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血河山》
2023-07-10王海宁
王海宁
辽宁的红色“六地”虽然广为人知,但其背后的历史脉络、历史人物以及丰富的精神内涵,并不是尽人皆知。5月初,由中共辽宁省委宣传部、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集团)、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辽宁总站、辽宁省广播电视局联合摄制的六集电视纪录片《热血河山》播出后,引发了观看学习热潮。许多观众被辽沈大地上的红色传承感动得热泪盈眶,热血沸腾。
《热血河山》聚焦一百年来发生在辽沈大地上、对中国社会进程产生过重要影响的历史事件,通过追溯红色传承,深刻诠释了辽宁“六地”的丰富内涵和时代价值。纪录片共六集,包括讲述抗日战争起始地的《浴血十四年》,讲述解放战争转折地的《决战黑土地》,讲述新中国国歌素材地的《高歌进行曲》,讲述抗美援朝出征地的《跨过鸭绿江》,讲述共和国工业奠基地的《锻造大基地》,讲述雷锋精神发祥地的《情暖雷锋城》。片中既有对历史往事的追溯,也有对新时代典型人物或群体的展现;既有时代巨人的峥嵘岁月,也有普通人的岁月静好;既注重历史厚度与情感温度,也注重历史与当代的隔空对话。大写意之余,不乏细致工笔,让人观看后心有所感:澎湃的历史洪流,不正是由朵朵浪花、涓涓细流汇聚而成吗?
细节里有民心向背
《热血河山》第二集《决战黑土地》讲述了辽沈战役这段历史。提起辽沈战役,许多人脑海中也许会立刻浮现战火纷飞的影视画面,但《决战黑土地》却是以农民忙碌的生产劳动场景开场。从解说中我们了解到,当时东北行政委员会正在动员群众捐献干菜,以支援前线,保证部队冬季作战的蔬菜供给。拥有了土地的百姓,家家户户投入到干菜的晾晒之中。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中国古代军事家积淀的战略智慧在解放战争中依然行之有效——部队打仗,供给线不能断。百姓晾晒干菜的平静画面,让我们意识到战争的复杂性和科学性,意识到硝烟弥漫的战场后方必须有坚强支撑,也意识到当历史车轮滚滚向前时辽沈大地上涌动的蓬勃力量。
当年在东北解放区,获得土地的百姓革命积极性空前高涨。他们不仅捐干菜,还缴纳公粮,甚至捐献家里的门板作担架,为解放军当民工,送家中的子弟参军,民心向背显而易见。纪录片中,一连串的数字有力地证明了“来自最广大人民的支持,成为辽沈战役的牢固根基,成为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可靠保证”。在东北解放战争中,共出动民工313万多人,担架20多万副,缴纳公粮450万多吨,160万优秀子弟参军。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辽沈战役胜利是东北人民全力支援拼出来的,淮海战役胜利是老百姓用小车推出来的,渡江战役胜利是老百姓用小船划出来的。民心是最大的政治,决定事业兴衰成败。”
讲述中有使命传承
历史洪流之中,总有英雄无悔付出。用照片、文献、影像资料、专家讲解来讲述英雄的事迹,是纪录片常见的手法。在此基础上,《热血河山》更注重历史与当代的对话。六集纪录片每一集中都有这样的形态或元素,通过亲历者或其后代亲属、工人、讲解员、学生诵读相关文献资料,引领观众走进历史情境,走进人物内心,极大地增强了作品的时空感和代入感,让观众动容之余又备受鼓舞。岁月可以模糊样貌,精神却不会黯淡;时间可以改变山河,理想却不会隐灭;光阴可以冲淡记忆,信仰卻历久弥坚。
抗联英雄杨靖宇的事迹许多人耳熟能详。在《浴血十四年》一集中,当砍柴的老乡劝他投降时,杨靖宇反问:“老乡,中国人都投降了,还有中国吗?”80多年后的今天,从专家的讲解中听到这句话,依然会让人感到振聋发聩。这就是英雄们铮铮铁骨、宁死不屈的答案——不做亡国奴,不向强敌屈服,哪怕前仆后继赴国难,也要坚决战斗到底。讲述抗联事迹时,片中插入了两名小学生的童声朗读,内容选自《我的抗联岁月——东北抗日联军战士口述史》。“大家困在山上,几天没有喝水了,都渴得要命,正在喝水的时候,有人看见沼泽地里有一片一片的野菜,战士们都认识这个菜,这个菜长得像菠菜,但是不全一样,大家都不动了,像牛一样就开始吃……”这段童声朗读,相信很多人听了都会热泪盈眶。钢铁战士也是血肉之躯,他们不仅要用钢铁意志来抵抗敌人的疯狂进攻,还要克服极端恶劣的生存条件。今天在幸福中成长起来的孩子们即使难以想象那种艰苦,也一定会从故事中受到教育和激励,明白幸福的来之不易,更加深刻地理解何为“用我们的血肉铸成我们新的长城”。
在《决战黑土地》一集中,辽沈战役中被授予特等功臣的烈士梁士英,用胸膛将爆破筒堵在敌人的地堡里,英勇牺牲。虽然他生前几乎没有留下任何影像资料,但锦州的士英街就是为纪念他而命名。在辽沈战役纪念馆,讲解员梁丹丹饱含深情地讲述着梁士英的事迹,眼中闪耀着晶莹的泪光。她的感动不仅是因为爆破英雄的勇敢和刚毅,更有一份血脉亲情。作为梁士英的孙女,梁丹丹从部队复员后来到辽沈战役纪念馆工作,在锦州已经与爷爷隔空生活了21年。此时此刻,观众感慨唏嘘之余,又会欣慰于红色基因的代代相传。
在《情暖雷锋城》一集中,对雷锋精神的不朽和传承观众会更有体会。那个生命永远定格在22岁的雷锋,其精神一直在鼓舞、激励着后来者。在雷锋班战士朝气蓬勃的介绍中,在曾跟雷锋一起工作学习的同志的深情回忆中,在被爱心人士帮助的年轻人感恩的讲述中,我们再次明晰了雷锋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内容,不论过去还是将来,都是激励广大人民群众向上向善、拼搏进取的精神力量。
英雄土地,红色辽宁。作为浓缩“六地”历史的电视纪录片,《热血河山》时间跨度长、空间范围大,以“山河”为经,以“岁月”为纬,在经纬交织中实现了历史、现实和艺术的奇妙融合,堪称是一部兼具思想性、故事性和艺术性的党史教材。总导演郑伟说:“拍摄这部纪录片就像寻根,寻找历史的记忆,寻找精神的根脉,希望能通过镜头追溯那些并不遥远的往事,用光影呈现我们的精神传承。”这一切,也是一种致敬,正应了海报上的那句话:献给不朽的风骨。