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传统中医药文化的种子在校园生根发芽
2023-07-10唐伟涛邵惠娟
唐伟涛 邵惠娟
一、中医药文化进校园的意义
中医药文化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积淀下来的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科学和哲学思想,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在国家“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的号召下,将中医药文化引进校园,传播中医药知识,强化中医药文化的深层建设,在学生心中播下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种子。对于培养学生文化自信、民族自豪有着重要作用和深远的意义。
二、中医药文化进校园的德育目标及体系
(一)中医药德育目标
1.学校总体目标
通过构建实施学校中医药思想德育体系,培养学生心怀家国,责任勇气,孝亲敬师,见贤思齐,乐善好学,知行合一等美好品质。在学校文化浸润中,唤醒师生自我成长的内动力。
2.学段分目标
(1)低年级:养习惯,识自我。
(2)中年级:夯基础,精自我。
(3)高年级:成大观,汇自我。
(二)中医药德育体系
在学校总体课程体系下构建学校中医文化核心价值观德育课程体系——仁和精诚,育善培德。“仁”表现为仁者爱人;“和”表现为师生信和;“精”表现精勤治学;“诚”表现诚信求真。将中医文化贯穿学校教育教学全过程,营造风清、气正、心齐的和谐氛围,扬正气,聚人气,培育“仁者爱人、师生信和、精勤治学、诚心求真”的优秀校风。
三、中医药文化进校园的实施途径
(一)传统医学中诊断疾病的基本方法——“望、闻、问、切”灵活地运用到日常教学管理之中。
1.班主任作为学校育人最重要的角色和力量,将中医的“望、闻、问、切”运用到班主任日常管理之中,帮助每一个学生在学习与生活中发现自己的长处与不足,做出正确的教育“诊断”,施加正确的教育影响。
“望”:注意观察学生言行,保持耐心和细心,主动发现和梳理总结学生成长的困惑和问题,及时而有针对性的开展教育工作。
“闻”:广泛收集学生相关信息,兼听则明偏信则暗,从科任教师、其他学生、学生家长处了解学生综合学情,掌握学生学情信息。
“问”:与学生面对面询问沟通,保持平等师生关系,坦诚相待相互提问。
“切”:全面分析学生心理症结,摸清学生的心理脉络,开出切实有效的“心理药方”,消除学生心理障碍,恢复学生自信心。
2.创造性地运用中医看病的“望、闻、问、切”这“四大法宝”借鉴于教学方面,帮助教师诊断“学情”,因材施教。建立“望、闻、问、切”的诊断课堂教学模式,实现“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教师“辨症”施教”的无缝对接。
(二)开设以“学、阅、动、劳、传”为策略的都昌小学中医药文化育善培德课程设想。
学:利用学校延时服务,开设中医趣味小课堂,引导学生了解中医药知识。
低年级学生在内容安排上相对简单,例如学唱三字经养生歌谣“节饮食、慎起居、调情志、通经络、善服药”等,简单的了解中医药文化传统。
中高年级学生通过“中医历史”、“中医故事”“中医知识”“中医文化”等等方面,感受中医文化博大精深,浸润“以和为贵”的中医精神。
阅:利用课外阅读时间,开展阅读中医药文化读本阅读教学。通过各种中医药小故事,组织中医药小故事演讲比赛,激发学生主动去了解中医药的兴趣。
动:开展八段锦进体育课的教学,内磨心智、修身养性,外练筋骨、强身健体,让学生能够“静”下来,同时又可以“动”起来,培养学生锻炼养生的习惯和意识。
劳:开辟学校劳动基地“百草园”,种植常用药用植物,每种药用植物立上匾牌介绍药物名称、药用部位、功能主治,既渲染了中医传统的文化氛围,又宣传了草药种植、采集分时节的常识,为全校师生提供了参与中草药种植、识别、培育和参观学习等实践的舞台。
每个班级以一种草药的名称命名,赋予班级新的文化内涵和生命力。例如:蒲公英班,寓意像蒲公英那样都能开出最美的花,让每个孩子都梦想成真;菊花班,寓意团结一心,共赢和谐;翠竹班,寓意像竹子那样谦虚,节节长高,天天进步。
传:通过班级文化建设,开展班级中医药主题内容学习,定期组织开展中醫药知识竞赛、亲子阅读、黑板报、手抄报评比等活动,传播中医药的知识与文化。
(三)充分调动中医药文化工作积极性
一是调动班主任教师加强班级管理的积极性。他们是班级工作的组织者,是学校德育工作、安全教育的骨干,我们通过制定班主任工作职责、班主任考核细则,提高班主任待遇,评选优秀班主任等措施,大大调动了其工作积极性。
二是调动各任课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各学科教师都担负着渗透德育的重任,学科教师是不容忽视的德育工作者,配合班主任抓好班级工作,努力减轻学生课业负担。
三是调动服务育人的积极性,积极营造校园育人环境。学校服务人员在德育工作的作用是不可替代,学校制定了有关保卫、后勤供应等人员的职责和制度,我校服务人员能围绕育人的要求设计、布置宣传栏等教育阵地,更新新内容,做好校园美化、绿化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