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功不可没的辽宁“三线”

2023-07-10王竹

共产党员·下 2023年6期
关键词:三线安东抗美援朝战争

王竹

据史料记载,3年的抗美援朝战争中,辽宁有74374人参军,参战总人数达到242285人,牺牲13374人,是全国各省区参军、参战、牺牲英烈人数最多的省份之一。在战地勤务保障方面,辽宁人民同样作出了巨大贡献,当时辽宁有人口2100多万人,参加各种战勤的人员达246万人,占人口总数的11.7%。

在轰轰烈烈的抗美援朝战争中,辽宁地区形成了声名显赫的“三条线”——打不烂炸不断的运输线、促生产保生活的电力线、运伤员救病患的生命线。辽宁的“三线”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厥功至伟、作用非凡,为抗美援朝后勤保障工作作出了极其重要的贡献。

打不烂、炸不断的运输线

“千条万条,运输第一条。”在波澜壮阔的抗美援朝战争中,在党中央、中央军委及辽宁各级党组织的领导下,辽宁地区的交通运输、公路铁路、工程保障等部门同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进行了英勇顽强的斗争,战胜了美国空军实施的所谓“集中轰炸”“重点轰炸”“绞杀战”等疯狂封锁和洪水带来的灾害,形成了随炸随修、此炸彼通的“打不烂、炸不断的钢铁运输线”,创造了“运输、防护、抢修”三位一体联合作战的宝贵经验,有效地保障了抗美援朝战争的顺利进行,在中国交通史上写下了辉煌的篇章。

当时,安东市(今丹东市)通往朝鲜新义州的鸭绿江大桥有两座:一座建成于1911年,是铁路、公路两用铁桥(通称老桥);另一座建成于1943年,是铁路复线桥(通称新桥)。为了切断中国人民志愿军军用物资和部队入朝的交通线路,1950年11月8日,美军百余架飞机侵入朝鲜新义州和鸭绿江大桥的上空,投下无数颗炸弹和烧夷弹。由于敌机连续多次轰炸,老桥被拦腰炸断,8孔桥梁落入水中;新桥南端起火,部分桥面和铁轨被炸坏,行车中断。安东铁路工务段闻讯后,立即组织力量抢修,段长戴景阳、党支部书记宫希昌带领职工率先赶到现场灭火,并电令抢修工程队和专用列车火速赶到安東。经过19个小时的连续奋战,第二天凌晨就恢复了通车。11月9日,数十架敌机连续轰炸大桥,行车再次中断。安东铁路分局又从灌水、本溪两个工务段抽调了60多名工人充实抢修队,轮番进行抢修作业,终于在13日夜恢复了通车……

为了确保军运列车能够长期安全地从鸭绿江大桥上通过,按照上级指示,1951年6月,安东铁路分局开始着手全面修复江桥,当年8月9日完成第一期工程,翌年8月,江桥的整个修复工程全部竣工,并正式交付使用。至此,安东铁路分局抢修江桥的工作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

促生产、保生活的电力线

朝鲜战争爆发之前,安东市的用电是由66千伏的“新六线”(朝鲜新义州—安东市六道沟)供给的。该线路是中朝两国共用的电力资源,也是安东地区唯一的供电线路。在当时的情况下,如果电力线遭到破坏,就会严重影响前线通讯、运输及军民生活,可以说牵一发而动全身。抗美援朝战争开始后,电力供应成为打赢战争的重要保障。在抗美援朝战争期间,辽宁电力人在炮火硝烟中抢架线路,用行动践行了“流血流汗不流泪,掉皮掉肉不掉队”的誓言。

1950年11月8日,美军派来100多架“野马式”战斗机,对江桥猛烈扫射。紧接着,70多架B-29轰炸机以重磅炸弹和烧夷弹对新义州和鸭绿江大桥轮番轰炸1个多小时,66千伏的电力供给线被炸毁。安东市停电、停水、停工、停业,陷入瘫痪。安东电业局立即组织53名技术娴熟的工人展开了紧张的抢修工作。工人们信心坚定,纷纷表示:“只要有电源,就保证能送电。”

从当天下午4点开始,工人们背着上百斤重的工具与器材,沿着钢轨爬上桥,开始了紧张的抢修工作。当时,桥上的杆子高约8米,杆顶距江面约40米,人在杆上作业会随风摇晃,惊险异常。而且,由于天气寒冷,工人们手脚冻得麻木,嘴巴冻得说话都打哆嗦,一不小心就有掉入江里的危险。但是,他们不惧艰难,奋力抢修,终于在夜里12点完成了电力修复。

此后,“新六线”一直是修了炸,炸了再修。为了保障及时送电,中共辽东省委决定,从朝鲜新义州到安东再架设一条新的66千伏输电线——“义东线”。从11月15日起,工人们撸起袖子、甩开膀子,热火朝天地忙碌起来。为了加快进度,许多工人天不亮就起来干,天不黑不收工。敌机不断来侦察、扫射,但他们为了早日完工,不顾危险,照常坚持工作。往山上运杆子时,马车上不去,工人们就用肩扛。17日下午,骤降大雨,工人们的棉袄都被淋透了,但大家仍在杆子上坚持工作……在工人、干部、技术人员、民工和朝鲜同志的大力支援与配合下,仅用7天半的时间,就成功抢建了原定一个月工期的“义东线”。22日11时53分,“义东线”正式送电,为支援抗美援朝战争作出了重要贡献。

运伤员、救病患的生命线

有战争就会有伤亡,战争不可避免的就是人员伤亡问题。在与死神争分夺秒的过程中,多一所医院、多一位医护人员、多一副担架,可能就会多一丝生存下来的希望,成为点亮黑暗的光芒。抗美援朝战争是新中国成立后我国首次出国作战,后勤保障工作困难重重,伤病员的转运和及时救治工作更是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辽宁,作为支援抗美援朝前线最近的后方基地,在志愿军医疗救治方面作出了突出贡献。

为了满足战时救治伤员的需要,当时位于安东的中国人民解放军东北军区第六陆军医院对全院人员进行动员教育,提出“一切为了前线、一切为了伤病员”的口号,极大地激发了全院人员参战、保战的热情与斗志。随着战争的不断进行,对医院的需求不断加大,医院的建制也逐步扩大,最终扩展为三个所。院部和一所、三所驻安东,二所迁至凤城官家站,进行战地救护训练。1950年10月,二所迁至宽甸、永甸、河口待命,一所也撤离市区奔赴灌水一线,在长达160华里的边境线上摆开了战场。同时,在宽甸、长甸各设一个接收站,在灌水设转运站,中途设2个接待站,开始接收从朝鲜战场转运来的志愿军伤员。

在救治过程中,医院为适应伤员的救护需要,采取伤病种分类、卫生消毒处理、分类转运、重症伤员留治等一整套科学的救治方法,做到了无条件收容,有条件地分类后送,有秩序地合理分配入院的分科、分类、卫生处理、后转、留治等任务,保证了大批伤员得到及时处置和治疗。同时,分期分批派出医疗队,深入朝鲜战场救治伤员。医务人员冒着枪林弹雨,在战场上与时间赛跑,与死神博弈,救死扶伤,为生命承重。

打不烂炸不断的运输线、促生产保生活的电力线和运伤员救病患的生命线是抗美援朝时期辽宁闻名全国的“三线”。正是凭借这功不可没的“三线”,辽宁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发挥了“国内最前沿、前线总后方”的重要作用,为抗美援朝后勤保障工作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巨大贡献。

猜你喜欢

三线安东抗美援朝战争
安东奎,愿尽一己之力推动中韩产业合作
安东:东方的幽静文旅之乡
滑雪初体验
辽宁老工业基地对国家工业化和“三线”建设贡献巨大
抗美援朝战争中的三次铁路运输
谁在掩盖抗美援朝战争的真相?——简评《真相》一文
周恩来与抗美援朝战争
抗美援朝战争之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