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个性化视角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探索

2023-07-10王雯雯

语文世界(教师版) 2023年6期
关键词:个性化课外阅读初中语文

王雯雯

在初中语文学习过程中,具有良好的阅读能力对学生的影响很大。因此,教师要把握好阅读教学这一重点,积极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尤其是在新课标提出的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师应当选择多种灵活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提升阅读体验,让阅读不仅作为学生学习语文的工具,更成为其追求人生内涵和乐趣的一种重要手段。同时,教师不能简单根据学生阅读量和记忆量的多少来评判一名学生在阅读方面取得的成绩,更要综合、辩证地看待学生的阅读学习过程,对学生多进行鼓励,切实提高其对于语文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一、创设个性化阅读氛围

1.调动个性化阅读情绪

作为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完成任务式的开展单方面教学,必须充分调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绪。

如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带领学生对每一篇课文进行富有感情的朗读。初中学生还不太擅长对感情进行丰富的表达,教师可以通过阅读教学帮助学生认识和表达自己的情感,并且深刻地感受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此外,教师还可以引入多媒体教学辅助手段,利用一些名家读名篇的视频、音频等,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的思想感情。

新课标颁布后,对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阅读教学进行了更为细致的规定,要求阅读教学建立在“以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人”这一基础要求之上。因此,教师更要为学生提供合适的阅读文本材料,传授其阅读技能。

而阅读文本这一核心任务必须由学生自主完成并且自主体验其中的情感,这样才真正做到了让学生“个性阅读”,对培养其语文核心素养也能起到较大的帮助。

2.營造个性化阅读情境

通过语文学习掌握核心素养是一项终生事业,通过短短几年的初中语文教学是无法达到比较高成就的。但是,作为初中语文教师也不能因此放弃对学生语言感受力等能力的培养,而是要尽可能地去影响和带动学生,激发其对于语文能力的追求,并通过自己的一言一行来树立学生学习的标尺和目标。

例如,一位教师在对《父亲》这篇课文进行教学时,在班内设置了模仿表演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尽量揣摩文章中父亲以及“我”的内心活动,并且根据自己的理解将其表演出来,学生通过沉浸于情境并且换位思考,能够产生与父母共情的效果。

二、开展个性化阅读过程

1.促进个性化阅读积累

语文学习离不开“阅读”,无论是在课内还是在课外,学生阅读过的文本越多,其对语言和文字的理解能力就会越强。但是,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更好地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就需要教师在阅读文本的选择方面多下功夫。

例如,一位教师在对《我的母亲》这篇课文进行教学时,布置了一系列关于母爱的短篇小散文,作为学生课外个性阅读的文本素材。每一篇散文不到一千字,学生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阅读,但是得到的关于母爱的感受则是一样的。教师再结合课文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进行综合思考,学生可以很快地理解“母爱”的文学表现形式以及思想效果,在之后的写作实践中也能够更顺畅地对相关感情作出描述和表达。

2.提出个性化阅读问题

如果学生只学习教师所教的知识,则会形成机械式、被动式的学习习惯,从长远来看对学生的成长是极为不利的。因此,在对学生开展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牢记“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观念,帮助学生构建属于自己的学习方式、方法,积极鼓励其根据自身兴趣开展自学。

例如,课文《老人与海》中提出的思考问题局限于文本本身,如“请思考文章主人公身上有哪些值得敬佩的优秀品质”等。一位教师在教学这篇课文时,进行了变通,向学生推荐了作者海明威生平介绍和他的课外阅读文本,让学生对作者的生活经历和思想表达习惯具备了一定的了解,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结合文章来看“老人”这一角色,分析“老人”这一角色映射了作者哪些优秀品质。这样的教学过程,能够对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提升起到较大的作用。

三、进行个性化阅读拓展

不少语文教师认为,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传道受业解惑”,教授的知识往往局限于课本内容,而学生只需要负责记忆理解,久而久之,不少学生因为枯燥乏味而产生厌学的情绪。因此,教师必须改变教学风格,更新教学观念,引入个性化阅读模式帮助学生更好地激发学习兴趣。

由于教师的阅读经验高于学生很多,对于课外阅读文本的选择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很好的建议。例如学生需要阅读一些富有哲学思辨的课外阅读文本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阅读喜好推荐相关的书籍,如对于比较聪明但是自制能力偏弱的学生可以推荐阅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对于想要在文字表达方面有进一步提升的学生可以推荐阅读《泰戈尔诗选》《普希金诗选》等,对于已经有较高阅读能力的学生可以推荐阅读《悲惨世界》《巴黎圣母院》等。这些阅读文本都会对学生的语文学习甚至人生观塑造产生深远的影响。同时,教师还可以向学生推荐一些能够实施碎片化阅读的网络平台,让学生在闲暇时间里也能提升自己。

四、引导个性化阅读应用

对于阅读文本的选择,教师还可以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经验相结合,如寻找一些描写家乡或者民俗文化的散文、诗歌等,在激发学生阅读文本兴趣和求知欲的同时,也能让其在阅读过程中形成共鸣,便于对文本所包含思想感情进行理解。

例如,一位教师在对《大自然的语言》这篇课文进行教学时,首先带领学生通读课文,让学生了解文章中介绍的“物候学”理论以及相关知识点,并且对“物候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场景进行了归纳和畅想。紧接着,教师向学生推荐相关的个性化阅读文本,尤其是一些对本地生态环境进行研究的自然科学类文章,作为知识延伸学习的手段,让学生理解相关知识的同时,与自身所处的环境开展有机联系,对自己家乡的生态、气候、环境等各方面的特点以及形成原因产生直观的认识和理解,最终反馈到对课文的深入感知。经过这一系列教学活动,学生不仅对身边的自然科学现象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积累了一定的对自然科学类的文本阅读经验,能够更好地吸取此类文章中所蕴含的核心知识和思想感情,提升了语文学习能力。

综上所述,阅读对于初中语文教学来说是一项十分重要的手段,然而在当下依然没有得到广大教师的足够重视。因此,要更深入地研究为学生制定个性化的课外阅读计划,帮助其提升对于语文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切实发挥在学习中的主观能动性,最终达成培养学生初中语文核心素养的目标。

作者简介: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第三中学语文教师。

猜你喜欢

个性化课外阅读初中语文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课外阅读——写作的源头活水
新闻的个性化写作
上汽大通:C2B个性化定制未来
实践语文课外阅读的几点思考
让阅读像呼吸一样自然——课外阅读探究心得
满足群众的个性化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