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扬州市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研究

2023-07-10王凡

关键词: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创新能力

【摘  要】加工贸易在扬州市对外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面对瞬息万变的经济形势和市场环境,如何转型与升级成为加工贸易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论文从扬州市加工贸易发展的现状入手,分析得出扬州市加工贸易中仍然存在科学创新能力不足、产业发展不配套和专业人才匮乏等问题,基于此,提出增加企业创新能力、创建自主品牌和加强人才培养力度等对策,期望能够推动扬州市加工贸易的转型升级。

【关键词】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F752.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1069(2023)06-0151-03

1 引言

扬州是一座开放、包容、创新的历史文化名城,近年来,扬州充分挖掘和发挥各领域发展要素优势,重点围绕“三个名城”建设,不断推动产业创新升级,其中对外贸易产业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板块,也逐年实现提档增量发展,特别是对外加工贸易产业取得了不俗成绩,提炼形成了对于本土贸易企业发展有益的“扬州经验”。但与同期经济发达地区如上海、苏州、南京等地相比,贸易产业结构、体量等方面存在较大差距。在此背景下,研究推动扬州市加工贸易产业转型升级,突破瓶颈,实现跨越式增量发展,成为推动扬州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课题。

2 扬州市加工贸易产业的现状

2.1 发展规模

2012-2022年,扬州市加工贸易产业的发展呈现不稳定性的特点。表1显示:扬州市加工贸易总额在十年间连续出现“先下降再回升”的波动。2014年加工贸易总额出现4%的降幅,而2015年实现17%的恢复性增长,加工贸易总额达33.4亿美元,为十年间最高值,但到2016年又同比下降22%,且持续下降至2018年;2019年恢复贸易增势至24.1亿美元,2020年再次跌落至20.8亿美元;2021年至2022年期间,加工贸易进出口总额再次保持连续增长并最终突破26亿美元。由此可见,十年间扬州加工贸易产业增长趋势并不稳定。

另外,近年来加工贸易产业在扬州市对外贸易中的比重并不高,十年间仅占26%左右,与一般贸易的规模差距较大。自2019年以来,加工贸易的总额占对外贸易总额已跌破20%,加工贸易在扬州市对外贸易结构中不占优势,加工贸易增长空间较大。

2.2 出口市场

扬州市加工贸易产业出口市场遍布欧洲、美洲、亚洲、大洋洲和非洲,形成了全球性的贸易伙伴关系网络。2020年,扬州市对欧盟的出口额最大,约为16.2亿美元,同比上涨6.9%;其次对美国的出口额约为15.1亿美元,但相较上一年,同比下降7.5%;拉丁美洲也是扬州的主要出口市场,而随着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建立,东盟也正逐渐成为扬州越来越重要的对外贸易伙伴,出口额高达7.3亿美元。通过以上数据分析得知,欧盟与美国是扬州市对外贸易出口的重要市场,拉丁美洲和东盟也紧随其后,扬州市对这几个国家的出口市场的依存度较高,若国际市场经济出现变化,将会对扬州市加工贸易产业带来冲击和考验。

2.3 产品结构

随着扬州市对外贸易产业的不断发展,加工贸易的产业结构已经从劳动密集型为主逐渐转变為劳动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并重。2018年,扬州市的化学化工产品、机动车辆与零配件、新光源与新能源、液晶装置与电子纸、机电和钢管等为代表的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它们的总出口额达到了28.9亿美元,占扬州市出口总额的35.2%。虽然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占据了扬州市出口商品的较大部分,但是此类产品仍以加工性质为主,依托的仍是相对廉价的劳动力。

3 扬州市加工贸易产业面临的问题及原因

3.1 本土企业技术不足,外资企业占据主导

扬州市加工贸易企业的经营范围基本属于简单加工和装配加工,技术能力存在不足。除大型加工贸易企业如船舶、军工和机电等行业具有较强的科学技术研发能力外,大部分加工贸易企业体量较小、产品创新能力不足,拥有自主技术知识产权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数量少之越少。加工贸易企业制造的产品大部分都是劳动密集型产品,由于产能过剩和深加工能力不足造成了生产和加工能力集中在下游产业,零部件和原材料主要依靠进口,尤其是技术含量高的关键零部件依旧由国外企业控制。

扬州市加工贸易产业的经营主体主要是外资企业,而本土企业所占比例较低。外资企业对扬州市加工贸易产业的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但本土企业发展较慢确是不争的事实。外资企业控制了核心技术和销售渠道,本土企业受到技术和资金的限制,更多的只是参与加工制造环节,缺少进入国际市场的途径,缺乏自主发展的能力,参与全球化分工的能力较弱,这就使得原有的工业基础和技术无法充分发挥作用。

3.2 产业配套不完善,缺乏自主品牌意识

扬州市加工贸易产业中具有协同配套能力的企业数量与加工贸易发达地区的企业数量相比依然较少,提供给加工贸易企业的原材料、零部件等货源不充足。很多高科技的中间产品仅在市内企业中采购低价值的零部件和包装,配套率和采购率较低。特别是部分外资企业的高端设备以及涉及关键核心技术的原材料大部分是通过国外进口而来,仍未实现国内替代。因此,本土企业很难进入外资企业的供应链体系中,参与国际分工的渠道也变窄,由此很难实现相关配套产业的发展。

扬州市加工贸易企业大部分都是中小型企业,总体规模较小。很多企业在加工贸易中只是参与了简单的装配环节,更多的从事OEM(贴牌生产)。部分科技含量高、进行深加工的产品的出口也存在加工过程短暂、增值率不高的问题。这样的企业对品牌的关注度不高,建立自主品牌的意识薄弱,缺乏市场竞争意识,很难参与到国际市场竞争中。很多企业认为直接进行技术引进降低了成本,节约了研发资金和时间,长此以往,核心的设计、技术、品牌等都被跨国公司控制,导致扬州市加工贸易处于产业链底端。

3.3 传统优势弱化,专业人才匮乏

加工贸易产业的比较优势在于充足的劳动力资源和土地资源。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劳动力的成本不断增加,丰富的土地资源也越来越少,加工贸易企业行政审批的手续也愈加严格,这就使得传统的比较优势逐渐弱化。由于各项生产要素的成本上升,扬州市加工贸易产业中的头部产业如纺织、机电等行业的发展都进入瓶颈期,部分加工贸易企业已向周边城市转移,扬州市加工贸易正步入高成本、慢增长的阶段。

扬州市的经济社会发展相较于经济发达地区依然存在不少差距。政府引进专业人才的政策不够完善,外贸从业人员的就业环境不佳、薪资较低,很多优秀贸易从业者会优先选择产业基础更好的一、二线城市,这就导致扬州市的专业人才净流入不高,人才流失情况突出。专业人才的匮乏,使得企业难以接触先进发展经验和管理理念,会导致对贸易环境的把握和研判存在偏差和滞后,这对扬州市加工贸易产业的发展形成了一定阻碍。

4 扬州市加工贸易产业转型升级的对策

4.1 提升技术创新能力,优化市场主体结构

较强的科技创新能力是企业在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获胜的关键因素。面对新形势下的经济环境,加工贸易企业自身应强化创新能力,主动寻求改变,不断提升管理水平、提高产品竞争力;引进高新技术,将劳动密集型产品逐步发展成技术密集型产品;加大研发投入,提升现有的技术水平,掌握更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以实现产业链升级。扬州市应积极出台各类政策营造良好营商环境,有效激发企业科技创新的主动性,要重视吸引外资企业在本地建立研发机构,从而利用技术溢出效应带动本土产业的发展。

要加大对新兴产业中本土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培育力度,提高本土企业的竞争能力,促使加工贸易由外资企业主导向本土企业与外资企业共同参与转变。对于处于相对低位的内资企业,政府应积极助力企业“走出去”,提高民营企业深度参与全球产业分工合作的能力。支持企业通过境外投资等方式,形成集原材料、品牌、营销、物流、金融、服务等为一体的上下游产业链群,加快培养一批具有强大国际竞争力的龙头企业;支持打造中小型贸易企业聚集发展平台,重点推进民营企业的综合改革。

4.2 完善产业配套,创建自主品牌

加工贸易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完善的产业配套。因此,延长加工贸易产业链要做好中长期规划。

一是要聚焦电子信息加工贸易产业发展集群,着力培育一批新型医疗器械、新能源产品、高技术船舶和高端纺织服装产业等特色加工贸易产业企业;二是要坚定不移实施“引进来”的政策,积极引进知名品牌商,带动配套企业落户;三是要培育扶持本地加工贸易配套企业,发挥加工贸易产业的联动效应,打造研发、生产、产品展示、贸易、物流配送等功能于一体、上下游产业高度集聚的加工贸易产业基地;四是要坚持开拓国际市场,特别是“一带一路”沿线市场,更加主动地融入全球价值链、供应链,壮大扬州市加工贸易的发展。

扬州市加工贸易企业应加强自主品牌建设,推动加工贸易生产方式从贴牌生产(OEM)向委托设计(ODM)、自有品牌(OBM)转型,从根本上改变“研发、销售”两端在外的局面,提高加工贸易增值率。政府应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加工贸易企业创建出口品牌,通过自有品牌引导企业从对外代工转向对内代工,扩大自有品牌商品的出口,拓展国内国外品牌营销网络,推进企业品牌化、标准化发展。只有不断地创新,才能延长加工贸易产业链并推动扬州市加工贸易产业向高端制造进军。

4.3 培养和引进专业人才,优化产业结构

从扬州市加工贸易的进出口商品结构来看,劳动密集型的工业制成品仍占高位。因此,为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首先,应该加快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向技术密集型产业转变的步伐,持续增加机电行业相关产品的出口。其次,要提升汽车、化工、船舶和电子等产品的品质,提高产品的核心竞争力。再次,政府应出台更完善的保护、激励知识产权的政策,大力培育和支持知识密集型产品创造。最后,要淘汰部分产业落后、污染严重的传统贸易企业,重点引进高端新型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企业,填补扬州市加工贸易产业空白,优化加工贸易产业结构。

加工贸易企业的发展需要强大的人才作为支撑。从政府层面,要制定积极开放的人才吸引政策。可以建立扬州市贸易從业人员人才信息库,帮助企业引进、交流精业务、懂政策、善管理的加工贸易专业人才,提高对优秀人才的补贴,改善加工贸易整体就业环境,将更多的高层人才吸引到扬州。从企业层面,一是要加大对技术人员的培育力度,通过组织各种技术技能培训,提高技术人员的科技创新能力和研发能力;二是加工贸易企业可以与当地高校合作,深化产学研交流,建立培养培训基地等,将更多技术和人才引进企业。

5 结语

加工贸易是扬州市开放型经济持续发展的强大推动力,在扬州市对外贸易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国际经济形势的不断变化以及相关政策的调整,都给扬州市加工贸易产业带来了挑战。在此背景下,扬州市加工贸易必须从现在出发,加大转型升级力度,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全面提高行业的核心竞争力,扎实推进加工贸易行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殷朝兵,马敏.江苏省加工贸易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全国流通经济,2019(35):42-43.

【2】田云华,王凌峰,胡晓丹.技术性贸易壁垒、中间品进口与异质性企业生产率——来自我国加工贸易企业的微观证据[J].统计研究,2023,40(01):62-75.

【3】黄志云.广东加工贸易高质量发展的形势、现状与对策研究[J].新经济,2023(01):48-52.

【4】毛其淋,盛斌.劳动力成本对中国加工贸易规模及转型升级的影响[J].金融研究,2021(10):59-77.

【5】王卓.我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市场,2019(28):66-68+83.

【6】林冰,蒲阿丽.经济高质量发展下山东出口竞争力提升研究——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视角[J].中国商论,2020(18):110-112.

【7】徐波.新常态下江苏省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研究[J].中国商论,2018(31):136-140.

【8】衣俊衡,谷励.低碳背景下扬州对外经济发展的研究[J].商场现代化,2021(10):61-63.

【9】汪大兰,左小明,王文彦.全球价值链背景下我国加工贸易的转型升级[J].今日财富,2022(23):16-18.

【10】蒋婧昳,赵仲珏,叶小蝶,等.江苏省对外贸易商品结构对产业结构影响的研究[J].中国集体经济,2022(11):30-32.

【作者简介】王凡(1994-),女,江苏扬州人,助教,研究方向:国际经济与贸易。

猜你喜欢

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创新能力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推进软件产业创新能力提升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职音乐教育改革探讨
我国加工贸易的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
经济新常态下河南省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研究
房地产开发模式转型升级路径
地面电视频道“新闻立台”的一次转型升级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