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小学语文略读和精读教学的思考与实践

2023-07-10吴艳红

广西教育·A版 2023年5期
关键词:精读实践思考语文阅读

吴艳红

【摘要】本文基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略读和精读这两种不同阅读方式的特点,分别论述略读、精读在小学语文教学阅读中的应用,以期突破阅读教学瓶颈,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效率。

【关键词】语文阅读 略读 精读 理论认识 实践思考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3)13-0096-05

叶圣陶先生指出:“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只是补充;但是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应用……如果只注意于精读,而忽略了略读,功夫便只做得一半……精读文章,只能把它认作例子与出发点,既已熟习了例子,占定了出发点,就得推广开来,阅读略读书籍。”叶老精辟地阐述了略读和精读之间的关系,即精读是略读的基础,略读是精读的补充,它们都是阅读的基本方法,有着各自不同的作用,略读和精读一样重要。在当下小学语文教学中,有效实施略读和精读教学,并指导学生采用科学的阅读方式,使学生更准确、更有效、更迅速进行单篇课文或整本书阅读,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作用和深远意义。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略读和精读教学的一些思考。

一、略读和精读的基本概述和教学取向

俗话说,理论是行动的先导。有理论作为向导,人们才能够在实践中减少盲目性,才能及时地识别错误倾向,少走弯路,免遭挫折。由此可知,教师若想有效解决略读和精读教学中遇到的困难和疑惑,提升自身的语文阅读教学水平,就需要准确理解略读和精读教学的基础理论、核心内容及内在逻辑,全面把握略读和精读的基本释义、主要特征和教学取向,以选择更加有效的教学方法来实施教学。

(一)基本释义

略读,顾名思义是简单大致地阅读。它是读者以大致了解读物内容为目的而快速阅读的一种阅读方法。叶圣陶先生认为,学生从精读方面得到种种经验,运用这些经验,自己去读长篇巨著以及其他的单篇短什,不再需要教师的详细指导,这就是略读。李德成主编的《阅读辞典》对略读这样解读:略读,就是泛读,是一种不求深入精研,只求概览大意的读书法,其基本特点是观其大略。从语文教学的角度来看,叶圣陶先生对略读的理解更为恰当可取。

精读,《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反复仔细地阅读。它是读者为了达到对读物充分理解的目的而慢慢研讀的一种阅读方法。在叶圣陶先生看来,精读就是细琢细磨地研读,它要求读者咬文嚼字,对文章进行细细推敲,不仅要了解文章大意,而且还要体会文章的言外之意,揣摩每一篇课文的好处,把握每一篇课文的精髓,弄清每一篇课文的写法,从而得到读书写作的必要知识。当代作家秦牧也曾把精读形象地比喻成“牛嚼”,即精读就像老牛的反刍,老牛先是粗粗咀嚼食物,咽下去后,再回到嘴里细细咀嚼,然后吞咽下去消化吸收。

(二)主要特征

关于略读的主要特征,曾祥芹教授在《两部配套的阅读教学专著——读叶圣陶、朱自清合著的〈精读指导举隅〉和〈略读指导举隅〉》一文中提出,其特征是“提纲挈领,期其自得”。略读不是“粗略的”阅读,也不是“忽略的”阅读,而是“用来训练阅读的优良习惯,必须脚踏实地,毫不苟且,才有效益。”叶圣陶先生说:“略读的‘略字,一半就教师的指导而言:还是要指导,但是只需提纲挈领,不必纤屑不遗,所以叫作‘略。一半系就学生的功夫而言:还是要像精读那样仔细咬嚼,但是精读时候出于努力钻研,从困勉达到解悟,略读时候却已熟能生巧,不需多用心力,自会随机肆应,所以叫做‘略。”《略读指导举隅》一书认为略读也要“抱着研究国文的态度”“内容形式兼顾”。略读的步骤:一是泛读,浏览版本、序目,略知全书梗概和编著意图,确定重点;二是选读,按照阅读目标去提取要点,参考书籍,研究问题,随时做笔记;三是复读,连贯起来思索,把碎屑的摘录整理成读书报告。

关于精读的主要特征,曾祥芹教授曾在《两部配套的阅读教学专著——读叶圣陶、朱自清合著的〈精读指导举隅〉和〈略读指导举隅〉》一文中指出:其特征是“纤屑不遗,发挥净尽”。要求读者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去充分吸收文章的营养。一般来说,精读的步骤为:一是初读,逐句逐节逐章通读,求其读懂;二是复读,明了全篇或全章全节的大意;三是细读,把应当记忆的记忆起来,把应当体会的体会出来,把应当研究的研究出来。精读不只是“逐句讲解”,它要在反复阅读中求深入:“读一篇文章,仅能逐句逐句照字面解释,是不够的,必须在解释字面之后,更从文字以外体会,才会得到真切意义。”“一篇文章可以从不同的观点去研究它。如作者意念发展的线索,文章的时代背景,技术方面布置与剪裁的匠心,客观上的优点和疵病……如果学生能够解答得大致不错,那就真个做到了‘精读二字了。”

(三)教学取向

略读和精读都是阅读的有效方法,虽然有所不同、看似矛盾,但实际上是相互补充、相辅相成的,二者的目的都是为了提高读者的阅读能力。叶圣陶、朱自清合作编写的著作《略读指导举隅》对精读和略读的关系作了生动精辟的阐述:“学生从精读而略读,譬如孩子学走路,起初由大人扶牵着,渐渐地大人把手放了,只在旁边遮拦着,替他规定路向,防他偶或跌跤。大人在旁边遮拦着,正与扶着牵着一样的需要小心,其目的惟在孩子步履纯熟,能够自由走路。”刘叶秋先生在《略读与精读》中写道:“略读与精读二者的目的、方法各异,而表里为用,缺一不可。没有由略读而取得的广泛知识,不可能进行专业研究;不做精读和深入钻研,则略读所获,泛滥无归,不能集中一点,只不过成为一种万金油,用处不大。”

由此可见,无论是略读还是精读,都承担着语文阅读教学的任务。因此,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既要全面掌握精读和略读的方法,又要正确处理略读与精读的关系,把略读和精读有机融合,把“从略读到精读”“从精读到略读”反复交替运用到阅读教学中,充分引导学生自己读书,训练学生的思维条理性和概括性,使学生学会抓课文要点,能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能对文章内容、重点词句进行揣摩,进而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提升阅读能力。

二、对略读和精读的教学探索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从书本上学到的知识如果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是不够完善的,而要透彻深入地理解事物的本质,必须亲自实践,才能检验理论是否正确、是否存在偏颇、是否行之有效。从实践而言,略读和精读虽然是两种不同的阅读方式,但是教师通过不断探索尝试,将它们充分运用到语文阅读教学中,对学生形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和独立的阅读能力有很大的帮助。下面,笔者结合多年的小学语文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一)小学语文精读课的教学实践

在精读课文教学中,教师不应当满足于让学生获得正确的理解,说出正确的结论,还要引导学生悟出一些学习方法。结合语文精读课的教学特点,教师应着重在情境导读、课堂教学、教学练习三个方面下足功夫。

1.以情促读,进行启发式情境导读

对于精读课文,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品析好词佳句,从好词佳句中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学会概括全文中心思想和写作方法。要在精读课教学中达成这些目标,需要教师坚持把情境创设作为激趣导读的有力抓手,根据课文内容特点和教学目标,利用多种教学手段创设教学情境,使学生在身临其境中以境导情、以情促读,充分调动阅读的积极主动性,提高阅读热情。

例如,教学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圆明园的毁灭》一文时,考虑到很多学生可能对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缺乏深刻的认识,如果教师就教材教教材,恐怕无法达到“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学生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的教学目标。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圆明园的历史,笔者使用多媒体播放了圆明园曾经辉煌的场景图,在学生深受震撼之际,再插入圆明园被毁灭后的颓败图片,通过一前一后强烈的视觉对比,促使学生在兴奋和愤怒交替的情绪下切身感受圆明园的辉煌和颓败所带来的不同情感。在这样的情感作用下,学生主动探究学习的欲望更加强烈。

2.以疑促读,进行讨论式课堂教学

善于设疑既是略读课教学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也是精读课教学中的关键环节。教师有针对性地设计问题,有助于学生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培养思维能力和质疑能力。而教师如果能利用问题引导学生精读、讨论,则能让学生通过合作学习的力量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提高合作学习的能力,使学生读得懂、懂得读,逐步提高阅读能力。

例如,教学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圆明园的毁灭》时,教师先引导学生画出好词佳句,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和写作方法,然后提出“圆明园为什么会毁灭?”“课题是《圆明园的毁灭》,为什么课文要大篇幅写圆明园的辉煌?”“他们是怎样毁灭圆明园的?”等问题让学生思考,最后在小组内开展合作学习,讨论问题的答案。通过自读课文,学生基本能够带着问题细读课文,品味其中深长的意味。小组合作学习讨论的目的是让学生动脑、动口、动手三者结合,同时了解其他同学对待同一个问题的不同看法,以此拓展自己的思维。同时,教师在各个教学环节有针对性设计提问,引导学生精读。例如,在初读环节提问:“文中写什么?”在精读环节提问:“它怎么写?为什么这样写?”在巩固环节提问:“你从中学到了什么?还有什么不理解的?”这一系列具有思维导向的问题,使学生经历了“自主读书—自悟读书—自得读书—自我锻炼接受信息—学习思维方法”的过程,实现了思维能力的发展。

3.以练促读,进行融合式教学

精读课教学要求教师坚持把突出重点作为融合导练的具体举措,围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教学目标,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使学生重点关注重要的字、词、句,明确主攻方向,并在经过教师的阅读指导之后能够“顿悟”,从而实现阅读、思考、练习相互融合。

例如,教学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精读课文《搭石》时,教师应紧紧抓住文中的重点句“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们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引导学生体会乡亲们善良、为人着想的品质,在此基础上利用课堂练习(如图1)感悟课文的主要内容,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升华主题。在教师所设计的“读思融合”的课堂练习导向下,学生始终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学习注意力高度集中。

除了课堂练习,教师也可以根据教学需要设计课后练习,将练习内容、数量、难度等均考虑在内,做到既有周密计划又讲究实效,最大限度地让学生重视并愿意接受,实现突出重点、融合导练的教学目标。

(二)小学语文略读课的教学实践

在略读课文教学中,教师不应只让学生在略读实践中获取信息,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不断的实践中学习和运用略读方法,提高略读能力。为了提高语文略读课教学的有效性,笔者着重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1.坚持导读引学,明确略读任务

在教学中,教师应结合学生实际和教材内容特点,精心设计导读环节,引导学生认真阅读导读内容和要求,明确略读课文的学习目标,以充分发挥略读课文的作用,使学生受到情感熏陶和思想启迪。

以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牛郎织女(二)》一课为例,笔者这样设计导读内容:“同学们,我们經过上一课的学习,知道牛郎在老牛的帮助下遇到了织女并且和织女结婚,幸福地生活在一起。那么,他们的幸福生活能否长长久久呢?在往后的日子里他们会经历哪些事情呢?”在导读内容的牵引下,学生带着疑问有目的地略读课文,了解课文讲了哪些内容,以及发现课文中的主人公并没能幸福地生活在一起。这样导读,一方面能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对牛郎和织女经历的事情有初步了解,激发进一步探究课文内容的欲望;另一方面,为了更好地完成导读任务,学生需要与身边同学进行交流,各抒己见,说出自己对牛郎和织女遭遇不幸的真实想法及对王母的看法,在培养语言表达能力的同时提高略读的能力。

2.坚持提问激趣,培养读悟能力

在教学中,有效的提问可以迅速吸引学生的学习注意力。教师要以教材文本为依据,找准诱导学生学习兴趣的“点”,通过问题设计引导学生快速找到问题答案,领悟文本主旨和作者的思想情感,从中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略读课教学的质量。

以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略读课文教学为例。首先,教师向学生讲述题目是作者的父亲和母亲对其作品的评价,继而提出问题:你能猜出哪句是母亲的评价,哪句是父亲的评价吗?面对同样一首诗,作者为什么得到了父亲和母亲两种截然不同的评价?这样的问题迅速吸引了学生的学习注意力,学生在思考之余急切想从课文中寻找答案。这时,教师再提出略读课文的要求:快速默读课文,圈画出关键词句,梳理作者得到不同的评价后的情绪和想法,以及作者从两种截然不同的评价中所领悟到的道理。根据略读要求,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自主解决问题,不仅激发了学习积极性,提高了学习参与度和自信心,而且提高了自学能力和感悟能力。

3.坚持巩固拓读,抓好课后迁移

在略读课教学中,教师应注重总结升华、巩固知识和迁移运用,适当拓展相关课外阅读素材,为学生设计多层次的阅读训练,推动学生由课内略读向课外自主阅读、独立阅读转变。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课外阅读拓展,略读到更多的课外读物,在开阔阅读视野的同时实现阅读方法的互补。

例如,教学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珍珠鸟》一文后,教师可以为学生推荐《挑山工》和《雪儿》两篇阅读文本,让学生快速略读课文找出文章重点,学会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逐渐培养语文略读能力、理解能力和想象能力;让学生在略读中学会提取关键词句来理解内容,同时提高略读速度,最终达到提高阅读综合能力的目的。

(三)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中略读和精读的教学实践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2022年版语文课标》)倡导整本书阅读,鼓励学生积累各式各样的阅读经验,同时要求第二、第三学段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40万字。要想达到这一阅读总量要求,需要教师教给学生不同的阅读方法,让学生能够把握文本的主要内容,学习梳理作品内容,并能针对作品中感兴趣的话题,主动跟他人展开交流。要想提高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效率,教师需要对标《2022年版語文课标》,抓好“读前(创设阅读情境,巧抛阅读提示)—读中(做好阅读监督,巧行阅读点拨)—读后(组织阅读交流,巧作阅读总结)”三个阶段的阅读教学工作,指导学生学会用略读、精读等阅读方法,知道什么地方略读、什么地方精读,促使学生提高整本书阅读效率。

1.略读方面

拿到一本书后,教师应该让学生先浏览前言、纵观目录、跳读各篇,全面总揽全书纲要,使学生通过略读了解书籍的相关知识,唤醒阅读期待。同时,要引导学生做好阅读规划,提升学生阅读整本书的信心。下面笔者以《中国民间故事》整本书阅读教学为例进行说明。

第一步,教师与学生一起浏览(大略地看,快速简单地看)前言,要求学生大致了解这本书的类别、写作背景、研究范围和研究特点,让学生明白这本书意在让人们了解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与自然做斗争过程中形成的智慧结晶,表达的是人们美好的愿望,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二步,与学生一起总览(从总体看,整个浏览一遍)全书目录,要求学生知道全书由多个独立的故事组成,是许多故事的汇编。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阅读的顺序,也可以根据编排顺序读。在总览过程中,若有学生表示无法读懂某个故事,但是又对该故事感兴趣,则鼓励其用不同颜色的笔对标题进行圈画,为后续的精读做准备。

第三步,与学生一起跳读(有取有舍,跳越章节读书)各故事,要求学生把各个故事全过一遍,边看边画,遇到看不懂的地方,就留下一个记号。学生通过粗略地了解每一个故事的内容,对整本书有一个大致的印象。

2.精读方面

在引导学生精读时,应注重让学生用心阅读。精读需要读者仔细推敲文字背后所隐含的思想感情、字里行间流露出来的作者的细腻情感,整体感知书中每篇文章的大意,感受作者内心深处的情感,更好地抓住文本精华,剖析细节,以理性认识走进文本,全面提升阅读素养。仍以《中国民间故事》整本书阅读教学为例,学生在精读时需要做到以下四点。

一是找出每个故事的人物特点。故事是围绕人物特点展开的,人物特点是故事的核心。《中国民间故事》中的有些故事在前两段直接点明人物特点,如《猎人海力布》的第一段即交代海力布是个热心助人的人。

二是细读每一段文字,用一句话概括每段的主要内容。《猎人海力布》这个故事共11个自然段。概括每一段的大意后,学生会发现这篇文章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写的:首段点明海力布是热心助人的人,第2自然段至第11自然段分别讲述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照应文章的开头,收束全篇。接下来让学生串联句子说主要内容,这一过程为学生学习概括主要内容提供支架,对学生的阅读指导体现了“先扶后放”的原则,为学生快速阅读整本书做好准备。

三是抓住描写人物的动作、语言、心理等句子感受人物特点。这一环节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说话有理有据的意识,使学生的表达言之有序、言之有理、言之有情,不断提高思辨能力。

四是让学生体会故事的情感主旨并复述故事。学生读完《猎人海力布》一文后,基本掌握了阅读民间故事的方法:找到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了解人物特点,体会故事情感主旨。

需要指出的是,无论是阅读单篇课文,还是阅读整本书,都需要选择适当的阅读方法。学生如果能将略读和精读两种阅读方式结合起来,往往能使阅读教学更高效。如果只是为了略读而略读,为精读而精读,光讲形式,不讲实际,就会导致略读和精读都失去原有的意义。

略读和精读教学在最初的探索时期不可避免地带有一些盲目性,甚至有时候还会偏离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即便是在成熟时期也会存在文本选择不理想、学生情感体验不足等问题。这就需要教师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按照《2022年版语文课标》的要求,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需要开展教育实践和教学探索,不仅要在字、词、句、篇的教学上下足功夫,而且要在培养学生人文情怀上做足文章,从而使小学语文略读和精读教学从浮躁变得沉静、从宽泛变得具体、从空疏变得更为实用,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叶圣陶,朱自清.略读指导举隅[M].北京:中华书局,2013.

[2]叶圣陶,朱自清.精读指导举隅[M].北京:中华书局,2013.

[3]曾祥芹.两部配套的阅读教学法专著:评叶圣陶、朱自清合著的《精读指导举隅》和《略读指导举隅》[J].殷都学刊,1986(2):72-76.

[4]程稀.课程文化语境中的精读与略读[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10,39(4):30-33.

[5]耿红卫,刘歆.民国时期国文精读教学思想的发展[J].教育评论,2014(9):147-149.

[6]耿红卫,王贝贝.民国时期国文略读教学思想的发展及其启示[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8,20(6):28-33.

作者简介:吴艳红(1981— ),广西防城港人,一级教师,研究方向为小学语文教学。

(责编 黎雪娟)

猜你喜欢

精读实践思考语文阅读
统筹财政支农政策培训教材编写的实践与思考
浅析如何提高英语阅读能力
对高校传统音乐教育落实到教育实践的思考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提升路径探究
国有企业落实中纪委“三转”要求的实践与思考
浅析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功利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