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师专业发展视角下的高中语文教学个性研究

2023-07-10周小俊

语文世界(教师版) 2023年6期
关键词:课后练习食指诗歌

周小俊

课堂教学如同教师的一部作品,学生的满意度决定教师的教学质量。但不可否认的是,基于价值观、学识背景的不同,很多学生存在兴趣差异。面对学生兴趣中包含的倾向性呼声,教师会感到遗憾,无法做到将所有学生的喜好点缀在教学中。因此,迎合学生不如坚持自己的教学个性,用自己的教师专业魅力吸引学生,用教学个性推进教师专业发展,为教师职业生涯画上完美的句号。

一、为推进个性教学立人设找定位

歌德说:“我知道的东西谁都可以知道,而我的个性却为我所独有。”教学也是如此,如何在教学队伍中脱颖而出,主要由教学个性决定。同年级同学科教师使用相同的教材,传递给学生的知识内容也大同小异,而教师突出自己的教学个性则成为区别于其他教师的依据。但如何展现自己的教学个性呢?歌德认为“任何有活力的事物都会构成它自己的氛围”,这一氛围是事物向外界递出的名片,也是吸引外界事物的“魅力场”。所以,教师要以构成自己的氛围作为体现教学个性的方法,以真诚的态度为基础立人设找定位,将自己的个性融入课堂,营造别具一格的教学氛围。学生在这一氛围中学习,自然也会形成独特的个人气质,向他人传递班级教学的信息和特色。

以高中语文必修一《相信未来》为例,很多学生都读过这首诗歌,会对教师的教学充满期待,这从某种角度说,也给教师带来压力,教师不得不考虑如何进行个性化教学,带给学生不同的感受。俗话说“向外求不如向内求”,教师向外寻找方法,不如运用自己的优点营造个性的课堂氛围。比如有些教师可能是诗歌爱好者,自然比较擅长诗歌教学,那么教师在教学之前就可以把自己的课堂构想成诗歌讨论会,而自己则是诗歌讨论会的主持人;有些教师是摄影爱好者,那么教师就可以将诗歌课堂构想成一帧帧的图片,让诗歌中的意境或意象呈现在学生眼前,而自己则是引导学生在诗人情感中旅行的导游。课堂经过教师个人魅力的修饰,像一件艺术品展现在学生面前,学生也会为教师的精彩演绎感到惊讶,这时候教师的人设已经立好,课堂的定位已经找好,教学个性就呼之欲出了。

二、为推进个性教学设计教学内容

教师一旦确立自己的人设,找准自己教学的定位,就意味着接下来的所有教学环节都要为符合人设和定位而展开。所以,教师在设计教学内容时要避免形式改变而内容还是老一套的问题。那么如何设计出有个性的教学内容呢?这并不简单,需要教师具备联想能力,能够将不同领域的知识联系起来,建构自己教学内容的逻辑。当然,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并不是“专制者”而时刻把握着教学内容的航向,教师也可以允许学生发挥自己的个性分享对文本的看法。在这里,不仅整个课堂是开放的,教学内容更是开放的,教师培养出的学生,其思维必然也是发散的。这正是语文课的魅力,也是教师个性教学的体现。

为了推进个性教学,很多擅长诗歌教学的教师不满足于教材内容,而将眼光放进文学史的长河中审视《相信未来》这首诗歌,设计个性化的教学内容。例如,教师首先为学生讲解这首诗歌的写作背景:“在那个将努力塑造工农兵英雄人物作为社会主义文艺根本任务的时代,一个为摆脱主流意识形态话语的地下文学团体产生了,食指就是其中的一位。他们自发地创作、传播,谱写了中国当代文学史上最为悲壮的挽歌与战歌,所以我们能够读到《相信未来》是多么的幸运。”这时候,所有的学生都被教师的介绍所打动,感受到这首诗歌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其中承载的希望。另外,教师也可涉及一些文学批评的内容,引导学生专业地解读这首诗歌。例如,教师引导学生理清这首诗歌意象和意境表达的意义之后,说道:“很多学者认为这首诗歌是在用文学的形式参与抗击阴谋政治的斗争,其思维模式并不完全是文学的。你们是怎样认为的?”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回答:“文学作品是可以超越时代的,如果忽略创作背景,蜘蛛网、烛台等意象的象征意义可以因人而异,我可以将这首诗歌理解成激励人们即使处于困境之中也要相信未来。”将文学史与文学批评相结合,诗歌教学内容变得更加厚重,学生更能深刻地理解诗歌。

三、为推进个性教学设置课后练习

课后练习是课堂教学的延续,课后练习的内容也是课堂教学内容的延伸,所以,有个性的教学必然会催生有个性的练习设计,知识总以这样方式推导下去。教师要做的便是迎接大脑中蕴藉很久却突如其来的想法,丰富学生的课后练习,拓展学生的文学视野。当然,高中学生具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在课后练习的过程中,他们的思绪也许比教师飞得更远。因此,教师要为学生提供表现的机会,让学生根据自己学到的知识设置问题,教师也能通过学生设置的问题,了解他们学习的层级。

《相信未来》这首诗歌表现出诗人对生命的敬畏,以及对战胜困难、迎来曙光的信心。为了让学生深刻理解诗歌的情感,将对生命的敬畏融入内心,教师可以让学生查找资料,说说食指是怎样用一生诠释“相信未来”。学生结合诗歌的学习作出回答:“在那样动荡的年代(1966—1969年),一个诗性且有良知的人会更加清醒和痛苦,所以食指一直处在崩溃的边缘,直到1972年,因强烈的精神刺激陷入长期的病困之中,但食指依然沒有对生活失去希望,他继续坚持自己的创作。‘念念不忘,必有回响,直到上世纪90年代,食指的创作才得到广泛认可,被人称为永不绝望的诗人。”学生查阅资料仿佛翻看了食指的一生,这间接地激励学生勇敢面对生活。当然,回答问题的过程也是思考的过程,学生一颗自主学习探究的心欣然而动,提出自己发现的小问题。例如有学生问道:“江青认为食指是灰色诗人,还批评《相信未来》是在否定现在。对于拥有美好学习时光的我们来说,为什么要将眼光放在长远的未来而不珍惜当下呢?我们读这首诗歌的意义到底何在?”这一问题很具有现实意义,教师要给予表扬,并进行引导:“后面我们会学到荀子的《劝学》,其中有言‘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我们可以把行千里作为要在未来达成的目标,而每一天就是我们要积攒的跬步。如果我们不将眼光放在未来,每一天的努力就会变得没有希冀,没有意义。”这时,课堂响起了掌声。教师接着回答:“但是我们难免会在某一天遇到困境,读了这首诗歌,我们就有可能像诗人一样相信未来,挺过人生最煎熬的时刻。”在这里,教师不仅解答了学生的疑问,也使课堂教学的内蕴得到升华。

有个性的人常常会受到关注,而有个性的课堂也常常让人怀念。所以很多教师会为专业的发展推进个性教学进程,也会为实现个性的教学努力转变教学观念,创造只属于自己的教学氛围,设计有个人魅力的教学内容,布置有个性的课后练习。

[本文是南通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1年度教师发展专项课题“教师专业发展视域下的教学个性研究”(立项编号:FZ2021030)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江苏省平潮高级中学语文教师。

猜你喜欢

课后练习食指诗歌
课后练习中语文要素落实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
部编语文教材课后练习特点及教学建议——以部编本语文七年级上册为例
磨 刀
诗歌岛·八面来风
拇食指巨指症1例
小学音乐教材课后练习使用方法之管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