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初中语文古诗文的诵读教学

2023-07-10吴忻烨

语文世界(教师版) 2023年6期
关键词:古诗文教学方式诗歌

吴忻烨

诵读可以说是最简单的阅读方式,只需要文本和朗读者,也是最困难的阅读方式,需要朗读者对文章拥有深刻的自我解读,所以诵读教学应运而生,学生需要语文教师的专业指导以提升诵读的水平。

一、古诗文诵读教学的现状

诵读教学,是阅读教学最基本的方式,是语文教师让学生懂得利用自己的声音传递阅读内容的自我感悟。古诗文尤其如此。但在现实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之中,教师会花费大量的时间来解析古诗文中的字词内涵、写作手法、核心思想、情感表达等方面的内容,因为这些属于考试的基本范畴,而诵读并不能为考试加分,因此显得微不足道,这也是诵读教学被不断忽视的根本原因。在这样的现实下,古诗文的诵读教学形同虚设,学生在诵读古诗文时并不能产生情感的共鸣,只是在陈述作者的文字而已。

二、古诗文诵读教学的价值

古诗文诵读,不仅仅是学生简单复述古诗文的内容,简单陈述作者的基本观点和情感思绪,还应当蕴含着学生本身对古诗文内容的理解,让他们可以通过自己的声音,以不同的语调和情绪来展现自己的理解。一次成功的诵读,不在于倾听者是否掌握了基本内容,还在于他们是否接收到朗读者对这篇文章内容的情感。因而在笔者看来,古诗文诵读教学必不可少,它是加强学生对古诗文理解的最佳方式。

所谓“读书百遍,其义自见”。通过诵读,学生会在字里行间加深对古诗文的理解,逐渐提高语感能力,能更加敏锐地感受到诗文所蕴含的意境、情感和思想;通过诵读,学生会以高低起伏的韵律感悟古诗文语言的精练、思想的深邃,發现古诗文阅读的魅力,进而激发对古诗文的兴趣,更好地感受中华文化的精粹;通过诵读,学生会以更加流畅的语言,精准表达自己的思想,提高听说读写的能力。

三、古诗文诵读教学的途径

(一)转变固有观念

在初中语文教师的传统理念之中,诵读的目的仅仅是让学生通过全文阅读,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教师往往采用最直接的方式,向学生灌输古诗文的基本内容,作者所欲表达的基本情感、采用的写作手法。这种应试教育模式让诵读教学仅仅停留在低效阅读方式的层面。语文教师需要转变教学观念,不要急于告诉学生答案,应该让他们自己去感受,自己去寻找答案,这样才能有效地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

比如:在学习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观沧海》的时候,教师可以在课前布置诵读任务,让学生自己诵读、感悟这首诗歌的含义,在课堂上讲解了这首诗的基本含义之后,通过诵读教学的方式,让学生自己感悟这首诗歌的情感倾向,最后语文教师直接演示这首诗歌的诵读方式,让学生体会与他们自己诵读有何不同。相信通过思想观念的转变,教师能够发现诵读教学的巨大价值。

(二)丰富教学方式

单一枯燥的阅读方式,也是诵读教学难以发展的重要原因。在传统的诵读教学之中,教师往往采用统一的诵读模式开启本篇章的学习任务,甚至教师不关心学生是否读准了古诗文的发音,更不要说是否准确地掌握了诵读语调和节奏的变化。因此在学生看来,诵读仅仅是“读”,是教师让学生重新温习一遍古诗文的基本内容。在这样的教学方式之下,学生必然会对诵读产生厌烦情绪,其对古诗文的兴趣不断被消磨,最终完全丧失。所以语文教师想要改变诵读教学的现状,就需要不断丰富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热情,让诵读教学重新焕发生机。

比如:在学习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天净沙·秋思》这首诗歌的时候,初中语文教师需要思考应该采用何种诵读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诵读兴趣,了解应该采用何种语调和节奏来诵读,并且能够准确地掌握这首诗歌的情感基调。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手段不断多元化和信息化,教师可以在网上搜集专业人士的诵读版本在课堂上进行展示,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诵读的魅力,体会到诗歌的意境,这可以提高学生对核心思想的把握。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会不断刺激学生的神经,激发学生的诵读热情。

(三)加强专业训练

诵读,是语言的艺术,是需要在实践中不断锤炼的技艺。初中语文教师想要提高诵读教学的质量,让学生掌握诵读的基本方法,提高诵读的水平,就需要加强专业的诵读训练,让学生在训练中切实地体会到诵读水平的提高。因此,教学每一首古诗文之前,语文教师都需要让学生进行课前诵读,了解古诗文的基本内容;在课中诵读,掌握古诗文的情感基调;在课后诵读,与古诗文产生情感共鸣。

比如:在学习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次北固山下》这首诗歌的时候,初中语文教师需要对诵读训练提出系统的训练方案,课前布置预习作业的时候,思考学生需要进行怎样的诵读准备;在课中进行专项诵读活动时,需要明确此次诵读需要达到的目的;在课后复习时需要明确诵读的方式。采取不同的训练方法,提出不同的要求,让诵读训练呈现层次化,不断提高学生对于诗歌的理解。专业的诵读训练,有利于切实提高学生的诵读水平,增强对古诗文的认知,也让中华传统文化在新时代发挥应有的价值。

(四)开展趣味合作

诵读古诗文,学生能在字里行间了解先辈们的思想和情感,在丰富的人生经历中体会到人生选择和价值选择的不同结果,这也体现了文化底蕴的时代光辉。为何中华民族会因为五千年的历史文化而充满自豪,因为在丰厚的文化底蕴中,潜藏着无数先辈们对于各种时代命题和人生命题的思考,我们这些后辈通过重温经典,结合当下近况,能够汲取到有益的养分,给予指引前行的方向,能够在众多的选择中踏上最为理性和合适的道路,这是文化传承的魅力。因此古诗文的诵读也是文化传承的重要方式。初中语文教师除了在课堂上讲授书本上的古诗文,还需要在学生的课余时间组建诵读兴趣小组,开展充满趣味的诵读活动,让学生接触到更多的优秀古诗文,充实学生的文化底蕴。

比如:在学习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观沧海》这首诗歌之后,学生对于曹操这首充满豪迈之情的诗歌拥有基本的认识,语文教师应当扩展学生古诗文学习的深度,引导学生搜集、诵读三国时期的著名诗歌,如曹植《七步诗》或《洛神赋》。学生可以从古诗文的诵读中,了解三国这一历史时期不同人物的人生经历和传奇故事,在诵读中,感受到作者们对于人生的思考,作者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兴趣小组中,学生诵读、感悟古诗文魅力,也分享自己的感悟,交流自己的认知,能够不断地丰富自己的文化底蕴,增强自我认知。

诵读教学,有其存在的巨大价值,初中语文教师应当认识到诵读能够给予学生带来的重大意义,要转变传统的固有观念,以新时代的发展眼光去看待诵读教学的意义;采用更加丰富趣味的教学方式,让诵读重新成为学生的兴趣选择;通过专业的诵读训练,让学生掌握专业的诵读技巧,提高诵读水平,展示诵读魅力,交流诵读体会。诵读不应是一个浮于表面的阅读方法,诵读将让古诗文这一文化瑰宝不再束之高阁。

作者简介:江苏省昆山市兵希中学语文教师。

猜你喜欢

古诗文教学方式诗歌
高校钢琴教学方式拓展的思考与实践
古诗文阅读备考指津
诗歌岛·八面来风
引领小学生诵读古诗文之妙招
探索不同教学方式 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对古诗文默写有效性的思考
初中古诗文教学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