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检测实验室建设管理举措探索与研究

2023-07-10陈宏李春枝

品牌与标准化 2023年1期
关键词:系统思维实验室建设

陈宏 李春枝

【摘要】本文对新时代检测实验室新特征进行剖析,提出积极响应多合一认证认可法规标准方面的落实举措;围绕国防实验室新时代安全管控要求,兼顾统筹发展的同时严把项目安全管控,提出控制措施;探讨检测实验室流程再造、优化、升级等。

【关键词】实验室建设;管理举措;系统思维

【DOI编码】10.3969/j.issn.1674-4977.2023.01.048

Exploration and Research on the Construction and Management of Testing Laboratories in the New Era

CHEN Hong,LI Chun-zhi(Institute of General Engineering,China Academy of Engineering Physics,Mianyang 621900,China)

Abstract:This paper analyzes the new characteristics of testing laboratories in the new era,and puts forward measures to actively respond to the multi in one certification and accreditation laws and standards. Focusing on the requirements of security management and control in the new era of national defense laboratories,taking into account the overall development,while strictly controlling the project security management and control,propose control measures. Finally,it discusses the process reengineering,optimization and upgrading of testing laboratories.

Key words:laboratory construction;management initiatives;systematic thinking

1內外部环境分析

1.1装备质量检测及多合一认证认可新要求

国家层面不断强化检验检测、认证认可等专业手段的持续建设,装备质量建设基础亟待进一步夯实[1]。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陆续修订检测机构监督管理办法、实验室认可相关准则规范等,法规标准要求越来越高,实验室不仅须确保法规标准落实落地,还要将要求融入岗位职责、工作流程、行为规范中,对实验室提出更高要求。

1.2国防军工安全管控呈现新特点

新时代实验室建设管理已迈上新征程,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1)新技术发展给装备研发带来不确定因素,新产品设计、工艺、生产等问题机理认识不清。2)环境试验的新检测技术、新手段、新方法等还存在短板缺项,实验室还无法充分地识别各类风险,实验室安全风险管控亟待加强。

1.3行业管理流程优化升级的新需求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对体系建设要求非常明确,结合实际在业务流程再造、优化升级、检测质量要素融合等方面积极探索。面对任务和资源之间的冲突,要通过流程管理提升实验室运作效率。新时代实验室管理要以高效、简洁的流程化管理实现管理效能提升,并以检测实验室行业管理的高度进行思考和策划,切实提升实验室规范运作能力。

2实验室建设管理举措

2.1积极应对内外部变化、体系制度全覆盖

为顺应国家检验检测、“多合一”认证认可外部要求,中心在掌握政策、研判形势、落实上级要求方面迅速响应。跟踪认可政策变化,找差距,结合日常监督发现的体系薄弱环节,迅速形成体系性修订方案。比如在CNAS CL01:2018、RB/ T214-2017、和DILAC:2018标准发布后,中心实验室管理层积极应对,在充分理解上级标准前提下,迅速组织研讨、形成覆盖全面的实验室体系换版方案,指导中心开展换版工作。结合新变化、新要求,做到体系要求全覆盖。中心《检测工作程序》融合了研究所质量、安全、保密要求,对检测工作的职责分工、控制要求和定位更加全面准确。

实验室接到检测任务后迅速启动立项。根据检测项目进行沟通,组织专家对产品的检测目的、检测技术状态、检测条件、检测要求等多个方面进行合同评审。在合同评审中,对检测方法、技术能力、设备设施资源、是否需要定制夹具工装等逐一进行把关审查。除此之外,在合同评审项目重点补充了两条规定:一是项目的保密要求,二是核实项目是否属于涉危作业,分别从项目的保密和安全属性进行加严管控。因此,检测工作程序最重要的环节是严把项目立项关。对任务输入、要求、相关检测的保障条件、项目管理的安全和保密属性进行审核,确保项目负责人根据甲方输入(包括委托任务书、涉危样品本质安全分析报告等)可顺利组织开展正式检测活动。

根据CL01认可规定,检测实验室要确保检测报告的准确性。中心在结合国家及上位法,为保证检测报告的完整性、准确性,客观反映检测结果的全部信息,中心对《结果报告程序》重新修订,细化职责分工,提出了“项目负责人负责编制检测(测试)报告,对报告内容正确性、逻辑性、严密性负责”,要求表达准确、并与其他文件协调统一;同时“检测工作完成后,项目负责人应根据原始记录、客户和检测方法中规定的要求,在试验实施完成后30个工作日内,编写数据准确、字迹清晰、结论明确的检测报告或测试报告,保证其客观、完整和公正。报告应按GB/T 8170《数值修约规则与极限数值的表示和判定》进行数值修约,报告应使用法定计量单位”等进行了详细规定,确保检测报告的时效性。

2.2立足新发展,严把项目任务安全管控

在项目任务管控方面,分别从安全论证管理、5M1E1S(即人、机、料、法、测、环、安全)检查、试验过程安全管理三个不同阶段提出具体的管控措施、压实管理责任。项目试验(检测)安全管理流程详见图1所示。

安全论证管理阶段:从中心承接试验(检测)项目开始,由监管部门提出安全论证要求、承试单位编制安全论证报告,专家组根据任务输入、危险源情况、风险评价、预防控制措施等多方面审查把关,通过评审后方可启动试验(检测)。其中,对于含有易燃、易爆等火工品或可能产生有毒、有害物质的检测项目,需开展危险源辨识、危险风险评价,明确控制措施,执行相关的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措施确定程序。

同时,中心从管理上明确要求,甲方须通过正式文件给出涉危产品的本质安全分析,其内容包括:1)样品内部涉危、涉毒材料的基础安全性数据,如炸药的摩擦感度、撞击感度、点火延滞时间等;2)样品结构强度的安全性支撑数据如设计准则、安全系数等;3)样品环境的履历信息,如是否新研或新投产产品,经历了多长时间贮存,经历了哪些环境试验考核等;4)样品内部炸药部件有无缺陷的相关证明,如CT检验数据或报告等;5)同型产品或类似产品的相关环境试验支撑数据等;同时应给出运输、贮存、检测等相关活动中的安全注意事项。这些管理措施的细化,从根本上解决了对产品检测活动的安全控制,关口前移,进一步加强了对产品的安全论证管理、保障了后续检测活动的顺利开展。

5M1E1S安全检查阶段:中心从检测大纲、工装夹具、试件装配、仪器设备、设施环境、人员管理、样品交接管理等进行检查与落实。

检测大纲是实施检测活动的依据。根据中心体系文件规定,项目负责人按照相关的检测标准和客户的技术要求组织编写,对检测方法、条件、设备、仪器、程序以及检测中所执行的标准、中断处理等有关事宜作出详细规定,经审签、客户会签后生效,确保检测活动按要求实施。

在夹具与工装吊具设计方面,夹具设计满足产品实际安装边界条件及客户的要求,并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必要时对夹具进行强度校核、动态特性分析或质量质心测试;设计图纸经审查、批准后投入加工。规定还要求:设计人员应对夹具加工风险进行识别,并采取跟产监督等适当的保证措施。当夹具加工完成后,应提供满足设计要求的质量合格证,为加强安全管控,承检实验室应将夹具与产品进行试装、试吊,证实其安全可靠后方可开展下一步工作。

在检测设备配备方面:检测前应按检测大纲正确选配设备(仪器),并检查设备能力的符合性,使其处于良好工作状态;核实参试设备仪器配套与能力确认表,确保参检设备、仪器计量/校准合格,并处于有效期内。

在设施与环境控制方面:承检实验室确保提供满足检测活动要求所需的工作场所及相关设施。承检实验室应具有符合检测标准和满足被检产品要求的环境条件,必要时,应配备能满足要求的监控设备,并进行监测、控制和记录,确保环境设施满足检测大纲要求。

在参试人员管理方面:承检实验室应根据检测项目及要求,设置所需的检测岗位,确定检测人员及分工。规定检测人员应具有相关专业能力,关键岗位人员持证上岗,做到岗位设置明确、责任清楚,重要岗位应设双岗。另外中心还规定了对甲方参试人员的管控要求,检查甲方人员的上岗资格证明和操作文件等是否符合规定。

检测试验安全管理的过程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是样品控制与管理,管理内容包括样品运输、接收、标识、处置、保护、存储、传递、保留或返还。其中样品的保密管理,应理解甲方对样品及其资料的保密要求,执行保护客户机密和所有权程序;当样品涉及军工产品保密要求时,样品管理全过程应遵守国防科技工业有关的保密规定。

从样品流程管理上,实验室规定了样品的接收由实验室项目负责人组织实施,与委托方履行交接手续,办理试样交接管理,并由交接双方签字确认。样品接收还包括:针对检测合同要求,实验室应核对样品,记录物品特征、数量、规格型号、处置方式、外观有无异常等有关信息;对样品的存储管理,规定了实验室应遵守随样品提供的操作说明,确保客户提供的样品在处置、运输、保存、检测中不发生退化、变质、污染、丢失、损坏或泄密;当样品有特殊要求时(如安全、保密等),实验室需提供相应的资源设施予以保证,确保样品状态完整,并记录环境参数环境条件,确保可追溯。

中心通过制定上述相关安全管控措施,不断规范试验(检测)安全管理,机关部门积极履行职责、加强措施落实;近年来各实验室未发生安全管理事故,为检测实验室技术能力发展提供了积极保障。

2.3科学驱动检测业务流程,优化升级管理

为解决当前各实验室面临的任务与资源之间的矛盾冲突,中心在试验(检测)业务流程再造方面进行探索,同时结合研究所质量、安全及保密三大体系管理要求,对试验(检测)过程进行全面的梳理,融合检测质量要素并进行优化升级。

以典型检测流程再造为例,从任务输入—需求沟通—项目立项—项目实施—项目验收交付—项目合同归档六个业务流程,进行梳理、规定每个业务流程的输入与输出控制、对应的上下级管理接口、管理目标等。另外,中心开展对上述六个业务流程细化分解,同时进一步完善对应的体系文件。将实验室的程序类、规程类、操作类、指导类及表单等文件进行分类整合,向下逐级分解,向上逐级溯源,满足ISO 17025标准要求,避免了多体系要素大量重复性的表单设计,不仅有效提高了实验室检测业务效率,而且提升了实验室管理效能,保证检测体系中流程管理的各接口紧密衔接、形成閉环。

中心立足于认可检测实验室发展,以科学、行业管理的高度对检测体系进行积极思考和策划,近几年检测业务开展始终坚持检测业务流程再造并不断优化,多项检测顺利开展;高效、简洁的流程化管理有助于提升实验室规范运作能力,检测服务效率受到多方肯定。

3结语

科学、公正、诚信、责任是认可实验室的核心价值观,科学、规范、协调发展是认可实验室正常、高效运转的有力保障。面对新时代实验室发展,中心通过不断优化完善体系,从制度建设、流程再造、多体系融合等多方入手、多措并举,以系统思维推进体系各项管控落地,持续推进新时代实验室建设,不仅切实保证了中心实验室技术与管理能力不断提升,而且持续为航空、航天、兵器电子等国防军工、高校等提供优质的产品检测服务。

【参考文献】

[1]国家城市供水水质监测网哈尔滨监测站.供水水质监测站员工手册[R/OL].(2017-11-26).https://ishare.iask.sina. com.cn/f/iQPLkp9cIn.html.

【作者简介】

陈宏,男,1973年出生,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为科技管理。

(编辑:谢飞燕)

猜你喜欢

系统思维实验室建设
以系统思维复习元素化合物知识
系统思维视角下的高中语文主题单元教学研究
商科学生系统思维能力提升对策探索
保密专业实验室及实验指导体系建设
浅谈人体解剖学实验室建设与实验教学
基于高校转型发展的三坐标测量实验室建设
工程管理系统思维与工程全寿命期管理分析
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实验室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