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MASTA的汽车变速箱轴承失效分析和结构选型设计
2023-07-10于长鑫
于长鑫
(瓦房店轴承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辽宁瓦房店 116300)
1 前言
6015NR轴承在试验后发生振动和噪声增大的现象,对轴承进行拆解发现轴承内圈偏向一侧有圆周向的疲劳剥落的痕迹,对应的外圈另一侧也有疲劳痕迹,初步判断轴承使用过程中存在越肩现象。
本文以该轴承为研究对象,利用MASTA软件进行仿真建模分析。通过对轴承内部工作面的接触应力、轴承寿命、轴承越肩率等要素进行参数化研究,最终实现该位置轴承结构的优化设计。
2 失效特征分析
2.1 失效特征
失效轴承外观无异常,包括内外圈表面无损伤、保持架完整和铆钉无松脱缺损,但是转动轴承时会有明显的阻滞感。将轴承拆解后,发现钢球表面无损坏,内外圈滚道有明显剥落痕迹(如图1),内圈滚道的工作印记严重偏向一侧,滚道被过大的轴向力沿轴向方向向一侧拉长,工作轨迹示意图见图2。
图1 内外圈失效痕迹
图2 工作轨迹示意图
2.2 失效分析
根据失效现象初步推测,轴承受到较大的轴向力导致轴承产生较大偏载[1],促使轴承提前失效。为了验证上述推论,下面将使用MASTA软件进行理论分析,并根据结果优化设计符合使用要求的轴承。
2.3 理化检测
初步的失效特征分析后,选取内圈、外圈和1粒钢球,检测其硬度和显微组织,检测结果见表1、图3、图4和图5。根据检测结果,轴承的内外圈和钢球的硬度及显微组织都符合标准规定[2]。
表1 轴承显微组织检测结果
图3 外圈显微组织和网状碳化物组织
图4 内圈显微组织和网状碳化物组织
图5 钢球显微组织和网状碳化物组织
3 优化设计思路
如图6所示,首先根据变速箱副箱轴承的实际使用工况条件进行仿真建模,输入相应的参数,如轴承内部的详细参数、轴承的位置尺寸、变速箱试验载荷谱等。
图6 轴承优化设计流程
模型建立完成之后,计算轴承内部应力分布状态及其对应的最大应力值,判断最大应力是在哪个工况下产生的,对比轴承计算寿命是否满足试验要求寿命;然后计算各工况下轴承承受的轴向载荷;同时对轴承钢球越肩率进行分析,判断越肩率是否满足使用要求。
最后,结合上述计算结果对轴承结构类型进行优化设计。
4 结构选型具体过程
本文采用仿真计算软件MASTA对变速箱主轴后端轴承进行优化设计,该软件是一款针对传动系统选配、设计和开发的专用软件。针对轴承方面的仿真计算是基于ISO281、ISO/TS16281、ISO76等标准中的理论公式进行的。其计算效率高、计算结果准确可靠,在国内外汽车、风电、轨道交通等多个行业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2]。
4.1 仿真模型建立
如图7所示,根据汽车变速箱副箱的设计输入参数进行建模。模型建立完成后输入轴承的试验工况载荷谱,包括输入轴的扭矩和转速以及各工况时间占比,具体参数见表2。同时将轴承内部详细参数输入软件中[3],参数详见表3。
表2 轴承试验载荷谱
表3 轴承基本参数
图7 MASTA 软件建立仿真模型
4.2 轴承初步计算
仿真模型建好以后进行初步仿真计算,考虑整个模型系统变形等因素,具体计算结果如表4、表5:
表4 轴承内部接触应力
表5 轴承寿命及越肩率
由以上计算结果可知:6015NR轴承在正、反向工况下所有钢球都存在钢球越肩率大于0的情况,最大越肩率更是超过了10%,(如图8和图9所示),这是因为轴承承受了较大的轴向力。由于深沟球轴承主要承受径向力,可承受较小的轴向力,所以此时在轴向力的作用下6015NR轴承钢球越肩风险会大大增加,这就导致轴承的提前失效。计算与实际相吻合。由此,主轴后端轴承的类型就不应该使用深沟球轴承,在保证外形尺寸相同的情况下,我们需要对该位置所使用的轴承进行选型优化设计。
图8 正向工况轴承钢球越肩率
图9 反向工况轴承钢球越肩率
4.3 轴承结构选型设计
结合以上计算结果,轴承选型需要满足外形尺寸和6015NR相同,并且可承受较大轴向力。根据各类型轴承特点,选择内圈一体式四点接触球轴承作为优化轴承。此轴承在外部结构尺寸上和深沟球轴承相同;内部桃形沟的滚道设计保证轴承具有接触角,可承受轴向力,且接触角越大轴向承载能力越高。优化设计的轴承参数如表6所示:
表6 一体式四点接触球轴承基本参数
4.4 一体式四点接触球轴承计算结果
为验证一体式四点接触球轴承方案的可行性,将MASTA模型中6015NR轴承替换为新方案的一体式四点接触球轴承,进行对比计算。计算结果如表7和表8:
表7 轴承内部接触应力
表8 轴承寿命及越肩率
由上述结果可知:相较于6015NR轴承,选择一体式四点接触球轴承QJB1015NR应用于此位置时,受到的载荷虽然相同,但是后者接触应力要明显小于前者;而又因其可同时承受径向负荷与轴向负荷[5],承载能力更强,理论寿命也有明显提升。并且优化方案中轴承钢球越肩率为0(如图10和图11所示),体现出其优秀的轴向承载能力。
图10 正向工况轴承钢球越肩率
图11 反向工况轴承钢球越肩率
5 结论
综合以上分析:
(1)轴承失效原因是受到较大的轴向载荷,而使钢球出现严重的越肩情况,导致轴承提前剥落失效;
(2)将此位置的轴承替换为轴向承载力更强的一体式四点接触球轴承后,寿命、接触应力、钢球越肩等都会有明显改善,从而保证轴承正常的使用。
轴承选型的合理性会一定程度决定轴承工作的稳定性,如果轴承选型不当就可能导致其提前失效,甚至会影响整个工作系统。因此,在使用一款轴承或者其他零部件时,需要对其进行必要的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多角度分析来判断使用的合理性,从而提高整体系统的可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