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德彪西艺术歌曲创作的视觉化倾向研究

2023-07-10谭琛夕

艺术大观 2023年18期
关键词:德彪西艺术歌曲

谭琛夕

摘 要:法国作曲家阿希尔-克劳德·德彪西是二十世纪现代音乐的先驱,他打破了十七世纪以来作曲必用大小调调性的规则,成功创造出了具有视觉化倾向的印象主义音乐风格,本文从音乐视觉化倾向出发,结合相关知识,对德彪西音乐视觉化倾向形成的原因、德彪西艺术歌曲视觉化具体呈现的方式以及德彪西艺术歌曲视觉化倾向的演唱处理来进行一系列阐述,加强对德彪西音乐创作风格特点及其艺术歌曲更深的了解。

关键词:德彪西;视觉化倾向;艺术歌曲

中图分类号:J6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905(2023)18-00-03

德彪西作为西方音乐史上一位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作曲家,他以巨大的勇气、独到的见解和别具一格的音乐创作手法,成功打破了传统且死板的古典、浪漫主义音乐风格,创造出了一种具有视觉化倾向的印象主义音乐风格,为二十世纪现代音乐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因此值得我们深入细致地对其音乐风格进行研究。

一、德彪西音乐视觉化倾向形成的原因

(一)顺应了时代背景与艺术审美的发展

德彪西诞生于十九世纪末的法国巴黎,当时的法国人民在资本主义道路的发展下积累了大量的财富,人们的思想发生了巨大的转变,开始向往更高质量的生活和追求新颖别致的艺术审美体验。在文学艺术家们看来,传统的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已经不能满足人们对于艺术的追求与幻想,因此他们尝试为文学艺术注入新的血液。于是二十世纪初出现了各种新兴文化遍地开花,全面繁荣之势,基于时代背景与艺术审的发展下,德彪西也因此受到了很多创作灵感启发,对传统音乐进行革新,运用独特的音乐理念创造出与古典和浪漫主义音乐有着鲜明差别的音乐风格,为二十世纪音乐的发展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二)得益于德彪西本人特立独行的性格特征

德彪西从学生时代开始就是一个放纵不羁且非常有自己主见的人,因为不满意学校因循守旧的音乐教学方式,他不顾老师们的批评和质疑声,热衷于跳脱正常思维,进行着他独特的音乐探索,去寻求一种不同寻常的音乐效果,时常弹奏出在当时很少听到和用到的不符合常理的音响效果的音乐,他甚至还在学校大势地宣扬他对音乐的理解,提出“音乐需要服从耳朵,而不是服从规则”的创作理念。

正是因为德彪西的这种桀骜不驯的性格,对音乐创作理念有着自己独特的主见和他超凡脱俗的音乐审美品位,使他成功挣脱传统规则束缚,将音乐从已盛行了300年的传统和声体系中解放了出来,从此对古典音乐的革新一蹴而就。

(三)受到了“两派”新兴艺术文化的启发

在二十世纪诞生的印象派绘画风格也与传统的浪漫主义时期绘画有所不同,摒弃了以往对英雄人物的歌颂或者对现实世界的讽刺,开始步入真实的乡村、田野生活中去,通过运用冷暖色调的对比,捕捉大自然中光影与色彩的瞬息万变,描绘出丰富的色彩与模糊的轮廓线条[1]。这种新颖的创作理念让德彪西大受启发,他在创作中十分注重音乐线条虚与实的结合,通过和声色彩的明暗对比、音量的强弱对比等手法将音乐通过视觉化的方式予以呈现,让听众在欣赏音乐中仿佛还能看到眼前光影交织、扑朔迷离的朦胧意象。为了使音乐视觉化效果最大化,使听众尽快地融入意境氛围,德彪西甚至还会在演奏时将钢琴盖合上[2],以确保最完美的呈现。

对于象征派文学的创作理念,德彪西同样深受启发,象征派文学中通过用比拟、联想、渲染等手法,用极其隐晦的方式传递诗人内心深处的心境,表现出神秘且隐晦的意境。这种看到了本质又似乎被迷雾挡在云层之中,虚实交叉在一起的朦胧感,再一次激发了德彪西的创作灵感,将音乐与诗歌文学相结合。

二、德彪西艺术歌曲的视觉化倾向具体呈现

音乐虽然是一门听觉艺术,但优秀的作曲家同样有着“视觉化”的情感表达。[3]音乐视觉化倾向是德彪西艺术歌曲创作中的一个重要特征,在他每个作品中都有所体现,下面将以艺术歌曲《星夜》为例,从两个角度分别说明德彪西在艺术歌曲的创作中所呈现的音乐视觉化倾向。

(一)从绘画、诗词意境中所呈现的音乐视觉化倾向

《星夜》这部作品创作缘由是德彪西欣赏了画家爱德华·蒙克的绘画作品《星夜》,从蒙克的画中,德彪西看到了恍若一场梦魇般的星空,画面中冷色调的色彩令整个画面呈现出一种忧郁的气氛与绝望的无助感,这让德彪西联想到诗人西沃多·庞维勒的诗集《韦伯最后的回忆》,诗作中所表达的在星空下的孤独与凄凉感与爱德华·蒙克的绘画作品《星夜》中的意境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因此,德彪西把两者的意境相结合,将诗词赋予旋律,创作出了与画家爱德华·蒙克的绘画作品同名的艺术歌曲《星夜》。不难看出,德彪西音乐创作中所呈现出的视觉化倾向,从他的艺术歌曲的标题开始就已经有所显现了。

以艺术歌曲《星夜》中第一段段歌词为例:

Nuit detoiles, Sous tes voiles,夜幕星空,薄霧萦绕;

Sous ta brise et tesparfums,微风阵阵,暗香袭袭。

Triste lyre,Quisoupire,忧伤的竖琴,叹息着,

Je reve aux amours defunts.梦中逝去的爱情。

从第一段音乐开始,诗人为整个音乐烘托了意境氛围,诗歌中通过由上到下,由远到近有次序地进行环境描写。德彪西在音乐创作中也与诗歌的意境保持了高度统一,他在钢琴伴奏部分运用了主和弦与六级和弦叠置的和声技法,采用琶音的方式来模仿竖琴拨弦的音响效果,使听众在一开场就仿佛置身在繁星闪烁、万籁俱寂的星夜下,听着层层泛着涟漪的乐音,感受着微风拂面,花香四溢的视觉画面感。

在第四段音乐中,由于诗人在诗歌中描述了他在梦里见到恋人穿着洁白的长裙,她的眼睛如同湛蓝的天空,玫瑰花的清香仿佛就是她的气息,星星闪烁就像她扑闪的眼睛一样的画面,为了强调诗歌中凸显的意境,德彪西在此处运用了先上行再下行的三和弦旋律线条,表现出连绵不断,层层向上推进的波浪般的音响效果,将诗人对曾经的恋人的思恋之情推向了全曲的高潮,随后来到该段的末尾处,音乐由最初明亮热烈的和声色彩突然转变为暗淡的色彩,刻画出诗人的怅然若失的情绪以及诗人对梦醒后所感到的孤独和忧郁感。

因此,若要理解德彪西的这种通过绘画、诗词的意境所呈现出来的音乐视觉化倾向,需要听众在欣赏音乐的同时,充分运用自己的想象力和内心情感,结合绘画或诗词去想象作曲家在创作该作品时的心境以及他运用音符所描绘的画面。[4]

(二)从旋律、和声走向所呈现的音乐视觉化倾向

在第一段音乐的12至14小节,德彪西将两个旋律乐句音高采取了上行跳进方式,直到在第16小节处声乐旋律有了更大的起伏,德彪西在此处运用了一个五度音程,增加了旋律的多变性,与前文一直在二度之间来回翩跹舒缓的声乐旋律形成对比。[5]与此同时,伴奏织体在此处也开始有所变化,从琶音转为柱式和弦,这种持续往上的音乐旋律线条,加上伴奏织体的改变,让音乐色彩与张力都有所变化,使整个音乐情绪变得深沉严肃了起来,贴切地表现出了诗句中诗人梦见了逝去的恋人的苦与失落。

第二段音乐中德彪西通过低音不断反复、和弦织体不变的方式往上螺旋爬升,将和声的功能性逐渐削弱和模糊,通过左手持续上行的和声营造出了梦境的转瞬即逝感,凸显出诗人在梦中见到了已消逝不见的爱情,令他心颤,在梦中苦苦挣扎,随后织体转变成三和弦及其不同的转位,以三个音为一组的方式构成了大小调的交替,就像在模拟风声在耳边吹过般的音乐视觉化效果。

第三段音乐德彪西又将左手的伴奏织体以琶音的方式再次重现,形成与音乐开头处的交相呼应。与第一段有所不同的是,在此处新加入了附点十六分的音符分解和弦,为整个音乐更添加了一分灵动,表现出诗人从缠绵的梦中苏醒后,开始再次回味梦境中漫步在繁星闪烁的静谧的夜晚,听着竖琴抚起的层层泛着涟漪的乐音,感受微风拂面、花香四溢般的甜蜜景象。

在最后一段音乐中,再一次重现了第一段的旋律,德彪西通过下行级进不断反复的方式与和弦琶音构成了主要的伴奏织体,形成了一种奇妙的片段式的听觉效果,仿佛看到了诗人对于梦境中所发生的一切,进行一幕幕的回忆。当歌曲即将进入尾声时,德彪西运用了下行的柱式和弦将整体音乐节奏速度放慢,让音乐情绪从前面的波动起伏逐渐冷却下来,仿佛是为诗人只能将思念藏在自己心中感到忧伤和惋惜。在作品的最后,德彪西使用了“属九和弦”到“升五音主三和弦”再到“还原五音主三和弦”的进行,凸显出诗人对梦到恋人后依依不舍、意犹未尽的情绪。

不难看出,德彪西通过他贴切的音乐创作手法,将自己的乐思与诗词的立意高度统一,使音乐与文学在他的笔下能够浑然一体,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同时,通过他独特的音乐创作手法让音乐呈现出充满视觉化倾向的音乐画面感,使听众能拥有视觉与听觉的双重享受。

三、德彪西艺术歌曲视觉化倾向的演唱处理

在德彪西看来,艺术歌曲中的声乐部分是为了传递诗中所表达的意境,一首优秀的艺术歌曲作品它不仅仅是作为一个声乐作品,而更多的是作为一首室内音乐[6],因此为了更好地传递诗歌中的音乐意境,演绎好德彪西艺术歌曲中的音乐画面感,下面笔者将以艺术歌曲《星夜》为例,来谈谈个人的理解。

法国艺术歌曲具有细腻、浪漫、温柔的音乐特点,作品一般表现出一种氛围、情绪、抒情或者略带伤感的意境,因此在演唱《星夜》这部作品中时,喉咙不能开得过大且唱得过分厚重,应该要轻盈且圆滑,音色柔美并且吐字清晰地将法国艺术歌曲中浪漫、温柔、细腻的音乐特点展现出来。

根据前文的分析,由于第一段前两个乐句是对梦境中环境的描写,所以歌者在演唱之初不需要特别激情饱满,而是用一种柔和的情绪慢慢推进,塑造出朦胧、神秘感。在谱面上德彪西标记了力度符号“mf”,因此在演唱时我们需要更好地控制气息,气息下沉的同时也要让气流匀速连贯地搭上声带,以柔和平稳的情绪进行演唱。到了第一段的第二句(Triste lyre qui soupire,Je rêve aux amours défunts.寂寞的里拉琴叹息着,我梦见逝去的爱情。)的“Je rêve”,德彪西在此处由于猛然拔高到五度音程,因此需要提前做好音高准备,此处谱面也给出了一个“f”以及渐强渐弱的力度符号提醒,意在表达出爱情逝去让人痛心的伤感情绪,因此需要我们在这里做出明的强弱力度变化,从本人演唱经验出发,一旦到了音乐需要抒情处,就会有稍微拖慢节奏的风险,所以需要提醒歌者注意不要因为借着抒情而延长拖慢了应有的时值。迅速地推动气息,腹部给予强有力的支持。

第二段在一开头便出现音乐术语“un peu animè”(稍活跃),因此在速度方面相较于第一段应该增加音乐的流动,从而加大与第一段稍安静、轻巧的处理方式的对比。第二段的最后一个乐句是此段的一个小高潮,谱面上也标注了渐强处理,需要歌者在演唱此乐句时呼吸上更加兴奋,将诗人的心颤和在梦中苦苦挣扎的这种急切的情绪演绎出来。

在第四段的64小节处,歌词中有一个“haleine”翻译为气息。德彪西在这个词上特意标注了一个“f”的力度标记,暗示了恋人快要消失,而诗人迫切想要留住恋人的急切心情,因此在这个地方歌者需要唱出这种激动之情,快速地推动气息,腹部给予强有力的支持,这种强烈渴望的心情才能表现得淋漓尽致。

在最后一段中,在一开头同样标记了力度符号pp,形成与前几段的mf-p-pp的依次递减,由于已经逐渐接近尾声,所以音乐处理上需要更加细腻深刻,倒数第二句上的音樂术语“morendo jusqu'à la fin”(逐渐消失直到最后结尾)和“ritenuto(渐慢)”,在这个地方要唱出情绪饱满的同时也需要歌者不失内敛,给人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在爱情中求而不得、恋恋不舍之情。整首作品虽然情绪起伏不大,但是需要歌者的内心与诗词以及音乐旋律的走向、情绪同步,同时音乐素养和演唱技巧也要达到相应的高度。

四、结束语

德彪西勇敢且执着地进行音乐创作与革新,打破了既有传统,在无数的探索与构思中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音乐语言和音乐色彩。本文通过研究德彪西音乐视觉化倾向形成的原因、用艺术歌曲《星夜》具体地分析德彪西音乐创作视觉化倾向的呈现方式以及视觉化倾向的演唱处理来帮助读者加深对德彪西艺术歌曲创作视觉化倾向的认识。

参考文献:

[1]张庆欢.印象派绘画艺术研究[J].戏剧之家,2018(06):135.

[2]马艳菲.印象主义乐派的形成及其创作特点[J].艺术教育,2020(03):45-48.

[3]苏娅菲.“音乐视觉化”在舞蹈创作中的重要性[D].中央民族大学,2013.

[4]魏亚琳.德彪西音乐营造的画面通感艺术[J].黄河之声,2022(09):30-32.

[5]黄纯.德彪西艺术歌曲《星夜》艺术特色及演唱分析[D].江西师范大学,2020.

[6]李明.“印象主义的朦胧诗”——德彪西艺术歌曲浅析[J].青年文学家,2009(02):86.

猜你喜欢

德彪西艺术歌曲
艺术歌曲《望终南山》的演唱分析
“拨乱反正”时期的艺术歌曲创作
德彪西钢琴前奏曲《雾》之音乐分析
德彪西音乐创作对印象主义绘画的借鉴
谈艺术歌曲《忆秦娥·娄山关》的钢琴伴奏
贝多芬《月光》与德彪西《月光》的比较分析
浅谈黄自艺术歌曲的民族性
谈福雷艺术歌曲的创作特征及演唱技巧——以《梦后》为例
法国艺术歌曲演唱的语言特征
试析德彪西《格拉纳达之夜》音乐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