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教”理念:“布依文化”融入了数学课堂
2023-07-10杨秀钰
杨秀钰
以黔西南州中学数学课堂为例,探究教师如何提取布依文化来创设数学问题情境,如何启发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如何用数学语言正确表达,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数学课堂教学应该以学生的感知活动能力与现有的知识为前提,通过布依文化情境与数学教学课堂相融合让学生获得良好的课堂感受,使他们在自身所认知的生活情境中掌握数学,形成在现实生活中运用数学思维思考的习惯,改变传统数学课堂的教学模式,切实落实了教学生思考、教学生体验、教学生表达的“三教”理念。
问题提出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中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是强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铸魂育人功能,落实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系统化、长效化、制度化的重要举措。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民族文化与数学教学融合的情境教学成为数学教学的新形式,课程越来越注重民族文化的融入。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指出:课程内容的选择要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有利于学生体验和理解、思考与探索;教师应该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启发式和因材施教。将布依文化的场景融入数学课堂的教学之中,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数学知识,同时还可以起到传承布依文化的效果。
彭光明(2016年)等学者提出了以布依文化为数学教学情境来进行数学教学的新话题,把开发的教学案例运用到数学课堂中。为此,教师在设计教学时要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入手,把生活中的数学元素引入到课堂情境之中,让学生能够掌握知识点,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形成数学学科核心素养,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和课堂氛围。
本文以黔西南州中学数学课堂为研究对象,通过收集和选择与布依文化情境学习有关的文献和教学案例,探究“三教”理念與“布依文化情境”融入中学数学课堂的作用和意义。
布依文化
中华传统文化是指由中华文明发展所凝聚形成的一个体现了整个中华民族性格与面貌的民族系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所有重要思想传统文化、社会观念形态的综合表现,它指聚居于我国区域内的中华民族及其先人所创立的、为整个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延续发展的,富有浓郁特色的、历史意义源远流长的、文化内容博大精深的不同种族文明、习俗、文化的总和。
布依族人在贵州是一个远近闻名的民族,是全国布依族人口最多的省份。布依族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中璀璨的瑰宝,布依族历史悠久,秦、汉之前就已经追溯到布依族的踪迹。布依族以农业为主,享有“水稻民族”之称。
情境教学法
情境教学法是指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感情色彩的、以形象为基础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从而诱发学生相应的态度体验,进而有助于他们掌握知识。情境教学法的核心就是在于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所以教师应尽最大能力把情境教学渗透到数学课堂教学之中,使得学生能够更好掌握好所学知识并能运用到现实生活之中。
研究意义
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是一个多民族杂居地,其中布依族人口约一百万。学生在数学学科的学习上相对其他发达地区相对落后,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不高,对于一些数学技能、知识、概念难以理解,无法正确的表达数学。因此“三教”理念与情境教学法的结合,通过引入布依文化情境激发学生的深入思考,体验数学学习的过程,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从而形成和发展学生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学生从熟悉的生活环境出发,让学生感受数学来源于实际生活,积极表达数学知识与自身生活的联系,教师改变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能够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达到传承布依文化和推动少数民族地区的数学教育发展的效果。
“三教”理念与“布依文化情境”融入中学数学教学课堂案例研究
布依文化中数学元素教学应用——“布依服饰刺绣”中的简单线性规划问题
(1)布依文化:布依族刺绣(见图1)源远流长,是国家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贵州省黔西南州册亨县布依族历史文化资源丰富、底蕴深厚,是闻名于全国的“布依戏之乡”。刺绣的工艺图案栩栩如生,而且绣工严谨,工艺细腻,色调和谐。正因为刺绣是布依族妇女擅长的传统工艺,所以妇女们常把自己精致的刺绣品,当作珍贵的礼物或美好的象征。
(2)知识点:简单线性规划。
(3)数学情境:以图1为例,研究对象为“布依族刺绣”,通过对实际问题的探讨,了解线性规划的意义以及约束条件、目标函数、可行域、可行解、最优解等基本概念,体会不等式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和价值。
(4)数学问题:
问题1:若一个人绣款式一的图案需要35分钟,使用A种线6米;款式二的花纹需要43分钟,使用B种线7米;则一个人一天内至多能够领取A种线48米和B种线50米。如果刺绣款式一可获得6元的报酬,而刺绣款式二可获得8元的薪酬,那么一个人每天上班8个小时最多能够拿到什么薪酬呢?
问题2:计算出如何分配一个人一天才能获得最多的报酬?即如何来求本题的最优解呢?
(5)评析:通过引入布依族服饰刺绣加工的数学情境,引导学生从身边的实际生活当中发现数学问题,提升学生的数学抽象数学学科素养,同时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让学生获得数学体验,能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
布依文化中数学元素教学应用——“布依转场舞”中的排列组合问题
(1)布依文化:布依族转场舞(见图2),贵州省册亨县传统舞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布依族转场舞,布依语称“勒呜”,是流传于贵州省册亨县布依族聚居村寨的传统舞蹈。
(2)知识点:排列组合。
(3)数学情境:黔西南州册亨县开展了一场“文旅融合万峰秀·非遗之旅”布依族转场舞“嘞呜”一起舞的表演活动,其中布依转场舞的表演需舞者围成8圈,排成同心圆的舞蹈形式,第一环由46名舞者排成,此表演活动准备了以下两种方案:
方案一:从第2圈起每一环都比前一环多46名舞者。
方案二:从第2圈起每一环的舞者人数都是前一环人数的1倍。
(4)数学问题:
问题一:方案一总共需要多少名舞者?
问题二:方案二总共需要多少名舞者?
问题三:方案一、方案二哪种方案需要的舞者人数更少?
总结点评:利用与知识点内容相契合的布依文化背景创设数学问题情境,从学生的角度看,创设的情境来自熟悉的生活,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
初步结论
中学课堂上的布依文化情境教学产生了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布依文化中的情境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就能熟知,能够吸引学生积极思考课程所学内容与生活中的哪些元素可以联系,提高了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让学生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2)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学生不仅能从课堂上学习到课程知识,也让生活与数学越来越接近,让学生在生活中也可以思考数学问题。
(3)增强了课堂的学习氛围。利用布依文化情境融入数学课堂的教学之中,学生适应度高,学生在课堂上可以感受到布依文化的魅力,数学课堂不再是枯燥无味的。
“三教”理念与“布依文化情境”融入数学课堂应用策略
数学来源于日常生活,学起来本应该是很好玩的、有趣的,然而随着教育的发展,数学已经成为一门科学的、严谨的、抽象的学科,离学生的日常生活愈来愈遥远。布依文化情境教学可以将认知和情感活动联系起来,将抽象的数学问题与具体事物相结合。采用布依文化的情境教学,教师将复杂的数学知识变成熟悉、生动和有趣的情境,让学生感受到一种全新的学习数学的情感过程。
挖掘布依文化中的数学元素
通过查阅文献、资料了解黔西南州布依文化中的建筑、服饰、传统手工等生活习俗和文化背景,挖掘出具有布依文化特色的数学元素。
布依族生活中蕴含着不少数学的内容,比如布依族服饰的对称问题、布依八大碗的排列与组合问题等,这种独具特色的布依文化也是学生所熟悉的生活内容,如果教师合理科学地把这些布依文化应用于数学课堂当中,就能够调动学生数学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提高他们的民族荣誉感,并激励他们继承布依族传统文化。
巧妙运用不同的布依文化情境
核心素养与教学情境密不可分,学生在与情境和问题的有效互动过程中数学的读写能力也能得到提高。运用布依文化情境结合学生的学情,在恰当的时间和地点运用情境教学能够快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
适当利用现代教学信息技术提高情境教学的效果实效性
在数学课堂中通过多媒体加入一些信息技术,可以将布依文化中的数学元素以图片、视频等形式进行展示,将动态和抽象的知识形象具体化让教学内容更加直观,鼓励学生积极地发现、理解和思考数学知识的本质,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
本文研究的基于“三教”理念与“布依文化情境”融入中学数学课堂进行研究和分析,反映了情境教学在数学教学方面的重要性,将“三教”与“布依文化情境”有效地融入实际数学课堂教学中来培育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课堂体验和学习效果得到了显著的提升,能够在极大程度上减少学生学习数学的困难,在“三教”理念与“布依文化情境”融合的数学课堂中,学生能够真正体会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现实生活之中,让学生能够跟紧老师的步伐主动思考问题、积极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数学思考。情境教学运用到数学课堂之中,不仅是新课标中数学教学的最基本要求,也是未来教育的发展趋势。
(作者单位:兴义民族师范学院数学科学学院。课题基金:本文系2022年兴义民族師范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三教”理念与“布依文化情境”融入数学课堂教学研究——以黔西南州中学数学课堂为例”(项目编号S202210666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