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家校共育”的家长育梦课程构建与实施

2023-07-10陆通

广西教育·A版 2023年5期
关键词:家校共育

陆通

【摘要】本文立足《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对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的相关要求,探索基于“家校共育”的家长育梦课程的构建与实施路径,着力打造线上线下全学段覆盖、校内校外全方位关爱的“家校共育”新样态,以此实现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同频共振。

【关键词】家长育梦课程 家校共育 路径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3)13-0067-04

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教育是人类传承文明和知识、培养年轻一代、创造美好生活的根本途径。在我国的现代教育体系中,学校教育是主渠道,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是重要的组成部分。近年来,家庭教育受到了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家庭是儿童的第一个课堂,家长是儿童的第一任老师。学校教育需要家庭的支持,家庭教育需要学校的关心,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教师和家长都是孩子教育之路上不可或缺的指导者、帮助者、领路人。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没有家庭教育的学校教育和没有学校教育的家庭教育都不能完成培育人这一极其细致和冗杂的任务。”

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加快,不少家长因忙于工作和“网络学习”而时常忽略与学校教师和孩子的主动交流,从而错失了了解和配合学校教育、了解和引导孩子成长的机会。从2022年1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首次明确了“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在家庭教育的责任和义务:“本法所称家庭教育,是指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为促进未成年人全面健康成长,对其实施的道德品质、身体素质、生活技能、文化修养、行为习惯等方面的培育、引导和影响。”这是我国首次就家庭教育进行专门立法,强调了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的教育职责,家庭教育开始从“家事”上升到“国事”,开启了“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依法带娃的时代。与此同时,《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要求中小学校、幼儿园“应当将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纳入工作计划”“定期组织公益性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和实践活动”“根据家长的需求,邀请有关人员传授家庭教育理念、知识和方法,组织开展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和实践活动”,促进家校共育。由此可见,家长或者其他监护人既是家庭教育的重要主体,也是家校共育的珍贵资源。因此,本文所说的家长育梦课程的“家长”,既包括孩子的“父母”,也包括“其他监护人”。

南宁市滨湖路小学在构建未来教育理念下的“梦想+”校本课程的过程中,依托学校“梦”文化,通过建立课程化的家校协同育人机制,构建起新时代背景下由“家校e课堂”和“家长大讲堂”两部分组成的“家校携手·共育未来”家长育梦课程,一方面由学校经验丰富的教师指导家长高质量地陪伴孩子,另一方面将家长变为学校课程建设的重要资源,通过家校协作,共同为孩子的健康成长和幸福生活提供可靠的陪伴和帮助。

一、精心构建线上微课资源库,借“家校e课堂”为家庭教育指点迷津

由学校主导的家校共育,需要学校给予家长更多的育儿知识和方法指导。近年来,家庭教育的缺失一方面源于家长工作繁忙、生活节奏加快,另一方面源于家长育儿知识的匮乏。为此,我校主动承担起对家长进行育儿方法指导的任务。如下页图1所示,我校在“家校e课堂”先后开设了“育梦学堂”“亲子阅读”“亲子沟通”“亲子游戏”4个版块的课程内容,切入对家庭教育的线上指导,强调家校共育的数字化赋能,回答家长有关孩子身心健康及亲子关系建设的有关问题,通过组织教师精心设计、打磨家校共育系列微课,构建起具有本校特色的家校共育微课资源库,不断完善家校共育的知识和方法体系。

“家校e课堂”之所以主打线上课程形式,与近年来快速发展的线上教育息息相关。“家校e课堂”借助互联网的泛在特點,可随时随地指导家长科学育儿,包括培养孩子的行为习惯、妥善处理亲子关系、促进孩子切实提高学习效率、助力孩子心灵成长等,从而有效配合了家长在时间、空间、学习内容、学习进度和交互性方面的灵活选择。

(一)建设赋能课程,让家庭教育指导具有针对性、持续性

赋能课程以问题解决为导向,由家长提出问题,学校组织教师进行专题研究并给出解决的策略和方法,为家庭教育出谋划策,提供科学育儿的方法指导,进而培育家长的科学育儿理念。“家校e课堂”之“育梦学堂”课程版块便专为解决家长提出的问题而设,该版块课程内容的探索源起于2020年我校在“心理活动月”为加强家校联动、共同推进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而进行的一次问卷调查。2020年春节,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改变了家庭和学校教育的原始样态,一系列疫情防控措施使得无论是成人还是孩子都经受了前所未有的心理考验。在当年春季学期线上教学陆续普及的情况下,学校开始探索“家校共育”心理健康教育的新路径,“育梦e课程”之“育梦学堂”应运而生。调查发现,家长们在家庭教育中最关心的问题和最希望得到的帮助,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孩子学习习惯的养成、情绪调控的方法、青春期的性教育。对于彼时一个个处于居家隔离状态的家庭来说,家长们急需一些专业的指导意见,帮助自己解决以前不太关心或者从未关注过的一系列育儿问题:居家期间,孩子的学习习惯如何培养、学习方式如何转变、学习效果如何评价;由于居家隔离,孩子产生了一些消极的负面情绪,家长该如何解决;孩子进入青春期后,家长如何做好电子产品的监控避免孩子借线上学习的时间浏览一些不健康的网上内容;如何对孩子进行恰当的性教育;等等。诸多家庭教育的问题都因居家隔离被放大,并硬生生摆在了家长们的面前。

基于以上调研结果,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团队聚焦家长关心的问题,围绕“促进习惯养成”“调节双向情绪”“直面人生挫折”三个主题精心设计和打磨了“育梦学堂”的系列微课,并将这些微课上传到学校微信公众号、视频号等平台进行课程推广,对家长进行育儿方法指导,为家庭教育赋能,使学校对家庭教育的指导更具针对性,并因为家长的适时参与互动而使课程具有了专题的连续性。例如,2020年寒假前的“育梦学堂”总第一期第一节微课主题是“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针对三个不同学段的小学生不同的心理特点分别给予家长不同的方法指导,由此点燃了家长们的学习热情,家长们边看边想,又跟踪提出了一个个相关的问题。于是,以总第一期为核心的“促进习惯养成”系列微课应运而生,教师们接下来依次为家长们推送了《孩子沉迷电子产品怎么办》《家有“小磨蹭”,试试这样做》《如何对孩子进行职业启蒙》《引导孩子正确认识自我》《培养孩子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孩子的责任担当》《如何开口与孩子谈“性”》7期心理微课,从而构建了“育梦学堂·促进习惯养成”的基础内容。虽然关于孩子习惯养成的话题涉及方方面面,是一个极广泛的研究课题,以上系列微课远远达不到系列化、完整性的要求,但它基于家长关心的问题,对家长进行有针对性的方法指导,在一定时期一定范围内缓解了家长们的焦虑,消除了家长们的困扰,最为重要的是转变了家长们的育儿观念,使他们知道了高质量陪伴的重要性,理解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提出的“家庭是第一个课堂、家长是第一任老师”的要义。

(二)推出主题课程,让家庭教育指导更具建设性、步入常态化

在探索“育梦学堂”系列微课设计的过程中,教师们开始思考一些更为本质的问题:孩子是家庭的未来,没有哪一个家长不关心自己的孩子,只是大多数家长都缺乏科学育儿的知识和方法,问题导向的“育梦学堂”课程虽然能够缓解家长的焦虑、帮助家长解决一些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但从长远计,家长们还需要得到更多科学育儿知识和方法的指导。基于此,我校课程研发团队开始尝试构建与“育梦学堂”课程版块内容相关联的“亲子沟通”“亲子阅读”“亲子游戏”3个版块的主题课程,希望这3个版块的主题课程更具建设性,使科学的家庭教育理念和方法能够真正融入每一个家庭生活的日常。

亲子沟通不畅是家长们普遍焦虑的一个问题:工作繁忙加上代际隔阂很容易让家长和孩子们产生一些误会,久之很容易使家庭成员之间的沟通走向情绪化、指令化、简单化。故此,学校以“非暴力沟通”为主题,就困扰诸多家长的亲子沟通问题进行了专题研究,并连续4天推出了4期“家校共育”系列微课,向家长们普及“非暴力沟通”的理念、内涵及具体的操作步骤,使家长们不仅学到了相关的理论知识,更为关键的是掌握了亲子沟通的科学、有效的方法。教师们的微课指导,直面孩子成长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结合家长在日常亲子沟通中容易出现的认识和行动误区,为家长们提出了解决相关问题的有效方法,指引家长们通过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科学应对亲子沟通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家校携手,共同培育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

“亲子阅读”主要向家长们推荐阅读一些有关家庭教育和儿童心理发展方面的专业书籍,帮助家长们进一步提升解决现实生活中亲子关系问题的能力,更好地应对教育孩子方面的困惑和烦恼。如:将性教育更为巧妙地融入家庭教育,并渗透到家庭日常生活中的专业书籍《小威向前冲》;引导家规家风建设,教育孩子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类书籍《好家教成就孩子一生》;帮助家长们释放焦虑、清亮心灵,通过培养接纳力提升父母教养水平的专业书籍《接纳力》;着重讨论家庭中如何构建良好的亲子关系,为家长正确处理亲子关系提供了整套概念、做法的专业书籍《李中莹亲子关系全面技巧》;等等。

为了帮助家长们营造和谐、欢乐的家庭氛围,学校连续推出了3期“亲子游戏”系列微课,从学科融合视角创编了一些富有童趣的亲子互动游戏。如:游戏《欢乐拍拍拍》将心理健康教育与音乐学科融合,在培养孩子节奏感的同时,可有效提高孩子的专注力;游戏《“萌虎”玩足球》将心理健康教育與体育学科融合,锻炼孩子的意志品质,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全面促进孩子的身心健康;游戏《短语翻转大挑战》将心理健康教育与书法教育融合,帮助家长们学会用亲子小游戏陪伴孩子和家人,增进亲子之间的互动和交流,营造欢乐、和谐的家庭氛围。

由问题导向的赋能课程到建设性的主题课程,我校“育梦学堂”的系列课程为家长科学育儿提供了知识和方法指导。探索和设计更多科学育儿的知识和方法微课,是我校课程研发团队不懈的追求。相信基于这样的追求,我校还会设计生出更多不同主题、不同类型的微课,展现“梦想+”课程无边界、与时俱进的特点,持续完善学校的家庭教育指导。

二、用心组织线下活动课程群,借“家长大讲堂”双向推进“家校共育”

“家长大讲堂”将家长作为重要的课程资源,充分发挥家长资源的优势,引导家长积极参与到学校教育中来。自2004年建校以来,我校一直在探索“家校共育”的路径和方法,在专注打造“家校e课堂”线上微课资源库之前,便已经在线下有计划地组织开展了一些“家校共育”活动,逐步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家校共育”策略和方法,将这些策略和方法进行全面统整和课程化改造之后,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对学校的要求,我校全面构建起以家长为中心的“家长大讲堂”线下活动课程群,包括“育梦培训班”阶梯课程、“育梦讲师班”职业课程、“育梦研学班”研学课程三大类别。

(一)“育梦培训班”阶梯课程,让家庭教育具有整体性、系统性

“育梦培训班”特指由学校组织举办的家庭教育公益讲座,每学期每个年级举办一次,学校邀请家庭教育领域的专家在线下对家长实施分年级的专题培训,引导家长们按照孩子所在年级分别接受专家的培训指导。我校将这样的公益讲座类专题培训按学生所在年级分成12期,针对不同学段学生的成长特点设置不同的课程内容,指导家长在科学育儿理念和方法的指引下,有计划、有目的地实施有针对性的家庭教育。这12期公益讲座的内容具有很强的连续性,对家庭教育设计了逐层递进的目标,力求让家长全面掌握从一年级到六年级循序渐进培养孩子综合素养的策略方法,与学校教育形成合力,全面塑造孩子健康向上的积极心理品质。

(二)“育梦讲师班”职业课程,让生涯教育具有亲和性、人文性

“育梦讲师班”以“爸爸妈妈志愿者进课堂”的形式,邀请家长志愿者中各行各业的精英走进学校特设的生涯启蒙课堂,为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生涯启蒙教育,让学生对自己梦想中的职业生涯有个初步的认识和了解。这样的课程固定在每月第四周的周五班会课开设。为了肯定家长的付出,学校还会为进校授课的家长颁发证书,让孩子们感受到满满的仪式感,让授课家长的孩子们感到由衷的自豪。在这种课程中,家长们会向学生介绍本行业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专业成长路径,或者结合学校教育教学的需要,在自己的生涯启蒙课堂中融入对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安全教育、普法教育等专题内容。例如,我校曾邀请在广西革命纪念馆工作的家长到校给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专题讲座,邀请在南宁市公安局治安支队宣传科工作的家长到校对学生进行防欺凌专题教育,邀请在大学任教儿童礼仪培训课程的家长到校给学生讲授儿童礼仪知识……通常情况下,学校会根据各班家长的职业结构,统筹规划家长进校授课的方式和内容。把各行各业的家长作为学校教育资源的一部分,既能让孩子对教育者更加亲近,又能充分调动家长参与“家校共育”的积极性,形成家校共育合力。

(三)“育梦研学班”研学课程,让育人途径具有实践性、开放性

“育梦研学班”充分发挥班级家委会的“枢纽”作用,由家委牵头组织班级开展校外亲子研学活动,接受学校的活动指导,激活家长的教育主体意识,完成相关的研学活动内容。“育梦研学班”研学课程通常每学年举办一次,每学年初由学校牵头召开校级“家校共育”委员会的碰头会,学校和校级家长委员会的委员们共同策划全年的研学主题,提供研学路线的教育资源,引导校级家委基于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课程内容,组织本班家长们以自愿为原则主动参与学校开发的校外亲子研学实践,把孩子们带到学校以外的广阔天地,亲近自然,感受生活,接触因为学校场域限制而难以接触的新鲜事物,开阔孩子们的眼界,让他们在开放的自然和社会环境中得到更为全面的成长。

“家长大讲堂”在学校的正确引导下,联动学校、家庭和社会三方资源,充分激活了家长作为教育主体的主观能动性,全面提升了家长的育儿水平,构建起校内“育梦培训班”“育梦讲师班”和校外“育梦研学班”相辅相成的综合性课程内容,指导家长根据孩子的年龄和心理特点采用恰当的育儿方法,在“家校共育”中与孩子一道成长。

总之,南宁市滨湖路小学所构建和实施家长育梦课程,无论是成就家长学习方式转变的“家校e课堂”,还是促进“家校共育”全面深化的“家长大讲堂”,都充分强化了“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为促进未成年人全面健康成长,对其实施道德品质、身体素质、生活技能、文化修养、行为习惯等方面的培育、引导和影响”的教育主体地位,满足了不同年龄段学生家长对育儿的不同需求,有效提升了家长的科学育儿水平。

参考文献

[1]王晶.“互联网+”背景下的小学家校共育途径探讨[J].教育界,2021(21):12-13.

[2]吴晓晔.小学家校共育合作工作中的实践与思考[J].当代家庭教育,2021(25):33-34.

[3]刘健.关于借助互联网实现小学家校共育的建议[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21,6(11):115-116.

注:本文系广西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1年度自筹经费重点课题(B类)“未来学校理念下‘梦想+课程的构建与实践的研究”(2021B213)的阶段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陆通(1982— ),广西南宁人,本科,一級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小学德育和小学语文教学。

(责编 白聪敏)

猜你喜欢

家校共育
新形势下家校共育工作的思考与实践探索
家校共育,立德树人,成就孩子美好明天
浅谈如何构建有效的家校共育平台
影响小学家校共育的因素以及解决策略初探
浅议如何化解家校教育的矛盾
对寄宿制学校学生养成教育的几点看法
用爱心筑就孩子阳光成长之路
家校共育模式下培养小学生学习自觉性的体验式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