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性”预习单
2023-07-10蒋益琴
蒋益琴
“双减”政策不仅要求“减量”不“减质”,还要追求高质量的发展。作为乡村一线教师,我们深知责任重大:落实“双减”,就得向课堂要质量。
一、“适性”预习单的提出
纵观平时的语文课堂教学现状,我们发现存在以下问题。
1.课堂教学效率低
在乡村学校,让语文老师头疼的是:大部分学生过不了字词关,课文读不通顺,影响整个教学进度,导致课堂教学效率低。究其原因是学生头脑中没有预习的概念,对老师布置的口头预习作业不当一回事。
2.学生不会预习
虽然在教学新课前老师们都会布置预习任务,但孩子要么不会预习,要么根本就不预习。要向课堂要质量,学生的课前预习不容忽视。因此,教学新课前,设计“适性”预习单来有效引领学生自主预习,成为提升课堂效率的妙方。所谓“适性”预习单,就是在学习一篇课文之前,老师将预习任务简化成一张“4+1”模式预习清单,学生根据自身的学习能力,有选择地完成预习任务并获得相应的“★”奖励。
二、“适性”预习单引领学生自觉先学
结合学生的学情和每篇课文的教学目标,笔者设计了“4+1”模式的预习单,引领学生开启自学先学之旅。具体设计如下。
1.我会读
在“我会读”板块,对字音、字形、字义提出具体的读写要求,对朗读课文提出三次计时的要求。在“我会读”的要求上循序渐进,关注差异。旨在教会学生预习的方法与步骤,从而更好地掌握基础知识。
2.我搜集
在教材单元语文要素中,明确要求训练学生搜集、提取相关信息的能力。因此,在“我搜集”板块,设计的内容主要是搜集作者的相关资料或与本课有关的写作背景。
3.我知道
在“我知道”的板块,主要从课文的整体感知入手,有对课文主要内容的填空,有对课文主人公的印象感悟,有对课后内容的初步理解。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一般采用填空、连线和思维导图的方式来呈现。
4.我探究
俗话说“学贵有疑”。在“我探究”的板块,让学生将预习课文时遇到的问题记录下来。也可以将课后习题布置在这个板块让学生探究感知,记录下自己的想法。
5.星级评价
在每一板块的旁边设计了自评、互评,最后由老师综合评价学生获得的“★”,进行摘星评选。
需要提醒的是:一开始学生借助“适性”预习单预习时,建议放在课内,在老师的指导下明确每一项目所要完成的任务。其中,“我会读”“我知道”是必选项目,学生根据要求完成;其他两项内容是选择性项目。在学生真正知道如何预习后,可逐步放手让学生按“适性”预习单预习的要求在课后自主预习。
三、“适性”预习单提升课堂效率
1.“适性”预习单辅助课堂预习检测
预则立,不预则废,预必测,不测则废。课堂伊始的预习检测主要从音、形、义入手。老师事先设计选择题型的检测内容,让学生辨析、选择,再一次认读,夯实基础。如教学《军神》第一课时,课前学生按照预习单的要求,认真完成“我会读”的板块。课中,老师在学习单上设计两道字音、字形、字义的选择题,学生交流时不仅要说出选项,还要说出每一个选项的错误之处并加以改正。
教无定法,课堂的预习检测形式可灵活多变,旨在达到预习检测的效果。正因为学生课前做了认真的预习,生字词的教学轻松了,更快进入下一环节的教学,教学环节更紧凑。
2.“适性”预习单融合课堂教学内容
“适性”预习单上的内容根据教学内容灵活设定,与课堂教学有机融合。如《猴王出世》一课,为了让学生理清课文的脉络,了解石猴的出世和成为猴王的过程。课前,在预习单上将两部分内容简化成思维导图让学生填写。课中,老师引领学生交流思维导图上的内容,理清课文脉络。紧接着,学生再次借助这张思维导图质疑问难:为什么说花果山上的这块石头是一块仙石呢?为什么石猴敢跳进瀑布中去?学生的一个个问题就将本课的重难点拎出来了。最后,引领学生合作探究、讨论交流,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3.“适性”预习单增强学生学习信心
学习动机是学生自身具有的潜在学习动力。老师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挖掘学生潜在学习动力设计“适性”预习单自主预习,由扶到放,凸显学生个性,得“★”奖励,找到学习的成就感。课堂中,平时不发声的学生敢于举手发言了,基础薄弱的孩子识字能力有所提高,中等水平的孩子愿意挑战更难的内容,优等生有更多自我调控的时间自我拓展。可以这样说,“适性”预习单的设计和运用让各个层次的孩子都有所提高,找到自身的价值。
总之,“适性”预习单的设计与运用能让学生学会自主预习,促使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老师也能根据学生完成“适性”预习单的情况,更好地做好课前预设,让课堂教学逐步向高質量发展。
作者简介:江苏省丹阳市里庄中心小学语文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