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语言建构场”的初中文言文教学策略实践研究

2023-07-10杭建军

语文世界(教师版) 2023年6期
关键词:文言文建构想象

杭建军

目前,初中文言文教学的现状是:课堂上老师逐字逐句地翻译,采取“字字落实,每句过关”的策略,生怕遗漏。然后是事件概括、人物形象分析、中心思想概括等等。这种模式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占据了统治地位,课堂内死气沉沉,学生被动接受,教学效果事倍功半。

想改变这一切,谈何容易?但机会来了,2021年,我校成功申报“语言建构场”江苏省课程基地建设项目,本项目的理念内涵是基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和学校的核心办学理念“真正友善的生长场”而生发的。“语言建构场”是以时空为变量的语言建构场域,它通过营造真实的、生动的、生活的语境,引导学生主动感知、体验、鉴赏、表达,以提升有效交流、沟通能力。“语言建构场”江苏省课程基地建设项目已经成为促进学校教学方式变革的文化环境。

笔者紧紧围绕该课程,着力打造“语言建构场”下的文言文教学课堂,让学生自主进行语言实践活动。那么,基于“语言建构场”的文言文教学是如何实施的呢?

一、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语言实践的兴趣

先从外部环境入手,建造了“唐诗画廊”“宋词连廊”“元曲路廊”“诗路花语”“书香广场”“言学中心”“每班一角”。众多的阅读场所可以充分满足学生不同情境下的阅读需求,“每班一角”是学生可以长期借阅书籍的场所,“言学中心”是学生上阅读课的场所。另外,“三廊一路”“书香广场”是学生每日午后或傍晚课业之余偶尔淘书闲坐的地方。师生员工教有其所,学有其所,乐有其所,在求知、求美、求乐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启迪和教育。

比如在教《岳阳楼记》时,设置情境,让学生以导游身份利用多媒体有关资源介绍岳阳楼。同学的解说,优美的背景音乐,把学生带入了具有浓厚文化氛围的岳阳楼。然后利用名言“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引出课题。让学生参与的方式导入新课,拉近了学生与学习对象的距离,活跃了课堂气氛。

教《醉翁亭记》时,把語言实践的内容进一步延伸。立足“游记散文”这一特色,以“乐”为主线,设计“教师去旅游,学生当导游”的情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能动性,赏美景,品乐趣,感受作者的豁达情怀和积极的人生态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主动的、积极的,似乎进入到一种如见其形、如观其色、如闻其声、如尝其味的境地。课堂是活泼的、生动的,能够很好地引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和兴趣。

二、发挥想象,拓宽学生语言实践的空间

文言文语言凝练,言简意赅,有许多地方需要学生去揣摩体会,这就为学生留下了很大的想象空间。人们普遍认为,想象力有助于文言文阅读的创新。文言文教学要以培养学生想象力为基本任务,这是突破当前文言文教学瓶颈,改善文言文教学窘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必由之路。在教学中,我们利用文章的空白处、关键处想象,拓宽了学生语言实践的角度,丰富了语言实践的内容。

例如在学习《曹刿论战》时,虽然因突出中心的需要,课文简略地写了长勺之战的经过,但是我们可以让学生根据课文前后的提示发挥想象,写一写长勺之战的详细经过。学生想象整个长勺之战的情景,然后通过口头或书面语言把他们的想象表达出来。这样,学生传达了思想、感受和观点,并使用了一些词汇、语言和语法来描述他们想象的内容,他们会思考如何最好地表达自己。甚至,想象还帮助了学生创造出虚构的世界和情境,例如在写长勺之战时,学生会创造出各种虚构的人物、情节和场景,通过语言来描绘虚构的事物,这些虚构的元素又激发学生再次想象,使学生能够在语言实践空间中体会到更多元的文化和情感。

总的说来,想象帮助学生进一步拓展了自己的内心世界,进一步丰富了自己的思想和情感,也让他们学习了更加复杂、丰富和多元化的语言表达方式。想象和语言表达的互动,创造出无限可能性的语言空间,促进了学生的个人发展。

三、品味关键句,提升学生语言实践的能力

文言文比较讲究字词的锤炼、句子的修饰,大量运用排比、对比、对偶、反复、互文等修辞手法。这些都给文言文教学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因此,在文言文教学中应加强学法指导,帮助学生提升语言实践的能力。

“读”是学习文言文的一大法宝,学生读的过程,是语感形成的过程,也是积累语言的过程。

在文言文起始教学中,大部分语文老师会将读正确、读通顺、读好停顿作为教学的基本任务。但是品读关键句,是学习文言文另一大法宝,是学生语言建构与运用的高阶表现。

文言文的关键句往往是表达主要意义的核心,因此品味关键句能够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言文的含义,提高语言实践能力。笔者实践的一般的方法是:认真阅读文言文,找出文中有特殊结构或有语法特点的句子。

例如在学习《邹忌讽齐王纳谏》一文时,学生发现第一小节邹忌的三问挺有意思的,可以重点品味一下。第一问“吾孰与城北徐公美?”是宾语前置句,将“孰”字提前,意为“我与城北徐公谁美?”语气应充满自信,且自鸣得意的。第二问“吾孰与徐公美?”同样是宾语前置句,只是少了修饰“城北”二字,语气中就带有了疑虑,不太相信自己比徐公美,急切地想从妾的口中知道结果。第三问“吾与徐公孰美?”不再是宾语前置句,而是疑问句式,并且把徐公摆在了和自己平等的位置来向客人发问,语气平淡。为什么如此平静呢?因为在问之前,他已经知道答案,只不过再求证一下罢了。

通过对这三句话的分析,学生把握住了关键句语言特点、精妙结构和深刻含义,从而提高了对文言文的把握能力和分析能力。同时,学生在理解和领悟关键句的过程中,也会对文言文的表达方式进行模仿和实践,并灵活运用,进而提升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因此,品味文言文的关键句对于学生的语言实践能力提升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研究旨在探讨“语言建构场”的理论在初中文言文教学中的应用,通过研究文言文教学中学生的语言习得特点、语言思维活动以及教师教学策略等方面,找出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和策略,为我校初中文言文的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和理念,使语言建构得到了更为全面和有效的实现。当然本研究在实践过程中也遭遇了一些困难和挑战,例如,如何切实落实“语言建构场”的教学理念,如何在实际操作中平衡词汇学习和语言思维活动等问题。这些困难和挑战构成了我们前进的动力,也促使我们不断地探索和创新。

总之,笔者认为初中文言文教学需要借鉴“语言建构场”的理念,建立一个既有利于语言结构学习,又能激发学生语言思维的语言建构场。在实际操作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意识和运用能力,积极探索符合学生个性化发展的教学方法,使文言文的学习不再单调乏味,而是变得生动有趣。希望今后更多的教师关注并重视“语言建构场”的教学理念,为初中文言文教育注入新的活力和理念,促进学生语言及思维能力的发展。

作者简介:江苏省丹阳市正则初级中学语文教师。

猜你喜欢

文言文建构想象
快乐的想象
小题精练(二) 文言文翻译
小题精练(一) 文言文翻译
消解、建构以及新的可能——阿来文学创作论
残酷青春中的自我建构和救赎
细观察 多想象 善表达
这些并不是想象,有些人正在为拥抱付费
那时我们如何想象未来
建构游戏玩不够
紧抓十进制 建构数的认知体系——以《亿以内数的认识》例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