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场馆研学方式实施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策略

2023-07-10庞国艳

广西教育·A版 2023年5期
关键词:综合性学习小学语文策略

【摘要】本文基于语文学科的综合性与实践性特点,以第二学段为例,提出以场馆研学方式实施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策略,包括:依托教材,构建语文综合性学习内容,拓展相应的场馆研学资源;立足学段,明确语文综合性学习目标,设计实施统整性场馆研学任务;关注育人,落实表现性评价的整体设计。

【关键词】小学语文 场馆研学 综合性学习 策略 第二学段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3)13-0054-04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综合性”与“实践性”是语文课程的显著特点。小学语文教材从三年级下册起,在每册教材中均安排了一些语文综合性学习内容,体现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生活实践的紧密结合。这些综合性学习内容,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发现问题,综合运用跨学科知识解决问题,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

“场馆研学”是我校学生童梦课程之“学科与探究”课程版块中一门重要的主题课程,主要指向在场馆内开展的沉浸式研学活动。2016年,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11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明确指出:中小学生研学旅行是由教育部门和学校有计划地组织安排,通过集体旅行、集中食宿方式开展的研究性学习和旅行体验相结合的校外教育活动,是学校教育和校外教育衔接的创新形式,是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是综合实践育人的有效途径。由此可见,“综合性”与“实践性”是研学活动的主要特征。在我校,“场馆研学”主题课程中的场馆,主要是指一些有教育意义的文化、纪念场馆。近年来,我校与本市的广西科技馆、广西博物馆、广西民族博物馆等一批场馆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引导相关学科教师充分利用本市一些文化、纪念场馆的资源优势,设计和组织“学科与探究”场馆研学活动,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下面,笔者以语文学科第二学段为例,探讨以场馆研学方式实施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策略。

一、依托教材,构建语文综合性学习内容,拓展相应的场馆研学资源

教材中的阅读素材是语文综合性学习内容的重要来源。《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2022年版语文课标》)倡导通过拓展学习资源,增强跨学科学习的综合性和开放性。以场馆研学方式实施语文综合性学习,我校语文学科组基于教材单元的人文主题,适当结合学段目标和单元语文要素,按照“梳理教材—整合资源—合理匹配”的思路,系统构建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内容,有序、有效地拓展场馆研学资源,引导学生在连接课堂内外、学校内外的研学活动中创新发展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在有效提升语文素养的前提下,逐渐形成和发展语文实践能力。基于教材单元人文主题构建综合性学习内容,除了关联单元课文,体现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及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还要基于场馆资源的特点,沟通跨学科的主题知识,体现书本学习与生活实践的紧密结合。我校語文学科组通过梳理教材单元的人文主题,挖掘教材中的语文综合性学习资源,组织实施了两种类型的语文综合性学习:第一种是教材中安排的语文综合性学习,第二种是语文学科组基于教学需要自行组织的语文综合性学习。

(一)教材中安排的语文综合性学习内容及相应场馆资源的拓展

语文教材中安排的综合性学习,通常依托教材单元的人文主题,体现单元整组编排的特点。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带领学生学习单元课文,在学生对其中的相关知识有了初步了解后,再结合本地场馆资源实际,以任务驱动的方式组织实施语文综合性学习,把学生引向身边的现实生活,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第二学段教材中安排的综合性学习内容及我校相应场馆资源的拓展情况如表1所示。

(二)基于教材单元人文主题提炼语文综合性学习内容,拓展相应的场馆资源

我校语文学科组通过深挖教材内涵,把蕴含在教材中的具有探索性特质的学习资源整理出来,再通过资源拓展与优化,构建可灵活配置的综合性学习内容,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或学习需要自主选择适合的综合性学习内容和资源。以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为例,本单元课文表现了不同历史时期的人们在家国大义面前的不同风采,教师为深度拓展“家国情怀”主题学习内容,可结合南宁市的场馆资源优势,引导学生紧扣单元主题,灵活选取韦拔群纪念馆、南宁市邓颖超纪念馆等任何一个场馆,或者自主选择本市以外的其他场馆,以研学活动的形式实施综合性学习,加深对课文内涵的理解,涵养自己的家国情怀。我校语文学科组围绕第二学段学习内容,基于教材人文主题提炼的语文综合性学习内容及相应场馆资源的拓展如表2所示。

二、立足学段,明确语文综合性学习目标,设计实施统整性场馆研学任务

《2022年版语文课标》提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结构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核心素养形成内在逻辑,以生活为基础,以语文实践活动为主线,以学习主题为引领,以学习任务为载体,整合学习内容、情境、方法和资源等要素,设计语文学习任务群。学习任务群的安排注重整体规划,根据学段特征,突出不同学段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需求,体现连续性和适应性。”以场馆研学的方式实施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师需要立足学生学段核心素养培养要求和学生学习的基本特征,结合学习内容和场馆资源的实际,明确语文综合性学习目标,设计具有统整性特质的场馆研学任务。

(一)确定语文综合性学习目标

语文综合性学习对应《2022年版语文课标》中的“梳理与探究”,第二学段“梳理与探究”的学习要求是“提倡学生在活动中学习语文,学会合作”“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积极思考,能提出学习和生活的问题,并尝试运用表格、图像等多种媒介呈现自己的观察、探究和心得”。第二学段的学生虽然仍以形象思维为主,但已经开始尝试运用抽象的逻辑思维思考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在阅读的过程中能够做到边读边想,开始学习抓住重点词、关键句体会文章的情思,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习作时能够根据表达需要展开想象编故事,并按照一定的顺序把内容写清楚。

基于《2022年版语文课标》的要求和学生在该学段的学习特点,场馆研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目标的设定应紧扣学段目标,关注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求,引导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注意课本知识与生活实践相结合,加深对课本知识的理解,做到灵活运用课本知识,实现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以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材安排的“轻叩诗歌的大门”综合性学习为例,教师可基于《2022年版语文课标》对本学段的学习要求,设计如表3所示的综合性学习目标。

此外,教师还应关注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个性化学习体验,包括能否产生探究性学习的愿望,能否在合作中进行有效的沟通,是否具备运用恰当的表达方式呈现学习收获的能力,等等。

(二)设计语文综合性学习任务群

综合性学习作为一种课外学习活动,不同于课堂教学,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确保学生能够有效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教师通常需要设计一系列与活动主题相关、指向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不同层次的学习任务群,引导学生在自主选择活动任务的同时培养探究世界的兴趣,发展综合思维的能力,开展有深度的综合性学习。

综合性学习任务群的设计遵循“三个关联”策略:一是体现综合性学习与单元语文要素和人文主题的关联;二是体现综合性学习与跨学科知识的关联;三是体现语文知识与现实世界的关联。展开来说,就是教师在设计综合性学习任务群时,应充分考虑本次综合性学习与相关单元语文要素和人文主题在内容上的整体关联性,考虑到单元知识的螺旋上升规律,考虑到相关学科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引导学生在生活情境中开展语言实践活动,从不同角度理解学习内容,形成大语文、泛学科的教学格局。

例如,笔者在组织实施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科技的精彩”综合性学习活动时,基于该单元探索科技奥秘的人文主题,联系学生在科技阅读中较常碰到的问题,为切实发展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笔者设计了三个层次的学习任务群供学生自主选择:任务1,请你在参观广西自然资源档案博物馆时,把自己喜欢的化石名称记录在学习单上;任务2,针对课堂上提出的关于琥珀形成或者是恐龙演变成鸟类的问题,通过阅读场馆介绍、倾听讲解员讲解或者其他方式,把你在实践学习中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方法进行分点罗列;任务3,请你写一写生命诞生的时间和地点,说出最原始的化石是哪一种,并画出它的样子。“任务1”的任务相对简单,紧扣单元人文主题,以能够激发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的兴趣和热情为要;“任务2”的任务开始升级,关联单元语文要素,指向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任务3”是对课文学习的进一步拓展和深化,体现了跨学科的任务安排,旨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探究兴趣,让学生感受科技的精彩。

(三)凸显学生在语文综合性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场馆研学和课堂教学不同,具有学习场域开放、学习资源多样的特点。因此,在以场馆研学方式实施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必须注意凸显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教师以学生为中心设计学习任务群,体现任务的组合性、分层性,充分尊重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要,引导学生基于自己的学習需要选择适合的学习任务。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切实发挥主观能动性,同时开展不同形式的合作学习,形成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家长等不同类型的学习共同体,在合作学习中学会合作,同时获得运用多学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中华传统节日”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教师设计任务1“独立收集中华传统节日习俗,和学习小组成员进行交流,确定小组探究主题”,便具有相当的开放性,既尊重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让每一个学生都能通过“独立收集”展现自己的兴趣、爱好,体现自己的学习主体地位和个性差异,又通过“和学习小组成员进行交流,确定小组探究主题”,体现了教师对合作学习的高度重视,回应学段目标的相关要求。

三、坚持育人导向,结合语文综合性学习目标和任务,落实表现性评价的整体设计

《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指出:“注重动手操作、作品展示、口头报告等多种方式的综合运用,关注典型性行为表现,推进表现性评价。”学生在场馆研学中进行语文实践活动,能够促进学生语言运用能力、思维能力、审美能力的全面发展,其中的场馆研学过程,既是学生在情境中用典型行为表现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也是教师观察学生学习表现、对学生进行表现性评价的重要契机,过程中的表现性评价是落实《2022年版语文课标》“以评促学、以评促教”育人导向的重要手段,有利于在实践中发展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一)细化指标,基于评价量表进行表现性评价

核心素养是学生外在行为表现的基础,透过学生外在行为表现可以考查学生核心素养达成的程度。教师可以对照《2022年版语文课标》对学段目标的规定和对学业质量要求的描述,围绕核心素养对学生外在行为表现的要求细化表现性评价的具体指标。以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轻叩诗歌的大门”综合性学习为例,教师把研学场馆放到南宁市少儿图书馆,带领学生去寻找一本适合自己阅读的诗集、练习朗诵其中的诗歌,然后在南宁市少儿图书馆举行了一个小型诗歌朗诵会,引导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每个学习小组从所找的诗集中选出一篇新诗进行集体朗诵展示。围绕以上学习任务,教师基于该单元诗歌学习要求,从诗歌的节奏、表达独特感受、丰富的想象力、真挚的情感四个方面,对学生寻找诗集等学习任务的完成进行指导,并将这四个方面作为表现性评价的主要指标,细化了相关要求,形成了如表4所示的“轻叩诗歌的大门”诗歌朗诵展示活动评价表。

教师通过设计多个维度的评价指标,引导每一个学生积极参与排练、朗诵和评价的过程,从而实现了“教—学—评”一体化。教师把“阅读—赏析—创作—评价—朗诵”的整个学习过程制作成小视频,发到学校微信视频号供大家观看。学生在课堂观看视频的过程中充满了仪式感,教师此时介入详细点评,使学生印象深刻。这样的可视化学习、展示、评价、反思的设计,更有利于提升学生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效果。

(二)借助技术,围绕生动的情境展示进行表现性评价

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当下,学习工具变得更加多样,学习成果展示的方式也有了诸多的选择。视频展示是当下较常使用的一种方式。例如,在组织“家国情怀”综合性学习活动时,教师组织学生先后去了韦拔群纪念馆、邓颖超纪念馆、广西革命纪念馆开展研学活动,使学生对英雄和英雄的事迹有了更多的了解,在此基础上,教师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有关场馆组织的“小小讲解员”实践活动,引导学生通过参与讲解,走进革命英雄的内心世界,丰富学习体验。为了让更多学生都能感受到革命英雄的高大形象,教师和家长联手,通过拍摄视频的方式,还原学生作为“小小讲解员”的研学现场,并借助网络媒体进行群播放,让更多的学生和家长都参与其中。

总之,未来学校理念下的校本课程研发需要发挥教师的建设性作用。南宁市滨湖路小学的课程研发团队围绕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内容的构建与课程的实施,通过整合校内外各方优势资源,以场馆研学为切入口,把文化育人、协同育人发挥到极致,实现了多学科融合、跨学科育人,有效推动了学校的课程建设,强化了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地,达成了课程育人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张华.让学生创造着长大:2022年版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核心理念解析[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22.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3]杨菲.部编本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教学现状及改进策略研究:以Y市H小学为例[D].银川:宁夏大学,2021.

[4]郝高超.我国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的元研究:给予文献分析的视角[D].郑州:河南大学,2015.

注:本文系广西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1年度自筹经费重点课题(B类)“未来学校理念下‘梦想+课程的构建与实践的研究”(2021B213)的阶段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庞国艳(1978— ),广西桂林人,本科,高级教师,自治区优秀班主任,主要研究方向为小学语文教学、小学教育。

(责编 白聪敏)

猜你喜欢

综合性学习小学语文策略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开展高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探究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