创作的关键点

(一)明确与作品体裁的关系

音乐流派在不同时期不同民族、不同阶层的社会活动中逐渐演变并形成的。每一种音乐流派都反映了当时音乐创作的情感特征和美学品质。在音乐史的每一个时期,作品的二次创作和音乐情感丰富及再次表达都是相辅相成逐渐深化的,这促进并激发了新音乐流派和体裁的产生,比如浪漫主义时期的新音乐流派,如“随想曲”“幻想曲”和“狂想曲”,仅从流派名字的字面意思来看,我们也可以体会到其表现的即兴特征,即提倡节奏的自由度,这也凸显了二次创作在作品演奏中的重要性。

(二)明确与音乐各元素的关系

1.与节奏的关系

音符和旋律在音乐中没有严格的规定和要求,它们是伴随着作品情感在演奏和创作中顺其自然添加和产生的。所以,在音乐教学中,教师首先引导学生在韵律感较强的歌曲中练习节奏感,探索其音调变化和“呼吸方式”,这是节奏在音乐作品中的自然表现;其次,重点关注作品的起音,探索这个节奏和下一个节奏之间的变化,调整速度,给音乐一种“呼吸感”;最后,围绕作品的主旨和情感,明确支点音和主音,规划节奏程度上的“推进”“转折”和“下滑”。通过这些,有助于演奏者更好地把握二次创作中节奏的重要作用并更好地应用。

2.与和声色彩的关系

和声是丰富旋律和音乐的重要方式,不同的和声色彩有不同的变化和特征。为了理解音乐的结构逻辑与音乐作品之间的组合关系,有必要根据节奏的特征来确定一些和声出现的时间和节奏。通常,需要柔和的音调和舒缓的节奏来凸显出意想不到的效果。通过教学,我们可以用一些夸张的标志来表示出这些独特的和声,有助于提醒学生在表演过程中进行适当的弹性处理,以达到我们的最佳表演效果,如《“卡门”幻想曲》,整部作品的结尾部分描绘了卡门的悲剧结局,在此结尾片段音乐的第一小节有三段和声的过渡变化,最后在第二小节上加入小三和弦,音乐情感也开始进入了一种黑暗和阴郁的基调,演奏节奏上更为缓慢,第二小节的两次和声的弹奏更加渲染和扩散这种阴郁氛围,更伴随着沉痛的和声色彩变化,使音乐节奏上具有一定的弹性[2]。

3.与声音的关系

声音的艺术化是音乐,听觉的弹性节奏依赖于声音来表现不同情感,而音乐内容也是通过声音来传递情感和思想的。因此,根据音乐作品内容的需要而产生的声音,才是和音乐最为契合的声音,并与弹性节奏相结合,进而创作出一曲优美的钢琴曲。钢琴曲中好的音色与触键的高度、强度、速度和深度这四个方面有紧密关系。与此相关的音感训练包括钢琴演奏的整体听力和触键的方法,理论知识内容丰富,涉及领域涵盖面广,是非常复杂的学习部分,需要学者对理论知识部分进行全面系统的学习和掌握,同时对触键技巧坚持不懈地练习和深入研究。笔者认为,声音训练的核心部分是打好理论基础,同时经常锻炼手指,使手指独立灵活,这样钢琴声音才能清晰、流畅、均匀。

4.触键与手腕的关系

在不同的演奏状态和音乐表现中,演奏者需要明确技术操作和手腕功能的关系。在弹奏的过程上,演奏者给予了作品二次生命。因此要明确弹奏期间手腕的功能及其对音乐作品二次创作的重要性。

(1)脉搏的“弹簧”功能:在弹奏期间,演奏者的手腕伴随着旋律的起伏和节奏会自由变化,自然地、和谐地上下移动,同时根据音乐强度和节奏不断地灵活调节,自由调整强弱来表达音乐作品中包含的情感。

(2)手腕的“牵引”功能:牵引功能主要用于水平方向的演奏动作,起到“引导”的作用,更有助于带动旋律的展開。例如,在弹出上行和下行的八度音阶时,手腕必须处于主导作用并保持灵活状态。但如果用力过度,会影响手指的速度和柔韧性。另外,前臂、肘部也是重要的关节,不仅是节奏的表现,还有助于演奏所需的反弹力操作,两者之间的“杠杆功能”对上述操作也很重要。不管怎么说,手指是最直接的影响因素。我们在弹钢琴时,先直观地用手指弹奏键盘发出声音,在此基础上,手腕在表现巧妙的节奏时影响程度才更重要。

(三)音乐节奏的适度

节奏韵律要给人自然感,要符合作品的整体风格,保持一种平衡,过分夸张会破坏了作品的一致性,而且看起来更像是跳梁小丑,画蛇添足。同时,一直使用同样的技法、同样的节奏,也让人们感到无聊乏味。所以首先需要正确把握节奏位置和意义。因此,演奏者在二次创作前要清楚作品的文化背景,音乐研究不能公式化完成。其次,应该仔细探究乐谱上所写的速度标记,尽量正确地理解阐释,把握演奏者创作时的心态情感。对于不同时代和风格的作品,需要根据作品固有的演奏方式进行再处理。再次,强调节拍器的训练。节拍器是练习中不可忽视的部分,是学生入门学习时最好的老师和助手。最后,注意录音机的作用。进行二次创作的人,先要做一个听的人。通过反复录音,可以让自己听懂演奏过程中各环节的细微部分并进行调整。此外,要虚心、理性地学习大师的作品和舞台演奏,学习其精髓,但不能完全模仿[3]。

(四)压力的产生和调整

在钢琴曲二次创作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压力,进而影响演奏者的二次创作,适量压力会给予二次创作者灵感和动力。由此可见,压力的产生是客观存在且不可避免的,对二次创作效果产生直接作用。因此,在二次创作过程中演奏者如何应对压力已成为必须面对的问题。

音乐演奏是即时的,舞台演奏所呈现的每一刻都及时传递给听众,有挑战性和未知性。演奏者往往对这种未知的情况感到恐惧,往往有紧张、焦虑、恐慌,甚至生理性抖动等表现,这是人生理对外界压力的本能反应,是正常的生理现象。此外,根据人的性格和生理等个性化差异,这种压力有时会随着演奏进度的进行而减少,有时会导致演奏者出现错误。为了预防和解决这种情况,演奏者需要调整压力,在了解自身紧张的根本原因后有针对性地处理问题并调整情绪,以避免表演出现失误。演奏者一部分压力是对未知的恐惧,另一部分来自对自己的能力不自信。由紧张和焦虑等高压引起的情绪不安很容易导致演奏出错。如果在舞台演奏的过程中出现这样的错误,会导致演奏者产生更大的压力,不仅不能缓解紧张情绪,还会出现其他负面情绪。

为了避免上述情况发生,演奏者必须有扎实的表演基础,并确保在正常的表演水平上完成演出,以便在此基础上再次创作。除了对演奏技巧缺乏信心外,基础薄弱的压力、演出经验的缺乏也会造成心理压力。演奏者往往对作品的演奏和情感表达有很高的要求,常常认为他们没有尽全力达到自己更高层次和期望的情感表达,进而给自己施加了无形的压力。此外,一些演奏者也会对灯光、观众现场反应比较敏感,对自己施加额外压力,甚至会犯错误。要避免这种情况发生,演奏者需要调整心态,增加压力承受度,积极参加表演积累经验,逐渐降低压力引发的负面情绪。轻微压力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被忽视,这是一种常见的心理表现,也可以采用适合自己的减压方式,包括专注、情感投入等进行减压。

简言之,演奏者在可以整体了解并把握作品风格的前提下对经典音乐作品进行二次创作,进而可以在音乐作品的规范演奏中增添个人特点,引起观众的情感共鸣。

参考文献:

[1]万琳.钢琴表演中的二度创作与其所面临的心理问题分析[J].北方音乐,2019,39(12):2-4.

[2]汪漪.钢琴表演的二度创作研究[J].音乐探索,2014(01):131-133.

[3]曹悦.浅谈钢琴表演艺术中的二度创作[J].大众文艺,2011(13):3.

猜你喜欢

钢琴演奏节奏
花有自己的节奏
吃饭有个最佳节奏
把握节奏,顺势爆发
钢琴演奏者的心理因素与心理调控
树懒的节奏
YOUNG·节奏
布赫宾德的贝多芬阐释对钢琴演奏的启示
浅谈如何提高初学者的钢琴演奏能力
钢琴演奏在声乐演唱中的作用探讨
浅析提高钢琴演奏技巧的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